红色文化资源:概念辨析、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2016-03-16李倩
李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六安237011)
红色文化资源:概念辨析、形成条件与发展历程
李倩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安徽六安237011)
准确界定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需要对其形成的条件和历史进程进行科学的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基础是工农阶级的发展壮大,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活动。红色文化萌芽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式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丰富并继续向前发展。
红色文化资源;概念辨析;形成条件;历史进程
一、问题的提出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1]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对红色文化的概念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其中最主要的分歧在于对红色文化时间外延的界定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红色文化资源时间概念仅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1921至1949年。如包桂英认为,“红色资源是指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遗留的实物及形成的革命精神”。[2]第二种观点认为红色资源的时间概念应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前,即1921至1978年(或80年代初)。例如朱小理等认为,“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3]第三种观点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时间概念应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即1921年至今。如张颢认为,“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长期革命实践中,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载体”。[4]
在时间外延上界定不同,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也就会随之不同,进而就会影响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建设和红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因此,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及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必须对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进程进行科学地分析。
二、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条件
(一)思想基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资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色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相互交融、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品格。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不同时期文化时代性、创新性的展现。[5]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表现出“爱国爱民、坚定信念的精神;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精神;万众一心、不畏强暴、抵抗侵略追求和平的精神”等。这些精神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和奉献精神”“主张‘和为贵',追求人际和谐的精神”“重视理想信念追求”以及“舍生取义、奋发图强”等美德和精神的体现。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作用于近代中国的产物。红色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6],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红色文化。毛泽东同志就曾将红色文化称为“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指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红色文化同样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提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全面发展所导向的最美好的必然趋势。红色文化同样坚守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7]马克思主义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8]由此可见,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或集体的奉献,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红色文化秉持了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9],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三)阶级基础:工农阶级的发展壮大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文化在阶级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为某一阶级服务的,代表了该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中国的红色文化代表的正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导的包括农民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红色文化是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文化。俄国的十月革命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工人和农民阶级的力量。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宣告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和崛起为红色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
(四)实践基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革命和建设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集中反映。任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样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是红色文化产生和形成的最深刻、最直接的源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和精神。一部红色文化的形成史、发展史就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建设史、改革史。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中国人民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有力的步伐,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上,红色文化则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红色文化资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红色文化萌芽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前后)
红色文化形成所须的条件酝酿、萌芽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红色文化传承了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即反帝反封建精神、爱国精神、解放思想的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其最大的贡献在于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使思想界和文化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学说得以广泛传播,为红色文化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五四运动培养了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也是红色文化的开创者。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进步青年迅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些青年知识分子积极主动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团体的组织创建,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五四运动还使得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通过举行游行示威、大罢工等活动充分显示了自身强大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红色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二)红色文化发端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正式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反帝反封建以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其中反帝反封建是首要任务,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导致斗争无果或不够彻底,更关键的是由于缺乏先进理论和先进组织的指导,选择的道路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给苦寻无果、处于迷茫状态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使红色文化得以产生。因此,共产党的诞生是红色文化生成的主体性基石,是红色文化开始形成的标志。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革命英雄人物,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如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革命红船、八七会议会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遵义会议会址,在长征途中留下的重要遗迹、平型关战役遗址、百团大战遗址等等。同时,形成了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既含共同因素又各具特色的红色精神。这一时期的这些形态各异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文化的最初形态,构成了我国红色文化的主流和源泉。
(三)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丰富并继续向前发展(1949年10月至今)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完成了第一个历史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接下来就面临着第二个历史任务,即探索如何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红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其中,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保家卫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包括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等。改革开放以来,红色文化主要体现的是艰苦创业、勇于拼搏、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包括“大包干”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孔繁森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同时还包括以“98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代表的体现众志成城、英勇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色文化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却并未止于革命时期,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着、丰富着,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其时代使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0],因而内涵亦有所不同。然而有一条主线却是贯穿于红色文化发展始终的,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可以说,“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步前进,中国红色文化的每一次发展,都是创新精神的胜利,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花朵。没有这两种精神,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11]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红色文化的精髓,是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的共同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的概念界定为: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造和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并将继续发展下去的,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为精髓的红色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红色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具有与时俱进性。其中,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导,是红色文化的“源”,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形成的精神则是红色文化的“流”,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资源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安普忠,代烽,王余根.习近平视察南京军区机关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4-12-15)[2015-01-08]http://www.81. cn/sydbt/2014-12/15/content_6270154.htm.
[2]包桂英.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价值及启示[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11-10(7).
[3]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的概念界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9):17-20.
[4]张颢.红色资源的构成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72-75.
[5]曾薇.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13(B03).
[6]杨晓苏.红色文化价值生成的渊源及其核心价值观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32-3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9]马静.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而文化根基[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124-129.
[10]李霞.红色文化资源也应发展和创新[N].光明日报,2014-11-22(12).
[11]刘润为.红色文化:中国人的精神脊梁[J].红旗文稿,2013(18):19-22.
(责任编辑:陈虹)
Red Cultural Resources:its Concept,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I Qian
(Department of 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Defense Technology,Lu'an,Anhui237011)
Accurat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and needs to form a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s and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The ideological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Marx doctrine, class found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worker-peasant class,and the practical foundation is th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 red culture sprouted in the May 4th New Culture Movement,originated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haped in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period and further enriched and developed in the socialist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eriod.
red cultural resources;concept analysis;forming conditions;historical process
G122
A
1674-2109(2016)11-0065-04
2016-01-08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SK2015A610)。
李倩(1981-),女,汉,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