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陶艺介入校园公共空间的分析

2016-03-16张幸荣曹阳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陶艺校园文化

张幸荣,曹阳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环境陶艺介入校园公共空间的分析

张幸荣,曹阳

(武夷学院艺术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校园公共艺术呈现出动态发展的趋势,有不同材质构建的壁画、雕塑、水体、公共标识等艺术形式。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当中一个重要分支,其在材料性、艺术性、审美性都有独树一帜的艺术风貌,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属性。校园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不仅仅只是陶瓷雕塑、壁画等物化的建造体,它还是艺术作品的空间展示与互动,是引导校园文化“种子”生长的诱因。从环境陶艺作品介入校园公共空间中所展现的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阐述分析。

环境陶艺;校园文化;公共空间

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之后所带来精神世界的匮乏,触动着人们去追求一种叫“人文关怀”的意义,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在物质越来越容易得到满足的现代社会,我们却越来越焦虑和浮躁,我们的痛苦是无处安放自己的身心”。[1]校园公共空间它所承担的重任不仅仅是补充人们精神的养分,公众的每一次参与,每一次互动与对话,其所传达出来的人文精神,更是触动、启发、感染着每一个人。环境陶艺作品的艺术语言表现多元化,在校园有限的空间里用瓷土的语言来与人进行对话。正是这种对话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劳碌奔波于学习工作中的师生在校园环境空间内找寻到心灵的栖息地。近年由于全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占地面积也在不断扩张,校园景观固然是影响整个校园视觉感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作为人文情怀而存在的公共艺术则是营造校园文化气息的重中之重。我们反复思索,环境陶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介入校园环境中来,并如何通过营造艺术空间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建构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环境陶艺应彰显校园历史文化特色

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当中的一部分,主要是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为主要媒介或结合其它材料作为创作媒介,通过反映某种观念、审美趣味及其理想,同时又能协调周围环境的一种公共艺术形式。作为公共艺术的环境陶艺不仅是艺术作品,更具有社会属性和文化传播的特性。“环境陶艺分为建筑陶艺与壁画、户外陶艺雕塑与陶艺装置、景观陶艺。它是陶艺新发展的产物,也是陶艺、环境和社会共同进步的产物。”[2]环境陶艺为公众接触艺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公众有机会与之对话、交流甚至批评。正是由于其与生俱来的这种公共特性,它提升了校园环境的空间艺术性,延伸校园环境的空间性,整体优化了整个校园文化气氛。环境陶艺从属于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范畴,这种带有交互性质的作品,强化了人们置身于校园文化空间中的在场感,引导人们直观的享受艺术之美所带来的材质感和文化感。

近年来,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快速步伐,高校普遍都在扩张校区,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普遍存着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短、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造成校园公共空间与其历史文脉格格不入,高校校园景观不完美,缺乏个性,“千城一面”的现象使校园文化的历史感和认同感逐渐削弱,也引起了审美疲劳,匆忙的建立大量公共设施和景观雕塑,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完全忽视了文化精神和历史特色在校园空间的艺术表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使命是不忘先人的教育,启迪来者、感召后人、铭记和传承历史,延续求学精神,校园环境中的环境陶艺展示正好可以起到美化校园环境、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任。每个具有历史沉淀和地方特性的高等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征,在校园环境中设置一些环境陶艺的展示,赋予其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历史文脉体系,强调“传承历史,兼容并蓄”,以此增强校园空间环境的可读性、感召力。展示在校园空间内的环境陶艺应该有记录学校历史沧桑、办学理念、校史图腾、校训、学风、教风、校风的艺术内涵,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教育隐喻。历史的痕迹会深深地烙印于学校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砖、每一栋建筑之上。它们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记忆,并且在变迁中被传承下来。这些历史的缩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校园特有的历史文脉与文化景观。如哈佛大学为纪念该校的第一位捐赠者约翰·哈佛而设立了“哈佛”雕像,天津大学为纪念“北洋大学”创立100周年在校园中心建立了“北洋纪念亭”。这些凝聚了学校足迹的雕塑或建筑物,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向学生诉说着它的发展历程和历史记忆,是校园文化的孵化器,借助充满历史痕迹的艺术雕塑和大型壁画建筑,将校园历史的记忆的种子植入人们心中,唤起了情感与回忆,在传承大学的历史记忆中促进校园文化的生长。

二、环境陶艺应传承校园地域特征的文脉

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所有在大城市里穿梭的人都可以在街道上找到艺术作品。它们是改变城市局部空间、美化城市环境的文化标识。它们被要求成为有本地特色的象征表现,指代为一个城市、一个地方所特别持有的标志,有时甚至成为城市新构思的原点。环境艺术的需求极其迅速的扩散正是针对城市中公共空间的消失或缺席的一种间接的警示。从环境空间到环境的艺术,或者由环境的艺术到环境的空间,作为不相识的个体与环境空间、与艺术作品的交流,投射出人类对所在的正在继续发展与建构的这座城市、这个校园空间的情感,因此也是与校园环境、与他人、以及与每个分享相同经验的人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源于我们都身处于同一个校园环境的公共空间之中。

因此,高校校园当中设置的环境陶艺作品既应该体现本校历史的传承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又应该在校园环境规划设计时尊重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其形成优势互补,还应该充分考虑校园的地形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结合校园的建筑特点,力图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性。高校的地域性是人们对学校的物质形态、生活形态和艺术文化的概括性认识。它既是一种对某些特征与个性的鲜明感受,又是一种被上升为具有与之相应的、深刻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综合认识。环境陶艺作品的视觉形式包括形态、色彩、质感、量感,空间等外在构成形式,以及内在的情感与观念元素,如文化符号的样式、美感、价值认同、信仰等,都应本着尊重当地所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精神内涵,在设计理念上要体现本校地域文化和环境形态。

一个地方所特有的物质材料,往往是本地域的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最为熟悉和有亲切感的东西,是本地地域文化的象征,结合环境陶艺进行构思创作,加以合理巧妙的运用,重在装点校园空间并实现审美效应,并且依据所在校园的特性或地域审美倾向来设计作品的形式、作品风格以及内涵表达。在艺术表现力上都能够形成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强化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个性。校园作为学生学习、提高修养的场所,陈设在当中的环境陶艺有益于学生心性的陶冶和人格塑造。对学生的个人行为、生活态度、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校园中的环境陶艺作品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在改善和提高高校校园环境的品质上应起到重要的配合和促进作用。这一点是基于形式美的基础上结合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提出的。事实上,师生们的心理状态常常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人文关怀的力度会促进师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并且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塑造。在校园公共空间中的环境陶艺,应该尽量保证无危险、无障碍,并以不破坏校园生态为前提,与校园环境完美结合,使作品的设计形态在空间上和文化心理上有益于在校者的身心健康,满足大学生生活的多样性价值观和多样化生活方式的要求为前提。周密考虑公共环境空间即环境陶艺作品和周围环境之间的设计和规划,旨在为在校者的娱乐活动、户外休息、文化学习提供舒适的场所,营造有利于在校者进行公共交往的良好环境与文化氛围,使整个大学校园更加人性化、更具审美性。武夷学院位于世界双遗产地、朱熹故里——武夷山,学院内校园雕塑“朱子”,在精神传达上唤起学子对朱子思想、武夷本土文化的认知,引发学子对武夷山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校园公共空间的地域文化的“地气”为莘莘学子注入正能量,带着一种地域性和传承性,实现作品地域性、互动性、传承性和延展性的统一。

三、环境陶艺应与校园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陶器既是一切艺术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困难的……这种艺术是如此地与本土文化上之各种需要密切不可分离、以致每一种民族的本土文化精神,都必然会在这种媒介中寻求它的表现”——赫伯特·里德。[3]可见陶瓷艺术是以它所形成的语言和表现带给现实世界一种关怀;是对人类衣食起居的关怀。陶瓷是一种成于泥土的艺术,是泥土与火完美对话形成的一种艺术语言。而“环境陶艺”则是艺术家用其特有的情感和表现方式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内借助于泥土的语言来关注于现实的生活。当这种用泥土的表现熔铸于现代的环境空间中,与物质的世界,钢筋铁骨的现代都市融和,泥性的语言在自然和人为的空间中并没有独立存在,而是以一种静止的景观来衬托出现实与自然的无常与冷漠。现代陶艺家们在有意和无意的艺术构思中,在自然或人文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现代与原始的对话;是科学与艺术的对话;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与校园生态环境空间沟通。[4]但是,有一些环境陶艺常常以“作品”的形式静态呈现在校园公共空间当中,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校园的生态环境需要为作品的形态做出牺牲,山丘被移为平地,植被被连根拔起,内湖被填为平地,此类行为对校园生态环境产生了颠覆性的破坏。越来越多的环境陶艺家们在设计作品和整体规划时,会提前考察校园环境,整体规划生态布局,以最和谐的形式让自己的作品与自然生态进行对话。[5]

著名陶艺家黄焕义设计的环境陶艺《升腾》,作者运用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青花图案装饰,体现了景德镇浓厚的陶瓷文化内涵,在没有破坏山体植被的生态理念之下,用陶瓷肌理组成的形体与周围的山脉天空融为一体,在形体象征语言的提炼和装饰手法的创新上也相映成趣,使环境陶艺更加体现出质朴而灵动的人性美和自然美。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和现代的审美观念融为一体,意蕴深沉、耐人寻味,成为瓷都人民勇于开拓创新气概的象征。环境陶艺运用其丰富的艺术表现语言在校园错落的现代楼群建筑和钢筋混泥土的冷漠中,演绎着自己的角色,它中和了水泥墙所带来的坚硬质感,在武夷学院艺术学院展厅前的一组现代陶艺壁饰,它是由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卷起的泥片铺排而成,形成一面跌荡起伏的泛着亚光白色的现代陶艺墙。它坐落在艺术学院展厅入口,洋溢着学术氛围与艺术气息的场所,更是学生老师学习工作之地,这件作品使人在艺术的激荡中感悟到了泥土的韵律,生命的无限,视觉冲击力强大,陶瓷土与火是艺术生命的交织,整件作品使用的是武夷山当地泥土,用不同层次感的大地色系,大地色在色彩的理论中本身就是原色,也是母体之色,“自然之声”不仅是对艺术生命的“关怀”,更表达出作者对武夷山历史文化的充分关照,表达对武夷山这片土地的满腔情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感悟到生命的无限,这是社会的法则,亦是自然的法则.作者选用武夷山当地的泥土为原材料,旨在唤起师生对武夷山这片环境和土地的关爱之情,能够保护好这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环境陶艺的人文性的表现在于,艺术与人与环境发生关联,如在校园历史文化、地域性的精神表现以及校园生态环境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品创作的基本动机在于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的传达,让艺术介入校园公共空间和师生生活的各个层面,以唤起人们对校园文化的情感共鸣,进而培养富有知性、责任心、美学素养的师生,提高师生的身心修养。[6]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中,环境陶艺艺术作品还扮演着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地域文化精神的角色,用艺术美妆点校园公共空间,优化校园文化气息,促进民主、和谐和富有创造精神的校园发展,营造一个优雅舒适、寓教于乐的学习工作氛围。

[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上海:新知三联书店,2014:58.

[2]张玉山.世界当代公共环境艺术·陶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10.

[3]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8.

[4]李正安.陶瓷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

[5]王中.公共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责任编辑:白琳)

A Study upon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 Intervening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am pus

ZHANG Xingrong,CAO Yang
(School of Arts,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The artistic forms of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ampus show a dynamic trend.Those forms include frescos,statues,water bodies and public signs etc.With different materials.As a very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public arts,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 demonstrate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in materials,artistry as well as aesthetics while it also possesses a significant artistic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attributes.In addition,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 of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ampus are not on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terialized ceramic statues and frescos etc..It is also the space displays and interactions of the artistic works as well as the cause guiding the“seeds”of campus culture to develop.To sum up,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intervening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ampus from perspectives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s,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tc.shown by works of the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intervening in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ampus.

environmental ceramic arts;campus culture;public space

J527

A

1674-2109(2016)11-0057-04

2016-03-18

张幸荣(1984-),女,汉族,助教,主要从事陶瓷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陶艺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疯狂”的陶艺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学陶艺
做陶艺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