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风雨桥建造仪式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吉风雨桥建造为例

2016-03-16刘洪波

文化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上梁祖师三江

刘洪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风雨桥建造仪式
——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吉风雨桥建造为例

刘洪波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 柳州 545036)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不仅造型独特,技艺精湛,其营造文化也十分丰富,建造过程更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风雨桥的建造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文化,与汉族地区古代廊桥的营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了解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文化的“活化石”。本文将对风雨桥的建造仪式进行阐述,并探寻其文化渊源。

侗族风雨桥;建造仪式;三江县

侗族风雨桥是中国古代木制廊桥的一种地域性形态,习惯上将分布于湖南、贵州和广西侗族传统集聚区的木制廊桥称为“风雨桥”,侗族人自己称为“花桥”或“福桥”。[1]侗族风雨桥的历史并不长,大约是明末清初开始在侗族地区出现。据调查,明代侗族地区现存风雨桥仅有湖南芷江龙津风雨桥。遗存在湘黔桂侗族地区的古代风雨桥主要始建于清代,著名的有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普济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回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即1759年);贵州黎平县茅贡乡迎龙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黎平地坪风雨桥(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即1882年);广西三江县岜团桥(始建于清光绪22年,即1896年)。

侗族风雨桥除了具有交通功能外,还具有镇风水和祈祥纳福的多重精神功能。[2]许多古代侗族风雨桥内部设立有神殿和神龛,供奉有关公、土地、文昌等多种神灵,是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愿望的祈祷场所,侗族风雨桥在建造过程中的仪式和文化,与浙江、福建等地基本相同,即建桥过程中通常要经过择日起工、置办喜梁、祭溪祈佑(或称祭河动工)、上梁喝彩、取币赏众、踏路开走(或称踏桥开走)、上喜梁福字及圆桥福礼(或称完桥福礼)等8道程序,在湘黔桂侗族地区一直保留着这一古老的建桥文化和仪式流程。

一、龙吉风雨桥基本情况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县,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地,全县有风雨桥198座,鼓楼228座多,有“世界风雨桥之乡、世界鼓楼之乡”的美誉。境内有著名的程阳桥(也称永济桥)、岜团桥、人和桥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县林溪乡不仅因有程阳桥而得名,更是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工匠的云集之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都从这里走出来,如杨似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求诗(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为了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扩大其影响力,三江县在过去十年,新建了三江大鼓楼、三江风雨桥等大型侗族木构建筑,其在造型规模上比传统建筑体量扩大,在建造文化和仪式上严格遵循古老的仪式进行。2015年12月26日,三江县县城龙吉风雨桥正式通车,笔者对该桥建造过程进行了跟踪,记录其建造相关仪式,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龙吉风雨桥位于三江县县城内,兴建于2014年4月,桥长349米,宽18米,作为具有现代交通功能的桥梁,其支撑体系采用现代钢筋混凝土建造,桥面建筑采用部分钢结构和传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方法建造,桥面建筑设计了五座大型桥亭,分别是九重檐八角攒尖和七重檐六角攒尖的造型,桥的两边分别有类似寨门的两个造型,既有创新,又保持了传统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建设过程分为支撑结构和桥面建筑两个部分进行,在完成支撑结构基础上,桥面建筑营造按照侗族建筑文化逐步开展,五个桥亭分别由五个不同的“掌墨师”承担施工组织。掌墨师来自湖南通道和广西三江等地,其中第四桥亭掌墨师由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求诗负责。

二、龙吉风雨桥的重要建造仪式

(一)上梁开工仪式

龙吉风雨桥2015年11月11日举行了隆重的上梁仪式。上梁仪式是风雨桥和鼓楼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需要地理先生事先选好吉日和吉时。龙吉风雨桥上梁仪式定的是农历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辛卯日吉,即公历2015年11月11日14时。另外,当天早上6点钟需先举行上梁开工仪式,6时27分再进行发槌仪式,14时才是正式的上梁仪式,可见仪式非常隆重。

2015年11月11日早上6时,掌墨师杨求诗师傅和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老一同主持仪式。在杨求诗师傅用罗盘勘查好吉时中的吉方位之后,长老开始祭祀鲁班仪式。作为所有木匠的祖师爷,鲁班是在开工仪式前必须要提及的人物。在准备好的黑色长方形木桌上,依次摆放传统木工常用工具墨斗、锯子等;猪头肉、糯米、鱼、一打订了钱币符号的草纸、一块家织青布、六个酒杯。鲁班请师礼节中需要三牲、青布五尺、白米三升、利是(又称“利事”,取其大吉大利、好运连连之意,实物多为钱)、禾把一把、水一碗,象征吉祥如意。长老给六个酒杯倒上酒,把家织褐色染布,放在生糯米上,中间放上一个红包,接着点燃香,把线香上到糯米上,退后三步,口中开始念鲁班请师礼节的祷词。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同时感念先辈祖师。长老依次感念过世的先辈祖师:“杨银福祖师、吴国安祖师、吴启泰祖师、杨昌信祖师、杨运午祖师、吴愿新祖师;阴祖师口传祖师吴家德祖师、吴成芳祖师、吴国强祖师,杨通城祖师,日请日到,夜请夜来。”祭祀感念祖师过后,要继续祭祀感念其他各路方位神和手艺接师:“天不忌,地不忌。年不忌。月不忌。时不忌。鲁班弟子百无禁忌。东方安神神、南方安神神、西方安神神、北方安神神、中央安神神。东方手艺接师、南方手艺接师、西方手艺接师、北方手艺接师、五方手艺五里接师,千呼千应,万呼万灵。”

(二)发槌仪式

祭祀过后,上午6时27分,接着进行发槌仪式。发槌的槌由掌墨师预先造一个新槌,长老默默念完感念祖师的祷词,掌墨师杨求诗师傅把雄鸡递给长老说“有请”。长老接过后默念:“雄鸡雄鸡不是非凡鸡,左手边扒红鸡叫。右手边扒凤凰鸡。合了二十四山。合了二十四水。合了二十四位龙神。此鸡顾头非何处,玉帝送来是金鸡。改了天杀。改了地杀。改了年杀。改了月杀。改了日杀。改了时杀。天然归天。地然归地。凶神恶煞扣光回避。大吉大利,大发大生。”念完这段祷词,长老动斧杀鸡,用鸡血染在中柱和梁上,边浇边默念:“一献东方甲乙木,木德星君来应福。二献南方丙丁火,儿孙代代甲登科。三献西方庚辛金,儿孙代代伶俐骑马进朝廷。四献北方壬癸水,儿孙代代买田买地官上有余。五献中央戊己土,黄金酒向安身有, 大吉大利。大发大生。神听仙人口,凡听匠人言。”念完祝辞,放下鸡,拿起新槌朝木梁连敲三下,敲一下,念一句:“一槌打开天门响,二槌打退恶煞离,三槌斗起——放炮!”在响彻云霄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吆喝声中,长老点燃香烛,燃起草纸,把水酒沿着桌子边倒到地上,希望其带着侗族人民的美好祝愿,抵达先师处。

(三)上梁仪式

下午14时,即吉时,掌墨师杨求诗主持上梁仪式。先是要发梁木,在上梁仪式中的梁上,从左往右依次书写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梓匠杨求诗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十日岁次乙未年丁亥月辛卯日立”。杨师傅用锤子把一枚银元竖直钉入梁正中间,钉入以后,上放用万年历和符纸包裹的毛笔,在上面盖上四方形家织褐色染布,染布四角用四枚硬币钉入固定。再用五彩丝线和糯禾穗固定引木在染布上。引木是用香椿树枝干削成筷子的式样。糯禾穗缠三支,五彩丝线缠三支。缠好引木之后,再在梁上挂上吉祥羽毛花五件。翻动梁到背面,盖上红丝布,红丝布上书“紫微高照上梁大吉”八字。发梁木所用的祭礼和早上发槌相同,吉时到后,掌墨师杨求诗师傅对着上梁木开口念祝辞:“一吉时梁天地开此。鲁班弟子万事大吉昌。左手拿了鲁尺。右手斧头比较梁。此梁此梁生在何处。生在何方。生在昆仑山上一斗树,人人说他好做梁。张良无心不敢看。二良无心不敢良。发到玉王,发到三十六卦。金瓜月斧。大刀砍了三十六个月,小刀砍了三千七百日。大锯瞭头,小锯瞭尾。头有三尺不要尾,尾有三丈不瞭。也不短。也不长。富贵拿来做中梁。”在长桌上面,与早上的祭礼一样,依次摆放墨斗等工具、腌鱼、整鸡、熟肉、生糯米、两竹篮糖果糍粑条、双份六个酒杯和一碗水。掌墨师杨求诗和长老两人同时在长桌前祭拜。祭拜仪式开始,杨师傅和长老把各自前面的六个酒杯斟满酒,点上香祭拜,上香到生糯米上,然后点上火烧完纸钱。杨师傅和长老拿起长桌上的一碗水,喝一口,喷出来,开始唱上梁歌:“雄鸡雄鸡头代红板却彩坭。日里上山过早起。洗却进龙鸡。家下金鸡盖了口。进士金鸡敬龙神。方方在此鸡鸡。方方在生善鸡。木生在此鸡鸡。学生又学鸡。鲁班在此鸡鸡。鲁班弟子念梁时。梁朝东,金银财宝进家中。梁朝南,猪羊牛马满四栏。梁朝西,子孙代代卦此衣。梁朝北,一路求财百路来。梁朝中央,金银满库五谷满仓。大吉大利。大发大生。”接着掌墨师杨求诗师傅用工具量一下梁木,念到:“尺寸对,做得好,长短宽窄都不错,一阵仙风吹上堂,升起——放炮。”梁木在热烈的鞭炮声中缓缓拉上中堂,安放在中柱顶上,上梁仪式结束。

(四)踏桥仪式

2015年12月26日14时30分,龙吉风雨桥进行踏桥仪式,即风雨桥已建设完成,在正式启用之前,需要举行隆重的踏桥仪式。这一天是选择在第十二届中国(柳州·三江)侗族多耶节开幕式当天下午举行。作为侗族多耶节系列活动的一个项目,也是侗族建筑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巧妙设计,让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了解和接触风雨桥营造文化。

12月26日13时30分,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抬着红猪、酒坛、禾把、酸鱼酸肉、糍粑和侗锦等,一路舞雄狮、吹芦笙、打腰鼓,从多耶广场出发,沿侗乡大道游行到龙吉大桥头。桥头设祭坛,祭猪头、全鸡、糯米饭,还有一双新布鞋。一位德高望重的侗族老人点香、烧钱纸行祭桥仪式后,在桥面铺开数丈侗布。一名侗族少女取下祭坛上的布鞋,给老人换上。随后,老人走上侗布,用侗语念一串吉语,祈求福桥大吉大利、千年稳固,其中还听到用桂柳话念到:“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啊!”念完吉语,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老人向旁边人群抛撒钱币及糖果,大家争着上前捡拾,以带回福气。之后,老人每走一步,都要念一串吉语,然后抛撒钱币及糖果,如此反复几次直至走完侗布,这一仪式便告结束。

此后,举行通车剪彩仪式,现场鸣放鞭炮,群众吹笙舞狮,抬着香猪,步行过桥,数辆公交车、10多辆出租车车头挂着红绸带,跟在步行的人群后缓慢行驶。先到达桥头另一端的群众聚拢在一起,竞吹芦笙,迎接通过新桥的车辆。通车剪彩仪式到此完成。*主持踩桥仪式的老人叫吴浩,是广西侗学会会长、三江籍侗学专家。

三、结语

通过对侗族风雨桥建造过程的跟踪和描述可以发现,这些仪式与汉族地区古代廊桥的营造存在及其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明清时期建造的廊桥及其相关记载,由此可见,侗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历史上密不可分。

[1]蒋烨.中国廊桥建筑与文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2]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6.

【责任编辑:董丽娟】

D633.1

A

1673-7725(2016)01-0174-04

2015-11-05

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土建设计类专业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刘洪波(1970-),男,广西柳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建筑史和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上梁祖师三江
达摩祖师
它们的家乡——“三江源”
房子上梁那天
三江并流
“抢”喜糖
Beams Up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上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