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反思*
2016-03-16周树智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文化哲学】
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反思*
周树智
(西北大学哲学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75)
迫使当代当代中国人反思人与自然关系。到哲学里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是个重要思路。在人类哲学史上,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古代哲学,都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应顺从自然,才能生存。但是,都未能解答人类如何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应对天灾问题。马克思哲学主张人通过改造原始自在自然界为人化自然界,以实现人类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应对天灾问题,但是,由于马克思哲学异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却造成人们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和使自然环境恶化,至今尚未找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的具体有效办法。“中国需要新实学”,新实学主张立足现实历史之上和历史实际之中,一切从现实历史和历史实际出发,“回归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务实求实,解答和解决现实历史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使人类在当下过上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及可持续发展。
人;自然;关系;当代;反思
一、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困境
我国不断发生水污染、土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农作物污染、食品污染等等不幸事件;2013年我国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恶劣的雾霾天气,直接威胁到当代中国人的生存,迫使当代中国人不得不研究治理雾霾天气和保护自然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哲学,自然成为哲学界最为观注的哲学话题之一。
二、到哲学里寻找智慧
(1)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不只是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全世界各国,是与全人类生存直接相关的为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就应当到哲学里寻找智慧,这是一个重要思路。哲学本身属于思维科学,本质上是认识论。如果说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那么,存在的最大的哲学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史上先哲们站得最高,看得最远,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早有先知卓见,很值得我们后人今天认真学习借鉴。
(2)古代西方哲学以本体论为主题,以古希腊自然哲学为代表,前585年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说。特别是赫拉克利特,最先提出哲学“爱智慧”本身,就是人应“顺应”自然而生存(海德格尓语)。
近代西方哲学以认识论为主题,集大成者德国黑格尓的《哲学全书》里以自然哲学为逻辑学(以普遍性→特殊性→个别性为意识现象逻辑)的最高层次的“普遍性”问题;以本质就在现象之中,解答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
现代西方哲学以价值论为主题,其转向开端以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为标志,马克思哲学是从探讨古希腊晚期哲学伊壁鸠鲁自然哲学与德谟克利特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的,马克思哲学也主张人与自然统一。
当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最先提出生态哲学话题,期盼人类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过上自然幸福的生活。
(3)古代东方哲学以古代中国哲学为代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们认为,“自然者,自然而然,本然也。天、地、人合一,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无极运行,生生不息。”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新学,实学兴起。当代中国价值哲学有可能后来居上,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哲学成为世界哲学界共同探索探讨的话题。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答案
(1)《周易·易经》的“天、地、人、(神)合一”哲学,“身心一体,阴阳平衡,仰观天象,俯察地势,静坐反省人生”的思维方式和“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务实求真认知方法,以八种自然事物设乾、坤八卦和六十四卦图象,创建“天、地、人(神)三才合为一体”的现实世界观、立天道、地道、人道、神道,初步解答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存暨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规律。
(2)老子创造“道学”,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25章)庄子哲学倡导人类“上得天时,中得地利,下得人和,万物齐一,在天、地、人合一的世界里逍遥游”。
(3)孔孟创立“儒学”,主张天人合一,尊天命,做仁人义士,树修齐治平之志,立孝悌忠信礼廉耻之德,做爱人爱自然之事,守中庸之度,活在当下现实中。
孔子孙子思言:“有天有人,有人有分,识天人有分,而知所行矣。”(《穷达以时》)又说:“天生百物,人为贵。”(《语丛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孟子言:“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孟子·吿子上》)
(4)管仲(前725年-前645年)在“管子”里第一个提出“水为万物之本原”(《管子·第39章·水地篇》)(比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早100多年),“治国以人为本”(《管子·第23章·霸言篇》)。
(5)荀子哲学更明确天人相分,立“人制天命而用之道” 。荀子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天论》)
总之,古代中国哲学都主张“天人合一”,人应顺从自然而生活在当下,是对的,但是,都未能解答人如何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如何应对天灾问题。
四、马克思哲学的答案
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破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之谜。
(1)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1]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2]
(2)人化自然界[3]。“在人类历史——人类社会的产生活动——中生成着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而形成——尽管以一种异化的形式——的那种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4]工业化证明人与自然统一,“历史的自然与自然的历史”。[5]
(3)人类以已在的自在自然界和人化自然界为现实的个人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出发点。[6]
(4)人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实践”[7]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本体,劳动是人的自然力与自然界的自然物进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过程[8],“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史过程。”[9]
(5)自文明社会以来自然界始终处于“优先”地位。[10]
(6)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断裂和自然生态平衡破坏,根源在于资本家唯利是图的开发自然资源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汇聚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一方面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換,也就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肉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11]
(7)共产主义是恢复人与自然界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这种解答。”[12]
“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称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13]
“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14]
“历史的教训(这个教训从另一角度考察农业时也可以得出)是:资本主义制度同合理的农业相矛盾,或者说,合理的农业相同资本主义制度不相容(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合理的农业所需要的,要么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要么是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15]“只有通过城市和乡村的融合,现在空气、水和士地的污毒才能排除,只有通过这种融合,才能使现在城市中曰益病弱的群众的粪便不致引起疾病,而是用来作植物的肥料。”[16]
(8)马克思哲学异化,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自然环境恶化的理论和思想根源。其中,斯大林主义哲学的机械唯物主义斗争哲学把人物化和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辩唯心主义与抽象人道主义哲学把人意识化、否定自然辩证法,他们从两极对立,曲解马克思哲学,殊途同归为异化的马克思哲学,都只能引导人们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和使自然环境恶化。
总之,马克思哲学也主张“天人合一”,内涵则是人合理地改造自在自然为人化自然,为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指明了社会历史途径。但是,由于马克思哲学异化,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却造成人们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和使自然环境恶化,至今尚未找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现实的有效办法,直接威胁到当代人的生存。
五、新实学的答卷
(1)“中国需要新实学”[17]。“新实学”主张立足现实历史之上和历史实际之中,一切从现实历史和历史实际出发,“回归马克思,发展马克思”,务实求实,解答和解决现实历史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使人类在当下过上健康幸福美好的生活。
(2)反思人类历史实际,人类文明从文明人开始。文明人脱离了依靠本能盲目自发生存的自然人状态,首先是文明人能自觉地适应自在自然界环境,顺应自然界而生存。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时代就是这样。
(3)当自然界环境(特别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灾条件下)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时,人类改变自然界环境的劳动生产的物质实践还是必要的。就是因为小农经济不能满足人生存发展需要,于是就有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大工业经济的工业文明时代是对小农经济的否定,这是人类历史的进步。当然,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埋下了历史倒退的潜伏之笔,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是对小农经济的农耕文明时代的片面否定,破坏了人与自然界生态自然平衡的关系。
(4)人改变自然界环境必需顺应自然界运行规律,人类历史是自然历史的现实部分。人在无限制的欲望下过度的开发有限的自然资源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破坏了自然界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关系。天灾人祸。人祸者,人为也。人类历史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例如英国首都伦敦)也经历了“雾都”之苦。
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或互联网信息经济时代,或后工业化时代,有可能采用无害于自然界的高新科技手段和循环经济方式发展生产,提高人类追求自由美好快乐的高水平的幸福生活,不必以无限度的开发地球的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破坏牺牲自然环境为发展生产的代价,完全有可能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恢复人与自然界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这种可能要变为现实,是有条件要求的。条件首先是人类要自觉地形成和树立起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自觉地从有效需求出发限制无节制的贪欲,限制无限度的开发和破坏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其次,国家权力机关要自觉地从战略全局高度,制定和实施建设生态文明的合法强制性的政策、法律、制度,要求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和人民,为了人类和大自然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必须携起手来,联合起来,共同治理自然环境;再次,所有企业和我们每个个人都要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具体的采取无害于自然的高新科技手段和循环经济方式发展生产力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活动中来。
否定之否定,务实求实,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历史过程应是人类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由之路。
自发者盲,自觉者醒,自省者得,自悟者通,自信者立,自勇者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自容者安,自由者乐。无极运行天地之道,无限求索人类之德,天地人(神)合一是为道德。这就是新实学的答卷。是否有用?能否及格?
[1][2][3][4][12][1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105.79.81.73.83.
[5][6][7][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519.544.529.
[8][1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7-208.832.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
[11][15][16]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79.137.321.
[17]周树智.中国需要新实学[J].人文杂志,1995,(增刊2).
【责任编辑:董丽娟】
B03
A
1673-7725(2016)01-0133-04
2015-09-08
周树智(1942-),男,陕西西安人,教授,主要从事哲学和政治学研究。
*本文是作者2014年7月13日在长安大学举办的主题为“生态哲学与当代社会研究”的陕西省哲学界学术研讨会发言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