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

2016-03-16姜云峰李鸿妹

文化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师范大学社团江苏

姜云峰 李鸿妹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大学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
——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

姜云峰 李鸿妹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互联网时代,话语权下放到每个能独立言说的个体上。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的流行,一种基于比特载体的社交型言说形式已悄然盛行。高校社团也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在线上展示社团风采,营造组织文化。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社团微博的运营情况,考察当代大学生基于媒介素养的创作与传播现状。

高校社团;新浪微博;媒介素养;写作能力

互联网的虚拟性大大延伸了以人作为主体的活动空间,在信息爆炸时代,微媒体的流行正适应于时下信息传播的新需求。但它所呈现的新世界是一个信息泥沙俱下的空间,伴随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碎片化、情绪化等特点,充满青年亚文化,颓废和犬儒主义色彩的网络语言通过互联网大行其道,这对人们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大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受到关注。高校社团使用新浪微博,不只被动接受网络信息,还主动提供与分享自身事件,形成一类特殊的自媒体,他们发布活动信息、进行交流互动,积极适应网络传播环境,在语言风格、图文搭配等方面展现出对网络文化的选择性接受和能动性改造,既体现大学生群体的身份特点,也通过微博的创作展现了其写作能力。

一、高校社团微博使用情况

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对其微博使用频率有较大影响,新闻类、文化类社团对微媒体的使用更得心应手。社团挂靠单位负责指导工作,其对社团微博运营也造成影响,以文科专业学院为挂靠单位的社团有较好的微博创作能力。

除校院两级学生会、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之外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江苏师范大学目前共有170家学生社团通过登记注册,截至2015年9月25日,已有45家社团注册新浪微博,其中的16家完成机构认证。这里面发布超过500条微博的社团有8家:广告俱乐部、兰亭书社、EOV广播台、学思新闻社、汉风导游社、绿之光环保社、拓新国学社和新媒体中心。发布数分别为2373、1135、967、875、827、721、709、637条。其中社团性质为信息传播的社团就占4家。挂靠单位为传媒与影视学院、文学院、校党委宣传部的就各有2家,剩下的拓新国学社挂靠在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绿之光环保社挂靠在城市与环境学院。

并不是所有社团都重视线上宣传。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有16家自开通以来发布不足10条,占开通微博社团的35.5%。更多的社团并不“发声”,处于被遮蔽的状态,对非本社团成员而言,更是陌生的他者存在,也难以获得外界的认知与认可。与院校两级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相比,高校社团作为一种非正式团体,学生基于共同爱好而自发组织结社,并相对独立开展活动,其联系和沟通学校部门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并不突出。这固然可以避免指令性任务,但其在组织建设、活动开展上也较多存在无序、短期、功利等现象。[1]部分社团建立在院系、同乡的基础上,成员来源单一,只满足于内部的交流接触,不注重线上公开宣传。这种自娱自乐型的封闭式社团运营,会对社团人身份意义的认同造成困难,这点在新入社的大一新生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高校社团微博分类

基于社会和个人心理需求的驱使,人们会主动诉诸大众媒体以满足个人需求。麦奎尔等人归纳了四种使用与满足的类型:消遣娱乐、人际关系、个人认同和环境监测。[2]大学生社团通过微博可以释放情感、满足交际、加强认同和获取有用信息。在高校社团新浪微博运营中,消遣娱乐型微博多围绕某个话题吐槽或分享,人际关系型用口语化的文本形式分享自身参与社团事件的感受,个人认同型则是展现成员风采和组织文化,环境监测型是发布与社团相关的信息。以EOV广播台社团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5年9月30日,其关注人数为463人,粉丝人数为1 549人,发布微博973条。在2015年9月1日至28日期间,该用户共发布微博98条,其中原创微博90条,图片微博59条,视频微博1条,音频微博2条。按使用与满足类型分类,则消遣娱乐型20条,人际关系型12条,个人认同型19条,环境监测型33条。社团通过新浪微博的运营,在线上建构了虚拟性的社团空间,在媒介中,社内成员通过集体意识与共同想象使主体在场,为社团组织建设和内在联系打下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运营者的微博创作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社团微博的创作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展现。“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介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是人们面对新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思辩的反应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3]其创作能力直接决定他人的关注程度,影响社团文化在线上空间的拓展。

三、高校社团微博的文本特征

高校社团微博由社团新闻部(信息部)负责,通过部长的指导,部员分组负责信息发布。其在微博创作中展现出带有校园特色的文本特征。

(一)视觉实践:语图的互文关系

随着视觉文化的兴起,其在微博上的表现就是大量使用图片,甚至无图不成文。对一般大学生而言,他们无意纠缠图文战争的学理辨析,但在实践中已为两者搭建起对话的平台。如在个人认同型微博中,文字直抒胸臆,分享自己的情感态度,而图像则展示生动的活动照片,传达一个确定的语境,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互为隐喻。任何一套符号都不能完全传达个人感觉,但文字和图像的搭配使用却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表达与接受的可能。

(二)语言特色:口语化、情感化的语言特征

口语化的语言被大量使用。社团微博最重要功能就是以情动人、凝聚人心,而口语在表达情感上更占优势。另外,图像表情和表情符号也较为常见。“网络表情符号本质上是一种网络辅助交际手段。按照言语行为理论来说,网络表情符号应属于表情语。”[4]这些态势语言通过辅助性的情感表达,配合口语模拟出了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

(三)群体文化:网络流行语语义的改造与共享

人际关系型微博使用最多的网络流行语无疑是“小鲜肉”一词,多指年轻阳光的男艺人,含有男色消费的大众审美倾向。但在校园语境中,“小鲜肉”被用来指代无男女、身材等差别的新生或低年级学生。“社会成员要在一定程度上共享内涵意义,如此社会生活才能和谐与舒适”。[5]同样,高校学生群体通过对网络词汇意义的改造与共享,在线上完成了自身身份的识别。

(四)价值塑造:情感态度的积极向上

相对于网络文化中的价值混乱,出身象牙塔的高校社团在价值观念上有其独立性与纯洁性。如对语义的改造,又如其在消遣娱乐性的微博中表达了对不正义、不道德事件的批判与反思,在环境监测型微博中表达对社团建设的规划与思考。他们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结语

“每一种文化、每一个时代都有它喜欢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6]在互联网时代,写作能力不再单纯考验个人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网上,一种基于媒介素养的写作能力值得到重视,在继承传统写作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合互联网思维,接受新时代、新文化的熏陶。对此,评判写作的标准也应因势而变。同时,新媒体的便捷、公开、互动的传播特点使学生有机会、有意愿去表达自我,这对写作习惯的培养带来可能。人人皆可创作是人人写作进步的契机,相关写作教程书籍已有多涉及,但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判尚有不足,需要广大有志之士不断探索与践行。

[1]匡艳丽.高校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与科学引导[J].江苏高等教育,2002,(5):87-8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81.

[3]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08-116.

[4]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1):130-135.

[5]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第二版)[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8.

[6]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

【责任编辑:王 崇】

G206

A

1673-7725(2016)01-0120-03

2015-10-10

本文系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媒体与当代大学生写作能力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201410320053);江苏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编号:苏师大学〔2014〕18号)的研究成果。

姜云峰(1994-),男,江苏昆山人,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大学社团江苏
缤纷社团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K-BOT拼插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