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的思考
2016-03-16宋琦琳
宋琦琳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文化与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的思考
宋琦琳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香港中文大学是中国香港地区目前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校,书院制度在本科生通识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管理方面显现出较强的优势,对改善并发展内地高校原有学生培养和管理模式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但鉴于中国香港地区的经济文化背景,内地高校设立书院制仍需审慎对待。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通识教育;学生管理
一、香港中文大学的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始建于1963年,是以1949年创立的新亚书院、1951年创立的崇基学院及1956年创立的联合书院三所中文专上学院为基础建立,是中国香港第二所大学。“中文大学”的命名除可指用中文为授课主要语言外,亦可指具有坚实的中国文化背景。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蹈厉奋发,致力培养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度
(一)书院制度概况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目前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这也是港中大的特色所在。依照《一九七六年香港中文大学条例》,书院董事会职权主要为管理书院动产及若干建筑物,并通过捐款等方式,协助展开书院的学术及文化活动。成员书院由各自的院务委员会管理,以院长为主席,负责制定及实施有关书院事宜。继原有三所成员书院,1986年创立了逸夫书院。为迎接大学在2012年本科四年制的改革,2006年创立晨兴书院、善衡书院,2007年创立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与和声书院,目前港中大校园共有九所书院。
九所书院均保持独立的教学体制和文化风格,有独立的董事会成员。书院在专业学院实施专业课程教育的基础上,开发设置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通识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巧、文化品位、自信心、责任感等全人发展。每个书院各具特色,有不同的院训和特殊使命,如崇基学院的院训是“止于至善”,使命为“基督博爱”;伍宜孙书院的院训是“博学笃行”,使命为“创新志业 社会责任”。此种管理制度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和学生广泛接受,并视其为学校独立精神的代表。
(二)书院与学院的职责
香港中文大学下设八个专业学院,分别为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和社会科学院。教师的聘任和学生的录取由八个专业学院负责。同时,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九所成员书院,即每个教师和学生兼有一个书院身份和一个学院身份。学院及学系负责全校“学科为本”的教学与研究(形式教育),书院负责“学生为本”的教育,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包括学生成长活动、交流计划和书院通识教育课程等。每所书院各有宿舍、食堂及其他设施,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校园生活,书院也同时提供各类奖学金和经济援助。书院与港中大校内各专业学院和学系相辅相成,为大学本科生提供全人教育和全面辅导,为社会培养才德兼备的公民和领袖。
(三)书院制度的利与弊
书院制度让港中大不同专业的本科生学习、生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和学科交叉学习,有助于今后的发展;书院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书院这种小而紧密的集体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大学整体的归属感。港中大书院有相对自主的管理权,各个书院根据院训及使命,自主设置书院通识教育课程,学生通过修读课程获得学分。在这种兼容并包的教育制度管理下,可以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港中大学生所获得的通识教育要高于内地其他各高校,这种全面型人才的培养更是大部分大学所稀缺的。
书院制度也有其弊端所在,书院内部设立了相应的行政机构和管理委员会,部分职能与大学相关机构重复,容易产生内部竞争和效率不高的现象;各书院划地而治,可能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1]
三、书院制度的思考
(一)书院制度在内地高校设立的可行性
随着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普及,招生数量逐年上升,师资数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师生比越来越低,不利于师生接触。内地高校基本采用专业教育为单位的学(系)院管理制,要形成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的书院文化,还需要一些时间。此外,客观的经济条件也决定了此种人均教育资源较高的学生管理模式未必合适内地大部分高校。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其雄厚的资本分不开,各个书院经济独立也是其管理与专业教学双系统并行的原因。对内地高校来说,可以借鉴港中大书院制度的管理精神。
(二)浙江大学书院制度的实践
浙江大学为配合通识教育、大类培养需要,于2008年7月成立了求是学院,由丹阳青溪、紫云碧峰和蓝田三个学园组成。学园实行属地化管理,配备正副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学长等管理服务队伍,开展一、二年级本科生的各项管理服务工作。学园制度体现了书院制管理理念,以住宿场所为载体,重点开展学生学业指导和困难生帮扶工作、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党建和团建工作、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园学生按专业大类分配,不同学园的学生专业相对固定。此种以学院制度为主体,在内部少量建立书院制度的做法,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本来就紧张的教育资源被过度使用,又能充分利用书院制度的先天优势,逐步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学生管理体制。
[1]孙英皎.从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到现代书院制[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学术年会[C].2012.
【责任编辑:刘亚男】
G649.2
A
1673-7725(2016)01-0110-02
2015-10-10
宋琦琳(1982-),女,浙江杭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