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开展“中国梦”教育之路径研究
2016-03-16李春赫
李春赫
(长春医学高等学校,吉林 130013)
【文化与教育】
职业院校开展“中国梦”教育之路径研究
李春赫
(长春医学高等学校,吉林 130013)
职业教育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需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在圆学生个人成才梦、就业梦、创业梦的同时,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职业教育
自教育部组织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以来,“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为使“中国梦”教育取得更大成效,还进一步做好“中国梦”进头脑、入心灵、化实践。在举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也正在积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教育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内在的联系,它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因此,职业院校更需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在圆学生个人成才梦、就业梦、创业梦的同时,实现中华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笔者就如何在职业院校中进行“中国梦”的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认为在职业院校中开展“中国梦”教育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中国梦”融入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是将“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的起点所在,关系“中国梦”教育融入学生职业教育的最终结果,所以职业院校尤其要重视这项工作。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部门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广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实现角色转换。通过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校风学风教育,使学生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召开新生欢迎会、开学典礼等,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通过职业认知教育、专业知识教育对自己所学专业和相关的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激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过硬的本领;通过开展国防教育、军训教育、军事理论课等,帮助学生增强国防观念和安全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将“中国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梦元素,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知中国梦,了解中国梦的内涵,陶冶自身的爱国情操,塑造向善向美的心灵,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站、宣传栏和海报栏等平台,针对校内学生,广泛开展关于“中国梦”主题的宣传教育,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中国梦”宣传的活动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宣传模式,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引发学生心底的共鸣。可以通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文化活动,使教育更生动、形象、亲切,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邀请优秀校友或优秀毕业生来校讲座,讲述他们圆梦的奋斗史,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为母校增光,为人生添彩,为社会作贡献的热情。
三、将中国梦教育融入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通过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探寻“中国梦”形成的历史渊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是无数仁人志士千百年来不断探索的必然选择,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帮助学生自觉抵御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同时,传递甘于奉献、勇于追梦的价值观,使他们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学生探索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相关信息,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相关的产业、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在实现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适合自己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脚踏实地,为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职业梦想、创业梦想而努力奋斗。
四、将中国梦融入学生的实践教育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大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及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强化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加强学生对专业方向、职业发展轨迹的认识,树立远大理想。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感知社会、体察国情的过程中培养主人翁意识、社会责任感、服务意识及奉献精神。
中国梦教育融入职业院校学生教育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每一位学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接班人,使他们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共同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坚持走中国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刘亚男】
G641
A
1673-7725(2016)01-0104-02
2015-10-15
李春赫(1973-),女,吉林长春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