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6-03-16张远芝
程 卫 ,谷 军,张远芝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程 卫1,谷 军2,张远芝1
(1.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荆州 434020;2.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形势下践行“四个全面”的重要方略,进一步深化和明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职责,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进步和发展,维护和巩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就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推优”、“育优”体系,严格把控学生入党条件,严格遵循入党程序,不断提升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学术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面从严治党;高校学生党建;问题;对策
一、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是党的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
在全面从严治党为核心的党的建设新常态下,“从严”已成为党的建设主旋律,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时期中国执政党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关键,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要始终围绕“从严”展开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努力改善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不足和弱点。全面树立高校大学生党员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思想意识,努力完成党和人民交于我们的历史任务,要始终把巩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维护党的权威作为高校学生党建的常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严治党,治党从严。对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升党的整体素养和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做好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需要。
高校学生党建兼具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双重任务,对高校学生管理和培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的作用,不仅可以加强党对广大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有效约束和监管,更可以锻炼和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素养和能力,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内涵所在,也是高校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内在逻辑要求,是新形势下基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提出的重要课题。高校需把学生管理工作和党的制度建设有机结合,增强全员学生纪律观点和思想意识,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通过从严治党带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三)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思想文化防腐拒变的需要。
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对高校广大学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对高校的思想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高校的思想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用党的先进思想来引领和指导高校学生的思想文化建设工作,防止西方文化的侵蚀和冲击,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校学生党建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践,流于形式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没有系统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出现了“重发展轻培养”的畸态,部分大学生党员政治觉悟不高,思想涣散,不能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网络新媒体中庞大的信息资源良莠交织,鱼龙混杂,呈现出多元性和泛滥性,例如,封建迷信、色情淫秽、暴力反动等严重影响和毒化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身心健康,影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正常有序发展。
(一)发展过程中程序不规范
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不规范集中体现为:从大学生入党主体来看首先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培育入党积极分子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执行共青团推荐优秀团员入党的组织推优程序,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次是缺乏对确定的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有效监管,致使这一部分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得不到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和《预备党员考察登记表》被当做“家庭作业”来完成,完全背离了培养的目标,所有的培养资料不能对学生党员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二) 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
受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入党存在入党目标不明确,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功利色彩,加上大学生党员素质参差不齐,入党动机相对复杂,集中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盲目入党,缺乏对党组织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迫于父母的要求,再有一部分人看见身边的同学纷纷入党,便趋之如骛,人云亦云,缺乏自己的主见和立场;二是功利色彩严重,部分大学生党员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入党,入党动机不纯。这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加入并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反而给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严重制约和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调查显示:某高校41.3%的学生是因为“自我思想认识升华,自觉要求入党”;25.6%的学生是因为“党员的优秀性吸引他入党”;13.0%的学生是觉得“入党可以为将来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6.4%的学生是因为“亲人、老师的开导和要求”;4.5%的学生是看到“大家都申请所以跟着申请”,剩下4.5%的学生则是因为其它的原因。
(三)入党后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对大学生党员缺乏常态化的培养机制和管理体制,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处于脱管的“真空状态”的现象,使得大学生党员在后续的教育和培养上严重脱离党组织的有效监管。很多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支部只是注重学生党员发展的政治任务,把发展学生党员当做政治任务来完成,并以此作为学生党支部工作考核目标。着重对发展对象的严格考核和层层选拔,对入党后的大学生党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样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入党前努力表现、拼命入党,入党后就自由松散,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出现违纪现象,缺少集体荣誉感,严重影响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和形象。
(四)个别学生党员政治素养不高,理论知识极度缺乏
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某些大学生党员仅仅从组织上入党,而没有从思想上入党,他们的政治修养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政治意识淡薄,与此同时他们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匮乏,个别大学生党员甚至连党的性质、宗旨都一知半解,不能清楚完整的表达出来。
(五) 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肆意传播
网络新媒体中的新闻大多是以爆炸性的形式存在,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发布个人言论的自主性,言行得不到有效规范和限制,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给正处于迷茫中的新时期大学生造成思想和身心上的双重误导。网络新媒体本身是一个虚幻的空间,大学生不能积极有效的分辨是非。除此之外,有些记者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发布不真实的消息或虚假内容,来迎合大众口味,混淆大众视听,为不法网站赚取点击率,网络新媒体中有害的文化垃圾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肆意传播,容易使大学生受到负面影响,会被那些不良内容吸引其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导致学生党建工作难以正常推进、党建工作的严肃性得不到切实保障。党员队伍的建设丧失了稳健的后备基础。
三、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
高校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极具创造力、思维能力强。加入党组织、参与党的组织生活对高校大学生是一种政治磨炼。只有让他们长期接受党的教育,才能使之认清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坚持党的理论、路线,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整个党组织素质的基本经验。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基层党建工作。
(二)建立严格的“推优”、“育优”体系[1]
“推优”即推选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党组织的重点考察和培养对象,最主要的应该侧重在学生的党性表现和入党动机上。严格按照高校党委的指导,遵循团组织推优,学生党支部考察培养,基层党总支把关的常态工作体系。学团组织推优要严格按照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优良、乐于奉献、肯于吃苦、脚踏实地的标准来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加入基层党组织。建立长期的考察和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组织讨论会并向院系学生党支部提交“推优”名单,并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班级、系部、学院的党内外群众及培养联系人的意见后,方可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
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仅仅停留在“推优”上,似乎“推优”完成之后就完成了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育优”工作缺乏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实际上经过“推优”选拔出来的对象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这就需要党组织以党员的标准对他们进行引导教育和严格要求,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达到党员的标准。做好“育优”工作需要建立一支以政治辅导员、党员教师、入党培养人为主的“育优”队伍。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指导,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培育他们政治立场,端正入党动机,不断增强党性,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政治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经常组织活动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锻炼,激发他们的宗旨意识,发扬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严格把握入党条件
吸收青年大学生入党,既要保证发展数量,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更要强调党员质量,宁缺毋滥。近年来,大学生党员指标控制非常严格,因此,必须用辨证的思维方法掌握学生党员的标准,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一方面在严格把关和层层遴选的基础之上,确保“推优”对象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入党大学生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入党大学生的后续培养和教育工作。有效平衡和兼顾大学党员吸纳前和吸纳后的矛盾,着力解决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缺乏有效监管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而不是说等到每个学生都发展完美后才吸收其入党。同时重视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党员不是一时一刻的党员,而是一辈子的党员,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奉献、不断改造自我的过程。
(四)切实加强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首先是要切实抓好组织生活。组织生活是党员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流于形式。在高校校园里存在着把党组织生活简单的等同于发展党员的会议,缺乏有效的思想交流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仅停留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的水平以及日常生活的了解和原有的认知上,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水平难以提升。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是培育和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加强学生党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高校基层学生党员队伍中,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缺乏民主氛围,在党组织生活会上,党员之间经常是“你为我美言几句,我又为你美言几句”,相互之间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些不良风气应该引起高校基层党支部的重视。
再次,要达到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效果,就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缺乏有效的监督,就容易自由涣散,滋生腐败堕落。要把学生党员介绍给院系、班级广大师生,每批新发展的党员必须进行公示,把所有党员的花名册发给每位新生,真正做到全民参与、全民监督,让学生党员时刻铭记和提醒自己,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还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其他同学,给广大青年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自觉接受他人监督。
(五)在学生基层党支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目前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不高、理论水平匮乏的现状,高校可以举行一些活动。例如开展评优推先,定期举行党的理论知识大赛,不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理论知识辩论赛,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以帮助他们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培育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对党的情感和理解。同时实行理论教育和典型示范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校报等各种媒体宣传党员的先进事迹,尤其是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事迹,能够给身边的广大同学带来积极的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辐射带动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
(六) 在学生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社会公益服务活动
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迫切需要就是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高校基层党员队伍的建设往往存在功利性和盲目性,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无法使之贴近群众、感受生活。高校党组织要培养出一支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公益服务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要想把学生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从“言辞说教”变为“直接有效的工作”,首先要做的是以支部为阵地,以学生党员为表率,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且有实效的公益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树立典型,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更好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多种实践形式引导学生党员参与公益活动,弘扬志愿奉献精神,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凝聚社会正能量。
(七)利用网络新媒体与时俱进、创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党建网络是建设以网络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现实结合、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超时空性和立体交叉性等特征的党建工作新机制[2]。
高等院校党组织首先要积极主动地占领校园网络这块有力的宣传舆论和教育阵地,紧跟时代要求积极宣传模范典型,在校园网上建立当代青年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迅速、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网络文字、音像、图表等多种有效形式向全校广大青年学生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使广大青年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的图文并茂中学习、了解、认识和掌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逐步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校园网络阵地成为高校党组织加强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载体。
同时还要针对当前在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存在和流行的一些错误的言论及其观点,适时发布公告、及时阐明正确立场和科学理论观点,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与教育,及时地向广大青年大学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及时并有针对性地纠正在部分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理念和观点,端正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从严到实”,从而达到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效果。
[1]胡建军,童军茂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21.
[2]曹 淼.构建高校党建网络平台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商界,2010,(3):108.
(责任编辑:胡乔)
本研究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2016—08—04
程卫,男,湖北天门人,副教授,学工处处长,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谷军,男,山东无棣人,讲师,硕士,通讯作者,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远芝,女,湖北巴东人,讲师,硕士,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G64
A
1009- 4733(2016)06- 0080- 04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