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苏轼桃花茶诗

2016-03-16杨瑞军

关键词:东坡桃花苏轼

杨瑞军

(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浅析苏轼桃花茶诗

杨瑞军

(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品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项高雅活动。北宋时期,苏轼谪贬黄州,在游历今黄石的大冶、阳新等地后。诗人对饮过的桃花茶吟唱歌咏,寄寓了自己当时的生活感受和人文情怀。

苏轼;桃花茶;人文情怀

前言

茶能提神益思,激发文人写作的激情和灵感。所以品茗饮茶更能体现中国古代文人幽雅文致的品质。宋神宗元丰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为排解内心的消沉,诗人游山访水,与文人饮酒赋诗,与村翁喝茶谈鬼。在今黄冈、黄石等地留下不少诗章,这其中就有最著名的桃花茶诗。

对于苏轼桃花茶诗的探讨,学界主要集中在诗中桃花茶的产地,以及苏轼写桃花茶诗的地点,但是说法不一,观点相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笔者不少论述的空间。本文依据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宋代时期黄石地区茶叶产量为切入点,通过挖掘新的史料,探讨苏轼桃花茶诗的历史真实,以及苏轼茶诗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以期有裨于进一步地认识苏轼与茶的不解之缘。

一、宋代黄石地区产茶概况

魏晋六朝以来,江南始有饮茶之风,但所饮之茶大抵采自野生,几乎未见人工栽培茶树的记载。从唐至宋,茶叶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在两宋三多年里,黄石地区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产茶区。

宋代黄石地区处于兴国州管辖,是当时江南重要产茶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 “宋榷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岁课作茶输租,余则官悉市之……在江南则宣、歙、江、池、饶、信、洪、抚、筠、袁十州,广德、兴国、临江、建昌、南康五军。”[1](P4477)同时兴国州茶叶专卖数量大、交易兴旺。史载:“建炎三年,置行在都茶场,罢合同场十有八,惟洪、江、兴国、潭、建各置场一,监官一。”[2](P4508)据史书记载,兴国军买茶场收购当地茶叶额为5297360斤[3](P6639),为荆南府、鄂州、归州、陕州、荆门军各州之最,由此可窥见黄石地区产茶数量之巨,制作茶叶的发展。关于宋代茶叶的产量,据《文献通考?征榷五》记载:北宋前期,每岁市茶额,江南路为1020万余斤,居全国首位;荆湖路为247万余斤,居于第二位[4](P174)。可见湖北地区茶业经济的发达。到南宋绍兴末年,兴国军的永兴、通山的茶场产茶额仍高达936555斤,占到湖北地区全境产茶总数1203902斤的百分之八十[5](P6636)。乾道年间,仍保持这一势头。而兴国军的茶叶品质优良,当时作为岁贡及邦国之用的片茶,色泽翠绿、口感清香。

综上所述,宋代黄石地区是重要的产茶区,而且出产茶叶品质高。加之宋代以宁静淡泊、悠远绵长为韵味的品茶活动,在文人士大夫中盛行。这种高雅的活动与他们所追求的内省雅致的时代心理相契合。文人士大夫热衷于茶,种茶、采茶、制茶、点茶、品茶,并推动着茶文化的发展。北宋苏轼咏茶诗歌就是这一典型的代表。

二、苏轼桃花茶诗

元丰三年(1080)正月,苏轼被贬黄州为团练副使。在此期间,他游历长江两岸的黄冈、鄂州、浠水、大冶、阳新、蕲州等县,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以《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这首五言桃花茶诗最为著名。关于苏轼品饮的是哪里的桃花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桃花茶的争论。桃花,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桃或山桃的花。其色粉,花艳丽。西汉刘向《名医别录》载:“桃花味苦、平、主除水气、破石淋,利大小便,下三虫。”唐苏敬《唐本草》载:“主下恶气,消肿满,利大小肠。”据唐孙思邈《千金药方》记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说:“利宿水痰饮,积滞。治风狂。”清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载:“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载:“补心、活血、生津涤热。”对于桃花的功效,从以上史料来看,无外乎这几点。桃花可以入心、肺、大肠;桃花可补气血;桃花利水,活血,通便。治水肿,脚气,痰饮。桃花茶,顾名思义用桃花来泡水当茶喝的一种茶。它冲泡方法简单,可以美容养颜,顺气消食,是一种花茶。《国经本草》载:“久饮桃花茶可使容颜红润,艳美如桃花。”可以说,桃花茶,提神益寿,清香入口,色味俱佳。

关于苏轼桃花茶诗中的桃花茶,学者各执一词。陈世佑认为是人们为了纪念勤劳美丽名为桃花的仙女,将她采来一株精心培植的仙茶,定为桃花茶[6]。彭祖法、沈振国、汪从元、饶学刚的结论是桃花泡水当茶喝的一种花茶[7]。这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许多疑问?

苏轼《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这首桃花茶诗中桃花茶,究竟苏轼在哪里品饮?学者们也是各持己见。陈世佑、彭祖法、饶学刚认为苏轼咏茶诗的地点是现在大冶市弘化寺;沈振国则认为咏茶诗的地点是在阳新县城南的桃花尖。同时,对于苏轼所饮桃花茶也是有争议的,陈世佑、饶学刚认为苏东坡诗中的桃花茶是指湖北大冶市大茗山的桃花茶;彭祖法则认为苏东坡诗中的桃花茶是指大冶市罗桥桃花嘴村的桃花茶;沈振国则认为苏东坡诗中的桃花茶是指阳新县后垴山的桃花尖。

2、笔者的观点。元丰五年(1082)五月时,苏轼写了《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这首五言诗,诗曰:“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饥寒未知免,已作太饱计。庶将通有无,农末不相戾。春来冻地裂,紫笋森已锐。牛羊烦诃叱,筐筥未敢睨。江南老道人,齿发日夜逝。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8](P1332)这首诗反映出苏东坡要极力展示自己种茶的本事。在诗中诗人坦言,喝了桃花茶后,都不知道“粱肉”是什么味道?并且决心向大冶长老乞讨桃花茶种栽于东坡,到茶叶成熟后,邀来诗友邻舍,在自己的“雪堂”里品味香茶。

南宋时期,曾在兴国军为官的周紫芝对桃花茶大加赞赏:“苏内相在黄冈,尝从桃花寺僧,觅茶栽移种雪堂下。余始至此,会岁且暮,明年春得新芽,试之,色香味俱绝,不减湖越二迭,宜其见赏于此老人也。人言雪堂今已鞠为馆驿,茶盖可知矣!”[9]周紫芝品茗桃花茶后亦有诗云:“梅雪既扫地,桃花露微红。风从北苑来,吹入茶坞中。真香不可说,玉色谁与同。不知耐几汤,成此三味功。顾渚与日注,名髙各雌雄。四海一大地,所至皆春风。物固有不幸,乃尔殊穷通。此品不见称,白云空?茸。移栽雪堂下,赖有黄冈翁。来禽青李帖,绝世无此工。遂使桃花名,遍满江西东。此老久下世,真赏殊未逢。只今调粥手,乳花为谁浓。堂今在馆驿,树亦知何踪。树固不足惜,馆驿行当空。”[10]

苏轼关于桃花茶的诗作题目虽提及大冶,但据南宋周紫芝和宋代方志的记述,与桃花茶密切相关的桃花寺在阳新。史载:“桃花寺,在兴国州南五十里桃花尖山之下。寺有泉,甘美,用以造茶,胜他处,号曰桃花绝品。”[11]除了苏轼、周紫芝喜欢桃花茶外,南宋高宗朝,曾任过江西提刑的曾几,也有诗歌咏过桃花茶。如《张耆年教授置酒官舍环碧散歩上园煎桃花茶》:“何许清尊对物华,广文官舍似僧家。向人只合供谈笑,领客犹能办咄嗟。光动桮盘环碧水,香随珠履上园花。公如不厌过从数,但煮东坡所种茶。”[12]据此而论,作者认为苏轼桃花茶诗中的描写的桃花茶是在今黄石市阳新县,而非大冶市。喝茶的地点在县城南桃花寺。

对于苏轼桃花茶诗的争论,笔者认为焦点不在于喝茶的地点?哪里的桃花茶?关键是这首桃花茶诗,反映出诗人当时何种的心态和情境?

三、苏轼桃花茶诗的人文情怀

苏轼一生与茶结缘,对品茶、烹茶等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他的诗文中,与茶有关的佳作不胜枚举。苏轼在他的十多首茶诗中,只提到三种茶:一是湖北来风的“龙凤团”,那是朝廷贡品;二是鲁直给他寄来的双井茶,因为来之不易,颇为珍惜;第三便是文中提到的桃花茶。连同他在谪贬黄州期间就写下其他几首茶诗,无不反映出诗人当时的人文情怀。

本文探讨的这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就是诗人怀念在自己阳新桃花寺喝桃花茶的所感。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桃花茶的赞美之情,“初缘厌粱肉,假此雪昏滞。”同时诗人向往淡泊恬静的田园生活,“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自己愿意“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蓺。”亲自种茶。等到茶叶成熟的时候,“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字里行间无不透露诗人渴望,像陶渊明那样不受约束,不受束缚,亲自躬耕的自由生活。在回忆清新淡雅的茶香中,诗人挥毫泼墨,将自己的人文情怀融入其间,在字里行间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另外一首词,则充分反映了诗人这种心态。如《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馀龄。”[13]

苏轼个性豁达,将品茶和所感融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他到汝州后,念念不忘桃花茶,后来又写成《水调歌头?桃花茶》一词。词曰:“已过几番风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14]这首词记述了诗人自己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的全过程,无不透露出诗人豪放,追求自由的思想境界。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以乡间的田园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寄托。但亲自躬耕的微乎其微,而苏轼则是这一实践者。在他的另一首《种茶》诗曰:“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稚幼。紫笋虽不长,孤根乃独寿。 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 能忘流转苦,戢戢出鸟咮。未任供臼磨,且可资摘嗅。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何如此一啜,有味出我囿。”[15]在这首诗中,苏轼认为,在松树间种茶,容易生长,但是长势不佳。种茶必须在土壤肥沃,春雨滋润的白鹤岭,只有这样茶叶生长迅速,叶茂枝繁。通过这首《种茶》诗,可以看出诗人与茶密切关系,同样体现出诗人以茶添趣,摆脱烦闷的心绪。

结 语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可谓丰富。茶具有中和、恬淡、精清、高雅的特点,这与诗人品格相契合,成为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物。苏轼采茶、制茶、点茶、品茶,深知茶的功用,借咏茶来抒发人生的感慨,这不就是他自己精神面貌的写照。同时体现出诗人人生的主旨,从而在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本文所论述的《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这首桃花茶诗,正是诗人谪贬黄州期间,寄托自己谪居思想感情的反映。

[1][2](元)脱脱等撰.宋史(卷一八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7:4477,4508.

[3](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之六,第13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6639.

[4](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考5)[M].北京:中华书局,1986:考174.

[5](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九之二、三,第13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57:6636.

[6]参见陈世佑.苏轼与桃花茶[J].农业考古.1994(6).

[7]参见彭祖法.也谈苏东坡与桃花茶——与陈世佑先生商榷[J].农业考古.1995,(12);沈振国.苏东坡与阳新茶[J].农业考古.1994,(12);汪从元.苏东坡一首茶诗中的疑问[J]农业考古.1996,(3);饶学刚.他年雪堂品,空记桃花裔——苏东坡“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心迹行踪考[J].黄冈师范学院.2015,(6).

[8]孔凡礼.三苏年谱[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1332.

[9][10](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三五)[M].四库全书本.

[11](宋)曹学佺.大明一统名胜志[M].四库全书本.

[12](宋)曾几.茶山集(卷六)[M].四库全书本.

[13](宋)苏轼.东坡乐府(卷下)[M].宋集珍本丛刊.

[14](宋)苏轼.东坡乐府(卷上)[M].宋集珍本丛刊.

[15](宋)苏轼.东坡先生诗(卷一三)[M].四部丛刊初编本.

(责任编辑:胡光波)

2016—10—21

杨瑞军,男,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I109.2

A

1009- 4733(2016)06- 0018- 03

10.3969/j.issn.1009-4733.2016.06.004

猜你喜欢

东坡桃花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桃花琐话
苏轼吟诗赴宴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清明,又见桃花红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东坡画扇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