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研究综述
2016-03-16邓群,王丰
邓 群,王 丰
(后勤工程学院 后勤信息与军事物流工程系,重庆 401311)
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研究综述
邓群,王丰
(后勤工程学院后勤信息与军事物流工程系,重庆401311)
概述了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建设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概念,对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研究现状做了综述,包括国内外战备物资储备能力、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其他能力、能力评估方法以及能力评估模型等,并对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研究进行了述评。
战备物资储备;储备能力;能力评估;综述
1 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概念
在2011年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战备物资储备的定义是:为保证部队及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需要而预先进行的物资储备。可以说,数量充足、结构科学、布局合理的战备物资储备,是我军遂行各项军事任务的首要前提。因此,为了能够真正检验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建设水平,有效确保我军战备物资储备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有必要构建科学、客观的评估模型,对我军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进行系统的评价。
由此,本文将战备物资储备能力定义如下:为保证部队及时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而预先进行的物资储备,对军事行动物资保障实际需求满足水平的度量。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能力评估研究现状
2.1.1战备物资储备能力。洪军(2007)从战备物资储备规模、储备程度和调用方案等角度,对战备物资储备进行了研究与建模[2]。司鸿昊,李德峰(2007)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了装备战备能力评估模型,确定了战备能力评估模型的指标体系[3]。黄雷,裴家宏,徐成(2010)从国家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军队装备储备能力实际需求的角度,对储备内容、储备结构布局以及储备效能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并就国家和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储备能力建设进行了论述[4]。荀烨,齐继东,黄秋爽(2010)从物资管理效能和物资保障效能的角度,提出了战备储备物资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基于模糊评价法与ADC评价法的管理效能和保障效能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用物资保障当量表示战备储备物资保障能力的计算模型[5]。
Donald(1980)从战储预算分配、实物资产管理和物资库存替换的角度,对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备物资储备管理进行了研究[6]。Timothy(1987)将飞机出动架次和运行时间的故障数据,作为美国空军后勤司令部计算和调整电子对抗设备备件战备储备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方案[7]。Robert(1988)确定了运输部门战备物资储备舰队管理的需求,构建了原型系统,并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8]。Rodney(2001)对美军战备物资储备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在借鉴陆军、空军相关学说的基础上,定义了海上预置储备的部署过程,并从联合行动、阶段划分、向前运动和一体化等角度,对美空军海上预置储备进行了研究[9]。Paul(2001)阐述了美空军战备物资储备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理论,并且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的资助下,通过从美空军诸多基地获得的信息资料,进一步明确了美空军对于战备物资储备的需求,分析了美空军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及相关系统研发的风险,并利用联合远征军演习(JEFX2000),对美空军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系统的概念进行了验证[10]。
2.1.2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应急物资指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能够筹集和运送的其他同类或者替代资源。广义的应急物资包括灾前预防、灾中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等环节所需的各项应急保障物资,狭义的应急物资则指的是灾害管理所需的各种物资保障[11]。针对应急物资储备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Saundra(1995)针对城市突发灾难性事件进行了研究[12]。Kathleen(1996)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城市突发事件管理进行了研究[13]。Suleyman和William(1998)认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14]。Mike和Simon(2000)分析了全球范围内高效的应急管理模式、方法以及应用情况[15]。
张永领(2011)综合分析了影响应急物资储备的主要因素,将应急物资分成食品药品、应急救援、灾民安置、基础保障以及大型设备等5个类别,指出了政府应急物资储备方式主要包括实物储备、合同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应急物资的储备方式进行了研究[16]。杨莹,南保康(2012)认为在最优的时间范围内,在合适的储备仓库中储存合理的救灾物资种类,对于提高灾前物资储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以青海玉树地区地震灾情为例,采用灰色决策方法,建立了灾前物资储备能力指标体系,对灾前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进行了研究[17]。罗建锋,王颜(2012)认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构建是应急物流运作的关键环节,通过文献调查法、样卷调查法,对影响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三角模糊数理论,建立了与应急物资储备特性相一致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评价模型[18]。李维,寇纲,尔古打机(2012)分析了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影响因素,运用多目标决策理论方法,建立了“情景—应对”型应急物资储备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19]。史开菊(2013)建立了面向应急物资储备的应急物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设计了五种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并以汶川地震为例,对储备模式及决策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加以验证[20]。高刚(2015)针对鄂尔多斯市应急物资储备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应急物资分级模型,并对应急物资储备方式进行了整合[21]。郗蒙浩,赵秋红,王凤京等(2015)构建了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并以北京市风雹灾害为例,提出了区域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的数学模型和集成优化策略[22]。
2.2能力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在层次分析方面,李昱(2013)针对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体系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保障效能指标体系[23]。丁搏(2015)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进行了研究[24]。王嫣,韩庆田,张毅(2015)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就仓库航材保障能力评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25]。张磊(2015)运用层次分析法,就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的评价与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26]。
在模糊评估方面,Zadeh(1965)[27]、Orlovsky(1978)[28]、Tanino(1984)[29]、Zimmermann(1991)[30]、Terano(1992)[31]、Herrera(1995)[32]、Chiclana(1996)[33]和Marimin(1998)[34]等学者对模糊评估方法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马茂东,韩尧,张倩(2009)提出了危险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能力评估指标集的建立方法,阐述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案,初步建立了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方法[35]。Deng(2015)针对战略后方仓库综合技术保障中心建设方案的评估问题,提出了基于多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的评估模型[36]。窦站,张勇,张明广等(2015)针对某化工园区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问题,建立了多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AHP-模糊方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模型[37]。张程飞,刘纯,王跃峰等(2015)提出了基于模糊多目标优化的电网日前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模型[38]。周威(2015)针对广东丹霞山风景区应急能力评估问题,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加以验证[39]。
在灰色理论方面,郭煌、郭建胜、惠晓滨等(2009)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装备保障力评估模型[40]。宋宜平、董健、董振旗等(2013)构建了装备保障人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灰色理论与熵权法有机结合,提出了基于灰色熵权法的装备保障人员能力评估模型[41]。郑瑶、席泽敏、许杰(2014)分析了影响备件保障能力的要素,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备件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仿真对模型的可行性加以验证[42]。
在神经网络方面,吉礼超,李木易,邓吉鸽(2011)构建了空空导弹综合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空导弹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模型[43]。杨晶,黎放,狄鹏(2012)将遗传优化算法与神经网络理论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BP网络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评估模型[44]。丁祥,郭叔伟,曹竹梅(2014)分析了装备使用阶段及影响维修保障能力的因素,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45]。马国鹏(2014)在对比了常用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证据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水电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模型框架[46]。
在Petri网方面,张涛(2004)针对装备平时和战时的任务需求特点,研究了装备在使用阶段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建立了用于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的多层次PERT-Petri网模型[47]。张涛,郭波,谭跃进等(2006)提出了一种用于装备保障能力的增强型扩展的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能够反映复杂系统的动态柔性特点[48]。韩正强(2011)运用广义随机Petri网理论,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过程执行时间的评估模型,并进行了数据仿真分析[49]。彭小东(2015)通过建立Petri网动态模型,对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物流能力进行了仿真与评估[50]。
在集对分析方面,朱柯,雍歧东,李少鸣(2007)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油料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举例[51]。王永亮,赵瑞岭,刘红涛等(2011)在集对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的车辆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2]。
此外,Grasso(1999)[53]和Stufflebeam(2001)[54]阐述了元评估方法。张英慧,汪贻生(2015)提出了应急物资筹措点动态保障能力的表达模型,并通过算例对模型的有效性加以验证[55]。肖飞,金慧琴,田燕妮(2015)针对我国舰载直升机保障能力评估数据不完整、评价指标关联度不确定的问题,在评估过程中采用逼近理想点法,提出了基于理想点法的舰载直升机保障能力评估模型[56]。胡晓峰,张昱,李仁见等(2015)提出了在体系能力评估理念上需要做出的三个转变,介绍了网络化体系能力评估需要关注的新方法[57]。
2.3能力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王东南(2005)针对维修保障系统的特点,建立了面向任务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58]。王鹏飞(2007)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军队核化学医学救援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59]。洪亮,张福光,王连生(2010)根据导弹技术保障的特点,建立了基于Petri网的导弹技术保障能力评估模型[60]。Junbo(2011)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物流公司快速响应能力评估指标体系[61]。杨海波,王智学,陈国友等(2011)构建了信息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单个决策者的决策优势能力评估模型[62]。Tian和Zhou(2012)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地方政府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模型[63]。张永领(2012)以应急物资储备特征为基础,构建了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64]。王莹(2014)将层次分析法和灰色理论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层次灰色理论的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评估模型[65]。李建印(2014)构建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66]。钟京立,张辉,马侦(2015)将BP神经网络应用到装备维修保障领域,提出了用于电子信息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BP神经网络模型[67]。张冕,吕建新,王东等(2015)结合武警某部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群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68]。孙鸿鹄,程先富,倪玲等(2015)采用云模型和熵权法,建立了巢湖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模型[69]。
3 述评与展望
从总体上看,战备物资储备仍然是一个新兴的理论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只关注于战备物资储备的局部内容,且各种观点百家争鸣,战备物资储备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得到科学回答。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军队,针对战备物资储备的研究开始较早,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较为深刻,相应的方法、理论趋于成熟且经历过实战与演习的考验,但受制于国家、军队信息安全保密等因素,能够查阅到的国外文献资料数量不多,且从现有的外文资料中可获取的实质性信息也十分有限。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对于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概念与内涵,至今尚无明确的归纳阐述,与我军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相关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应急物流管理及应急物资储备相关问题的研究较为深入,这对于开展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研究与评估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从能力评估角度来看,能力评估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几近成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较为普遍且行之有效。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问题,尚需在如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研究:一是对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解析,包括定义和辨析战备物资储备能力及相关概念,阐述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并分析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构成;二是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分析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的影响因素;三是提出合适的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方法,包括构建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以及建立能力评估模型;四是设计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的机制,包括确定评估对象、目的、原则,设计评估流程,制定组织实施方法,以及阐述评估结果及使用等;五是分析战备物资储备能力生成及增长机制,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研究;六是开发战备物资储备能力评估信息系统。
[1]冯海川,李卓,赵建平.军用物资军地联合储备的动因分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2,(8):35-37.
[2]洪军.战备物资储备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2007.
[3]司鸿昊,李德峰.装备战备能力评估模型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18(4):39-41.
[4]黄雷,裴家宏,徐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储备能力建设探析[J].物流科技,2010,(1):109-110.
[5]荀烨,齐继东,黄秋爽.军队战备储备物资保障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0,12(5):66-71.
[6]Donald P.Shirk.Materiel Mana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War Reserve System[D].California: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1980.
[7]Timothy J.Sakulich.Computation of ECM(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War Reserve Materiel Spare Requirements,ADA193 301[R].Air Force Logistics Command Materiel Analysis,1987.
[8]Robert S.Tomas.A Computer Based Data Management System for Air Force War Reserve Materiel(WRM)Vehicle Management[D].Ohio:Air Forc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right-Patterson Air Force Base,1988.
[9]Rodney M Mason.United States Air Force Maritime Pre-Posi-tioning of War Reserve Material and Joint Reception,Staging,OnwardMovement,andIntegration[D].Kansas:UnitedState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2001.
[10]Paul A Neef,Adrian M Crowley,Dwight Pavek,Wayne Young,Kelly M Vinson.War Reserve Materiel Capability Assessment(WRM-CA),AFRL-HE-WP-TR-2002-0103[R].2001.
[11]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12]Saundra K.Schneider.Flirting with Disaster:Public Management in Crisis Situation[M].New York:M.E.Sharpe,1995.
[13]Kathleen Fearn-Banks.Crisis Communications:A Casebook Approach[M].Routledge,2010.
[14]SuleymanTufekei,William A.Wallace.The Emerging Area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8,45(2):103-105.
[15]Mike Seymour,SimonMore.Effective Crisis Management,Worldwid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England:Cassell,2000.
[16]张永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物资储备方式研究[J].灾害学,2011,26(3):120-125.
[17]杨莹,南保康.基于灰色决策方法的灾前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研究—以青海玉树地震灾情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2,(14):66-67.
[18]罗建锋,王颜.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2,(12):8-11.
[19]李维,寇纲,尔古打机.基于需求的“情景-应对”型应急物资储备水平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51):279-283.
[20]史开菊.我国重大突发事件灾前应急物资储备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3.
[21]高刚.鄂尔多斯市应急物资分级及储备方式整合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
[22]郗蒙浩,赵秋红,王凤京,等.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数量管理—以北京风雹灾为例[J].灾害学,2015,30(2):172-178.
[23]李昱.军用物资航空集装化运输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4]丁搏.高速公路服务区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5]王嫣,韩庆田,张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仓库航材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价值工程,2015,15(4):8-10.
[26]张磊.武警部队卫生应急救援力量能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
[27]Lotif A.Zadeh.Fuzz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38-358.
[28]Orlovsky S A.Decision-making with a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J].Fuzzy Sets and System,1978,(1):155-167.
[29]Tanino T.Fuzzy Preference Orderings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4,(12):117-131.
[30]Zimmermann H J.Fuzzy Set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M].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1.
[31]Terano T,Asai K,Sugeno M.Fuzzy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M].San Diego:Academic Press,1992.
[32]Herrera F,Herrera-Viedma E,Verdegay J L.A Sequential Selection Process in Group Decision Making with Linguistic Assessment[J].Information Science,1995,85:233-239.
[33]Chiclana F,Herrera F,Herrera-Viedma E,et al.A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Alternatives for Multiple Preference Ordering Criteria Based on Fuzzy Majority[J].Journal of Fuzzy Mathematics,1996,4:128-143.
[34]Marimin M U,Itsuo H,Hiroyuki T.Linguistic Labels for Expressing Fuzzy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Fuzzy Group Decision Mak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1998,28(2):205-218.
[35]马茂东,韩尧,张倩.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应急能力评估方法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5(2):98-102.
[36]Qun D,Feng W,Ming G.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me of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 of Strategic Backside Warehouse[A].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C].2015.
[37]窦站,张勇,张明广,等.基于AHP-模糊方法的某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2):29-34.
[38]张程飞,刘纯,王跃峰,等.基于模糊多目标优化的电网日前风电接纳能力评估模型[J].电网技术,2015,39(2):426-431.
[39]周威.旅游风景区应急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5.
[40]郭煌,郭建胜,惠晓滨,等.灰色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4(3):75-78.
[41]宋宜平,董健,董振旗,等.基于灰色熵权法的装备保障人员能力评估模型研究[J].价值工程,2013,(31):110-112.
[42]郑瑶,席泽敏,许杰.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备件保障能力评估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4,35(3):62-65.
[43]吉礼超,李木易,邓吉鸽.基于BP神经网络的空空导弹综合保障能力评估[J].舰船电子工程,2011,31(3):158-161.
[44]杨晶,黎放,狄鹏.改进BP网络的舰船装备保障资源保障能力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37(2):65-67.
[45]丁祥,郭叔伟,曹竹梅.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J].装备制造技术,2014,(9):202-205.
[46]马国鹏.水电工程应急能力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47]张涛.装备使用阶段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建模与分析[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48]张涛,郭波,谭跃进,等.基于增强型扩展的面向对象Petri网模型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建模[J].兵工学报,2006,27(2): 273-277.
[49]韩正强.突发事件应急过程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0]彭小东.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物流能力仿真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51]朱柯,雍歧东,李少鸣.基于集对分析的油料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中国储运,2007,(9):115-117.
[52]王永亮,赵瑞岭,刘红涛,等.基于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的车辆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国防交通工程,2011,(4):34-38.
[53]Grasso P G.Meta-evaluation of an evaluation of reader focused writing for the Veterans Benefits administr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1999,(20):355-371.
[54]Stufflebeam D.L.The Meta-evaluation Imperative[J].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2001,(2).
[55]张英慧,汪贻生.应急物资筹集点动态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7):71-77.
[56]肖飞,金慧琴,田燕妮.基于理想点法的舰载直升机保障能力评估模型[J].四川兵工学报,2015,36(9):49-52.
[57]胡晓峰,张昱,李仁见,等.网络化体系能力评估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5,35(5):1 317-1 323.
[58]王东南.面向任务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
[59]王鹏飞.军队核化医学救援队保障能力评估[D].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60]洪亮,张福光,王连生.基于Petri网的导弹技术保障能力评估模型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10,(9):7-10.
[61]Junbo Li.The Formation of the Quick Response Cap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of Logistics Companies[A].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C].2011.
[62]杨海波,王智学,陈国友,等.基于能力模型的决策优势评估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36(2):15-18.
[63]Tian Yilin,Zhou Yan.Study of Assessment Methods of Emergency Capability on Unconventional Emergencies[A].Conference Anthology,IEEE[C].2012.
[64]张永领.政府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1):78-84.
[65]王莹.基于层次灰色理论的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评估[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6):50-53.
[66]李建印.基于BP神经网络的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J].管理评论,2014,26(12):182-188.
[67]钟京立,张辉,马侦.电子信息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BP神经网络评估[J].现代电子技术,2015,38(2):11-14.
[68]张冕,吕建新,王东,等.基于群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4):37-40.
[69]孙鸿鹄,程先富,倪玲,等.基于云模型和熵权法的巢湖流域防洪减灾能力评估[J].灾害学,2015,30(1):222-227.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War Reserve Storage Capacity Evaluation
Deng Qun,Wang Feng
(Department of Logistical Information&Military Logistics Engineering,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11,China)
In this paper,we generally review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war reserve construction in China,introduced briefly the concept of the war reserve storage capacity,summariz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es on it,and at the end,offered our comment on these researches.
war reserve;storage capacity;competence evaluation;review
E233
A
1005-152X(2016)06-0163-05
10.3969/j.issn.1005-152X.2016.06.037
2016-05-07
邓群(1991-),男,辽宁抚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王丰(1964-),男,四川邻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军事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