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设计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
2016-03-16邱明红
邱明红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云南 昆明 650500)
政治设计研究:历史、现状与未来
邱明红
(云南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云南 昆明650500)
[摘要]人类政治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中国先秦时期,儒家对社会秩序如何安排提出了大量的政治设计及其论证,以后中国历代也不乏对政治设计的研究与探讨。政治设计是历史政治领域的一种重要政治现象,在其中展显出人类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因此,对历史上的政治设计思想进行梳理、归纳,对当代我国政治设计的研究过程与现状进行总结、评析,对政治设计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政治设计;思想溯源;研究现状;研究展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两种秩序的影响下进行的,即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自然秩序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自然秩序的创设和维护中,造物主和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社会秩序处理的是人与他人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处理与他人关系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而也更具有艺术性。正如托克维尔所指出的“在统治人类社会的法则中,有一条最明确清晰的法则:如果人们想保持其文明或希望变得文明的话,那么他们必须提高并改善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1]这种艺术性的一大体现就是人们对社会的政治设计。
一、中西历史上的政治设计思想溯源
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对于政治设计的思考,先秦时期的儒、法、道、墨等家都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势,提出了各自不同的政治设计思想和政治发展路径。儒家政治设计就其诉求的目标来看,在现实层面上是君主政治秩序,王权主义是其秩序建构的主旨。“传统政治哲学博大宏富,然其旨归则为王权主义。古代的王权主义体系像穹庐一样笼罩着整个社会,而以王权主义为旨归的政治哲学体系则为王权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价值坐标。”[2]在理想层面上,是小康社会和理想国的大同世界,大同世界是理想政治秩序的终极诉求和价值归依,而小康社会则是君主政治秩序向理想国迈进的路途。在政治秩序的本体论论证中,儒家特别强调人性善的人性预设作为其政治秩序建构的又一本体论基础。而法家则以人性恶的人性假设来设计其政治的蓝图和理想国,法家主张在“法、术、势”的基础上,强化君主专制和独裁统治,牢固树立中央权威。道家则依据“道”,对社会理想模式做了具体设计。在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中,国家的规模要小,人不能太多,民风要淳朴,也不能过度的追求物质财富。东晋诗人陶渊明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在《桃花源记》里构想了一个淳朴社会的乌托邦景象——“世外桃源”,在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和涟漪,成为古人对社会现实不满而寻求慰藉的精神避难所。刘禹锡著诗云:“仙家一去寻无踪,至今流水山重重。”清人龚自珍云:“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道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父一分骚。”毛泽东也曾评论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以“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般高屋建瓴的大手笔为刘备复兴汉室提供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规划。在以后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在后来中国历史的演进中,中国场景的政治设计出现了理论化、整体化的特点。许多志士仁人如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等,都构筑过理想社会的政治蓝图。而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进行了瑰丽夺目的政治设计。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通过《理想国》这样的宏伟巨著设计了一套完美而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一般认为柏拉图是理性主义政治设计范式的肇始者。“这里的理性主义,其基本含义是以先验的社会理想、政治原则、理念为轴点,去逻辑的和理想化地演绎、推演、构造理想社会的蓝图。”[3]沿着柏拉图的这一范式进行的社会政治设计还有:莫尔的“乌托邦”社会制度设计、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社会制度设计、安德里亚的“基督城”社会制度设计、圣西门的“实业制度”设计、傅里叶的“和谐社会”制度设计、欧文的共产主义“劳动公社”制度设计等。与理性主义研究范式不同的另一条路径是经验主义(empiricism)的研究范式,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最博学的人”,是经验主义政治设计这一研究范式的开创者。亚里士多德把柏拉图从理想王国拉回到现实王国,他的社会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雅典政制》都是在对当时希腊城邦及周边地区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具有深厚的经验基础。沿着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这一经验主义研究范式,后来有哈林顿、洛克、孟德斯鸠的宪政设计以及联邦党人的联邦政治制度设计。尤其是联邦党进行的这次对美国立国和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宪政设计,可以堪称为政治设计的典范。
综上可知,政治设计是历史政治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在其中展显出了人类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精神。“政治设计这一命题的提出,首先不是一个价值判断,而是一个事实判断。因此它是一个‘是’命题(‘is’statement),亦即是一种经验命题(empirical state)。”而“政治学术本来是一切学术中最重要的学术,其终极目标正是为大家所重视的善德,也就是人间的至善”。[4]政治设计研究所要关注的正是如何实现这种至善,体现着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怀和憧憬。
二、当代中国政治设计研究的过程与现状
“政治设计”的说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来了,1957年,章伯钧提出四个政治设计院的意见,[5]遭到党内许多人的反对,在后来的反右斗争中,章伯钧被划为右派,关于政治设计的讨论也就不了了之。通过CNKI检索发现,1984年华世锐在《试评王莽及其改制》中再次提及政治设计:“王莽是伪君子、皇帝迷,他的改制是欺骗、是害民、是违反社会发展法则的;是倒退、是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和儒家经典中政治设计相结合的产物。”[6]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后,学界和政界都认为这是总设计师运筹帷幄对中国政治发展做出的一项重大政治设计。[7-10]此后,政治设计这一概念开始出现在学者们的学术语言中,但还没有学者将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主题来对待。通过CNKI检视已有关于政治设计文献发现,最早以政治设计为主题进行研究的是李经中,1993年,他在《政治设计的审美标准》中从审美标准的角度将古往今来的政治思想家分为唯美主义者、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认为政治思想家进行政治设计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现实人生的幸福。[11]1994年,燕继荣发表了自由主义有关政治设计的研究,[12]并认为防止政府腐化在于合理的政治设计,而政治设计历来就有两条不同的思路:政治理想主义和政治现实主义。[13]2000年,王永祥和王兆刚在《论孙中山对训政时期的政治设计》中深入探讨了孙中山训政思想中对民主政治建设进行的全面规划和设计。[14]梁志莹的《从“以权制能”设计到“新式独裁”现实》对孙中山民权主义设计在民国政治实践中的异化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15]
2000年,秦德君出版了《政治设计研究——对一种历史政治现象之解读》,这是国内首部对政治设计进行研究的专著。作者在书中首次对政治设计的概念进行了学理上的界定,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开创了政治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视点。作者认为“所谓政治设计是指以制度安排为核心的社会设计,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历史主体依照一定的历史经验与政治传统,以某种理想政治目标为指向,对社会进行理念创设、制度安排、组织建构等等的政治构想、政治筹划和政治创制以及与此相关的理论形态。”[3]在西方社会政治设计场景中,作者把涉及的政治设计现象范围框定在自雅典民主制以来,特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若干比较典型的政治设计上;在横向上,作者根据“中轴原理”,确立了政治理念设计、政治制度设计、政府设计三个技术点,其中重点分析政治制度设计;在纵向上,作者确立了两种分析范式即启于柏拉图的理性主义范式和启于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范式。在政治设计的中国场景中,作者虽涉及了源远流长的“大同”理想社会设计、先秦时期的“小国寡民”社会设计以及战略发展中的“问策”设计等,但将研究视野集中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政治设计上,又系统分析了三位伟人既相承又超越地规划中国社会的政治图式。本书的学术意义在于:“从政治学角度解读政治设计,梳理和归纳出政治设计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类型,从而为政治设计在社会发展进程序列中找到一个客观性基础;同时探寻政治设计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政治实践的得失成败和历史经验,为现阶段我国政治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建设中各种层面的理论创制、制度安排、组织建构等方面的政治实践提供某些理论参考。”[3]
2009年,秦德君的《政治设计与政治发展》一书,对政治设计的功能、范式、场景、历史渊源、技术规范、政治设计对政治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度设计、公共政策设计、行政策划等基本问题;对社会建设战略设计、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执政物理结构优化、领袖人格设计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有意义的研究。另外,也有其他学者对政治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6-20]
同时期,胡锐军对政治设计展开另一种具体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包括专著《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及多篇相关论文,作者在专著中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择取传统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其现实层面的君主政治秩序样式,对儒家政治设计思想及其政治秩序样式的基本体系、价值属性、理论特征、时代效用、历史影响、现代转向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审视和考量。最终对儒家政治设计思想诉求和没落的原因及如何进行现代转向等问题作出了新视角的尝试和探讨性的现代式回答。
通过进一步检视CNKI硕博论文库有关文献发现,截止2015年5月,以政治设计为主题的研究还有刘国栋的《卢梭政治设计的逻辑起点研究》、刘雨的《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政治设计比较研究》、贡太雷的《民族国家的政治秩序与自由——马基雅维里实践政治设计之研究》等研究成果。[21-23]
三、顶层设计亟需加强政治设计研究
“顶层设计”原是一个工程学术语,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交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均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并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自此,“顶层设计”从一个工程学术语一跃成为当前学术界和政策层面广为使用的词汇,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学者们普遍认为,顶层就是最高层,就是全党全国这一层,顶层设计就是在这一层次上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民主法治体制、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关系等全方位的统筹谋划和高端架构。顶层设计具有整体关联性,顶层设计强调设计对象内部要素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所以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整个顶层设计的谋篇布局中,必须协调推进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有学者指出“无论是在总结中国改革的经验教训还是当下改革所面临的掣肘,关键的问题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所以,要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的话,核心问题应该是政治体制改革。”[24]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比如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就存在着理论上过高的民主定位与实际具体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严重滞后的矛盾,以及公民参与的不适当的动员大大超出目前制度化水平的吸纳能力等问题。要解决中国政治现实和政治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强顶层的政治设计,进行战略规划,制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样才能把握时机,适时推动中国政治领域关键改革,同时又能保持社会稳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陷阱。
四、政治设计研究的未来展望
一种政治设计,总是既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因此,未来政治设计研究的一大重点仍是从这些宝库中寻求足够的理论资源。他们提出的关于理想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方案,描绘了理想中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他们对于理想社会政治设计的有关思考至今仍闪烁着光芒,我们政治设计的研究仍然可以从他们那里吸收足够的养分,他们仍是指导我们进行研究征程的一盏指路明灯。比如,孙维维通过研究认为,中国拥有几千年的官僚制传统,沿袭至今产生了许多问题,却并没有带来西方韦伯式官僚设计的效果,原因何在?我们的相关制度该如何设计?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25]
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只是提出了零散的政治设计思想,并没有提出具体的、专门的政治设计理论和方法,因此仅对历史上思想家们的政治设计思想进行挖掘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政治设计研究还要对政治设计本身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对于政治设计的基本预设如人性假设、政府本性假设等的研究,对于政治设计的基本原理的分析,对于政治设计的具体操作技术的分析,对于政治设计的价值追求的分析,等等。某种程度上来说,政治设计只有在解决了关涉自己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才能使自己在推动社会政治发展中显示出更大的作用。
在我国未来政治发展的图景中,政治发展研究也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改革的推动者同时是经济改革的受益者,所以能够迅速推进。邓小平曾说“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时候,就必须要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要放在第一位”、“政治体制改革要有一个蓝图”。[26-27]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并没有像经济体制改革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有所进步,而是一直步履维艰、犹豫不前,甚至没有很好的把握住政治体制改革的三次机遇。[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到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29]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来看,改革无疑已经到了需要全面深化的阶段,因此,各个方面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对于我国未来的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而言,进一步加强政治设计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今天的中国政治学研究已涵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为推动改革开放和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和改革发展的稳定形势,尤其是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政治学迫切需要加强政治设计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中不容忽视的战略设计重点有:建设与发展设计、改革设计、反腐败设计、社会控制设计、民主政治设计、法治建设设计、强固执政基础设计,等等。[3]诚然,这些都是我国未来政治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也还有一些其他同样需要加强研究的领域。比如我国未来政治设计研究要注重政治发展的价值理念设计,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问题,有了明确的目标,改革过程和未来不会迷途,社会生活不会无序。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目标会起到鼓舞民心,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完善,以更好的避免发展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转型陷阱”,等等。
王邦佐认为,现阶段推进政治设计研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现实需求“一是从学理上梳理、归纳历史演进中政治设计的基本实践与基本类型,并探寻其背后的历史动因;二是对人的主体性、主体精神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及其与‘社会自发秩序’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三是进一步吸纳政治设计的历史经验,遵循科学方法,为今天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优质的资政参考。”[30]的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进一步推动政治设计研究,更多地通过政治设计的方法、技术为重大公共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智力支持,对于使整个社会制度日趋合理,使整个公共生活朝着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善”的目标发展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阿莱克西·迪·托克维尔.高牧.论美国的民主[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
[2]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秦德君.政治设计研究——对一种历时政治现象之解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2.
[5]章伯钧.关于成立“政治设计院”的发言[N].人民日报,1957-05-22.
[6]华世锐.试评王莽及其改制[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
[7]龚育之.现实可能的最佳设计——谈“一国两制”[J].学习与研究,1985,(3).
[8]王毓,庞月琳.“一国两制”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发展[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6,(1).
[9]马书波.“一国两制”的理论再探[J].理论学刊,1987,(6).
[10]丁文华.“一国两制”的政治基础及其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4).
[11]李经中.政治设计的审美标准[J].探索与争鸣,1993,(4).
[12]燕继荣.私域、公域的分野自由、权威的统一——论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及其启示[J].探索,1994,(3).
[13]燕继荣.政府的腐化总是由“原则”的腐化开始的──论孟德斯鸠的政府腐化解体的思想[J].政治与法律,1994,(5).
[14]王永祥,王兆刚.论孙中山对训政时期的政治设计[J].史学月刊,2000,(1).
[15]梁志莹.从“以权制能”设计到“新式独裁”现实[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7).
[16]马星光,李永伟.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与党的政治设计观念的转变[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4,(8).
[17]聂火云,黄爱民.政治文明重在建设[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3).
[18]郝炜.国家之网的编织:柏拉图《政治家篇》中的政治设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3).
[19]李金鑫.先验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政治设计——康德法权思想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
[20]黄超,崔术茂.合乎正义原则的政治设计: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稳定论[J].青年与社会,2013,(7).
[21]刘国栋.卢梭政治设计的逻辑起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2]刘雨.马基雅维利与韩非子政治设计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
[23]贡太雷.民族国家的政治秩序与自由——马基雅维里实践政治设计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24]邓聿文.“顶层设计”的困境和破解[J].南风窗,2011,(15).
[25]孙维维.中西官僚制论域——关于中国官僚制进与退的思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8).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8]蒋德海.改革需要共识——关于“顶层设计”的几点辨析[J].探索与争鸣,2013,(5).
[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0]王邦佐.将政治设计纳入研究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05-26.
责任编辑:魏乐娇
On Political Design:History,Actuality,and Future
QIU Ming-hong
(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design is long. Plato designed “Utopia” as early as ancient Greece period. In China,the Confucians proposed a large volume of political designs for social order arrangement at Pre-Qin period and there had been new theories proposed in history. Politic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phenomenon in the domain of history politics,from which we can see people’s desire of participat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 theories of political design for studying that in China.
Key words:political design;the origin of thought;research status;research prospect
[收稿日期]2015-07-06
[作者简介]邱明红(1990-),男,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019—05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