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史研究新动态
2016-03-16侯建新
侯 建 新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欧洲史研究新动态
侯 建 新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7)
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USE(United States of Europe) 成为欧洲人的新期待。在学术上,这种社会历史发展趋势就体现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学”(European Studies)的兴起。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大学远程教育协会(EADTU)的人文教育项目委员会1993年设计并组织编纂了“什么是欧洲”丛书,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学”的发展。随着“欧洲学”的兴起和发展,欧洲已被视为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或文明;欧洲史也不再被视为欧洲各国史的加总,而是日益超越民族国家中心论,成为一部有机的、整体的欧洲文明史。*①Peter Rietbergen,Europe:A Cultural History,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1995, “Prologue”, pp. XVIII; Mary Fulbrook ed., Europe since 1945,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p.275—276.这正是国际欧洲史学界的新趋势。
近三十年来,我国学术界除了以当代欧洲及欧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欧洲学”之外,世界史特别是欧洲史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例如王觉非先生主编的《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朱寰先生主编的《欧罗巴文明》(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陈乐民先生的《欧洲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2003年版)和《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侯建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欧洲文明进程研究》获得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立项,致力于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史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该项目汇集了该领域最出色的学者,除天津师范大学之外,还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该项目分为17个子课题,依次是欧洲语族与民族、农民与土地产权、基督教与欧洲社会、欧洲的政府演变、欧洲的司法、欧洲赋税史、欧洲的城市与城市化、欧洲的大众信仰、欧洲生活水准与消费、欧洲的大学、欧洲社会贫困与救济、欧洲的对外贸易与殖民、欧洲民众教育变迁、欧洲的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欧洲的观念的历史、欧洲工业与工业化、欧洲市场经济演进。本项目打破传统的断代史的体例,采用专题性叙述方式,而且每一个专题具有连贯性,从中世纪早期延续至当代,这对每个专题的作者都是严峻的挑战。每个专题之间有着内在的系统联系,“分题不分家”。总之,该项目力求研究是深入的,而不是一般泛泛而论的;是系统的而不是碎化的;是有魂魄和血肉的,而不是简单的资料堆积。预计最终成果17卷。与该重大招标项目相配合的是,天津师大欧洲文明研究院刘景华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及借鉴意义研究”,以及张乃和教授负责的天津市创新团队项目“欧洲文明与现代化”等。另外,该院还编辑出版学术期刊《经济社会史评论》和每年定期投入的“西学文库”,这使得天津师大欧洲文明研究院成为我国欧洲文明研究的重要平台之一。
以中国人的眼光透视欧洲文明的核心要素,把握欧洲文明的历史脉动,构建起中国人对欧洲文明的认知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时向国民传递准确的历史知识,是我国欧洲史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也是中国的欧洲史研究的重要方向。
(责任编辑: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