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2016-03-16侯丽香袁秀萍

关键词:英语翻译模态大学

侯丽香 袁秀萍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多模态理论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讨

侯丽香 袁秀萍

(楚雄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的目标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多模态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以提升英语学习者翻译应用能力为重点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以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多模态理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的探讨从未停歇过。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是由于大学英语教材并没有系统地介绍翻译的理论与翻译的技巧。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没有相应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指导,句子的生搬硬套、语言逻辑混乱、语句间缺乏连贯性等现象经常出现;其次是现有的大学英语课堂仍然以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忽略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手段和形式单一,教学内容也仅局限于每个单元课后练习的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在翻译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英语专业自身学科特点,其所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所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重任落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肩上。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者有必要反思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途径,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力度,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翻译能力。现今,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将讨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引入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并通过语言、图像、声音等符号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理论依据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它以Ho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将图像、声音及动作等作为语言符号性的研究重心[1]38。研究认为,除语言符号外的其他非语言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不同的符号模态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也是意义建构的资源,由多种符号系统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同样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及语篇功能。而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London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它主张利用网络、图片、声音等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语言的学习中。学者Kress和VanLeeuwen在其著作中探讨了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多模态教学,指出了图像、手势及动作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2]112。国内语言学家胡壮麟、朱永生等也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教学领域的使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及多媒体技术被广泛使用的背景下,利用多模态教学理论构建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促进语言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课堂上实施多模态教学是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借助声音、图像及文字等符号,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模态教学方式,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刺激学生,提高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认知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 多模态翻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多模态教学就是指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充分调用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模态获取、传递和接受信息[3]。随着多媒体教室与校园网的普及,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已得到广泛使用,它们具有信息量大、信息输入手段多样化等特点,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学习资源和有利的学习条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相关翻译理论知识,增加英语学习者课内翻译实践的机会,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2.1 多媒体是多模态教学的保障

多模态的教学就是要利用多种手段如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来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而达到有效的交际效果。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和有利的条件。多媒体网络教学既包括文字、数字等信息交流手段,还包括声音、动画及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4]。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普及,现有的英语教材大都是为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譬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都是集纸质课本、电子光盘和网络学习平台为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因此,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我们可以分类建立包括PPT、视频、音频及图片在内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检索和更新所需素材,保证翻译教学的时效性;其次是教师可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相应的学习素材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做到理论学习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同时,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和实践情况,并给以及时指导。总之,在多媒体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PPT等工具来训练英语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等模态,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信息输出能力。

2.2 多模态翻译教学的优势

作为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补充,多模态翻译教学模式有其内在优势。一是多模态教学运用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可以使英语学习者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翻译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5]216。多模态强调多种感官并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声音、视频、动画、彩色文字来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相应的机能区,从而激活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模态,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多模态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营造轻松、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譬如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欣赏,并告知在观赏的过程中,教师会选取经典句子让学生进行翻译,之后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分析讨论。通过利用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营造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的眼、耳、口等感官不断受到刺激,学生的各个神经器官和兴趣也因此得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二是在课后的翻译学习活动中,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多模态文本所输出的信息,多次重复地观看、回忆、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以提高翻译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学生可自行选取、收集和整理一些与自身实际水平相符的翻译学习材料,不断加强翻译练习,从而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多模态理论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3.1 教学内容呈现多模态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所需的综合应用型人才。现实情况是,目前在翻译市场上从事翻译工作的大多数人员均属于自由职业者,翻译人才良莠不齐,翻译质量总体低下;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对象比较单一,基本上局限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随着翻译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和多元化,要求译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双语能力。而英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上无法满足翻译市场的需求,所以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同时又具备较强的外语能力的翻译人才颇受欢迎。在这种条件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为培养一批能适应翻译新形势和翻译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应实现多模态化。教师除了讲授简单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增加翻译理论、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中西方翻译史和英汉语言对比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加强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和理解。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往往大量依赖教材或是自己准备的资料,这种做法既费时又费力,影响翻译教学效果。多模态教学为传统教学提供了辅助,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语料库等收集大量翻译资料,供学生进行翻译实践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3.2 教学手段呈现多模态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的设备通常是黑板+粉笔,学生总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机械地进行翻译练习,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时间一长,这种单调的授课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不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在多模态教学环境下,教师可将翻译教学的内容以PPT、音频与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翻译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生动、形象,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譬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电影的片段,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生,然后让学生记下电影字幕,并要求学生进行现场翻译。具体形式是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完成翻译任务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评比,选出最优秀的翻译,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自己的班级建立QQ群、微信群,然后把翻译的素材通过微信或QQ群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供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形成较为理想的译文,最后由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难点进行评析,得出较好的翻译成果。总之,有了多模态教学环境,教师教学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保持着动态的信息交互。

3.3 翻译实践形式呈现多模态

在传统的翻译实践中,学生单纯地依靠教师布置的任务来提升翻译能力,这种形式略显单一,效果欠佳。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参与翻译实践的机会,锻炼学生翻译能力。

首先,公共外语教学部应加强和各二级学院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定期举办符合本专业学生实际能力的翻译比赛活动。大赛可以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的教师辅助学生团体一起完成。鉴于学生实际水平,组织形式可以是汉译英或是英译汉;比赛的内容可以根据各学院的专业特点,选择一些符合本专业实际的词组、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翻译(参赛的内容可以随着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适当增加难度);参赛对象是整个学院的学生,并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尝试;比赛可分初赛和决赛,逐层进行选拔;最后胜出者可设一、二、三等奖,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其次,学校可以与翻译机构合作,选派本学校的师生到合作的翻译机构实习。这样既可促进学生课堂知识的吸收,增加师生对翻译行业的了解,又能锻炼师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同时,翻译机构也可以调派翻译人员到学校上课,让其了解学校翻译教学现状,并针对教学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提供保障。另外,学校还可以为翻译机构的人员提供培训、业务咨询和理论指导,并对翻译机构的优秀译员进行荣誉聘用,邀请其到学校进行翻译专题讲座;翻译机构也可以把自己的翻译业务转包给学校师生,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势,缩减自己的劳动力成本。总之,这种双赢的校企结合方式为师生的翻译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既让师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实践能力,也有利于翻译机构储备优秀翻译人才。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网络为基础的多模态教学模式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弥补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翻译教学效率。现代网络技术为学生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翻译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模态实践手段,提高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升了其翻译能力。总之,多模态翻译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

[1]O’Toole,M.TheLanguageofDisplayedArt[M].London:LeicesterUniversityPress, 1994.

[2]Kress,G. &VanLeeuwen,T.MultimodalDiscourse:TheModelsandMediaofContemporaryCommunication[M].London:Arnold, 2001.

[3]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与教学研究,2007,(1).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5]韦琴红.视觉环境下的多模态化和多模态话语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富春凯

2016-09-07

侯丽香(1980—),女,云南曲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G

A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模态大学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