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2016-03-16李胜男符兴源耿美云

关键词: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王 崑 李胜男 符兴源 洪 丽 耿美云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建设的思考

王 崑 李胜男 符兴源 洪 丽 耿美云

(东北农业大学 园艺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在阐述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分析概括课程建设的背景环境与条件支撑,提出建设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具体方法与手段,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学校精品课程平台,借助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类APP应用软件,进行电子教学、课件下载、随堂测评、作业管理、教师答疑、交流互动、教学评价,推送课程更新动态、行业前沿发展等。

风景园林;园林教育;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开放课程

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的迅速发展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城镇化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助力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据相关报道统计,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500多万人次,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却仅占3.5%[1]。中国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而中国高质量的风景园林人才更是奇缺,加强本土风景园林高层次设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2]。

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从专业本身出发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人才为目的[3],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类APP应用软件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与科技的结合,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个人的理性认知以及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强化,有利于学生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

1 开放课程建设发展概述

国际上关于开放课程的提法主要包括OCW和OER两种,国内开放课程涵盖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省/校级精品课程、高校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开放课程。根据前人对于开放课程的研究可将其定义归纳为:由一流大学提供的高质量、免费开放、可重复使用和再创造,可供任意学习者使用,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其内容包括完整的教学大纲、电子课件、授课录像、在线测评、学习支持工具以及学习评价系统等[4—5]。

国外开放课程的发展根植于20世纪早期诞生的“开放教育”理念,认为知识应实现全面共享,不被学习者的自身状况、经济条件及所处地域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在该理念的影响下,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2年发起了开放课件运动,英国开放大学在2006年创建了Open Learn平台,这些都代表着开放课程的不断发展[6]。伴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类顶尖教育机构开始设立开放课程学习平台,包括美国最为知名的edX、Coursera、Udaci平台,英国的Future Learn平台等,国外开放课程井喷式的发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参与者。

我国的开放课程兴起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以及以高校为依托创建的网络公开课。通过研读大量文献,发现国内关于开放课程的研究逐年增加,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所亚洲名校加入美国edX开始,到复旦大学与Coursera达成合作意向,再到上海交通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重庆大学等12所高校共建高水平的中文开放课程学习平台[7],开放课程的建设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校所采纳。

在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方面,目前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的国内部分相关院校设有该课程,如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虽然在课程名称上略有差异,如风景园林规划、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但其授课内容差别不大。

2 东北农业大学建设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背景与条件

2.1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发展背景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于2011年升级为一级学科,同时自主设立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和园林生态与修复三个二级学科,并报国家相关部门备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目前为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的必修课,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学位课,是培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人才的重要骨干课程。从国家重视的程度(风景园林学升级为一级学科,以前是建筑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里的一个方向,含风景园林),到学校风景园林专业热与考研热,都为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从风景园林学科自身特点来看,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多样性[8],这样的特点也造就了风景园林事业对于个性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准确把握学科内涵、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建设既有共性要求又能满足学生兴趣与志向的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有助于满足学生终身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2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现状及特点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主要来自本校、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相关院校。学生专业背景有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园艺等,而各个学校的规划设计师资力量相差比较大,使得研究生的规划设计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除此之外,无论来自哪所高校,学生在本科阶段所学到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大多是极其基础的,专业课程大多自成体系,相对独立,学生们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再加上本科期间大部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少研究性训练,也少有时间阅读文献和深入思考,所以学生普遍不具备研究的能力,甚至欠缺自学的能力[9]。针对上述情况,开设的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结构,有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专业程度自行安排设计学习课程与目标,在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2.3 东北农业大学建设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条件支撑

2.3.1 基础扎实的教学改革经验

长期以来,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团队一直坚持顺应时代的变化尝试教学体制改革与教学方法创新。已完成课题包括:校级教改项目“园林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研究”等。在研课题包括: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卓越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等。丰富的教改经验为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2 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团队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主要负责人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二十余年,主讲本科生中外园林史、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旅游规划等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论、园林规划研究与设计、乡村旅游与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学科前沿讲座(规划设计部分)等课程。在研、主持完成省科技厅、教育厅及各级各类横向课题16项。所有课题均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类。主持完成规划设计类实践项目几十项,代表性成果包括:红兴隆852农场北大荒旱作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伊春小兴安岭蓝莓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阿城区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北兴农场设施蔬菜园区总体规划、庆安县两江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平安镇项目规划等。多年的教学工作积累以及科研与实践项目经验为风景园林学科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课程另有主讲教师三人。其中,一人为硕士生导师,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曾在多个规划设计单位任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理论、实践经验均十分丰富;另外两人为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讲教师,有着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可以胜任对学生一对一的辅导。

2.3.3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为了推进国家“211工程”建设,保证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东北农业大学积极鼓励深化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为此,该校整合优质课程资源,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精品课程网络服务平台,并组建了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试题库、资料库、案例库等。风景园林学科可以以此为契机与媒介,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类APP应用软件建设符合本学科特色的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

3 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建设

3.1 建设目标

研究生教育不应成为本科教育的加强版,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立足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的培养,旨在让学生拓展专业视野,弥补知识空缺,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系统地梳理、学习和研究相关理论,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实践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打破传统面授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自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乃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建设内容

根据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及时调整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教学内容。按照“新、宽、深”的要求凝练课程内容,提高现有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深度,跟踪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充分重视新概念、新方法、新观点[10]。课程以专项规划设计的形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风景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区、湿地公园等的相关研究与规划设计。每种类型规划设计理论讲授包括其研究与实践进展、经典案例解析、规划设计步骤、内容及成果要求等。实践以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总体规划,部分类型做到详细规划或设计。

3.3 建设方式

以东北农业大学已建设完成的精品课程网路服务平台为依托,开设符合学科特点的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上传富含研讨式、问题探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等,一方面提高课程的吸引度,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提升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兴趣、需求选择并下载学习内容,改变研究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局面,指导研究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开设随堂测评、作业管理等内容,在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监督;增添教师答疑、交流互动等环节,完善学科团队对研究生课程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支持服务,为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咨询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指导,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其可以参与到知识的创新过程,有利于达到资源的共享;完善教学评估监督功能,有利于坚持并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科的健康发展。另外借助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类APP应用软件推送本课程更新动态、学科最前沿发展理论以及成功案例经验分析等内容,做到课程发展的与时俱进。

4 结语

风景园林学科硕士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的建设是风景园林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次大胆尝试与重大突破。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该类开放课程的建设基本上落实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自主学习性和自律性。因此,如何在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完成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风景园林学科研究生规划设计类开放课程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1]傅凡,杨鑫,薛晓飞.对于风景园林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4,(12):80—83.

[2]李雄.北京林业大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设置与探讨[J].中国园林,2009,(1):15—18.

[3]高翅,吴雪飞,杜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园林,2009,(2):36—39.

[4]董园飞.中外开放课程比较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3.

[5]曹璐,李宁.中美开放课程建设理念与运行机制比较[J].现代教育科学,2015,(5):172—175.

[6]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7]蔡晓斌.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9):156—158.

[8]林箐.务实、融合、开放——北林研究生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尝试[J].风景园林,2016,(1):57—61.

[9]王向荣.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硕士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的探讨[J].风景园林,2016,(1):48—51.

[10]杨洪国,王兰珍.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分析——以中国林科院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4):474—478.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39

2016-10-14

2015年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论’开放课程建设”

王崑(1969—),女,山东黄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G420

A

1674-6341(2016)06-0093-03

猜你喜欢

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刘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高校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Analyze the Benefits of Using Films for Languag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Offer Som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Use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的高校校园建筑色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