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协定下中国SWOT战略分析及策略

2016-03-16刘梦楠李岱垚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SWOT分析

□文/刘梦楠 李岱垚(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TPP协定下中国SWOT战略分析及策略

□文/刘梦楠李岱垚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提要]本文简单地介绍TPP的产生、发展和特点,分析目前中国若加入TPP自身存在的劣势和优势,以及TPP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SWOT分析;中国对策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29日

一、TPP概述

(一)TPP的产生及发展。当地时间2015年10月6日,在美国的亚特兰大,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12个与会国终于签订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其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最初只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在2008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后,这一名不见经传的协议才受到重视,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后来陆续有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国加入,最终参与国达到12个。TPP协议的签订将形成8亿人口的市场,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的40%。

(二)TPP的特点

1、TPP的标准和要求高于传统自由贸易区。TPP是立足于高水平、高标准的新兴自由贸易区,突破了传统的FTA模式,达成了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定。此外,其开放程度超越了传统的自由贸易区,除零关税外,还将大幅地降低非关税壁垒。据估计,这相当于削减10%~20%的关税。

2、TPP的地域跨度广、覆盖范围广。TPP成员国横跨亚洲、美洲以及大洋洲,是当今世界唯一横跨太平洋东西两岸的自由贸易区。TPP覆盖广泛,涵盖关税、投资、竞争政策、政府采购、原产地原则、贸易救济、动植物检疫、技术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多个领域,同时还涉及各国国内政策和食品安全、全球气候变暖、政策透明度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3、主导权由美国控制。2008年加入以来,美国利用自己的实力和影响力,试图掌握TPP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对TPP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变并相应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标准,使TPP实质上变成了美国制衡中国、完成亚太布局、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的武器。

二、TPP协定签订条件下中国SWOT战略分析

(一)中国加入TPP自身的优势分析。TPP又被称为“ABC”战略(Anyone But China),一直是美国用来制约中国,实现“亚洲再平衡”的工具。可是就在TPP谈判结束前夕,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暗示,中国未来可能会加入TPP。对中国态度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特别是具有全球最大、最有开放潜力的金融市场。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TPP成员国任谁都不会放弃在中国市场赚取利益的机会,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使他们渴望和中国进行经济往来;另一方面是中国成立了亚投行,亚投行目前已经有60多个成员国,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也使这60个成员国经济往来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战略平衡的角度出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在美国和中国中选择亲近一方而与另一方为敌。

(二)中国加入TPP自身的劣势分析。TPP对国有企业设置了障碍,主张取消对国有企业的相关支持,实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平等竞争。但中国国企规模巨大,中央企业就达到112家,且都实力雄厚,有些甚至跻身世界500强。而美国中央企业只有20多家小规模公司,一旦对等开放必然对中国不利。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障碍,如环境保护、劳工权益、知识产权等,而且都制定了较高的标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低、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污染,且也很难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所有这些必然会损害我国在TPP中的利益。

(三)加入TPP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关税消除会降低商品进口价格,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居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国民福利水平,同时有助于我国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的出口和对外投资,增加对外贸易额,防止TPP成员国之间对我国的贸易替代和贸易转移,避免挤占我国出口市场份额。TPP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在长期内会不断激励我国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有助于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体制内存在的弊端,为企业营造一个自由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竞争机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新型的、高水平的市场环境;TPP中关于劳工保护的条款可以刺激企业通过制定更好的劳工和环境标准来达到满足出口条件,在长期内有助于“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四)TPP给中国带来的挑战

1、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加入TPP的主要目的是阻止亚洲形成统一集团,遏制中国在亚太的领头地位。在低端产品上,美国对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进行扶持,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形成了冲击;在高端产品上,美国与日本和韩国结盟,限制中国产业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亚太地区是我国贸易往来主要地区之一,美国的这一做法无疑孤立了中国在亚太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2、削弱中国的商品出口。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APEC国家是中国主要产品出口国。此外,美国还是我国第二大经济贸易伙伴。TPP生效后,就会使中国游离于亚太经济一体化之外。TPP成员国之间由于关税消除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出口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原来和我国之间的贸易就会转移到现在的成员国之间,挤占我国对外市场份额。

3、加大中国的政治风险。TPP协议中成员国之间通过建立统一的经济战略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致的外交方针政策,这不但对我国经济贸易产生挑战,还威胁我国政治安全。TPP从另一方面看也是美国制衡中国外交政治的手段。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严重威胁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妄图通过TPP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孤立中国,甚至挑唆中国与他国的关系,引起争端。如近年来的“钓鱼岛事件”、“黄岩岛事件”,都反映了美国主导TPP,并从政治方面牵制中国的意图。

三、中国应对策略

(一)针对中国自身的劣势。适当减少对国有企业政策支持和政策补贴,降低对国有企业的过度保护,这样国有企业才会有谋求自身发展的动力,竞争力和效益才会提高;同时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使国有企业同私营企业一样公开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治理结构和经营成果等,并同样地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如可以按照竞争、公益、功能等类别分类监管,使国有企业各司其职,提高运营效率和社会福利。针对TPP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劳工保护等方面的高要求,我国应当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自主能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改变以前粗犷型的生产方式,转向集约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劳工和环境标准的建设,坚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

(二)针对中国面临的挑战

1、考虑适时加入TPP。TPP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贸易区,及早加入明显对我国有好处。一方面可以继续维持我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避免现在TP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转移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损失,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出口和对外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提早加入TPP,可以争取主动地位。虽然TPP协议已经签订,但在初期肯定会有许多不成熟且需要改进的方面,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初期规则的制定上势必有一定的话语权。为了避免当年加入WTO时的被动局面的重现,这次应抓住时机做好充分的准备,化被动为主动,选择在恰当的时机表明加入TPP的意愿,为中国争取更多有利条件和政策制定空间。

2、“另起炉灶”巩固和加快自身主导的自贸区谈判。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有能力自己主导区域经济合作来制衡TPP。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自己的自贸区网络。如,2012年11月启动的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RCEP,覆盖大约近世界一半的人口,年生产总值约占全球的1/3左右;到2013年底,我国已签协议的自贸区有10个,正在谈判的有6个;2013年8月22号成立了上海自贸区,加快了我国与国外贸易方式的对接,使我国能更好地融入世界贸易的大环境中;2014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上同意了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由中国推动的自由贸易区的决定。中国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TPP贸易转移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减轻美国通过TPP对中国的制衡。同时,还要积极与日本、韩国进行贸易谈判。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大经济体,占有绝大部分的贸易份额,若日韩自由贸易区形成,预计会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20.5%,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TPP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中国应当进一步加大与韩国、日本的经济交流,加快FTA谈判进程,努力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由理论推向实质性进展。

3、充分利用“一路一带”的机遇。“一路一带”东西链接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拓展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方向,且激发了沿线国家的发展活力和合作潜力,将中国与友好的国家的经济往来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我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要充分发挥亚投行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融资和国际援助的职能。目前为成立丝路基金,亚投行已经确定投入40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提供有关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产业合作方面的资金支持,这对进一步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提高中国在国际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要抓住“一路一带”这一有利契机,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合作与交流,遏制美国通过TPP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孤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静.论TPP、TTIP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J].国际商贸,2015.

[2]陈继勇,王保双,王玮楠.论美国主导下的TPP对中国的挑战[J].湖北社会科学,2014.

[3]刘柏.TPP冲击下亚太新秩序整合的中国对策[J].东北亚论坛,2014.

[4]王联合.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J].国际观察,2013.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SWOT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VR技术在港口码头生产安全建设上应用的SWOT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下我国线下销售渠道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