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发展思路探析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

2016-03-16

关键词:松江科创城镇化

郭 玮

(中共松江区委党校,上海 松江 201620)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发展思路探析
——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

郭 玮

(中共松江区委党校,上海 松江 201620)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引领规划、体制、机制创新。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以“四化同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关键是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发展思路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涉及到人口聚居、就业、生态、环境、公共设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及政府服务等各种因素。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在传统城镇化内容的基础上,理应围绕“新”字下功夫、出实招、显成效,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观点引领规划、体制、机制创新。

1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城镇化的顶层设计

2015年底,上海市松江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2016年,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作为上海市郊成熟度最高的新城,在新型城镇化诸多改革领域,如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老城改造等方面都走在全市前列。新形势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建设发展与“十三五”规划一脉相承,成为“十三五”规划纲举目张的抓手,有助于推动“十三五”规划的深入、细化和落实。面临新一轮城镇化发展,松江综合试点建设坚持以人为中心,以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为目标定位,在准确把握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郊区、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以及具有悠久城市基因和厚重人文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有效需求,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领域、全方位、均衡化、高水平覆盖,补齐社会发展短板,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应统筹处理好九大关系:一是城市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规划引领,推进产城融合,以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为抓手,聚焦6+X产业定位,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

二是浦南与浦北。即城乡统筹关系,缩小南北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新城与老城。进一步加快老城改造,完善老城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新老城的协调发展。四是城区与大学城联动发展。加强主动对接,建设环大学城科技园,实现区校联动与深度融合。五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在“美丽松江”基础上加强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和佘山山林资源保护,履行责任义务。六是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提升城市品质与活力,彰显历史文化独特优势,传承时代文化脉络,提升城市发展的软实力。七是城镇建设与管理。优化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八是城市发展与底线思维。严守人口、土地、环境、安全底线,确保城市安全有序。九是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通过投融资机制创新吸引社会资本,达到投融资的平衡。

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首要问题。综合试点建设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发展,从“物的城镇化”走向“人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等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进入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围绕人的现代化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提供完善的城镇承载条件和现代化生产生活服务,不再以牺牲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综合试点建设发展的正确方向,结合地域特色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决策依照实情,群众才能得到实惠。

松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定位为在郊区形成功能相对独立完整的多中心功能体系,使新城中心达到市副中心的能级水平,具备承载文化和科技创新等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具有对于近沪地区城镇的服务和辐射能力。目标定位是建设“科创、人文、生态”三维度的现代化新松江。第一,建设科创松江。既要主动积极服从国家科创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服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全球科创中心建设规划,又要积极服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渐实现“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第二,建设人文松江。文化是城市发展和城市更新的本质动力,重点着眼于人文精神提升和城市文化兴市,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中探索、展示与彰显松江品质。一方面,需要延续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增强文化吸引力;另一方面,注重促进人的现代化,增强城市软实力。第三,建设生态松江。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旅游,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形成生态科技、生态人文的和谐布局,打造“远看青山绿水,近看人文天地”的美好家园。

3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以“四化同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发展。综合试点建设应彻底改变过去在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态保护等存在的重城市、轻乡村的传统格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撑、凝聚要素的磁力场,构筑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家庭农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一体化产业体系,能有效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动力源泉。

综合试点建设立足于三个基点,即全球城市近郊区的新型城镇化、松江迈向后工业化时期的新型城镇化、松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新型城镇化。《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规划(方案)》坚持“四化同步”的发展方向,并明确了各项任务的具体指标体系。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打破城乡分割分治的二元结构,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为平台,通过规划引领,使城市、新市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完善城镇规划、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能有效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优势产业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探索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

4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

传统城镇化实行城市偏向政策,甚至不惜牺牲农村环境、农民利益发展城市,导致发达城市与凋敝乡村并存,形成“城市建设像欧洲、农村发展像非洲”的畸形局面。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城镇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开发的协同性,产业结构发展布局和人口素质条件的协调性;推动由优先发展大城市向大中小城市并重、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道路转变。在综合试点发展中,关键要细化重点工作任务,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程度、速度和质量,落细落小落实,避免在一些试点任务中毫无作为。

松江制定了全面推进试点的30项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包括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产城融合示范区”基本建成;老城区旧改危房解困五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全面完成;环境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960户污染企业拆除;小昆山镇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公共服务配置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南北差距明显缩小;创建国家公交城区实现节点目标,初步建成一期有轨电车网络;深化完善“1+6”社区管理模式,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框架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重点工作任务要细化,进行再分解,逐项明确责任、牵头单位、保障措施和完成时限,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实行台账式管理、列表式推进,提高责任单位和任务部门的执行力。建立健全专项督查机制,确保综合试点专项任务,定期开展专项研究和专项落实。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新型城镇化建设谏言献策,探索综合试点建设发展的新路,促其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产城融合的重要引擎,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不竭动力。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1).

[3]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22

2016-08-21

郭玮(1983—),男,河北蔚县人,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理论。

F290

A

1674-6341(2016)06-0056-02

猜你喜欢

松江科创城镇化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骑马到松江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