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6-03-16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开课理论政治

赵 浚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工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吉林 长春 130507)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应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赵浚1,2

(1.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2.吉林工商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吉林 长春 13050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实效性,关键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能否感兴趣、学得好、用得好,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通过实际调查,可以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应用情况,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面临的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供可行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育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作为高校宣传和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的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及时把握课程建设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抓住时机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巩固思政课在高校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并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课题设计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工商学院两所高校进行了问卷发放。调查对象主要为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以及部分专升本学生和硕士研究生,涉及文科、理科、工科、管理、艺术等专业,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本科生500份,硕士生50份,专升本学生50份,回收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98.7%。

为全面、客观、具体、真实地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应用情况展开调研,课题组采用发放问卷、高校走访、个案访谈与召开专题座谈会相结合等形式进行抽样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围绕四个层面进行问题设置: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情况;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应用情况;对策研究。课题组对问卷采取随机抽样,被调查者收到问卷立即做答,完成问卷当场收回。全部调查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调查结果与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多媒体设备配备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越发优越,这为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但仍有2.3%的学生入学没有配备可供学习、使用的多媒体设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的基本条件是大学生具备支持学习的网络和多媒体设备,这无疑不利于网络课程的开展和实践。

导致大学生没有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学习条件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较少部分学生的生源地来自相对落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地区,受经济所限不能入学马上配备网络设施;二是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用电脑纯属多余,不利于日常学习,容易浪费时间,影响正常作息时间;三是少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年龄还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强,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不建议学生入学马上配备电脑设施。针对学习条件差异问题,即使通过同寝室同学互相帮助、资源共享来解决问题,但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势必对彼此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可见,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需要充分考虑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等问题,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接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二)大学生网络使用和依赖情况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开展,离不开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调查和摸底,以明晰大学生网络习惯和内容喜好,不断更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上网时间。调查中发现,有电脑、平板等多媒体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大约为3小时,其中最少为0.5小时,最高为12小时。35.7%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19.3%的大学生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不到5%的大学生超过5小时。

上网方式。调查发现,大学生最主要的上网方式是宿舍专线,有18.1%的大学生在学校图书馆机房上网,只有不到3%的大学生去网吧上网。这说明,高校的网络发展状况良好,水平很高,大学生在校使用网络很便利。

上网目的。大学生上网目的在性别、年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总体上讲,大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目的多为查找学习资源、以学习为目,其次是娱乐和放松,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兼有与家人朋友沟通联系为目的,以网上交友为目的的大学生比例不到5%。其中,选择查找学习资源、以学习为目的、与家人朋友沟通联系三个上网目的的,女生占有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分别高出16.9%、13.2%和7.6%,而男生选择上网目的在比例上没有太显著差异。低年级选择查找学习资源、以学习为目的、和家人朋友沟通联系三个上网目的的比例明显高于高年级,分别高出8.2%、6.8%和5.3%。

网络依赖性。调查表明,认为网络对于自己必不可少的人数比例最多,达到70%以上,而且男生和女生比例大体一致;只有极少数人认为网络对于自己可以没有;较少部分人认为网络对于自己可有可无。

由此可见,高校的网络建设状况很好;网络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比较重要;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只有极少数人在网络使用上花费时间过多;大学生主要运用网络查找资源,其次是娱乐和放松,但是女生明显在自律方面强于男生,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运用网络来学习和联系家人,所以积极影响较大,但只有少数男生受到网络的消极影响,沉迷于网络。而且,上网时间越长的人,更倾向于从事放松休闲和和打时间,而不是以学习和开阔眼界为目的。所以,大学生对于网络的正确、合理使用仍需要加强,学校应进一步提高网络对于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学习帮助。

导致大学生不能科学利用网络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网络越发达,越便利,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就越强。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上网条件经济实惠,对于许多课业解答、结课论文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明确的答案或线索,便于获取在现实学习中难以得到的学习资料。这些因素都致使大学生越发依赖于网络,不能正确获取学习资源,弱化了学习效果。其二,缺乏自我控制力。许多学生表示,即使没有使用网络的要求也习惯在网上呆着,女生除了学习之外,更愿意在网上购物和聊天,男生更倾向打游戏。还有一些大学生,将网络成为自己释放压力的渠道。其三,自我认同感的需要。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同学和老师的充分肯定和重视,但在虚拟空间中,通过做BBS版主,写大量迎合大学生心理的文章,发表个性观点,或在游戏中成为骨灰级人物等方式,在网络上赢得追捧和赞美,得到自我能力的展现,受到网下同学的称赞而获得自我价值感。

可见,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使用和依赖程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根据学生的网络使用特点,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但对于如何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学习中自觉自律,规避陋习,激发自我潜能和学习热情,利用好、学习好课程内容,达到思政课教学目的也是不小的挑战。

(三)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实效性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应用情况调研对掌握思政课育人功能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课程有用性。调查发现,78.6%的大学生习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学习,而且76.2%的大学生认为这种网络学习模式对自己有帮助,其中35.5%的大学生认为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帮助最大,23.3%的大学生认为培养了自我高尚的品格,不到20%的大学生认为锻炼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够关注国际事务和国际形势,但仍有2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这种思政课教学模式对自己的帮助不大。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学习,16.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很熟悉,63.2%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了解一些概念性或者大概的理论内容。

课程影响因素。在进行“你最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原因”调查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大学生选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贴近学生习得心理”,选择“新颖,对课程内容感兴趣”和“声情并茂,艺术效果好,感染力强”的大学生比例相当;而选择“老师个人魅力很好,授课方式吸引人”的大学生只有13.8%。在关于“影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效果的原因”调查中,“内容脱离实际,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列第一位;“教师缺少魅力,师资队伍不强”列第二位;“互动交流少,对理论认识领悟力不强”列第三位;在关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的调查中,大学生将“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列为主要完善对象。

由此观之,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已经达到了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其一,一些教师存在“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专研教材、专研课程,不能推陈出新,致使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备课不充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钩,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程内容缺乏吸引力、说服力等问题。其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对教材、对各种素材资源的把握和运用不够精准求实,充分凝练,贴近生活,导致教学案例不够典型,教学结构不够紧凑。其三,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受到空间和时间所限,师生、生生互动不够,不能高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将理论内容吸收、转化、消化。

三、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对策思考

(一)灵活运用资源,实现现实价值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宗旨是以大学生为本,通过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价值转化,使思想政治理论在转化中能够体现贴近性、接地气、对象化,最大限度地获得主体认同。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厌学,或对老师不感兴趣,不是来源于思政课的网络创新形式,更多来源于网络视频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学生产生“不喜欢”、“太无聊”等消极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师对教学资源的灵活、合理运用是课程内容能否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根据“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愿意通过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新颖有趣的教学案例和热点问题来进行思政课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视频录制前,对教学资源如何最具贴近性、接地气、对象化上下足功夫,找准学生思想困惑和价值诉求,立足教材重点、难点,结合“校园这些事”、“社会大观园”、“国际也疯狂”等校园内外、国内国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合理搭配影音、人物事迹等多样性教学资源,将“大理论”转化为“小哲理”,“大事件”转化为“小故事”,“大历史”转化为“小舞台”,使思想政治理论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自然、顺畅地进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话语之中,激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启可发,有思可想,达到现实价值转化的目的。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公开课中“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专题为例,资源选取可以结合吉林工商学院6月进行的“校园无偿献血活动”的校园采访视频,采访对象是本校的同学,视频内容反映出5天之内700名师生踊跃报名参加献血的场景,亲近自然,真实可信,生动地说明了热心公益、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为人民服务的的道德要求,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并非高不可攀,远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3]103-104,自然理解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理论内容。再结合学校教师贾玉红被评为2014年第一季度“孝老爱亲”类“长春好人”荣誉称号的感人事迹,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成为师生学习的楷模,使学生领悟到道德践履,从我做起的真谛。两则教学案例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也是学校师生热议关注的话题和焦点,有理有利,鲜活感人,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

(二)借鉴慕课模式,强化网络教学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模式,既要体现出网络教学灵活、开放、移动等特点,又要保证思政课网络学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但是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视频学习过程有别于课堂教学管理,对于学生能否自觉完成视频学习,获得学习满足感,很大程度为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借鉴慕课的学习管理模式,可以尝试进行三方面的设计:首先,课程学习要在同一时间统一进行,学生的学习地点可以自行安排,没有多媒体设备的同学可以由教务处协调图书馆进行免费上机学习。其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在视频录制后为视频嵌入问题导引和答案反馈环节,增强课程的投射质量,起到学习引导和有效监督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在视频课程学习中和学习后,增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连环问题,使学生必须认真学习视频才可以理想做答。并在课程结束后规定15-20分钟之内将问题解答以word文档形式迅速发回教师邮箱,教师以收件时间为准。没有反馈问题答案和超时反馈将分别视为旷课和平时测验超时,影响平时成绩。再次,问题设置应以主观题和学习反馈为主,不仅使学生回顾知识点,进行发散理解,而且根据习得感受即时反馈学习效果,以便教师更好地调整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公开课中“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专题为例,根据知识点进度,可以设置一系列问题,请学生简要做答,如“学习之前,你对道德是怎样理解的?”—→“通过学习,你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会如何践行社会主义道德?”—→“作为大学生,你认为最重要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学习过后,你是否有收获,有什么好的建议?”以此对学生的视频学习起到督促和检验作用,强化了思政课网络教学的管理和制约。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使思想政治理论更易于涵养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在学习中领悟人生哲学,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健全德性人格,成为会生活、有担当、有思想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尝试综合开发,突显学生主导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尝试综合开发,是为了避免课程过分强调网络形式以至于思政课网络化的意蕴和实施出现片面化、一维化而开展的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模式,从而更好的突显学生的主导地位。思政课本身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属性,理论性强于实践性,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对思想政治理论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参与、体验到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感受、领悟思想政治理论。[4]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综合开发,是在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尊重的前提下,“逐步消除课程和教材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从头脑到头脑的直线型设计思路,增强课程的生活感和体验感,增加外部世界对课程世界的介入”[5]359。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课堂教学可以采用“示范引导教育”形式辅助网络教学,即通过典型人物和事例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将抽象的理论说教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榜样进行示范,调动学生内心的积极因素,启发学生提高觉悟,自觉自主地接受先进思想理论,并能够对照、模仿和学习榜样人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品德、践行良好道德规范。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公开课中“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专题为例,可以举办一些“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等主题性人物事迹报告,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洗礼,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也可以组织“践行公民基本道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3]103-104演讲、知识问答、情景剧表演等竞技类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形成强烈的感染效应,在素材收集、演练、表演等各个竞技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深刻领会“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梳理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理论内容,接受思想道德理念的升华,积极促使学生迈向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树立远大而坚定地理想信念。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

[2]沈壮海.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性发展的内在关系——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N].中国教育报,2005-02-05.

[3]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赵浚,胡晓红.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要素的三维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2015,(6).

[5]宇文利.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陶有浩)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Online Open Cour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ZHAO Jun1,2

(1.DepartmentofMarxism,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2.DepartmentofMarxism,JilinBusinessAndTechnicalCollege,Changchun130507,China)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nline open courses lies mainly in whether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nd applying and whether the teaching effect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In the lig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open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explore the main reasons and to figure out the feasible and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online courses.

online open cour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2016-04-18

吉林省高教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重点项目“‘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GJX2015B38)阶段性成果

赵浚(1987-),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生,吉林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

G641

A

1674-2273(2016)04-0100-04

猜你喜欢

公开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