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2016-03-16郭国祥曾海艳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郭国祥,曾海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郭国祥,曾海艳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运用,体现了目的与手段、全局与重点、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要求的理论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成果。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哲学意蕴;战略意义

曾海艳,武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70)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国家社会发展的“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新要求,是对党的治国理政理念的新升华,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逐步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个战略思想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十八大报告系统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未来美好社会的一种畅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家境富足、安居乐业、恬静和谐社会的向往。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太平正芳时首次把它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后来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阐述发展目标的重要词汇,其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和丰富。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在本世纪初完成初步小康之后提出的今后20年的新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改动,目标由进行词变成完成词,“全面小康”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不久就要实现的蓝图。2012年,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重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创新性的系统的阐述,其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强调人群的覆盖面,要惠及全中国十几亿人口,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让一部分先富裕起来”;强调小康标准的全面性,也就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强调文明进步的协调性,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齐头并进;强调小康目标的终极性,也就是要逐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在人的本质的充分实现这个马克思主义终极目标上下功夫,这样“全面小康”内涵更丰富更完善。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和制度基础,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中共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研究决定,不但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而且还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其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强调改革目标的全面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制度等不同领域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改革领域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改革不仅仅是经济、政治体制的变动,而要覆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更要在党的领导制度、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打造一个适应时代巨变的现代化政党和强大的能够进行现代科技战争的人民军队;强调改革的力度、强度和效度,《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有336项之多,并强调改革要有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要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高度来看待改革,这样“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更明确更具体。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有的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动目标。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鲜明地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特点,1956年党的八大董必武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主张,1959年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开创了共产党国家政治领袖民主更替的良好范例。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法治主张。1997年,在规划新世纪发展的十五大,江泽民直接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命题。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基础上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这个新思想内容宏大,意义深远。其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着力点,这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着力点就是要建设完备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体系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布局,那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齐头并进,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行一体化建设;三是指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内涵,那就是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也就是党和政府、社会各个阶层、所有法律主体和法律对象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行动,这就给政党、政府、公民等各个社会有机体理解、实施“依法治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行动路线图。

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大党老党,历来重视从严治党,一贯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分析了我党面临的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清醒地意识到了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这“四大危险”,在从严治党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纲领性口号,这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迫切要求。其特色和亮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内容更加全面,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等不同层面;二是主体全覆盖,也就是只要是共产党干部,不管你是政治局常委还是基层负责人,不管你是在职的还是离职、退休的,都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都要廉洁奉公;三是过程更持久,从严治党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不是搞运动,不是一阵风,八项规定、反腐倡廉要永不松懈;四是突出守纪律、讲规矩,在历史的重大转折期,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奇谈怪论频出,搞团团伙伙,严重影响到党的团结统一,因此必须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指出:“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原则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①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上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并到了一起,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15年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首次把“四个全面”提升到“党中央战略布局”的层面,明确指出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同时,习近平还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阐释,每一个“全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大战略举措。从此,“四个全面”就成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2015年11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则第一次把“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写入中央全会文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工作的纲领。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及其哲学意蕴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厚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运用,体现了目的与手段、全局与重点、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目的与手段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目的是人的需要的反映,人的需要是多样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永远不会满足于既定现实,总要创造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新现实,因此目的也是动态发展的。人在提出目的和实现目的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中介,这些中介就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手段是人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实现,又是人类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发展程度的标志。目的与手段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为民,体现其历史担当的重大使命,更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夙愿和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是实现目的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即实现目的的手段。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目的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的活力和潜力充分涌现;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手段,依法治国保证治理国家手段的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严治党则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一个腐败的没有战斗力的政党是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在“三期叠加”风险中走向全面小康的。这样宏大而明确的目标因为手段的多样性和科学性支撑而逐渐变成现实,手段也因为目标的宏大和切实而有了着力点和针对性。

重点与全局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务的发展存在着多种矛盾,一定要从全局中看问题,注意总揽全局,制定正确的战略规划,但战略规划不可能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样又要在复杂矛盾中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四个全面”是我们党着眼全局,在深刻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中,经过调查研究、科学思考、慎重决策而提出的一个治国理政的总思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突出了最关键最根本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问题,可以说四个全面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引擎。“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习近平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和把握大局的掌控能力。四个全面合起来是大局,是社会发展的关键,但它们自身又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它们之间是有主次之分的。全面小康是总目标,是重中之重,其他三个全面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总目标。不但如此,每个“全面”也是重点与全局的有机统一。如,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涉及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重点是党的廉政建设,核心问题是如何使党的建设科学化效率化现代化,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因此,“四个全面”既总揽全局,又重点突出,每一个全面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远景、目标虽然是以主观观念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蓝图,但它不是人的头脑自发产生的,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世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人的远景、目标要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才能实现,也就是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创造性地开辟历史的战略新构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结合世界发展大势制定的一个符合中国亿万人民心愿的阶段性目标,它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第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自觉理论创造的典型锤炼。同时,四个全面都是非常复杂的时代任务,必须靠我们的努力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所反复强调的:“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②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认识开始于实践,反过来又为实践服务,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特别是理性认识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够为进一步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认识和实践始终是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对象一定发展阶段、一定层次的反映。“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既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归纳的正确理论,是伟大实践的产物,又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典范,它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引。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必须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我们强调理论自信,是因为实践已经证明了我们的改革理论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强调制度自信,强调道路自信,是因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成功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参考和借鉴。当然实践无止境,认识无止境,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我们一定要在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可以说“四个全面”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治国理政留下了无限的实践领域和理论空间。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理想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它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理想孕育于现实,但不是现实,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理想是多样化的,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个人理想才有价值,也才有可能实现。“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整体社会理想,这个理想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孕育于五千年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积淀、辉煌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也是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现实的直接映射,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日新月异发展的进一步憧憬。“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也是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统一,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社会理想,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渴望国家富强、渴望个人幸福富裕的个人理想的浓缩。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小康浓缩了中国近代以来几代人的共同夙愿,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文明建设中展现其鲜活的内容;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人民既立足现实,又看到了宏大愿景实现的可能性;全面依法治国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法治社会的美好,并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进一步畅想;全面从严治党使广大人民看到了党的形象的愈发高大,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人民必然能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崇高理想,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指引,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融为一体,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要求的理论创新。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代和实践的产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因前期改革的不均衡发展以及发展后人民期盼的进一步提高而出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三期叠加”,即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还是一个容易出现风险和不稳定的矛盾凸显期,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发展起来后”与“欠发展”的各种问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挑战不断凸显,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从严治党开启新常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正是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前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新要求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任何理论也都是特定时期民意的集中体现,是千百万群众内心诉求的集中表达。“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党与政府的期盼不断提升。人们希望在全面推进改革的进程中,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国家治理更加规范,社会和生态环境更加和谐美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另外,人民群众既有对新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社会腐败和不平等等消极现象的愤懑和不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也是为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非常突出,城乡和区域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居民收入分配不断拉大使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化解挑战、攻坚克难的新法宝。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千年求索、百年奋斗的历史性成就。追求生活的富足,实现小康,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的夙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3亿中国人安居乐业,经济发展、政治昌明、社会和谐、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自然环境美好,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不正是近代以来中国人苦苦追求的梦想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对中华民族的庄严承诺和历史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和阶段性目标。中国梦没有止境,小康只是阶段性目标,全面实现现代化才是我们中国梦的圆梦之时。但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有脚踏实地,打好基础,实现小康,人民才有更大的动力和自信去追求全面的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国梦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和关键。近代以来,面对外敌侵略,我们在屈辱中产生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然后梦想总是太遥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才使中国梦的实现,有了现实可能性。而改革开放,才给中国梦的实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国梦从遥不可及变成触手可及。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重大改革的成功都给党和国家注入新的活力,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强大动力。面向未来,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极大地解放生产力,才能极大地调动亿万劳动人民的创造性,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真正保证人民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才能真正享受自由民主,人权才会大踏步前进,中国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宪政梦、人权梦。另外,法治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文革时期那种砸烂公检法闹革命的闹剧已经证明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只有推行依法治国,实行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持续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中国梦的实现必须依靠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依靠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力量。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凝聚中国力量,才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还是这样。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共产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党员的蜕化变质和党内的腐败现象也是存在的。只有从严治党,大力反腐倡廉、切实转变作风,坚持走群众观点,才能使我们党顶得住各种风险考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再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成果。共和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很多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观点,如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营造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政治氛围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继承毛泽东的探索,不断根据形势和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关于改革开放的认识、关于三步走和现代化目标的认识、关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论述都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并直接启迪了新任总书记习近平。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是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总抓手。“四个全面”把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这一系列目标和举措有机地联系和科学地统筹起来,并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以深化改革发展为动力、以依法治国为制度保障、以从严治党为政治保障的有机体系,这既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④

注释:

①习近平:《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34页。

②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280页。

③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69页。

④亲宣:《“四个全面”:形成发展、科学内涵和战略意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年第6期。

(责任编校:文一)

“Four Comprehensives”Strategic Thinking: New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UO Guoxiang,ZENG Haiyan

“Four comprehensives”strategic thinking is propo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central committee with Jinping Xi as the general secretary,which gradually becomes an important global strategic thinking and focus on maintain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Four comprehensives”strategic thinking has a profound worldview,and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asis.It is a vivid application of Marxist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It reflects the dialectical unity between purpose and means,the focus and overall situation,the subjective and the objective,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and ideal and reality.“Four comprehensives”strategic thinking has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It is CPC’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complying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people,program of the action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i.e.“China Dream”,scientific summary and rich development of CPC’s experiences in managing the country,and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ur comprehensives”strategic thinking;philosophy implication;strategic significance

郭国祥,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430070)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
论毛泽东“创造战场”的战略思想
秋山真之及其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