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实践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功能论析

2016-03-16柳礼泉汤素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价值观

柳礼泉,汤素娥

劳动实践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功能论析

柳礼泉,汤素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在落地生根后,才能持久有效发挥作用。劳动实践因其自身的特质,在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中发挥重要功能。劳动实践内蕴的价值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前提;劳动实践外显的价值指向服务各层面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引导科学的劳动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

劳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功能

汤素娥,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82)

习近平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①。这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落地生根的必要性,也内含了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路径和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是确保其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根本要求。正如习近平所言,“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②任何目标的实现、任何愿景的如意、任何希冀的达成都离不开劳动。这是因为,劳动作为人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活动,既包括脑力劳动也包括体力劳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最根本的实践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靠“嘴巴上说”和“笔头上写”的,而是需要付诸实际行动,实打实干起来。劳动实践是诠释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方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经之路。

一、劳动实践内蕴的价值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前提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③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意识与实践行为的关系,并强调人是可以通过具体实践把思想变为现实的“实现”主体。事实上,按照马克思劳动学说观点,人在社会中的任何一种具体实践,本质上都是要通过劳动这一形式表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思想,如何将其“实现”,使之能够被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需要人们通过劳动实践在其落地生根中起主导作用,也需要“劳动实践所包含的‘参与、激励和增能’三个特质”④,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前提。

1.“参与”是劳动实践价值品质的第一要义,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主动性

“参与”作为劳动的本质性规定,是劳动实践得以顺利开展的敲门砖和垫脚石。“参与”促使劳动者为实现既定目标、完成既定任务,置身于某种组织、某种活动和某种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自身的作用。劳动“参与”:一方面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他们有权决定自己何时、何地参与何种劳动;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他们必须通过合理、合法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正是这种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彰显了劳动者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内生为劳动者参与劳动实践的主动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部分,作为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能否在广大群众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劳动的践行者,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力量和根本依靠。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必须充分发挥劳动的“参与”功能,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具体实践。事实上,从建国以来国家主流价值的理念探索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式提出,这过程本身就是人民群众参与劳动的实践性产物和思想性产物。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才拥有了国家主流价值观念的思想积淀和历史阐释,才拥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达和现实内涵,才拥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前提。人们参与劳动的实践无止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扎沃土的蓬勃生长才会无止境。

2.“激励”是劳动实践价值品质的动力特征,彰显了人民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积极性

“激励”作为劳动的条件性规定,是劳动实践得以有效开展的驱动力和保障力。采用物质或精神的激励方式,能够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激发劳动热情,为实现既定劳动目标而坚持不懈、奋斗拼搏。在劳动实践中,“激励”按照其需求产生的不同来源,可分为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强调由非劳动本身的用人方在物质上通过增加薪酬福利、改善工作生活环境等具体举措来提高劳动质量和劳动效率;而内在激励则是劳动本身诸如劳动内容、劳动成果、劳动关系等要素,在精神上给劳动者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自我肯定、自我满足。无论哪种激励方式,都有利于挖掘劳动者潜能、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增进劳动者的获得感,彰显了劳动者无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必须引入劳动“激励”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外在激励的显性引导作用,努力营造“事事创先进、人人争先锋、处处显成效”的氛围,评选出一批表现优秀的核心价值观践行者,引导广大人们积极加入到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伟大实践中来;也要充分发挥内在激励的隐性引导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觉认识到它对于实现个人梦想和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激励自己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下都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自己成为带动身边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和榜样,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3.“增能”是劳动实践价值品质的基本要求,契合了人民的主要诉求,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自觉性

“增能”作为劳动的目的性规定,是劳动实践得以持续开展的营养剂和生长剂。其目的在于:一是在思想意识层面,巩固和坚定劳动者对劳动实践创造价值的深刻性认识和根本性认识,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认识观和劳动思想观;二是在实践操作层面,注重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科学劳动的养成,在劳动实践中不断增强劳动所需的、推进劳动完成的执行能力。无论是在思想意识层面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增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本领,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确保完成劳动活动,服务于劳动的预期目的。这既有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又有利于满足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过程中,首要的前提任务就是要让劳动者知晓、理解和掌握何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基本内容和核心要义是什么,其提出的背景依据和价值意蕴是什么,作为一名劳动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是什么,这些学理性问题就需要在全民中尤其是一线劳动者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活动。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个问题讲活、讲清楚、讲具体、讲生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被劳动者所知晓、所理解、所掌握,才能在劳动者的头脑里、心理上、认识中落地生根。只有把这一步实现了,才能谈得上如何运用、贯彻、落实,才能在劳动者的行动上、劳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不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第一步内化于心的“落地”,还是第二步外化于行的“生根”,其过程都是劳动者“增能”的过程,都是劳动实践“增能”品质的生动体现。

二、劳动实践外显的价值指向服务各层面的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

劳动实践外显的价值指向主要是指劳动活动在宏观上有国家层面的劳动旨归、在中观上有社会层面的劳动环境、在微观上有个人层面的劳动态度。显然,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义具有高度的对应和观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融汇了丰富的养料,是其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

1.国家层面:劳动旨归高度吻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提供理念养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⑥习近平一针见血指出了劳动实践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也是劳动实践在国家层面的价值旨归。因此,只有依靠劳动实践,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观念的落地生根。

劳动实践创造富强。劳动创造人类财富既是古今亘古不变的铁律,也是中外毋庸置疑的共识。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人们积极投身到具体劳动实践中,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没有劳动创造,就会坐吃山空,致使国家退步、社会落后、人民贫困,无论绘就怎样的宏图伟业,都只会是一场白日梦。纵观古今中外,无论哪一个富强的国家和民族无一不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实践孕育民主。劳动实践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选择和困顿,也会出现各类冲突和矛盾。为了寻找出最科学、最便捷、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每一个劳动者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贡献自己的智慧,最终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方案。这个过程就是民主孕育的过程,劳动者替自己发声、建言献策,能够展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风范,体现民主的本质。可以说,民主是劳动实践顺利推进的有力武器,而劳动实践则是孕育民主的温床。

劳动实践催生文明。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们的劳动实践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世界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在人类劳动实践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所创作的劳动号子、诗词歌赋等成为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书写了光彩夺目的精神文明史。而在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日益更新的劳动工具、劳动成果等,则铸就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史。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劳动实践始终与文明相伴相生,始终是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和生动演绎。

劳动实践促进和谐。劳动实践的主体是人,在劳动过程中免不了与人打交道。通常,有些劳动仅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相互支持,这有利于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感情,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进而推动社会和谐。劳动的对象是自然,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容易对自然心生景仰和敬畏之情,也容易发现自然规律并科学地运用,进而能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社会层面:劳动环境高度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提供了文化养料

习近平强调,“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要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行政等各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⑦这实际上是概括地提出了劳动实践需要怎样的劳动环境的命题。显然,“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劳动实践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引。可以说,劳动实践所形成的环境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浸润,有助于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观念的落地生根。

劳动环境助推自由观念的养成。“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⑧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强调了人们进行劳动并非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而被逼无奈的必然选择,而是为了超越其自身局限性以获得更全面地发展的自由选择。当前,没有谁可以强迫他人就像强迫奴隶或者动物那样被动从事某种劳动,在合法的前提下,人民群众有足够的自由去选择中意、擅长的劳动。劳动已然成为人实现自由的重要手段,助推着整个社会自由观念的养成。

劳动环境助推平等观念的养成。马克思认为,“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⑨意思就是,劳动是衡量平等的标尺。首先,劳动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不应该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不同的劳动,毕竟社会的良序运行离不开任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劳动。其次,劳动者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应该歧视任何劳动者,而应该给予尊重和保护。再次,劳动成果的分享权利是平等的,没有不劳而获的特权,也没有劳而不获的区别对待,每个人都享有付出劳动后获得回报的权利。只有三个维度同时实现平等,才能确保劳动扮演好标尺的角色,在整个社会助推平等观念的养成。

劳动环境助推公正观念的养成。公正是所有劳动者永远的追求,而劳动是解开公正的钥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对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冲突、矛盾、问题的处置上。要求务必立足于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确保维护好正义方的权利,实现最为公平的公正。二是体现在对劳动资料的分配上。衡量分配公正的标尺紧握在劳动者手中,务必“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都将同等地、愈益充分地交归社会全体成员支配”⑩,以此确保劳动实践的公正性,在整个社会助推公正观念的养成。

劳动环境助推法治观念的养成。从社会劳动法制环境层面看,一个国家有没有系统完整、体例完备、内容完善的劳动法律法规,是劳动者养成法治观念的基本前提。我国现有《劳动法》、《工会法》等劳动法律法规,为劳动实践不偏离法治轨道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为劳动者从法治的权威高度、从与自身休戚相关的角度,谨记好自己的合理义务、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扎实的制度保障。从社会劳动执法环境层面看,现实案件上能否做到科学执法、人性执法、按法律规则执法,直接影响着劳动者最直接的感受和评判,可以直接影响劳动者对法治的认识和自身法治观念的养成。

3.个人层面:劳动态度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提供精神养料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劳动创造奋战在劳动第一线,锻造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⑪。这种劳模精神实际上就是劳动者们劳动态度的结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是完全一致、相融相通、相促相济的。因此,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内化为观念自觉、外化为行为自觉,有助于社会主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念的落地生根。

劳动态度有助于爱国情感的升华。常言“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劳动实践也有助于爱国情感的升华。一方面,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更容易感受脚下土地的厚重、眼前大好河山的瑰丽,并日渐依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进而升华到爱家乡、爱祖国。另一方面,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更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享受到祖国提供的惠民政策和优厚福利,感恩于国家为个人实现人生价值提供舞台、指明方向、确保安全,在日益增强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中升华爱国情感。

劳动态度有助于敬业精神的挖掘。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敬业精神的形成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劳动实践。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才能深化对事业的敬重和热爱,形成近乎迷恋和执着的职业信念;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才能养成恒久、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形成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们才能享受丰收的愉悦,在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幸福感中形成崇高的职业操守,进而培养敬业乐业精神。

劳动态度有助于诚信理念的积淀。一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自身对诚信的需要。劳动者是商品的创造者,他需要有诚信的“供应商”提高优质的原材料;同时他也是消费者,希望所消费的商品是值得信赖的,正是这种内在需要和换位思考,有利于诚信意识的积淀。二是诚信在劳动中的宣传最频繁、最深入,劳动者在浓厚氛围的感召下有利于促进诚信认识的深化。三是劳动过程中需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在重赏和重罚的鲜明对比下,有利于诚信理念的树立。

劳动态度有助于友善意识的养成。友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有利于减少争执矛盾,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劳动实践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际关系种类:上司、同事、下属、竞争对手、客户、学生等,只有具备友善意识和践履友善行为,才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支持,确保劳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拈轻怕重,而应该主动帮助、关心他人、乐于奉献。久而久之,这种劳动态度形成的友善意识会成为一种内在且持久的自觉和习惯。

三、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引导科学的劳动实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

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劳动实践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引导科学的劳动实践,在全社会“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⑫,切实依靠劳动实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增进思想认同、指明根本途径、培育道德净土、供给持续动力。

1.崇尚劳动,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思想认同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⑬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既直观说明了劳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性,也合理的解释了,崇尚劳动何以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崇尚劳动,才能让“劳动最光荣”深入人心,进而形成对劳动者的敬重和膜拜,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劳动者言行中所彰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弘扬;只有崇尚劳动,才能让“劳动最崇高”成为普遍共识,进而摘掉对劳动持有偏见的有色眼镜,消弭劳动歧视,使大家能正确看待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进而认识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只有崇尚劳动,才能让“劳动最伟大”成为主流声音,进而激励广大人民焕发劳动热情,加入到劳动大军中,使他们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亲身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只有崇尚劳动,才能让“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进而让广大群众在劳动体验中审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辛勤劳动,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途径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镌刻在全体国民心中,形成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正是因为有全民的辛勤劳动,改革开放才在短短30多年中,就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气派”,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在国际场合,来自中国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声音”不绝于耳,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利用。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观表达、一种价值观自信,是来自中国人民辛勤劳动探索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思考。立足现实和未来的考量,要让我们的价值观更加自信,价值观进一步“走出去”,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正是必备前提和先决条件。要达到此目的,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人民的辛勤劳动,让人民在辛勤劳动中进一步培育、凝练和检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人民的辛勤劳动,不仅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命题,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根本途径。

3.诚实劳动,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道德净土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价值准则的题中之义,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伦理道义,也是文明社会道德的根基。“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从现代社会的普遍道德要求出发,诚实劳动和诚实待人是诚实品质的呈现形式。但就诚实劳动而言,强调的是劳动的态度和品德问题,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就应该秉承这样的态度,在诚实劳动中不断丰富诚信价值观内涵,用诚信价值观引领劳动实践,不断培植道德净土。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⑭否则,若不诚实的劳动到处泛滥,偷工减料、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不良劳动现象充斥社会,这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要求,而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成为一句空话。

4.创造性劳动,供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持续动力

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发动机的角色,为社会向前发展、向上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落地生根,拥有今天的成就,正是人们通过研究和践行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而得来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供给持续动力表现在:一方面,创造性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往往会倒逼劳动者通过学习、实践等方式,增长才干知识、拓宽眼界视野、强化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力求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优质主体力量;另一方面,创造性劳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创新,往往能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落地生根过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滋生的新问题,另辟蹊径,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及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新的媒介平台、新的智慧思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扎实的条件。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第1版。

②新华社:《习近平在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代表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五一”节问候》,《人民日报》2014年5月1日第2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20页。

④梁茼:《毛泽东劳动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前沿》2015年第5期。

⑤习近平:《“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7月24日。

⑥⑦⑪⑫⑮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2版。

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7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4页。

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49页。

⑬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0页。

⑭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第2版。

(责任编校:文建)

Analysis on the Functions of Labor Practice to Boos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Take Root

LIU Liquan,TANG Sue

Only after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ake root,can it function effectively and last for a long time.Labor practice due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osting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take root. The intrinsic value quality of labor practices promotes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and is the fundamental premise to assis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take root;the explicit value of labor practice serves the development at all levels,and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boos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take root;fostering a correct concept of labor and guiding scientific labor practice,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to implement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o take root.

labor practice;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take root;functions

柳礼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湖南长沙410082)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价值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我的价值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