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纯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特点

2016-03-16李秀岩

关键词: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受众

李秀岩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浅析纯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传播特点

李秀岩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网络文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为了研究的精确性,有必要提出纯粹网络文学的概念,正视纯粹网络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以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这一网络时代新生文化现象。

纯粹网络文学;创作;传播

一、纯粹网络文学发生的背景认知

网络文学有三类样态:一类是已存的文学作品通过扫描或录入的方式上传到互联网,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网络写手与网民交互创作的具有互联网开放性特点的“接力小说”。笔者认为,在创作本质上,前两种样态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属同一范畴,只是传播媒介和展示平台有了新的拓展,因此还不属于纯粹意义上的网络文学。第三种样态是有受众参与的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写作,这才是纯粹的网络文学,即狭义的网络文学。

纯粹网络文学的出现,已不单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已成为一种文学存在形态。“网络文学的历史认证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文审美的精神殿堂,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而互联网之于人类精神的技术解构与审美建构将使文学的价值本体经历一次新的格式化。匿名写作对主体承担的卸落、网络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和读屏模式对诗性体验的拆解,形成了网络对文学的精神解构;而话语权对自由精神的敞亮、情感流对生命力的挥放和交互性对心灵期待的沟通等,则体现了网络文学给予人类精神世界的重新建构。”[1]

当下,纯粹网络文学作品因其特有的创作主体的交互性、审美价值的错位性和受众把握的商业性,伴随着争议与误读,进入了文艺批评的视野。在创作过程中,纯粹网络文学以其创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区别于传统文学创作。以上这些因素能否使文学的价值本体经历一次新的格式化尚值得商榷,但至少确立了纯粹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初步话语权。随着网络文学改编影视剧的井喷之势,网络文学已走进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其影响力甚至可能超过传统文学。

二、受众是纯粹网络文学原始创作的重要主体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往往没有整块的时间用来阅读,纯粹网络文学以碎片化的写作过程适应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习惯,篇幅往往很小,即使像南派三叔那样比较成规模的小说《盗墓笔记》和《老九门》,其大多数章节也都不过几百字。博友、贴友通过博文、帖子等非传统文体,实时回复、实时评论和投票参与到写作过程中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作品的写作走向。正是因为纯粹网络写作是有受众参与的开放式交互原始创作过程,所以网络写作的意义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文学革命。

年轻人群体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正以全新的写作方式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纯粹网络写作不同于单纯地用计算机写作,是真正具有变革意义的新的写作方式。这种写作方式的变革聚焦在受众直接参与文学创作的一度(原始)创作过程中来。这完全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受众(读者)是影响中国网络文学、类型文学发展的最基础的力量,其他力量都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目的就是与它合作,形成自身话语权。之所以受众如此重要,是因为目前的网络文学主要就是‘读者文学’‘读者小说’,是以读者的意见和消费选项为旨归的。”[2]这种创作方式,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合作完成的,所以作品能更好地反映读者的观点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作者与读者的身份区分并不明显。作者不再是“孤独言说”,反而天各一方的网友之间可以来一场“孤独的狂欢”,心灵相同的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自由交流,交互创作。

网络文学正借助互联网的兼容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以平民、草根的姿态向社会公众开启文学话语权。网络文学给予大众自由言说的权利和可能,从而形成了网络文学平民化的叙事模式,即民间本位的写作立场。

三、资本是纯粹网络文学即时传播的有力推手

资本是网络文学创作和传播的重要推手。资本投入是作为的而非消极不作为的投入。资本投入对纯粹网络文学创作势必会有影响,因为资本投入是要有收益的。掌阅、阅文等网络文学创作平台的搭建和运营都有重要的资本支持。

“资本总是建立在大众情感的周期性浪潮的敏锐嗅觉之上,并且以其富有想象力的商业模式,结构着有利于它的力量。如果说受众的阅读喜好是自发的,那么,资本的引导力则是自觉的。资本的商业精神和活跃度同样应该受到鼓励和钦佩,因为成熟的文化市场所催生的文化生产者,不但光顾通俗的文学作品,同样也是严肃文学、艺术化作品今天所亟待拥有的。良好的市场及其理想资本应导向各种文学作品,事实上,如何营销好小众文艺作品,使之拥有高附加值,同样是商业智慧所要考虑的。”[2]

资本的商业运作模式是网络小说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资本的推动下,网络推手对网络小说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点中文网的首页版块设计中的“本周强推”“编辑推荐”“原创风云榜·新书24小时热销榜”“周点击榜”“周推荐票榜”“签约作家新书榜”等都在着力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

付费阅读是网络阅读、移动阅读的主要盈利模式。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比较有影响的中文网络文学网站和社团有起点中文网、文学城、榕树下、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和中国网络文学社联盟等。这些文学网站和社团主要通过付费阅读的方式来实现运营。但是真正付费购买阅读的个人主体少之又少,很多作品是免费供读者阅读的,真正付费的主体更多为网游玩家和广告投入方。

网络文学影视剧改编无疑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高了网络文学在当下出版市场中的关注度。《花千骨》《盗墓笔记》《鬼吹灯》《老九门》等影视作品的热播,也吸引了更多年轻受众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同时,这些纯粹的网络文学作品还被开发出相关的网游和手游,以赚取更多的利润。可见,资本投入和运作模式正在最大化发掘纯粹网络文学作品的利用价值,更多地赚取利润。这无疑会扩大纯粹网络文学的传播效应。

由同名网络小说开发网游、手游也是纯粹网络小说扩大传播效应的有效途径。由网络小说《盗墓笔记》《鬼吹灯》《老九门》等开发出来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吸引了众多游戏玩家的关注。这一方面实现了资本投入产出效益的更大化,同时扩大了小说作品本身的传播范围,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小说作品。

四、年轻人是纯粹网络文学受众定位的特定读者群

年轻人是网络文学最活跃的受众,是网络时代文化消费的主力军。纯粹网络文学把握了年轻受众就把握了网络时代文化消费市场的走向。受众把握是纯粹网络文学传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纯粹网络文学适应的是特定的受众群。掌阅文学公布的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受众正在向低龄化转移,年轻人群体逐渐成为小说的主要受众,其中,21岁以下读者占39%,22~29岁的读者占38%,绝大部分受众集中在“90后”与“00后”。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多以年轻人为主角,容易使年轻受众产生共鸣。[3]从起点中文网上关于网络文学作品的分类来看,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职场、历史·军事、游戏·体育、科幻·灵异、二次元·短篇、女生·言情等类型区分也是为了吸引特定的年轻读者群体。

欧阳友权在分析一部典型穿越玄幻的作品《扶摇皇后》时指出纯粹网络文学作品的三个短板:第一个,隔,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第二个,漂,这个里面写的情感,似乎没有价值判断和深刻的人性的把握,爱情也是很漂的,究竟爱谁,最后孟扶摇会和哪个公子结合呢,没有交代,好像和谁都可以;第三个,零度写作,马赛克式的写作,怎么写都行,拉多长都行,这是今后需要克服的地方。[4]

上述的三个短板,笔者认为正是当下一些纯粹网络文学作品能够独树一帜的内在特质,并将其归纳为“情境穿越”“审美错位”“情境创设(格调奇幻)”。这些文化特质是众多网络文学作品,诸如《诛仙》《鬼吹灯》《超级兵王》《盗墓笔记》和《老九门》等所普遍具有的特色。这些内在文化特质恰好契合了年轻人“个体超越”“群体叛离”“突破现实”的审美心理特点。

“个体超越”是指个体叙事通过虚设的情境以变异或超越的方式来实现其在现实情境中无法实现的叙事内容。“群体叛离”是指单一价值观说教会导致受众特别是年轻人会出现集体无意识甚至背拗。年轻人正值价值观确立期,主体意识相对较强,稳定成熟的价值意识尚未形成。纯粹网络小说创作正契合了这个群体的审美心理。“突破现实”指在现实的价值语境下,审美个体会感到价值约束,故而转求符合个体心理特点的价值实现方式。价值观的模糊性、多义性是一些纯粹网络文学作品把握年轻受众审美价值的处理方式。

综上分析,不难发现纯粹网络文学虽属文学创作范畴,却有着网络时代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创作和传播特点。不可否认,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创作和传播规律对纯粹网络文学创作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正视纯粹网络文学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这一网络时代新生文化现象。

(责任编辑 陶新艳)

[1] 欧阳友权.论网络文学的精神取向[J].文艺研究,2002(5)∶74.

[2] 夏烈.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受众与资本、知识精英与国家政策[N].人民日报, 2014-06-24(14).

[3] 网络文学受众年轻化[EB/OL].[2016-09-22].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9/13/ t20160913_15862512.shtml.

[4]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适应的是特定的受众群[EB/OL].[2016-09-22].http∶//www.chinawriter.com. cn/2012/2012-06-20/131812.html.

G206.3

A

1671-5454(2016)06-0021-03

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6.005

2016-11-03

李秀岩(1982-),女,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理论与批评。

本文为2015年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学价值研究”(编号:2015B08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受众
梅卓文学创作论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网络文学的诞生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