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实施路径
2016-03-16赵鸿森阿古达木张世林
熊 燕 赵鸿森 阿古达木 张世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实施路径
熊 燕 赵鸿森 阿古达木 张世林
江西中医药大学
近年来,为了应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各高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就业指导机制和较健全的就业指导队伍,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就业效率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好坏。文章从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概述着手,分析了辅导员队伍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优势,进而探讨提高其就业指导能力的实施路径,以期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实施路径
1 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内涵及要素构成
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就是辅导员根据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通过开展教育引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把握就业需求、掌握就业技巧、准备求职资料、进行职位应聘,培育创业意识、积累创业知识技能以及合理进行职业规划等就业指导教育活动所具备的主观因素和条件。具体说来,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项:
1.1 知识结构
一方面,辅导员需学习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对所带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另一方面,辅导员需掌握专业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如就业规划指导、心理辅导、教育学、人力资源等,利用平时工作中积累的学生性格、兴趣等方面的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成效。
1.2 市场动态预测能力
就业指导是一项对时效性要求特别高的工作,要求指导老师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就业信息。辅导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就业市场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针对市场需求新动向,及时、准确地判断就业的发展趋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1.3 信息处理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求职信息充斥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另外,如今工作的精细化发展,也相应地增加了就业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难度。为应对各类庞大复杂的信息群,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搜集发布就业信息以及联系就业单位,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指导。
2 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的优势
2.1 角色优势,提高就业指导的准确性
高校辅导员大多是青年教师担任,其年龄、生活阅历与大学生比较接近。由于工作在一线,辅导员常常深入学生中间,是跟学生走得最近的教师群体,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准确把握所带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就业需求,较好地指导学生规划好职业方向,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引导他们客观地分析问题,走出误区,最后顺利实现就业。
2.2 信息优势,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内容涵盖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较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关注什么、思考什么、渴望什么,捕捉学生真实的想法。这样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学生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使学生较快地找到与自身能力素质相匹配的工作岗位。
2.3 岗位优势,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辅导员的岗位性质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这有利于辅导员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当中,也是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相对于其他老师的比较优势之一,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可以配合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发现兴趣爱好,明确大学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在低年级,向学生传递社会与人才需求等信息,促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入高年级,收集学生就业意向,确定个性化辅导方案;在学生毕业前,建立班级就业信息员和学生就业档案,及时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去向等,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具有实效性。
3 提升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实施路径
3.1 增强服务意识,完善知识结构
辅导员是大学教师队伍中比较特殊的群体,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更是学生的服务者。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全方位地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当今时代瞬息万变,就业指导工作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员要具备就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外,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运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力和素质结构,切实提高自身就业指导能力。
3.2 拓展实践平台,构建培训体系
学校要不断拓展辅导员实践锻炼平台,鼓励具有一定资质的辅导员到基层挂职锻炼;由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牵头,组织辅导员与其他兄弟院校交流就业工作经验;加强高校与地方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到企事业单位中参观、学习。学校应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培训体系,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组织的就业培训外,还应鼓励其参加就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等专业技能的考试,并要求专职辅导员参与就业指导、学涯规划等相关课程教育的教学活动。
3.3 敢于不断创新,提升指导水平
在当前新形势下,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要更加的深入细致,不断创新。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邀请各类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及职业规划专家进校讲座;鼓励辅导员采用问卷或者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就业动态进行掌握;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QQ等宣传、发布、解读就业信息,构建与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等。此外,应鼓励和支持辅导员结合就业工作进行理论研究,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增强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能力。
[1] 艾楚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力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5):118-120.
[2] 江晓晖.关于新时期提升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73-176.
[3] 杨文坤.网络视阈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能力的构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151-153.
作者介绍:
熊燕,女,1985年10月11日,硕士研究生,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管理学、教育学。
王少波,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助教,研究方向:医院管理、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