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16-03-16宋慧娟王金凤
1.宋慧娟 2.王金凤
1.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江西中医药大学
《弟子规》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1.宋慧娟 2.王金凤
1.江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江西中医药大学
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高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具体列述“弟子”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行为规范,深入浅出又朗朗上口,内容较为全面又贴近实际生活,非常适合用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
弟子规;德育;高校
《弟子规》作为儒家经典名作,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具体列述“弟子”们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行为规范,深入浅出又朗朗上口,内容较为全面又贴近实际生活,非常适合用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之中。
1 “有余力,则学文”,规范修身之道
1.1 “有余力,则学文”,以德为先
《弟子规》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而学”七个部分。从顺序上来看,作者写书的初衷就强调了一定要先学会做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来学习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有才华的人。即是“德第一,才第二”,这与党的十八大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1.2 谨言慎行,规范修身之道
《弟子规》中提出了修身之道,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诸多的方面都提出规范准则。在“衣”的方面,《弟子规》中提出“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意思是穿的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且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现在大学校园中,不乏盲目攀比之风,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在“食”的方面,《弟子规》中提出“对饮食,勿拣择;食试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现今大学校园抽烟喝酒现象屡见不鲜,每逢毕业季,更是要“感情深,一口闷”。有新闻报道,有学校曾发生,在同学聚会时,大量饮酒导致大学生酒精中毒而身亡的惨剧。《弟子规》则倡导学生应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在“行”的方面,书中提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要求青年人应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大学校园中,有些大学生通宵上网,更有甚者,深夜外出聚会,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生活。长此以往,不仅使得学习效率低下,也使得身体受到损伤。
《弟子规》中“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教育大学生要有“报恩”思想,在受人恩惠时要时时想着报答别人,以感恩的心去回报的施恩者,回报学校和社会的培养。如今,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但是在受助的学生中,慢慢有些大学生就把受助当做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给他资助是应该的,他大学三年所获得的资助已经超过了他的学费了,碰到有资助没有给他,还要来投诉,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这个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一位从事资助的老师在工作中如是说。《弟子规》中所提及的“报恩”教育,也是现在大学生德育教育迫切需要上好的一课。
《弟子规》中也从父母﹑长辈﹑平辈等多角度规范了人际关系守则。《弟子规》开篇就强调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教导学生“百善孝为先”,同时也教导学生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只有我们懂得孝敬父母,才有可能在工作生活中和谐的与人相处。但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多学生习惯性的享受父母为自己创造的优越条件,却很少有学生能定期主动和父母打电话去关心父母;对父母如此,对老师亦然,多数学生在路上碰到老师都是为“路人甲”,缺乏最起码的尊重;在朋辈交往中,也以自己的利益为首,难以真心沟通和付出。在《弟子规》中有大量的篇幅对人际关系交往的道理和规则进行详细的记述,非常值得大学生学习。
2 “勿自暴,勿自弃”,规范读书之法
2.1 “勿自暴,勿自弃”
《弟子规》中指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自己的努力,圣人和贤人也不是不能达到的。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的口头禅都是“空虚啊,无聊啊”,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要干什么,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尤其是有部分大一新生,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导致进入一个自认为很不理想的学校,到了大学以后,也不愿意真正融入集体,有自暴自弃的苗头。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知道就像圣人﹑伟人这样远大的理想,经过大量的训练也是可以达到,更何况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目标。
2.2 规范读书之法
高校需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除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外,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少不了有效的读书方法。《弟子规》中就指出“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意思就是在读书的时候要做到用眼看﹑用口读和用心记才能使学习效果最大化,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治学的经验之谈。同时,也强调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即在遇到疑惑的时候要随手记录下来,并询问知晓的人以弄清楚真正的含义,不能不懂装懂,把疑惑一直藏在心里。大学老师讲授的方法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一次课的授课内容也很多,有不懂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真正能问老师或者同学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抱着得过且过,“反正考试不一定考”的心态就让他过去了。我们应倡导《弟子规》中的学习方法,应该尽可能的消除知识中的疑惑,并能做到融会贯通。
《弟子规》中强调“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意思是说若没有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只是纸上谈兵的话,会让人变得很浮华;若只是实践却不学习理论知识的话,容易违背真理,总觉得自己是对的。这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的认识论是一致的,也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知行合一。
《弟子规》虽篇幅短小,内容看似浅显,但却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丰富的德育内涵。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必不可少的有些封建文化的残留。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传承﹑发扬其与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一致的内容。我们应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高校德育教育的源头,弘扬其德育的智慧,做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
[1]李毓秀、贾存仁(修订).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弟子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王鹏飞 江西中医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