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以湘西保靖县金落河村为例

2016-03-16梁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祖辈监护人儿童

梁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以湘西保靖县金落河村为例

梁颖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留守儿童监护人以祖辈为主。由于家庭成员深度沟通少,时间和空间造成的亲情缺失,监护人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意识淡薄等因素,家庭教育处于缺失或是自发性状态。做好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学习优秀家庭教育经验,有选择委托监护人或是尽可能帮孩子带在身边。同时学校方面应当关注留守儿童,通过设置系列活动融入孩子心灵世界,引导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湘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一、研究背景

家庭教育的实施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有意识的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1]。其中家长首先指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为本身的亲子关系和对孩子的爱与重视,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中其他代替父母养育孩子的成员对孩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湖南湘西这片典型的劳动力输出地,由于山多路险,地势崎岖,经济发展缓慢。为了孩子的教育经费、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绝大部分中青年人选择外出打工,孩子们则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驻留在本地,无形中被纳入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列。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祖辈或者亲戚便扮演家长的角色。祖辈们由于自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上老人对孩子的慈爱之心,往往会在教育上力不从心,产生一些不足,造成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不当引导;亲戚间常出现因非亲子关系而不便指正,监督过程中未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在当代城市,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2]。仍有许多农村家长过分依靠学校教育,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完成了接受教育的工作,却没意识到学校大都只能在特定范围内对孩子进行教育,并不能全面监督孩子。以上这种想法以及做法不仅体现在外出务工的父母身上,本地的留守儿童的监督者也表现出对学校严重的依赖性,体现在对分数的过分看重,甚至只用分数判断孩子的用心与否,而忽视平时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教育。孩子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村家长应该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多思考如何更好地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契合,实现有效教育。为了解农村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笔者以湖南湘西保靖县金落河村为中心,围绕附近3个村子发放关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并统计整理结果得出数据,从中发现农村地区家庭教育的困顿,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于农村家庭教育的优点加以提炼学习,探寻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以金落河村及两个邻近村子的留守儿童及其家人为对象。对于留守儿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与监护人则通过访谈法了解偏远山区的家庭教育现状。问卷涉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安全意识、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共发放40份,其中有效问卷33份,调查数据显示留守儿童比例占83%,孩子们的年龄在6~13岁不等。访谈内容主要包括监护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认识、内容、培养方法、具体实施方案。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基本情况

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占比中,父母一方单独监护的占19%,爷爷奶奶等祖辈监护占59%,亲戚作为监护人的占18%,孩子由哥哥或姐姐监护的占4%。就亲子相处的情况来看,18%的父母半年回一次家,61%的父母一年回一次,有21%的父母一年以上才回一次家;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情况中,一周一次占9%,一月一次占27%,不定时联系40%,而有24%的孩子表示很少联系父母;对于联系内容,父母主动了解孩子日常生活的占18%,询问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占36%,关心孩子为人处世心理健康的占39%,另有36%的孩子与父母谈论的是其他方面的问题。

由此可以了解到,一方面,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主要是祖辈。孩子们很亲近依赖自己的祖辈,也很孝顺。但笔者发现,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小部分由父母监管的孩子明显比由祖辈监管的孩子外向开放,有些孩子很怕单独与人相处,一旦遇上这些情况便会出现紧张、面无表情、哭等表现,孩子的交际能力不强。同时笔者也发现,在与祖辈的相处中,孩子通过撒娇等行为可以达到免除一些不愿意做或者面对的事物,也因此丧失了学习新鲜事物及塑造顽强性格的机会。在家庭中,孩子通过父母的带领产生一定的社会认知,父母扮演的角色在无形中灌输给孩子的是不同的社会定位,父母的言行举止、关爱守护,为孩子示范了为人处世的模板,增添孩子感受社会的勇气,而留守儿童的父母角色缺失必然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留守儿童的监督者担负着沉重的使命,更需要跟紧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如何进行更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出:留守儿童的亲子联系少,联系内容单一。亲子关系本应是最亲密的关系,不过在调查中,仅有25%的孩子非常喜欢父母,63%的孩子有时喜欢,认为自己不喜欢父母的占6%,敌视父母占6%的比重。亲子关系是神奇美好的,家庭成员间无私奉献却不求回报。而父母陪伴的缺乏会使孩子对家庭的情感弱化,长久的时间与空间距离会造成父母与孩子的隔阂,难以感知亲情的妙趣,长此以往孺慕之情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外出的父母,每天都会想念的孩子占13%,41%的孩子经常想念父母,33%的孩子偶尔回想念,12%的孩子从不想念父母,52%的孩子希望父母陪在身边,24%表示随意,24%不希望父母陪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彼此陪伴而变化,而留守的孩子们对父母的情感是复杂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尽管留守儿童们大都理解父母的无奈,体谅父母的辛苦,但是由于亲子相处时间少,亲子联系少,疏于情感交流,弱化了亲子间的情感,造成了部分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在支教的12天里,笔者发现孩子们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懂事,父母不在家,他们便自立自强。祖辈在家的孩子在祖辈的指引下学会生活自理,独自在家的便自己摸索。孩子们没有特别表现出对父母的难分难舍亦或抱怨,这种分离的现状他们早已习惯。但是问卷仿佛一份真心话的写照,平日里张扬快乐的孩子们心里也有那么多想法,会想念父母,希冀父母在身边的陪伴。

(二)安全教育

在农村宽敞的自由天地里潜藏着许多安全隐患,溺水、火灾等时有发生,甚至随着公路的畅通,方便了农村,也方便了拐卖儿童犯罪分子魔爪的延伸。寒、暑假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绝对自由的,且农村的孩子大多处于放养状态,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必须引起重视。对于我们设置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孩子们给予了不同的答案。遇到陌生人赠食东西,92%的孩子会拒绝,仅有8%的孩子接受。孩子们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关于同伴溺水的施救办法,89%的孩子知道正确的做法。

就家用电器着火的假设,15%的孩子选择用湿被子扑,40%选择用水浇,19%选择用泥巴扑,26%选择关上总闸。由此可见,孩子们知道灭火方法,可是很少的孩子对电器着火引起注意。家庭生活常常与电分割不开,安全用电对孩子的生活极为重要,但是在调查中,大部分孩子对安全用电的了解并不够,监护人并不是时刻陪伴在身边,这会成为独自生活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处理危险的办法主要源自于家长的意识灌输和学校教育,由此可见,农村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需要更深层次的落实。

(三)行为习惯培养

与监护人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祖辈更多的关注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在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的同时会偶尔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而由于监护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于学习方面多是叮嘱类的言语上的监督,很少进行检查作业、监督辅导类的实际行动。对于孩子行为习惯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发现,25%的孩子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28%的孩子有打架行为,10%有抽烟等不良行为。而且10%的孩子有打架倾向,52%的孩子偶尔会产生打架的冲动。我们从与家长的谈话了解到,大部分的农村父母在孩子年幼时采取放养方法,因为年幼的孩子比较乖巧,而在孩子青春期时严格监管,如果孩子非常叛逆,甚至辞工在家常年监督。这种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往往使孩子在懵懂年纪向一些社会青年学会不好的行为,当青春期后再严格规范,适逢孩子最叛逆的时期,虽然为时不晚,却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影响家庭成员的关系,且其管束的结果是不可控的。

(四)学习情况

家庭教育除了培养孩子的品行行为,也需要配合学校监督孩子的学习。但在农村家庭,一方面由于监护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另一方面,监护人忙于农活,对孩子的学习监督相对薄弱。对于家人关心并辅导学习情况调查发现,23%的家长会并能全面辅导;23%的家长会但只能辅导一部分;45%的家长会关心但没能力辅导,9%的家长则完全不关心。

放学后课余时间的安排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看课外书的占14%,学习占5%,做家务占38%,和同伴一起玩43%。由此可见,仅有19%的孩子会在课后安排时间学习,38%的孩子还需负担家务,而43%的孩子的时间是自由的。

对于学习的态度,仅有26%的孩子表示非常喜欢,61%的孩子持中立态度,另有13%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平时考试成绩在80~90分的有19%,70~80分有 33%,60~70分占 29%,60分以下占19%。当面临考试时,非常紧张的孩子占20%,比较紧张占55%,不紧张占25%。

而孩子的答疑沟通对象的选择中,倾向父亲的占18%,倾向母亲的28%,哥哥或姐姐比重最高,占37%,爷爷或奶奶占10%,亲戚占5%,其他占2%。

结合先前的数据可以了解到,尽管父母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并且以孩子的教育为重中之重,但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由于家长本身文化程度的限制不能辅导孩子学习;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指导孩子进行学习时间的安排。年幼的孩子在自控自律能力上较差,适当的指导帮助孩子们合理分配时间在加强学习的同时,有助于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孩子们面对考试的紧张程度中也反应了家长们没有关注孩子学习中的一些心理表现,大量的言语叮嘱反而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并不是有效的疏导方式。

(五)心理健康

在自我评价中,14%的孩子认为自己很棒,做得很好,24%认为自己表现很一般,62%的孩子认为自己的表现比很多人差;与人交往中,35%的孩子认为自己比较受欢迎,20%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受欢迎,45%的孩子不在乎群体印象。38%的孩子总是产生自杀念头,14%的孩子偶尔会产生自杀的念头。30%的孩子喜欢和别人一起玩,60%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玩耍,10%表示无所谓。孩子们普遍存在自卑感,自我评价较低;而且群体观念表现得比较薄弱。

(六)农村家长眼中的家庭教育

据访谈得到的关于家长们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态度、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实施情况如下:

1.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缺乏系统性

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部分监护人是爷爷奶奶等祖辈,虽然对于学术的概念很生疏,但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经验很充足。这些隔代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较少进行心理沟通。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对于子孙的学习十分重视,但是能力不足并不能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学校外的学习只能依靠孩子自身。老人表示很注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奶奶经常教育孙子礼貌称呼,主动与别人打招呼;注意强化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达到一定年龄,适当的让其参与家务活动;孩子犯错时会询因问果,并不会因为小错发生打骂。

2.家长教育观念老旧

大部分的隔代教育沿用教育子女的方法教育孙辈,不过要宽容慈爱许多。我们走访的一位60多岁爷爷认为,吃饱穿暖有学上就是很好的养育。老人对教养孩子很有信心,因为子女也是如是教育过来的。老人认为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老人家一辈子的经验总比年轻人要丰富,他认为子女指点过问长辈对孙辈的养育很不礼貌,不认同子女指导父母教育孙辈的做法。对于新时代新社会,老人认为孩子读书受教育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未必是有多崇高的职业,只希望不要像老一辈们受文盲所累。

三、家庭教育现状成因分析

(一)特别的家庭环境造成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双方的引导对孩子的性格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显示,母亲的慈爱宽容能够给予孩子爱的鼓励,父亲的行动指导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的成长能实现身心并行[3]。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却因为物质经济的压力不得不与子女分离,亲子隔着千山万水,家庭分崩离析,父母应尽的义务,应担当的责任都被淡化或阻断。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是特殊的,因为其家庭成员是完整的,家庭是完整的,但是成员间相互的义务责任和享有的权利都是存在欠缺的。父母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子女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提供物质经济,而不能在孩子需要倾诉,解答困惑时及时给予孩子引导;甚至很多时候,孩子并不会组织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心绪,需要父母细心的引导发现,而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的需求同时也是留守儿童的父母们无法进行的。我们都知道,说的容易做的难,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行为上的引导陪伴而非远距离的言语问候,家庭教育更需要做到陪伴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问题正是因为特殊的家庭环境拉大了亲子的距离,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二)亲子的时空距离淡化家庭教育的成效

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主要依靠电话,而且联系并不频繁,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及一些安排缺乏监管落实的人员。因为通信设备和经济等因素,很多问题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而父母不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成长发展,使家庭教育的成效不佳。而且若是父母过多要求往往使孩子感到不愉快,产生逆反心理,大大消弱家庭教育。

(三)文化水平影响家庭教育的文化高度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于孩子,会全力解决物质经济上的问题,但无法给予知识的帮助,爷爷奶奶等祖辈亦是如此,因而使家庭教育呈现以培养品行为主、文化教育为辅的现状。目前金落河地区农村家庭的家庭教育处于这种自发的状态,对于一些情况的处理存在非理性的行为,偶尔产生不良的教育,对成长期的孩子造成伤害。

(四)长期的亲子分离淡化孩子的归属感

归属感是家庭给予孩子的、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是他们坚实的依靠。而金落河地区农村家庭的留守儿童过早地和父母分离,各居两地,长久的分离和短暂的团聚不仅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孩子的归属感也会弱化,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孩子独立生活的适应性。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建议

(一)多方位多角度全面了解、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时指导孩子

所有家长都希望见证孩子的成长,但留守儿童的父母们面对现实不得不选择外出,要实现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愿望较难,但家长们可依靠现代发达的通信手段,多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主动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多关心孩子的生活。以此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和谐亲密。

(二)有选择的挑选委托人或是尽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

随着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和留守儿童的关注,城市逐渐开设农民工子弟学校,并有相关的优惠政策,将孩子带到工作地学习能解决亲子分离的问题。若不能进孩子带在身边,对于监护人的选择必定要慎重,能对孩子起到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最好能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三)多关注家庭教育,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监护孩子

家庭教育不能仅仅依托家长们的直觉摸索,新的社会时期,家长们应当利用现代发达的工具适当选择一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阅读学习,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父母双方均不能忽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责任。

(四)学校有预测的开展活动,加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呈现自由生、孩长子的归属感较弱的现状,农村学校可作为监管留守儿童的单位针对留守儿童的一些表现,多举行一些活动,增强学生集体感,从而使学生在集体间产生归属感。

[1]庞海波.家庭教育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3-6.

[2]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19-21.

[3]杨雪娇.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陈鹤琴《家庭教育》解读[J].新教育,2012(1):122-123.

[4]郭晓霞.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社会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2:22-23.

[5]王小康.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8):25.

[6]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

[责任编辑:胡伟]

Analysisof the Fam ily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A Case Study of Jinluohe Village,Baojing County ofW est Hunan Province

L IA N G Ying

(School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 unan First N ormal University,C hangsha,H unan 410205)

Family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The supervisors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usually grandparents.B ecause of the lack of deep communication,the lack of family love caused by time and space,the illiteracy of the supervisors,the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awareness,etc,fam ily education isin a lacking or spontaneousstate.B etter fam ily education re q uires the updating of parents’education concept,publici z ing of e x cellent family education e x perience,selection of supervisorsor living w ith parents.The schoolscan take car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w ith a seriesof activitie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children.

west H unan;present situ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left-behind children;reasonsanalysis

G78

A

1674-831X(2016)03-0046-05

2015-12-10

梁颖(1994-),女,苗族,湖南保靖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生。

猜你喜欢

祖辈监护人儿童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父辈和祖辈的情感故事,分外美丽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调查
助教带动“夕阳”之爱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