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2016-03-16段禄峰
段禄峰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61)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研究
段禄峰
(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710061)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师德建设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丰富校园生活文化、探索师德激励机制等。
关键词:师德建设;和谐社会;教育
一、和谐社会与师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进入21世纪,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加强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和人格品质的集中反映,它包含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继承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社会是否和谐,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取决于全体国民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政治素养。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而作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师,理应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和弘扬者,做广大青年学生的引路人,承载传播文化、开拓智慧、塑造灵魂的神圣职责。
“科教兴国”,重在教育。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相应分配机制建设的的滞后,先富并没能带动后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下降之势[1]。面对市场经济思潮,不少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专业兴趣和担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着实现困境,与和谐社会建设相违背[2]。学校是培养和谐社会建设者的重要基地。教师道德直接影响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品质,进而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如果没有一支德高望重、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塑造一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就不可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而,师德建设对我国当代及未来社会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道德问题,高尚的师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和谐社会下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敬业奉献精神
奉献来自于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和必备的素质。爱祖国、爱人民,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追求岗位的社会价值,树立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和提高民族素质的紧迫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坚守原则和节操,在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完善自己的品质和人格。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真诚友善和渊博知识来引导学生,使他们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栋梁之才。
(二)探索创新精神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唯有探索创新才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和经济良性发展;唯有探索创新才能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具有创新精神和理念,探索适合时代潮流和不同个体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英才。在科研中,应不断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产业振兴,传承科教兴国精神。教师应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在生活中,应借助各种现代交流工具,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电子邮件、即时信息及校园网等交流平台,同学生交流人生感悟和真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引领风尚精神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民幸福指数迅速提升,但也出现了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加之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西方不良文化的浸入,严重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部分民众道德滑坡。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取决于其人民大众是否有共同的精神信仰和道德规范。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心灵与心灵沟通、灵魂与灵魂交融、人格与人格对话的桥梁,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3]。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教师要自我心理调节,虚怀若谷、宽容处世、淡泊名利,坚守自己的人生观和职业操守,唱响社会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理想信念、精神信仰深入人心,以自身行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塑造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让社会主义道德之花处处绽放[4]。
三、我国师德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敬业精神弱化
1979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转变了办学体制,增加了办学经费,优化了人才培育模式;但同时也应看到,面对市场经济思潮,部分教师心态失衡,仅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作为一种纯粹谋生的手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行其道,而传承人类文化、传播崇高理想的理念慢慢淡化。有些教师看重个人价值和个人利益,在外面开公司,做项目,不亦乐乎,而将本职工作变为副业,把自己变为一个纯粹的社会经纪人,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索,敬业、兢业和钻研精神弱化。而时下是科学技术和新鲜思潮不断涌现的时代,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导致上课缺乏激情,方法单调陈旧,学生怨言很大。有的教师急功近利,学术浮躁,不是认真科学探索,而是为了评职称、拿项目,拉关系、走后门,甚至不惜论文造假,导致学术腐败、道德沦陷等等。
(二)育人意识淡化
教书是途径,而育人才是目的。一个没有崇高理想、有才无德的所谓“人才”,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大危害。现在的贪官污吏,很多都是满腹经纶,道貌岸然,而干的却是违法乱纪之事。新旧体制的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使得我国处于事件多发期,也使得社会阅历较浅的学生容易产生种种困惑和不解,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解惑。但部分教师重技能传授,轻道德教育,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漠不关心,甚至发表对国家、社会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影响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奋斗动力。教师的职责不只是给学生传播专业技能,使他们获得生存方法,而更多的是为他们指引正确方向,树立崇高理想,这样才能使人们和睦相处,整个社会更加理性、公平和富有效率[5]。
(三)表率作用退化
身教重于言教。在道德层面上,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与一般的职业劳动者相比,应具有更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教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传递社会正能量,不断感染、熏陶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目的。然而,有些教师表率意识淡薄,语言粗俗、仪表不整,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手机乱晌,甚至接受学生或家长宴请,向心仪学生送感情分、礼品分;同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黑暗面,信口开河、观点偏激,把个人成见、怨气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误导,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四、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措施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
“知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6]。教学是一种崇高职业,奉行的是“爱”和“奉献”准则。教书者必先强已,育人者必先律已。教师自身修养是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自我煅炼和教育。加强师德建设,贵在自觉行动。在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期,教师自身修养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从业的首要品质,是人民教师践行崇高使命的内在要求。现代的学生总是用审视、探求和评价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老师,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追求理想、努力学习前沿知识,增强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信念,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推动者和弘扬者,做学生茁壮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担当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世俗的挑战,教师要通过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抵制和克服一切腐朽道德观念的侵蚀和影响,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义务和权利之间的关系,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淡泊明志、甘为人梯。高尚的师德、超然的品质总能让学生如沐春风,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自发、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人才。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是事关教育发展、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的。“以人为本”强调教育应使人的本性得以复归,人的潜能得以开发,人力资本得以增值;“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是引导个体去领悟生活的艺术。学校在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育方法等方面要注重特色;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资源禀赋、兴趣爱好等因材施教;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对学习目标、内容、方式、进度、安排等进行选择的权利。这就要求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兼听博彩、广吸并纳[7]。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思想、敢于创新和担当的合格人才。
(三)丰富校园生活文化
校园生活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对师生的人格塑造和情操陶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尚师德的形成,需要长期生活文化的积淀。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纽带,是师生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创造[8]。
通过各种活动譬如“学术沙龙”、“师德讲坛”、“我最喜欢的教师评选”等的参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他们不断加强自身休养。教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明确自身道德学术要求,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渗透到到多彩的文化娱乐当中,把教书育人当作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做到知行合一。同时,丰富的校园生活文化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如春风化雨,增进了师生感情。这样,整个校园才能充满和谐的音符,并通过渗透作用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四)探索师德激励机制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9]。师德建设是义务和权利的共同体,为社会奉献的人理应得到奖赏。教师工作繁重、责任重大,只有不断激励和调动,才能激发教师的智慧和热情。那些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应该得到公正评价和回报;那些不尽义务、弄虚作假的教师理应给予谴责与惩处。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奉献和回报的良性循环,才能使广大老师产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良性心理效应,尊师重教的道德风尚才能蔚然成风。
要构建师德建设指标体系,把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和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评定相结合,通过多层次的指标选取和权重的科学量化,增强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做到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给不同教师的师德水平一个准确定位,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引导教师树立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进取意识、为人师表意识等。学校和社会要树立一批体现时代精神、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形成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社会风气,不断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局面。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10]。国运兴衰,系于教育。21世纪的今天,知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是人类延续、文化传承、民族强盛的根本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昭示着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体制、结构性问题,破解资源环境压力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来解决;发展教育、文化、社保、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样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1]。今天的莘莘学子,明天祖国的栋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以祖国和人民利益为重的骨干人才。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其思想道德、言谈举止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对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师德建设对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质素、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风尚指引,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更和谐、更可靠的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东,李宝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路径探析[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4):50-53.
[2]何文娟.新常态下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隐患因素分析与控制[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4):93-97.
[3]黄蓉生.论教育、老师与师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5):41-47.
[4]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1):177-180.
[5]李四芬,李上文.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3,24(8):218-221.
[6](汉)韩婴.韩诗外传集释[M].许维遹,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56.
[7]张秀芝.论时代理念对师德境界的提升[J].当代教育论坛,2005,4(4):72-73.
[8]安小文,李祖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时代意蕴与路径选择[J].菏泽学院学报,2015,37(1):53-56.
[9](战国)荀况.荀子[M].(唐)杨倞,注.合肥:黄山书社,2012.95-96.
[10]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N].人民日报,2006-08-31.
[11]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78.
(责任编辑:王佩)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n Harmonious Society
DUAN Lu-feng
(Economic Management School, Xi’an University of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Xi’an Shanxi 710061, China)
Abstract:Harmonious society is a kind of ideal harmony concerted and pursued by human beings. A nation prospers because of good education and the good education owes to good teachers. Teachers are human soul engineers and their noble ethics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e will strengthen teachers’ self-cultivation, establish person-oriented concept, enrich cultural life on campus and explore incentive mechanism in order to enforce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Key words: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段禄峰(1974-),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实践应用。
基金项目:西安邮电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K2013009;YJGK201408)
收稿日期:2015-10-16
文章编号:1673-2103(2016)01-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