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罗廷与黄埔军校
2016-03-16宋一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广州510070
宋一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广州 510070)
鲍罗廷与黄埔军校
宋一平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广东广州 510070)
摘 要:苏联顾问鲍罗廷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在力促孙中山创办军校、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争取苏联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重视军校的政治工作等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或作用。
关键词:鲍罗廷;广州;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创建史上,苏联顾问鲍罗廷积极参与了军校的筹建工作,在力促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争取苏联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重视军校的政治工作等方面有过重要的贡献或作用。本文就鲍罗廷对黄埔军校的贡献或作用作一简述。
一、力促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1923年10月,鲍罗廷到达广州后,得到孙中山的极大信任,被聘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鲍罗廷认为:孙中山“靠旧军队他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必须在改组党的同时也着手改编军队,以至建立新的军队。”[1]他向孙中山建议:国民党必须要“改组现在共有5万到10万的军队,使它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必须创立几所军事学校,同时重视培养政治工作人员”[2]“改组整个军队,为此成立军官学校和造就一些政工干部”。[3]
11月19日,鲍罗廷出席了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临时中央执委会,深入讨论了″组织国民党志愿师和创建军官学校″诸问题。不久,孙中山正式筹建军官学校,经国民党临时中执委审定,组织军官学校,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由孙中山担任校长,指定鲍罗廷和廖仲恺着手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人员。1924年6月16日,是军阀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两周年的纪念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鲍罗廷等出席大会。
周恩来在评价鲍罗廷力促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功绩时说:“军事投机的破产,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1923年决策,1924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4]此外,鲍罗廷还向孙中山提出编制方案,建议军校按每个营3个连建制。鲍罗廷在12月10日写给莫斯科的《关于华南形势的报告》提到:“孙(即孙中山,引者)主持下的国民党临时执委会最终接受了这里提出的在广州创建第一所军事学校的方案。建校的原则是以营为单位。……校址已经选定,最近将一切准备就绪,学校将开始运转。学校开支预计每月1.5—2.5万元,这取决于是否接受我们关于每个营设3个连的提议,还是孙本人提议的6个连。”[5]
二、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
作为孙中山的总顾问,鲍罗廷深得孙中山的信任。据汪精卫说,“鲍先生赞助总理,总理很采纳他的意见”。如果没有鲍罗廷的大力支持,蒋介石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在1923 年11月26日举行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他认为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山并接受孙的领导。在国民党里,这样的背景唯他独有”[6]。正如张国焘所说:鲍罗廷“主张抬高蒋介石将军的地位,使黄埔力量能够迅速发展,”[7]而对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契机。蒋介石正是以黄埔军校校长为跳板,进而攀上中国国民党权力的巅峰。
三、争取苏联在人、财、物上的大力支持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刚闭幕,鲍罗廷应孙中山之邀,派出了以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为组长的军事顾问小组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孙中山亲自接见了军事顾问小组的全体成员,殷切希望苏联顾问把“在反对帝国主义者武装干涉、并把他们赶出本国的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革命军队未来的军官们”。
黄埔早期,苏联派来大批军事教官,其中有名可查的40余人,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他们不仅为黄埔师生带来了苏联红军的优良传统,同时还带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最新式的军事技能。
蒋介石对此也不得不承认,“本党不改组,苏俄同志不来指导我们革命的办法,恐怕国民革命至今还不能发生”。[8]黄埔军校初创阶段,资金不足,武器奇缺,困难重重,步履维艰。就在这时,苏联政府及时派船送来了大批武器,仅第一批武器,就有8000支有刺刀的俄式步枪。每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小手枪。此后,苏联继续向广东革命政府提供大批急需的武器弹药。1925年一次运到广东价值56.4万卢布的军火。1926年又将各种军火分四批运来。此外,苏联政府还资助了200万卢布的现金给军校,帮助解决军校开办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从根本上保证了军校之训练、建军及其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正如陈独秀后来指出,继马林而来的鲍罗廷,“他的皮包中,夹有苏俄对国民党巨量物质的帮助,于是国民党始有1924年的改组和联俄政策。”[9]
四、重视军校的政治工作
根据鲍罗廷的建议,黄埔军校在办学方向上主要吸收苏联红军建设的经验,在军校建立了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加强对学员们的政治思想教育,使黄埔军校成为军事、政治并重的新型军事学校。
鲍罗廷除了参与制定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之外,还多次到军校演讲,作专题报告,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苏联红军的生活和政治工作。军校成立一周后的1924年6月24日,鲍罗廷在对军校师生的演讲中,希望学员树立“革命党的精神”、“革命军的精神”,指出,当年俄国也是如现在的中国一样的国家,土地、工厂、商店、交通机关、银行等等都是属于外国列强的,“幸喜我们的革命同志,认识了我们革命的意义,而要实现自己的革命主张,所以就不顾痛苦,以与列强抗战……这就是我们俄国青年同志的革命精神”。[10]他鼓励学员们“勇公好善”,“要肯牺牲”,“要以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标准”担负起中国革命的全部责任。[11]
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的聂荣臻回忆说:“鲍罗廷经常做形势报告。”[12]黄埔一期生宋希濂回忆说,黄埔军校所经常邀请给学员演讲的名人、要人的演讲者中就有鲍罗廷。[13]
初期担任政治部主任的是戴季陶、邵元冲,但他们不与学生接触,官僚作风较重,师生强烈不满。鲍罗廷经与廖仲恺、蒋介石协商,决定请共产党派出得力干部担任此职。于是,中共中央通知正在欧洲的周恩来返回广州。1924年11月,周恩来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从而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使政治部的工作充满了朝气。张国焘评价当时的周恩来说:他“对黄埔的前途极抱乐观。他和鲍罗廷相处无间,为鲍所奖掖”。[14]
由于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黄埔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做了准备。在后来东征陈炯明的战争中,东征军中的政治工作功不可没。鲍罗廷为此兴奋地说:“我们新建立的军队首次参加了这场战争,破天荒地在所到之处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因为军队配有政治工作人员,他们在各地与农民打成一片。”[15]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7)(上)〔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99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1.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7.
[4]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史料〔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60.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377.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82.
[7]张国焘.我的回忆(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3.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蒋介石年谱初稿〔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205.
[9]陈独秀.告全党同志书(1929年12月10日)[C]//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党史参考资料(第5册). 1979:394-396.
[10]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6.
[11]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编.鲍罗廷在中国的有关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9.
[12]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7:35.
[13]陈以沛等.黄埔军校史料续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231.
[14]张国焘.我的回忆(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53.
[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576-577.
[责任编辑:肖承罡]
中图分类号:E2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6)03-0086-03
收稿日期:2016-02-27
作者简介:宋一平(1959-),男,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