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传承民族共同记忆

2016-03-16陈珏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民族

陈珏(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传承民族共同记忆

陈珏
(宁夏社会主义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摘 要:两岸文化交流是维系两岸关系根基的重要纽带。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内涵,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拓展两岸文化交流领域,传承民族共同记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两岸;文化交流;民族;共同记忆

文化作为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血脉的支撑,海峡两岸之间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共同的文化传承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的血液中,因此,在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的深度交流,创新两岸文化交流的载体,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拓宽两岸文化交流领域,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传承民族共同的记忆,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共塑两岸共同历史记忆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是难割难舍的精神纽带。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同宗同祖同胞情,关键在于保护好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

1、共同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饱经忧患而绵延不绝,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文化作为大陆文化和台湾文化的统一整体,相同的源头决定了两岸文化具有相同的流向和共通的民族心理,这是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可贵的因素。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文化的交流,共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的文明、文化、文物和遗迹等优秀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共同的语言文字、习俗符合以及情感倾向、价值观念等中国烙印,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从而打牢维系两岸关系稳定的基础。要共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追求万物和谐的价值取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方略,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爱国情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几千年来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育出中国人诚实守信、崇尚和平、匡扶正义等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是维系两岸民众关系的重要支撑。为此,要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深度挖掘其中丰富内涵,进而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共同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一个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文化要素。“和”是中国古代先哲的思维基础,“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主流的价值观,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衷共济”等和谐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也历来推崇善邻友好、和合万邦的治国理念,和谐思想已内化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约束力,也成为当代人重要的精神追求,帮助人们解决今天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引领人类文明的潮流。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倡导和谐与合作,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时代标志,也是海峡两岸关系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基础。为此,要拓展思维,以两岸文化交流为载体,增进共识,共同塑造中华民族和谐与合作的时代形象。要重构两岸共同的传统文化记忆。通过确立文化交流合作专案,启动共建博物馆、共办孔子学院、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修复珍贵文物等项目,在合作交流中强化文化的认同。充分发挥两岸民间团体、学术机构等群体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作用,通过广泛开展研讨、展览、演出等活动,形成合力,共塑形象。

3、共同构建两岸同胞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同的民族都具有共同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和行为方式,通过共同的文化背景获得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文化的认同是任何物质力量都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增进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重要纽带,在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文化在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中深深扎根,是促进两岸关系和谐,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精神支撑。由于历史的原因致使当今的两岸民众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出现差异从而导致一些台湾同胞在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产生偏差,这些影响了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因此,从文化领域入手增进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海峡两岸民众之间消除敌对心态的最好方式。海峡两岸之间通过弘扬中华文化共同构建民族认同和文化的认同,从而缩短心灵间的距离,增进相互的了解,建立彼此信任,有力推动和平统一的大业。

二、完善两岸文化交流方式,增进两岸文化共同记忆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才能不断拉近两岸同胞的认知,增进两岸同胞的感情,加强心灵沟通,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1、创新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方式。两岸的青少年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承担者,更是未来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发展的新生力量和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群体。当今,随着大陆经济社会的发展,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不断拉近,生活方式也日趋相似。尤其是互联网时代,两岸的青少年之间进行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多,交流的方式日趋多样化,参与交流的人数逐渐增多,在层次、领域、类别等方面不断创新,已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交往交流的亮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两岸的青少年成长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表现的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致使在文化价值取向、文化消费观念以及个人目标定位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此,我们要客观认识两岸青少年身上所具有的不同文化特点,从包容性的角度出发,增强两岸青少年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力度,实现两岸青少年在文化方面的融合与发展。要重视两岸青少年文化需求的调研,客观分析他们的文化消费心理和文化消费倾向,教育和引导他们争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重视搭建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既是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需要,也是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在当今,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大合作、大交流、大发展”的新阶段,两岸文化交流平台呈现出深度交融态势,两岸文化交流在沟通两岸民众情感、化解两岸隔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充分挖掘我们国家中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从两岸民众现实需求出发,选择一些在两岸民众中共通的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交流项目,例如:京剧、昆曲、布袋戏、歌仔戏,以及雕塑、绘画、音乐、陶艺等形式,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使两岸的艺术家能经常性地同台表演或交流切磋,从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两岸携手举办的“两岸文化联谊行”“天下妈祖回娘家”、“汉字艺术节”、“七夕牵手会”、“海峡两岸合唱节”、“闽南文化节”等深受两岸民众喜爱的节日项目,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增进两岸民众的感情,充分展现出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开展对台文化交流活动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的价值。要共同致力于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挥两岸史学界专家学者的作用,共同致力于中华历史文化的研究,通过共同举办中华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论坛、共同成立中华历史文化研究机构等形式,充分利用两岸文博单位及民间的文物史料资源,进行合力发掘、考证、研究,在创新学术成果的同时,有力拓展两岸文化认同的新空间。

3、挖掘两岸文化交流共同的价值观。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因素,台湾文化一直以来形成了既有自身海岛文化特色又融合了外来文化和西方文化。例如在文化方面重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崇尚自由开放,尊重多元包容;在政治方面仿效欧美的政党制度,走普选制道路;在经济方面建立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竞争机制。因而,海峡两岸的民众在观念、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两岸有着共同传承的文化基因,在历史、地理、文化以及血缘等方面密不可分,两岸人民作为炎黄子孙都有着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权利与义务,都承担着中华文化回归、共同价值塑造的重任。为此,首要任务是深化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民间入手,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活动,充分挖掘中华文化的核心魅力和力量所在,并广泛地加以传播。要增强两岸的历史连接,形成两岸共同史观。通过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编著中华文化史、抗日战争史,共同培养两岸年轻的中国历史研究人才,从而延续共同的历史记忆。

三、拓宽两岸文化创意领域,延伸两岸文化共同记忆

两岸文化创意产业是两岸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两岸文化交流发展增添新视角、新思路。

1、搭建两岸文化交流新载体。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力提升两岸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两岸的和平与发展,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两岸的文化交流应逐步走向整合的道路,通过搭建新载体,使得两岸文化交流的成果逐步走入千家万户,形成两岸文化的共同体,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中华文化。要将两岸文化交流纳入国家整体的文化发展战略中,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携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文化做出积极贡献。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创新两岸文化交流的形式,促进交流的水平上一个新台阶。要充分发挥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与台湾多方面的文化交流。首先从学术文化交流方面积极推进,充分发挥孔子文化研究院、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等活动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儒学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次从文化旅游方面积极推进。充分发挥旅游基地载体作用,进一步在旅游、文化、经贸等方面加大与台湾各领域合作交流力度,从而推动两岸各类交流合作的健康发展。

2、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大发展。近年来大陆文化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两岸文化交流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为此,要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一是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在文化许可政策上为两岸文化的交流提供更多支持,在两岸文化产业政策上以更加灵活的措施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产业发展,适度降低对文化创意产业合作项目的税收,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帮助其吸引投资。二是充分发挥两岸文化产业行业协会的作用,使其在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评比和监督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形成良好的产业运作机制。三是严格执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激发两岸同胞的创新、创意和创造的潜能和活力。要加强两岸文化产业发展高端人才建设。一是以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广纳台湾各界优秀的文化人才,尤其是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编创人才,实现观念上的国际视野,创作上的新颖先进,作品成果的国际品位,从而提升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二是积极推进两岸高校与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将教学、研究贯穿到文化产品的创意、制作和发行的产业化过程中,着力培养新型复合型文化人才。

3、建立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新时期两岸文化交流在格局上发生了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两岸文化交流主体角色的转换由过去政府起主导作用,具体组织、文化经济实体被动交流的方式逐步调整为由政府引导、两岸文化经济实体主动交流的方式,目标是发挥政府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发挥社会和民间在两岸文化交流中的主体角色定位,通过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和发展、文化市场利益机制的调节促进两岸文化交流的稳定发展。要建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常态机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主体框架下,认真落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一步协商签订两岸文化经济产业合作细则,突出合作成果共享,不断强化两岸文化经济合作的制度保障。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两岸文化交流要取得实际成效就必须克服低层次、随意性的交流。要加强两岸文化交流的制度化、规范化,两岸当局要在文化交流方面达成共识,签署文化交流协议,促使两岸文化交流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要充分集中两岸双方的资源、资金和智慧,积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从感性向理性的跨越,进一步减少政策性阻碍,使合作、交流更加广泛顺畅。

参考文献:

[1]甘观仕.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及趋势[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4).

[2]丘德珍.完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方式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2(7).

[3]刘强.社会记忆与台湾民众的国族认同[J].中华文化,2011(2).

[4]卢咸池.历史上的两岸文化交流与台湾民众的爱国情怀[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责任编辑:余伟]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6)03-0025-04

收稿日期:2016-03-12

作者简介:陈珏 (1967-),女,宁夏社会主义学院民族宗教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非公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民族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我们的民族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栖霞山与中外文化交流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