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2016-03-16杨祖欣
杨祖欣
(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新建本科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杨祖欣
(湖北理工学院 艺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摘要〕合唱指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指挥技术及合唱音乐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立足学科特性,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实践育人为导向,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要搭建全景式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学时和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以课程群建设推进课程实践教学。
〔关键词〕合唱指挥;教学;改革
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多为2000年前后新成立的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合唱指挥课程的基础也就显得相对较弱,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模式沿袭还停留在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课模仿的套路上,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常以听录音指挥、听伴奏自唱指挥、背图示想象指挥等方式进行。二是教学内容多集中在基本挥拍图示教学、国内经典合唱作品教学。合唱与指挥的教学内容编在一本教材中,很多合唱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如合唱编排的方法技能等,没能很好的反映在教材中,即使有也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述,也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没被教材收录导致得不到很好的排练。三是实践平台不完善,缺少专业实践和交流平台,如合唱团、合唱音乐会、合唱展演、合唱讲座等。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内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四是相关课程群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部分教师和学生还只是看到了合唱指挥课程的技能学习功能,还不能认识到它作为专业知识公共实践平台的功能,这对课程多元化发展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可见,开展合唱指挥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坚持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导向
合唱艺术是人声的“交响”,它本身充满着丰富的音响。合唱指挥课程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呈现这些音响“制造”的“全过程”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对于合唱指挥教学来说是终极目标。
根据教育部课程指导纲要,合唱指挥课程主要包括合唱与指挥两方面内容。合唱包括合唱理论基础知识、合唱排练训练常识、合唱作品演唱实践;指挥包括合唱指挥理论基础、合唱指挥技术掌握。从课程指导纲要的内容不难看出,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要求是带有合唱排练训练常识在合唱作品演唱中去实践的任务的,如何帮助建立学生的合唱多声思维,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制造合唱音响的意识,是需要在课程教学过程加入大量课堂实践操作体验,辅之以课外实践体会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从学习的角度,能不能让学生有丰富的、多角度实践操作体验,如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实践、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学生指挥与合唱团队的互动实践等,是学生扎实掌握合唱指挥知识与技能的关键。
2、搭建全景式的实践教学平台
课程合唱指挥课是包含“指挥”、“排练”、“演唱”等多种内容的综合性实践应用课程,要把课堂授课与实验室合唱模拟排练实训相结合,把课堂搬进实验室和实训教室。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下的合唱排练实训、学生互排、学生多声部声乐习作演唱实践为主,以教师课堂理论知识讲授及合唱经典作品讲解赏析为辅,使学生置身于未来的“工作环境”之中。让他们既有合唱队员的经历,又有合唱指挥的体会,还有合唱观众的感受,三种“角色”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得以贯穿,达到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应积极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使合唱指挥教学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进行延伸。如将校内的“合唱艺术节”、综合艺术展演、班级的周末音乐会以及毕业生音乐会等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实际挖掘实践教学内容并做好相应考核。如以社会为主导为学生打造比较固定的应用性和包容性兼具的实践平台和教学基地。这些平台和基地包括以中小学校为主的实习实训基地、以相关文化艺术团体为主的实习实训基地、以社区文化活动为主的相关艺术演出活动。
3、优化实践教学学时和内容
目前,合唱指挥课程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普遍以集体大课的形式开设,学时多为三学期,应增加授课学时至六学期,使教学和实践在“时间量”上得以充分保证。教学内容安排上,可在第一学年进行合唱声音训练和合唱演唱实践训练,让学生充分积累合唱音响,逐步建立多声听觉和演唱意识,第二学年开始指挥技法知识讲授,同步进行合唱演唱实践训练,重点使学生在学习基本指挥技法的同时及时与合唱队音响建立有效的合作联系,让互为“指挥”和“合唱队员”的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有“双向”的学习体验,第三学年开展指挥实践训练和合唱综合排练教学,此时的学生在合唱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两学年的积累了,就可以在课堂内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排为主的特定主题合唱作品综合排练教学,同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内外广泛开展排练、演出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完善课堂所学。
4、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但无论如何,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对技能的实训。
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划分为若干建制的合唱团、声部小组,让学生一开始学习课程就有角色感和存在感,设立合唱团团长、业务团长、声部长、钢琴艺术指导、声乐艺术指导、后勤谱务等“岗位”由学生担任,模拟社会合唱团体整套“岗位”设置,在课堂里建立符合“自然规律”的“合唱团生态系统”,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处处参与实践,时刻创新实践。
可以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专业演出市场常用的同一作品不同团队轮排、轮演的AB角运转机制,使课程内若干团队与团队之间互为观众、互当评委,力求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至于学生在合唱团里的“唱”和“指”与学生作为观众欣赏合唱时的“听”与“评”构成闭合的“合唱产品生产与赏析链条”。
5、以课程群建设推进课程实践教学
当前,学科知识的交叉日益频繁,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教育领域,不少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建设“课程群”的观点。 南通大学郭必裕教授认为:课程群建设可有效克服课程建设中过于强调某一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缺乏对与其相关课程的横向与纵向关系研究,造成课程间内容重复过多,课程内容过时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践脱节等弊端,因而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举措。合唱课程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技能课,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曲式、声乐等音乐专业的其他课程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都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合唱排练过程中,就要求学生首先要读谱,这就牵涉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和声以及曲式课程的相关知识的运用,在分声部合练过程中又会牵涉到声乐课程的发声技巧知识的运用,各声部集体排练时除了之前提到课程知识运用以外,还会涉及形体表演、协作钢琴等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合唱课程教学有必要打破课程内容间的壁垒,借鉴并融入乐理视唱、曲式和声、形体表演等课程的声、形实践,通过唱、排、练、演的全过程实践覆盖,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声乐作品的听辨能力、声部间的协作能力。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合唱指挥课程应该立足学科特性,以社会需求为服务面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实践育人为导向,以各环节的综合改革为途径,自觉担负并充分发挥其在音乐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职能。
[参考文献]
[1]冯冶冰.对高师合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3).
[2]刘洁.地方院校合唱指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北方音乐,2012,(10).
[3]辛迪.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教学改革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
[4]周娟娟,汪洋.高师“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应主张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J].音乐探索,2010,(1).
[5]范守信.试析高校课程群建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3).
(责任编辑:王国红)
第36卷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2.02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2- 0129- 02
[作者简介]杨祖欣,男,湖南怀化人,湖北理工学院艺术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5—12—10
[基金项目]湖北理工学院教研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