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长征胜利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2016-03-16邓涛
邓 涛
追寻长征胜利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邓 涛
“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浴血奋战勇向前”“革命理想高于天”“胜利会师开新局”“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指出,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伟大壮举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他强调,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毛泽东语)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
长征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后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只有约三万人。长征后保存下来的红军人数虽然不多,但这是党的极为宝贵的精华,构成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骨干力量。
从军事上讲,长征的确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但从政治上讲,长征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次历史大转折,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一次大变局。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认为,我们谈红军的长征,事实上是谈论中国共产党。概言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成熟前在思想、组织和精神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毛泽东语)通常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所有红军都走的距离,亦非所有红军长征的总里程,而是指红一方面军中走得最远的作战部队的里程。其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20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这首著名的七律《长征》,对“五、六千英里的长征”作了形象而生动的概括。
翻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著的《西行漫记》(又译《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发现有一段令人心灵震撼的文字:“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息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斯诺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红军经过的省份有二亿多人民。”据1938年1月3日,《纽约时报》上刊发的署名拉尔夫·汤姆森撰写的书评:《红星照耀中国》一文:“斯诺设法进入了共产党控制的区域,并在书中报道了他的发现——这里有一个能干而高效的社会,由精英分子领导,比较进步,坦诚客观。1934年,红军以原来的根据地闽赣边区为起点,进行了一次史诗般的长征,向北进入中国西部省份陕西和甘肃,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自治政府——虽然仿效苏联,但几乎是完全独立的。”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的胜利并非偶然。笔者以为,如下六大主因为最终取得胜利之要件:1、及时撤换“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领导;2、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保持了党和红军的团结;3、选择敌人力量较为薄弱之正确转移方向,并提出北上抗日的正确方略;4、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三大主力红军在中共中央的集中领导下融合为一,统一行动;5、高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之战斗作风;6、实行正确的群众政策特别是民族和宗教政策,得到各族群众的全力支持帮助。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有三:1、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大搏斗;2、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搏击中,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指导思想和政治路线存在尖锐斗争;3、属于同极端恶劣自然环境的生死博弈。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核心要义包括: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属于今天、属于未来,我们共产党人须不忘初心,带头走好新长征路!
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主持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他在全会的报告中说,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67年后的六盘山上,习近平同志郑重提出: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此地之习语,掷地有声,意味深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翻越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站在山峰远眺,率领队伍历经千难万苦走到这里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吟唱出《长征谣》(即《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从温饱不足、备受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栉风沐雨,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哪里有苦难,哪里就有拯救之力。而拯救之力,蕴含于牺牲精神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凝成的至理,也是人类文明史形成的铁律。今日中国,不再只是“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更与世界前途息息相关。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也完全有能力沿着中国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夺取新长征的胜利。
新的起点,新的长征!朝着复兴梦,我们阔步前行!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不忘初心中激发信仰伟力。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继续赶考中保持奋斗动力。走好新长征路,需要在振奋精神中焕发中国力量。长征精神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就要努力弘扬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继续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就要不断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继承和弘扬好长征精神,就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承和弘扬好伟大长征精神,就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叶宝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