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2016-03-16

关键词:五年制发展现状高职

许 龙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浅析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

许 龙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摘 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兼有中职与大专双重身份,较好地解决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益。但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如生源质量差、管理难度大、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问题,必须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办学目标、准确定位专业方向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促进五年制高职办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发展现状;问题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6.03.025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种较具特色的特殊形式。这种形式是在近几年基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与职业院校生源需求创设而来的;相对于三年制高职教育,五年制高职教育有生源、学制、实效性等多重优势。

一、现阶段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之时,一边高度注重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在此阶段有了较大起色。1983年,教育部在福建省集美航海专科学校等一些工科类学校首次试办了五年制专科,其办学宗旨是努力培养出一批工科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同年11月,教育部又在杭州召开了有关高等工程教育的相关研讨会,会上有学者介绍了苏南工专招收学制为5年、起点为初中毕业生的办学特点,还介绍了该校毕业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工作状况。当时教育部文件《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层次、规格和学习年限调整改革问题的几点意见》中体现了1983年11月杭州会议的成果,[1]并明确提出:鼓励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可试招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五年制的职业教育;这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奠基。

1985年,我国《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积极发展高职教育,要办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该《决定》出台后,相关部门还提出:“以初中毕业生为招收对象的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的试办实施方案,将中职和高职有效衔接起来。同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同意试办三所五年制技术专科学校的通知》,并提出了“四五套办”的新培养模式:即四年制中专和五年制大专套办。并决定在航空工业、机电工业、地震预测三个行业同步进行小规模试点,以西安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成立了西安航空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原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为基础,成立了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以国家地震局地震学校为基础,成立了北京防灾地震高等专科学校。

1990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邢台军需工业学校的基础上成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只招初中生起点学生,学制为五年一贯制。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通过“三级分流”建立初、中、高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确定了“三改一补”政策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即通过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改革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内开办高等职业教育班作为补充。据统计,到1998年为止,我国经原国家教委批准试办五年制高职的中专学校和技术专科学校已有22所。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国务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设立高等职业学校有关问题的通知》。一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迅速兴起,其中部分学校举办了五年制高职,这一举措促使五年制高职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办学现状进行了全面评估,分析并总结了办学模式与办学经验。2002年,我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明确规定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方针、办学主体、专业设置、经费投入、教学质量以及管理体制,该文件作为五年制高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执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自1983年以来,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通过试点、反思、再试点,多次往复,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同时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专业指南重新定位,并作了新的要求,从而有效遏制了五年制高职的盲目发展。

二、五年制高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差,管理难度大

五年制高职的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近年来,我国“初升高”的比例较大,高中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的扩招等导致五年制高职生源出现问题;有的地区还特意限制了五年制招生模式的多样性,如只招应届毕业生。尽管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有五年一贯制、“3+2”模式、“2+3”模式等,但有些学校只是将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理解为“3+2”对口招生,利用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资源来办学,招收学生入学后按中等职业教育的系列方案来教育学生,然后向高职输送,并未改变中职与高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五年制高职生由于生源质量下降,其起点低,可塑性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素质良莠不齐,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管理难度加大。当前一些省份对五年制高职的招生没有自己的的主见,而是去模仿江苏等发展较好的省份进行注册入学,有些学生的入学分数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源的质量。在江苏省严格限制了外省来本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到省外就读五年制高职,广东省的五年一贯制只招收深圳的初中毕业生,还有些省将初中毕业生中较好的生源安排在普通高中或者当地的中职学校,这些政策使得五年制高职的生源质量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五年制高职的发展。

(二)培养目标不清淅

任何形式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应该都是教育工作的标杆,有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就等于指明了学生的培养路线。[2]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形式,与三年制中专和三年制大专差别较大,办学主体是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也有一些省份和地区是示范性中职学校在主办,这就导致在培养目标设置时会出现中专和大专雷同的现象,或一味地偏向中专、一味地偏向大专的培养目标等两边倒,而五年制高职培养的特殊性却未得到体现,使得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三)专业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当前尚存在不明确之处,特别需要在一些特殊的专业上明确化。比如有些专业适合年龄小、可塑性强者、需要反复练习和多加实践的、其培养时间相对较长的,但很多省份和地区教育部门在审批专业时却对这一点未作深入考虑。当前五年制高职专业五花八门,机械、汽车、机电、电子、信息、计算机、建筑、艺术设计、化工技术、酒店管理、医药管理、教育类、艺术类、体育类等等。这些专业中,有些专业明显地存在中高职无法衔接的困境,其课程重复等问题。五年制高职学制长,其专业定位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符合行业现实,但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切不确定的因素随时发生,预设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五年后行业抢手专业;另从学生来讲,刚初中毕业,对职业岗位不熟悉、对自我认识也不全面,他们选择专业时大多是盲目的,因此在专业定位上应慎重。

(四)师资与设备配备不合理

五年制高职培养人才的质量与该校的师资、教学配置关系重大,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的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五年制高职需要大批的“双师型”教师,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多数教师偏重中专,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专业理论知识功底不够。另外一方面,许多学校有五年制高职专业,但其课程设置和实践操作依然没有纳入中专或者大专系列;还有教学所必需的设备未到位,尤其是加工类、机械类等专业,教学仪器设备不先进,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适应不了生产需要。

三、五年制高职发展问题化解

(一)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即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的衔接,避免职业教育间的断层,同时还需与市场产业形成对接,学历、职业资格、职业培训形成统一的整体。整个教育过程设置要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设置相关平台,让就业者有回头学习的机会,学习和职业培训能互通。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要以中高职衔接为切入点,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师资配备等多个方面加强衔接,完成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建设。

(二)依据政策实施办学

教育部对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设置有具体的方针:“适度发展,规范管理,办出特色,提高质量”。[3]但五年制高职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却仍在摸索中,因而需要谨慎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主张办学的学校及专业的审批权、办学规模、教材选定、教学计划安排、师资力量和设施配备、经费投入、管理模式等多维度考虑,要依国家政策而行。各主办学校要避免中职或者高职,要根据学生特点、办学特色进行人性化管理,依据相关政策进行办学,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三)明确办学目标

五年制高职教育学制长,因而其培养目标应统一并准确定位,要分析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明晰两者的共性,再结合社会行业之需确定培养方向。中高职衔接,形成五年一体化,使学生完成初、中、高级培训,且能够经过职业鉴定后可获得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凸显操作性、实践性的职业教育特色,也达到“双证书”的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确定时,要密切关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掌握好社会变化的动态趋势,才能更精准地预测到五年后的行业走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才需求现状,适当调整培养目标与计划,以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专业与人才结构。

(四)准确定位专业方向

进行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时,应先深入市场对人才需求现状、需求类型等展开调查,分析地区的行业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选择适合这一学制的专业类型。五年制高职其专业设置必须注重量与质的结合,合理设置,准确定位。如江苏省确定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录》,依照经济社会的发展选取了需求量较大、职业能力培养需要时间长的一些专业。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其专业的设置必须深思熟虑,要结合地区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有优势的专业类型,突出五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三年制中专和三年制大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进行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较好地解决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效益。

(责任编辑 远 扬)

[参考文献]

[1]黄鑫,金盛.关于国内中高职衔接研究之述评[J].职教论坛,2011(18):38-41.

[2]周建.审慎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12(5):76-78.

[3]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62-66.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6)03-0091-03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简介]许龙(1971-),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大专部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5级重点课题“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编号:XHA2015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五年制发展现状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江苏:调整五年制高职顶岗实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