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3-16

关键词: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王 喜 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王 喜 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摘要:“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一种常规教学模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校企合作的薄弱环节,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亦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缺乏系统性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明显。为此,需要对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科技信息化和新型产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人才和技术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更加注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高就业的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竞争。为此,高校应加快脚步,紧跟时代步伐,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深入分析校企合作新特点、新机遇,开辟新路径,开创新模式。

1校企合作的含义

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的重大转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新华网2014年6月22日)

校企合作,简言之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或合作模式。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共赢”模式,学校与企业资源互用、优势互补,从而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学校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以学生为主体,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学生通过到企业进行职业实践,提高自身的素质发展;同时通过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预期效果,既能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使学生锻炼专业实操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成效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教育模式上有新的尝试,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政企产学研协同发展等形式来培养复合型人才,发挥了高职院校的能动作用。

2.1校企合作推动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

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都是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促进高就业,提高教学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成功范例,同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突破。以高素质、高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学生与企业有机达成“供求”链接,推动了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能动作用,市场资源的利用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进入各高职院校,因其有利于扩大招生与就业,受到社会、企业与行业的青睐,很好地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2.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也不断地引入到职业院校,校与企业、校与行业、校与协会、校与政府、校与社会互动参与加强,使高职院校办学呈多样化形式发展。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呈现了多样化形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校企合作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高职院校忽略了对学生实习环节的思想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失,造成学生对实践实习的思想认识偏差、素质不高、心理不适等问题。

3.1大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尚不健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中的顶岗实习就是立足企业需求和未来学生职业发展的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就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是学生了解行业、体验职业、接受锻炼,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1]。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进度安排,学生在第六学期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15周。但是,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不清楚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只要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就完事了,就有学分了,至于学到东西与否无所谓。更有甚者,有的学生认为到企业顶岗,做低层的工作,做生产线上一名普通员工,有失大学生身份,擅自中止实习,给整个顶岗实习环节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3.2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主客体倒置导致学生无法适从

由于传统办学教育模式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担负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学生在封闭教育模式环境下学习,慢慢养成了被动受教育的思想观念。随着现代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有所转变,企业和学校双向共同负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双向教育方式在其思想观念、内容以及专业化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导致学生思想、价值取向混乱,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主控性,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3学生无法适应身份转变

学生走进大学校园以来,已经习惯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适应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自由支配时间相对较多。校企合作模式之后,学生扮演了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由于企业管理制度要求比较严格,学生可能受到指责,学生在身份转变时稍有不适,就会出现问题。加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学生心理落差较大,思想观念摇摆不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加了。

3.4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进入不同的部门岗位,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像以前一样,采取统一的教育形式,即课堂讲授、专题活动、学术讲座(报告)等形式,统一教育很难开展,从而使学生在思想发展、职业发展上的收获参差不齐。

4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三全”育人格局体系,基本要求是要培养出思想坚定、素质高尚、专业技能扎实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只注重理论灌输说教,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践行意识不强,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分散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工作,很难集中教育,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转变观念,创新路径。

4.1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体系,即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学校全体教职工、家庭、社会组成育人主体,全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学校及教师更应当积极主动地肩负起育人责任,做到思想育人、品格育人,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全方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教室、宿舍、校园、实习单位等阵地,实现全程育人。

4.2丰富校企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开展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要突出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确定就业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如邀请企业家、在企业工作较好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开设讲坛等形式到校分享企业文化,把企业元素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明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说明到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自媒体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自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网络交流教育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微博、电子邮件、网络咨询和留言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况、思想动态和心理情况,实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加强企业调研制度。学校各院系应安排专人到企业开展不定期的走访和调研活动,掌握学生在企业的实际表现。

4.3更新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方法

第一,巧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应注重实践教学。课堂上,在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取研练的形式,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练,加深学生对其思想政治理论内容的理解和宣传,切实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第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带入到企业实践当中。在企业和学生实习单位举行德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企业,以便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开展学生德育调研、德育干预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解决学生思想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带动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企业职工更新思想观念,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学校可以在学生相对集中的企业单位,进行调研、走访,了解学生在企业的情况,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外活动、党团活动以及其他社会活动。通过开展“体验式”德育实践,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的身心体验和实际行为,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校企合作模式是21世纪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就业人才,以创新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也是一种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学校应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在该模式中的实际运用,找出最佳路径,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强做实,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于长湖.关于“顶岗实习—准就业—就业”模式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29).

[2]刘东风.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设[J].江苏教育研究,2014,(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Z].

[4]刘京中,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5]赵文平,陈聪.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服务经济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8).

[6]吴雪萍.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4,(12).

责任编辑:卢宏业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6.03.043

收稿日期:2016-04-15

基金项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科研项目(项目编号:SK201416)

作者简介:王喜英(1979—),女,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6)03-0102-02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