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研究
2016-03-16
古典文学研究
【主持人语】《古典文学研究》栏目本期主题为宋代文学研究。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是最活跃、最富成果的热点领域之一。学界对宋代文学的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其集中表现大致有三:一是交叉型研究,二是文本细读,三是文章学的研究。本栏编发的四篇关于宋代文学的文章,总体上反映了当前宋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张子开(张勇)先生一文以唐五代民间布袋和尚信仰在北宋初进入主流佛教界为关注起点,探讨布袋和尚形象通过佛教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得以传播,因为精英阶层与佛教至为密切的联系,其形象后为赵宋时期以文人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所接受,并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得到记录和表现,从而使布袋和尚信仰得以最终确立的过程。文章条分缕析,涉及信仰、传播、文学诸多领域,凸显了赵宋文学在布袋和尚信仰传播及最终确立过程中的功能性,对信仰与文学的交叉研究颇具启发性。苏轼研究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占有极重的分量,但对苏轼作品的文本细读尚待深入。苏轼是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的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徐定辉、冉阳的文章通过解读苏轼作品,认为苏轼一生虽历经浮沉,但始终以儒家入世精神从政,以老庄虚静与反朴任天养生,以佛家看穿忧患的态度来应对人生的失落与磨难,最终实现儒家用世精神与佛道旷达精神的融通。苏轼的诗词多呈现性任自然的超旷境界、反躬自省的生命体认以及通达无碍的人生至乐,这些正是苏轼的道禅情怀在诗词中的自然流露。文章对作品的解读情理并用,论述精当,值得推介。左志南一文认为,苏轼诗学思想的核心在于“求新”。在细致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苏轼诗歌之“求新”,是通过娴熟地运用佛禅特有的观物方式实现的,佛禅具有解构现时概念与价值体系的显著特点,与西方解构主义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解构突破了诗歌创作固有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式。因而,苏轼的诗歌往往以自然新颖的观物视角传递出出人意表的诗意,达到了“求新”的目的。左文以语义学为基础进行文本细读,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对苏轼运用佛禅思维特点进行论证,兼具理论阐释高度和文本分析深度,实属可贵。陶俊一文重点关注赵宋时期的“险怪”文风。文章以宋室皇权与庶族理学势力的二元对立为思考框架,从庶族社会的“道统”建构和文、道关系这一视角来审视宋代险怪散文的发展历程,发现庶族“道统”晦暗与“险怪”文风呈正相关。在道体重建时期,宋代文风由险怪逐渐走向畅达;而在理学昌明时,宋文平易如画。由于道统背后所承载的是庶族阶层的政治诉求,因而本文实质上是关注政治与文风的内在关联,视角颇为新颖。
(丁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