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君宜研究
2016-03-16
韦君宜研究
【主持人语】韦君宜是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文化名人,在中国现当代文艺界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本刊开设的《韦君宜研究》专栏是国内学术期刊开设的第一个专门系统地从事韦君宜研究的栏目,这意味着今后韦君宜研究有了量身定做的研究交流平台和自己的学术成果发表园地。专栏将有力地推动韦君宜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湖北民族学院韦君宜研究所的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专栏开办伊始,筚路蓝缕,诚邀有志于此的同仁,不吝赐稿。本期我们有幸约请到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韦君宜先生的女儿杨团老师为专栏赐稿。杨团老师身兼多职,平素工作十分繁忙,她在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农民合作组织政策、非营利组织及慈善公益、社区服务与老年人服务政策诸方面的工作与贡献令本人十分敬佩。杨团老师能在百忙之中给本栏目赐稿,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本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杨团老师真诚的感谢。杨团老师的文章侧重揭示和探讨韦君宜为什么要写《思痛录》,又为何能写出《思痛录》。她以其深入细致的研究,揭示出韦君宜创作《思痛录》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党永远记住历史的教训,不再重复走过去的弯路。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兴旺发达”。文章认为,《思痛录》是中国第一部以个人亲身经历揭示党内斗争的真实状况和反省自己错误的重要著作。文章抓住韦君宜作为“一二·九”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这个要点,揭示出韦君宜们的中国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并对韦君宜的心路历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韦君宜是“虽九死其犹未悔”的20世纪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文章用大量的事实以及认真细致的分析思考,使我们对韦君宜先生创作《思痛录》及其本人的人格境界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文章作为韦君宜研究的重要成果也将给今后的韦君宜研究以极大的启发。拙作《相类互补各千秋——〈飞灰〉与〈爱,是不能忘记的〉比较分析》,是本人去年给学生开设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课程的成果。文章将韦君宜的小说《飞灰》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引发广泛关注的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进行比较分析。学界对这两部作品的关注可谓天壤之别。文章认为两部小说都以诗意的形式表现了爱情与婚姻中的情感困惑;在爱情与婚姻相分离的情感状态下,两部小说的主人公最终选择了隐忍克制与牺牲,既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也使作品呈现出健康理性的道德观。这两部同类主题的作品在叙述上则各有千秋,形成互补,是当代文学上同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希望拙文能抛砖引玉,引发学界对韦君宜的小说乃至韦君宜的文学活动更深入的研究。
(蒋芝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