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务运动中的腐败行径及原因分析

2016-03-16郭宏飞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洋务洋务运动腐败

郭宏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洋务运动中的腐败行径及原因分析

郭宏飞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清末,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以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晚清开明人士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以图“富国强兵”,但腐败行径在运动中无孔不入,将本就根基不稳的近代化运动腐蚀得漏洞百出,最终导致运动破产。造成运动中腐败丛生的原因很多,有不良习俗的影响,官场风气的奢靡颓废,立法、司法上的不足等。

吏治腐败;洋务运动;原因

腐败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说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世界各国的历史档案中就有关于腐败的传闻或案例记录。公元前3000年由苏美尔人创造的一地域文化中即已经发现当时关于收受贿赂的政府雇员的楔形文字记载,可见腐败在人类集体文明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了。关于腐败的定义,不同领域、不同时期有不同观点,其中,迈克尔·约翰斯顿认为:腐败即“为追求私人利益而滥用公共角色或资源”[1]的行为。本文的探讨即在此定义理解下进行的。

一、腐败在洋务运动中的表现

(一)任人唯亲

洋务运动作为一项在周围反对势力强大、国民现代意识单薄的背景下兴起的改革运动,其成功与否与是否有优秀人才来组织管理有直接关系,但事实上,洋务运动在实际兴办过程中却盛行任人唯亲,这与办新务要求的“唯才是举”是相悖离的。很多官督商办或官办企业一个重要特点:设置庞大的管理机构,人员臃肿不堪。如福州船政局,原是左宗棠、沈宝祯所创办,一边是“凡湘人之失职者,一概入局”,[2]一边则是沈宝祯“奉命之日,荐书盈,户为之穿”。[3]虽然沈宝祯用人已是“尤为慎重,虽其至亲旧交,不滥收录”,但厂中依然是“皆系本地绅衿”[4],“皆其晚进密姻”,“局差数百,绅居其半,学生居其三分之一,余则员弁”。[5]有人说“福州船政局历任大臣收用员绅为数过多,薪水津贴等项需款太巨,接办之大臣大抵惧为怨府,碍难裁撤,以致造船经费不能统归实用”。[6]

滥用私人导致机构臃肿不堪,人浮于事。《申报》载:“船政局各员衔名单,共计118人,其中无实际职务者即达49人。”[7]如此庞大的闲散队伍混迹于洋务各厂,导致机构臃肿,运行缓慢,且庞大的薪俸开支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根据笔者爬梳整理的《洋务运动》,统计出:上海机器制造局光绪十一年委员、司事薪水并一切公费占实际支出的19﹪,光绪十二年至十三年占16﹪,光绪十四年占到支出的14﹪;[8]而广东机器局自1873至1882年间,全部经费47万两,委员绅役各薪达8万余两,占17﹪。[9]

(二)盲目决策

近代化运动,更需要的是懂先进知识、具有世界眼光的决策人,但洋务运动中囿于政府主导,官办或官商合办企业较多,很多决策人都是政府官员,而非真正懂知识、会经营的专业人员。左宗棠从来没有见过外国兵船,在西方已掀起竞造铁甲舰、装甲舰的热潮时,他还在迷恋于木质兵轮,尚不知兵船、商船常识性的区别,仍“欲取两式而兼营之”,使船政局所造之船“运货不逮商船之多,战阵不若兵船之劲”,“欲求两便而适以两误”。[10]最终,马尾海战发生时,船政局轮船几分钟内便被敌炮洞穿,全军失去战斗力,左宗棠这才知道船政局所造之船“仿之外洋铁甲……强弱悬殊”。[11]辛辛苦苦耗巨资费全力建立的船政局轮船就这样迅速的被毁坏,令人扼腕。

左宗棠还是兴办洋务认真的大员尚有此等失误,企业对于通过裙带进来的人更不问其材之能否胜任,为其安排职务,任其发号施令,真正懂得专业技艺和管理技能的人只能听其号令,导致更多的决策失误,造成了资本的大量浪费。沈宝祯曾感叹“即如船政一事,督艺徒者,匠首也,而匠首之智不如艺徒;督匠首者,绅员也,而绅员之智不如匠首;督绅员者,臣也,绅员能知其大意,臣则一无所知而已矣。一切造船、驶船,不能躬身其事非,是能访问其优劣,心力交瘁,聋聩何补?”[12]沈宝祯作为当事人且如此感慨决策者、管理者之专业知识匮乏,可见做出的某些决策难以保证其正确性。在中国资源开采并不丰富,资金投入尚且不足的背景下,企业因错误决策而损失的时间、资源使得自身无法长久的发展下去,且决策产生的客观失败也使得世人对洋务企业颇有微词,企业的管理者在面临一次次的失败后也会逐渐丧失原先的热情。

(三)其他方面

外部社会大环境的腐朽糜烂也给洋务运动中出现的如此多的腐败行径带来了一定影响。晚晴吏治公开“捐监”,不同职位明码标价,各级官吏更是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曾任江南制造局总办的赵滨彦既曾揭发江南制造局的数端腐败现象时说“在局员司,只可随波逐流,不可矫同立异。间有办事认真,不避嫌怨,即群起而讪笑之甚至匿名揭帖,指摘交加。……稍不随意,百般排挤,妨贤害能,可胜浩叹。”[13]丁宝桢便是该体制下被排挤的悲剧人物。丁宝桢成功创立山东机器局后被调往四川创办局务。不料,他的成功遭到了当时人的妒忌,正当四川机器局紧张建设时,忽有一吴姓给事中受人指使,捏造不时之言对其进行弹劾,意称其“不谙机器,私亏库款”等,机器局近在咫尺,办案人员“未亲临一视,而又不察经始之料物工程,辄指为靡费”,[14]清政府下令停办四川机器局。丁宝桢虽因有所滞碍,“未便一一力争”。[14]

二、运动中腐败丛生的原因

腐败丛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晚清官制的不合理因素,传统习俗的不良影响,立法、司法上的不足及统治集团的衰弱等。下文将用经济学观点将上述原因带入分析。

经济学认为,腐败是公职人员作为经纪人角色的一种有意识活动。官员在从事腐败活动时会有意无意地进行成本——收益计算。只有当腐败行为的收益超过其成本时,当事人才会实施腐败活动。其中,腐败收益包括收受贿赂、侵占公共财产、亲人受益、滥用权力等。腐败成本分为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心理成本三方面,主要指活动败露可能遭受的损失,包括失去现有官职、权力、工资及社会地位,受到的法律惩罚、记录处分、公众蔑视与心理煎熬等。

(一)低俸制度催生腐败

清代官制中存在一定不合理因素,如:低俸制度。按清《户部则例》卷七所记,清代一品官每年薪俸180两,二品官155两,三品官130两,七品官每年得到的官府俸给只有45两,八品官40两。有限的俸禄用于大量的开销,愈显其短。康熙时御史赵王景上奏说:知县每年四十五两俸银,“计每月支俸三两零,一家一日,粗食安饱,兼喂马匹,亦得费银五六钱,一月俸不足五六日之费,尚有二十余日将忍饥不食乎?”[15]时至晚清,为缓解日渐崩溃的财政收支状况,官员们的养廉银变成政府节流对象。咸丰三年(1853年)始,官员养廉银开始降成(具体见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鲍伟的硕士毕业论文《晚清文官俸禄研究》)给予。官员们皓首穷经数十载,通过层层考试进入仕途,但俸禄却不高,工作、关系需处处打点,导致生活本身不易,于是,借各种名义进入官办企业的各级职员,尤其是裙带人员将官场贪污习气带入企业中来,竞相贪腐,中饱私囊,以满足一己私利。

(二)某些传统习俗降低腐败成本

传统社会的一些习俗又降低了腐败活动的心理成本。一是自西周宗法制确立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即形成血缘关系亲密、家族观念浓厚的氛围,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族利益被视为第一位,裙带关系、封建荫蔽等被家族成员支持,被传统社会认可。因此,洋务企业中才有如此多的通过裙带关系、上级指派等方式得到职位的人,这使得企业管理体系臃肿不堪,浪费运动兴办资金。时人时有奏折反馈这一缺陷却无专门规章制度出台对此加以限制,任人唯亲在洋务运动各个领域都有存在即说明这一点。二是中国社会自古以来注重人际交往,是个关系社会。各种裙带关系、师生关系、同乡关系等层层关系网的钩织使得官场上官官相护,结党营私盛行。1877年轮船招商局购买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时,盛宣怀等借机大肆贪污,事情败露后,引起舆论大哗,两江总督刘坤一乘机进行参劾。但盛宣怀的后台李鸿章拼命予以庇护,盛宣怀得以过关,此后权势更不断扩展。洋务运动中的贪腐人员因官官相护,得以“有恃无恐”,助长了腐败的发生与猖獗。三是传统社会中送礼的习俗也助长了贿赂的盛行。官场上“别敬、冰敬、炭敬、年敬、节敬、喜敬、门敬、妆敬、文敬”等节礼名义繁多,且形成定制,这为行贿者提供了理由,也为受贿者找到了借口,从而减轻了腐败交易双方的心理负担,为贿赂的盛行提供了便利。洋务企业中行贿受贿以实现利益结团,互保互帮的事情时有发生,此为腐败猖獗原因之一。

(三)晚清文官惩戒制度的不公平以及立法、监察体系的执行不力等降低腐败成本

清朝立法、监察体系的执行不力也助长了腐败行径的发生。清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以制裁腐败犯罪,且有《钦定台规》这样的系统监察法典,但囿于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遵循“法自君出”、“皇权至上”等原则,这就使得清朝防止腐败的各项法律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随时会受到统治者的干扰和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由于“法自君出”,法律可以被君主更改,甚至是朝令夕改,“皇帝的诏令是国家最高的法律渊源”,再加上皇权至上的存在,使得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可以被君主操作,出现同罪不同刑的现象。控制腐败的法律制度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受君主控制和支配,君主反腐态度坚决,法律制度就能起到很好的治吏效果。相反,一切法律制度都将成为表面形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法律权威是君主的权威,各级官吏更加注重君主的态度,而不是法律的内容。迎合了君主的态度和喜好,即使违反法律也不会有多大的恶果,君主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威慑。晚清,上至慈禧太后,下至王公贵族,无人不贪,无人不腐,使得中央反贪力度减弱,法律法规实行不力。且清朝的地方监察体制,把行政官与监察官合一,作为地方最高官员的总督和巡抚,同时兼任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通过上级监督下级的方式,实现对地方的监察与控制。这种自我监督的方式,其效果不言而喻。清代贪风炽盛,与这种地方监督体制也不无关系。而洋务期间,中国经历着深重的内忧外患,战争不断,最高统治者无暇顾及企业内部的贪腐问题,对其的监督、惩罚力度都不大,这就进一步助长了企业贪腐的行径。

(四)统治集团的衰弱进一步助长贪腐

而统治集团的衰弱进一步助长腐败猖獗。晚清时期,面对强大的对手,统治者若能积极进取,合力振兴,进行大刀阔斧的系统改革是可能实现近代化转型的。但咸丰以来,上自清朝核心统治者,下自各级官吏,总体质量上呈现衰退趋势。统治系统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捐纳制度的实施,更使得下级政府官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进一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整体衰弱。亨廷顿在其《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曾言,“混乱、集团之间缺乏稳定的关系、没有公认的权威模式,都是滋生繁衍腐化的温床”。晚清社会混乱不堪、统治集团争权夺利,公众对政府的权威性产生怀疑,腐败显得尤为猖獗。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法纪废弛、动荡不安的现实情景,不少人员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对国家及自己的未来感到忧虑不安,因而呈现出不计后果的贪腐。

后记

洋务运动本是清政府力图自救的一场近代化运动,但因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贪腐现象无孔不入,洋务人员利用难得的机会上下其手,中饱私囊,使得本就不多的洋务资本在贪腐中大加损耗,真正用于企业运营的资本相对减少,而企业生产中的偷工减料也使得企业成品质量低下,不合时宜,内部市场缺失,外销更不可能。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三大元素:资本、市场、人才,洋务企业无一突出,多数企业破产,洋务运动也就最终破产。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中首次较大规模尝试在贪腐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最终失败,使得中国又一次错失转型机遇,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

[1]迈克尔·约翰斯顿.腐败症候群:财富、权力与民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赵烈文.能静居日记(同治六年十二月初一日)[M].

[3]沈宝祯.船政到任日期折(同治六年六月十七日)[G].吴元炳.沈文肃公政书(第4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4]卞宝第.奏遵旨力除船厂积弊附片(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七日)[清]左宗棠.船政奏议汇编(第43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5]张佩纶.复安圃侄(光绪十年八月)[G].张佩纶.涧于集·书牍(第3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6]御史殷如璋片(光绪十一年十月二十七日)[G].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五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申报.光绪十二年正月十三日.

[8]根据《洋务运动》第四册中关于上海机器局各奏折整理.

[9]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G].中国史学会.洋务运动(第四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薛福成.应诏陈言·光绪元年[G].薛福成.庸庵文编(第1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11]左宗棠.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以图久远折(光绪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左宗棠著,刘泱泱等点校.左宗棠全集[M].长沙:岳麓书社,2009.

[12]沈宝祯.复奏洋务事宜疏(同治十三年)[G].葛士睿.皇朝经世文续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第101卷.

[13]江南制造局移设芜湖各疏稿(光绪二十九年总办赵滨彦禀文)[G].樊百川.清季的洋务新政(第二卷)[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1553.

[14]丁宝桢.复陈机器局应缓开办片(光绪五年九月二十三日)[G].罗文彬.丁文诚公遗集(奏稿第17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15]蒋良骐等.东华录(卷9)[M].济南:齐鲁书社,2005.

Analysis of Corrupt Practices and Reasons in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GUO Hong-fei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China)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facing wi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was been launched by the enlightened people,such as Li Hongzhang,Zhang Zhidong, etc.which wanted to make the country become rich and powerful.But the corrupt practices existedeverywhere during the movement,causing the instable modernization movementfilled with loopholes,which eventually led to the bankruptcy.So much corruption wascaused by many reasons,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bad customs,the bureaucratic culture of decadent luxury,the lack of complete legislation,judicial system and so on.

corruption;Westernization Movement;reason

K256.1

A

1671-4288(2016)04-0073-04

责任编辑:孙延波

2016-05-26

郭宏飞(1989—),女,山东邹平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洋务洋务运动腐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从金陵制造局看李鸿章的政治智慧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洋务自强》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洋务运动》教案
论国人自办报刊兴起及其洋务舆论的构建
科学技术视域下中国近代化建设探析——以洋务运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