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书院制背景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实践与思考
——以潍坊学院弘德书院为例

2016-06-05马永生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学长制朋辈学长

马永生,马 超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一年级书院制背景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实践与思考
——以潍坊学院弘德书院为例

马永生,马 超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潍坊学院弘德书院在大一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实施学长助理辅导员制度已有三年的实践。弘德书院是专门进行大一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一年制书院,所以在弘德书院实施学长助理辅导员制度有其特殊的背景、区别于在二级学院或者四年制书院的特点。本文以弘德书院三年的实施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一年制书院背景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一年制书院;学长制;大一学生

本科生书院制建立了以书院为单元的学习和生活社区,构建了师生共处的新型育人平台,改进了传统的学生教育与管理模式。[1]打破了专业的限制的书院制作为高等学校有效结合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粘合剂”,在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日益受到重视。[2-3]2013年潍坊学院成立弘德、明志两个书院,其中明志书院是四年制书院,弘德书院是一年制书院。

“学长制”是指高校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少量优秀学生作为辅导员、班主任的助手,是做好大一新生管理与教育工作的一种有益尝试。[4]“学长制”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有效模式,近几年在相当数量的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学者对“学长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5-9]

在弘德书院是一年制书院的背景下,借鉴前人关于书院制、学长制的研究成果,思考如何使学长制朋辈教育在一年级书院制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下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成为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潍坊学院弘德书院自2013年成立在当年2013级新生中即进行了学长助理辅导员制度的探索和实践,截止目前我们已在2013、2014、2015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实施了学长助理辅导员制度,我们以这三年的实施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一年制书院背景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的实践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以期对此制度进行改进和完善,更好的发挥其在大一新生的适应教育、大一学生日常管理教育中的作用。

一、学长制朋辈教育在一年级书院制的载体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书院制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并以一种家庭式的文化模式感染着书院中的广大学生和老师。书院制所形成的小而密集的集体,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密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与人类社会中家庭血缘关系所产生的归属感类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与同学间的同学情和与老师间的师生情。大一新生刚刚离家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进行学习生活,一方面,新生存在对陌生归属感的适应期;另一方面,新生在刚刚入学的一至两个月的入学“高原反应期”需要一种家庭式的氛围和家人般的引导,而书院制下的学长朋辈教育刚好能够满足这一时期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优秀学长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行动上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落差的矛盾以及教学方式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产生的矛盾,帮助新生尽快适应书院这个新环境,更快的提升学生对大学书院生活的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学长制下的朋辈教育所表现出来的“长兄式”、“长姐式”的交流模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书院大家庭的存在,这与书院制管理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文化”是不谋而合的。通过潍坊学院弘德书院近年来的实践来看,学长制朋辈教育并没有和书院制发生“排斥反应”,反而使书院制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二、一年级书院制下学长制朋辈教育的亮点和优势相比传统高校的学长制朋辈教育,显现出独特的亮点和优势

(一)学长不但是辅导员的“左右臂”,更是学生第二课堂的“领路人”。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有利于新生更快的适应书院生活

书院制对第二课堂的开发利用,为学长制朋辈教育焕发活力注入了新的动力。书院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旨在通过公寓社区化管理条件,凭借图书阅览室、生活服务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用房和独立的活动空间的先天优势,加快学生的思想养成、行为养成、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以实现均衡教育的目标。而学生刚刚进入书院时,往往面临学习上的困惑、生活上的不适应以及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于有些学生难以融入第二课堂。

在学习上,学长是书院学习模式经历者。学长可以结合自我学习经历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使学生意识到高校书院学习与高中学习的不同之处,尽快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从而达到适应性学习的目的;在生活上,学长的身份是书院第二课堂的实践者。学长可以给新生传授更多的生活活动经验,使学生在面对书院社团活动时从容不迫。在第二课堂的实践中,优秀学长可以为新生树立榜样,通过各种活动,提高新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为新生以后的书院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心理上,学长是新生的“同感者”。由于地缘差异、文化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大一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以及心理上沟通,相比辅导员来说,学长与学生的年龄相近,与大一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存在极大的相似性。特别是经济生活较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也很强,导致导员老师很难了解他们,而许多问题又往往出现在他们身上。面对新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学长可以凭借书院心理咨询室这个平台,与已经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辅导员密切合作,发挥自身“插排式”优势,增加辅导员的信息获取面,通过现实与网络两块阵地,深入了解新生的心理特点,不断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辅导员尽快了解新生的家庭背景、情感状况、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等有关情况,使工作开展的更具有针对性。作为学长,更容易消除大一学生的抵触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在心理上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学长对书院的文化思想、办学宗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长在与新生的学习生活的接触中,他会向新生介绍书院的文化,介绍书院的发展现况,通过自己发展的道路向新生展示出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使大一新生一入书院就感受到书院的文化底蕴和书院的强大优势,从而端正自己的求学态度,坚定自己的求学目标。学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书院通识教育对自己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正能量,使学生们更加热爱书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此外,学长也可通过以往的书院违纪案例对新生进行教育,强化新生的规章制度意识,让新生深刻认识到遵守书院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二)书院制下文理性质不同专业的学长和新生间的思维碰撞是学长与新生双向提高的“催化剂”

传统高校学长制的学长人选,往往局限于与新生相同专业的优秀学长,即同专业间的传、帮、带,如图一所示。

图一

图二

然而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则打破了专业之间的界限,不同专业背景的学长对新生进行传、帮、带,如图二所示。

通过不同专业学长与新生的相互交流,能使学长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学到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书院制的大背景下,学长与新生的双向提高机制更能发挥出其优越性。无论是学长还是新生,都能从彼此身上学到自己身上所缺少的文科思维或理科思维,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学长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模式的相互碰撞,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使学生慢慢养成用批判性眼光看待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和提高。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战场,但具有自身的局限性,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则要充分发挥书院第二课堂的优势。不同专业的学长对新生进行传、帮、带,可以使学生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非自身专业的技术性技能。笔者与一位学习化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交流时,该生坦言,对他进行指导的计算机专业学长不但传授了他许多在学习上生活上有用的知识,还教会了他许多计算机的知识。

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第二课堂,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长制朋辈教育成为书院实现学生均衡教育的“助推器”。

学长本身也是学生,通过帮助新生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长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全面提高学长自身综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年级学长制下学长制的实施,丰富了学长的工作经历,提高了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开拓了视野,使他们以后生活中能更好的适应新环境。此外,高年级学生成为学长后,往往更加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能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班级里也能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有利于其自身良好习惯的形成

三、一年级书院制下学长制朋辈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潍坊学院弘德书院自2013年实行书院制以来,对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创造性的提出“学长自荐制”与“学长聘用制”相结合的学长选拔制度,对于提高学长队伍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新生进入弘德书院学习时,书院以高年级学长中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作为聘任对象。实行聘任制,任聘期为2个学期,确定候选人并张榜公布,举行学长聘任大会给确定的学长颁发聘书。近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验证了一年级书院制下学长制朋辈教育在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一年级书院制的制约,对学长的激励机制缺乏长效性

缺乏后续的考核奖惩机制,导致学长在后续工作中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甚至出现懈怠的情况。在加强对学长后续工作的考核的过程中,由于学长已经脱离了书院的管理,一年级书院对学生干部评价、组织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给予学长的待遇,在二级学院中难以兑现,导致激发学长的积极性时存在困难;四年制书院制相对于一年级书院制,更能系统的对学长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并对于表现较好的学长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一定的奖励。书院更应该加强学长后续工作的考核,对工作态度不积极的学长,或者自身素质不高,不能为新生传递正能量学长,要及时解聘。

(二)学长队伍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常态化

目前的学长队伍的管理还没有常态化,应该构建一个常态化管理体系,使学长队伍的管理更加规范化。要明确学长责任,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目前,书院缺少学长参与新生教育指导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应制定《学长工作手册》,明确学长的工作目标,使他们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应让新生学长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书院应督促他们在工作中积累和创新工作方法,分享到微信群、QQ群这样的平台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使他们对新生的指导和教育更加切实有效。

(三)学长的选拔和培养要提前

目前学长制助理辅导员的选拔是放在老生开学后大一新生开学前的有限的1周左右的时间内,这段短短的时间对于学长制助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显然是不够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学长制助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养可以放在暑假前进行。书院对被选拔出来的学长助理辅导员要加强培养,要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学生手册》、《辅导员工作条例》和相关的上级文件精神,使其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方法。

四、结束语

“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作为书院制与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新结合,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活力,既提高了书院制均衡教育的成效,又实现了学长与新生的双向提高,对于推动高校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具有创新价值。

一方面,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是新型教育理念与成熟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与传统的高校学长制相比,在书院制的背景下,更能“借力发力”,凸显其潜在优势,从而发挥第二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均衡发展、共同提高的良好效果。同时,书院创造的专业杂居环境,能最大限度的增强不同专业间的交流,这对大多数书院具有适应性。

另一方面,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可操作性强,只要做好人员方面、组织方面和制度方面的协调,在书院的带领下形成可靠机制,就可以保证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学长制朋辈教育的良性运转。

总而言之,潍坊学院弘德书院结合一年级书院制的现实情况实施的学长制朋辈教育,是学长制朋辈教育在一年级书院制下的创新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有益探索。

[1]郭俊.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3,34(8):76-83.

[2]张倩.我国内地高校书院制建设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田建荣.现代大学实行书院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3,(1):60-62.

[4]张信先.学长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4(3):79-81.

[5]赵鹏.学长制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优劣分析及建议——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J].延边党校学报,2015,31(2):115-117.

[6]白勇,闫虹庚.论学长制在大学新生适应教育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2012,(2):41-44.

[7]寇富安,贾学政.辅导员制—导师制—学长制——垂直型管理模式与立体复合型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7):34-35.

[8]唐艳.高校“学长制”管理模式探究[J].经济师,2010,(5):93-94.

[9]何婷英.探析高校新生学长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12-14.

责任编辑:孙延波

G641

A

1671-4288(2016)04-0102-03

2016-05-21

2015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15CSZJ03)

马永生(1979-),男,山东安丘人,潍坊学院弘德书院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学长制朋辈学长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白鹭起舞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学长制”拓宽学生成长空间
大学新生管理中实行学长制的问题及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学长制的思考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基于大学生事务中心的学生自治模型探究
致新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