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2016-03-16王志鹏
王志鹏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浅谈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王志鹏
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随着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产能过剩的现象得到了抑制,煤炭价格也逐渐趋于合理水平。但是我们还应该清楚地看到,煤炭产业仍然面临着巨大压力,强制性的产能控制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激发煤炭产业的活力,增强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
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一、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的进展
1、煤炭去产能任务超额完成
2016年通过明确化解煤炭过剩产能任务,结合各煤炭企业的情况综合平衡,各有关单位与地方政府、煤炭央企与国资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提前超额完成了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有关部门开展了淘汰落后产能、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排查,对存在违规的煤炭企业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2、职工安置工作稳步展开
为了妥善安置煤炭去产能过程中的下岗员工,中央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下岗人员的分流安置。人社部制定下发了实施化解过剩产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中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预案等专项文件。与重点省区对接,摸清安置职工底数,跟踪掌握各地职工安置情况。
3、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进展顺利
山西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提出研究探索分基地、分煤种组建世界一流、国内引领的特大型煤炭集团公司,控制煤矿的数量,提升煤矿单井生产能力。能蒙古提出煤炭大企业之间相互持股,整合煤炭产业上下游资源,企业之间签订长期协议,提高整体竞争力。
二、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仍面临的问题
1、煤炭企业的自主性不高
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力主要还是来源于去产能目标的行政手段,煤炭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并不高。煤炭黄金时期大量资本涌入煤炭产业,行业的发展存在很多不理智,企业只追求产量,而忽视质量。产能的迅速扩张以及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煤炭供求关系出现逆转,随着煤炭价格的大幅下跌,煤炭企业的生存难以为继。控制产能意味着煤炭企业失去了现金流,股东、职工、债权人、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将会蒙受巨大损失。煤炭价格虽然市场化,但煤炭企业经过整合反而是“国进民退”,煤炭企业的经营决策较为保守,受政策影响较大,难以实现真正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在技术升级,降低生产成本等供给侧质量改革的问题上难以实现突破。
2、煤炭企业社会负担的制约
虽然国家对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国有煤炭企业仍然承担着较重的社会责任。面临淘汰的煤炭企业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批员工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下岗,面临破产经费缺口大、离退休人员移交费用高、“三供一业”设施历史欠账多等问题。妥善安置下岗职工需要一大笔资金,但面临严重亏损的煤炭企业难以承担。而且矿区相对独立,离城区较远,去产能涉及到的下岗职工的安置难度进一步加大。
3、煤炭企业去产能过程中的资金问题
煤炭产业去产能首先要解决职工安置问题,而安置员工的核心是要解决钱的问题,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资金的规模是两年1000亿元。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数据,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过程中,煤炭系统是130万人,钢铁系统是50万人,共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但业内人士认为,1000亿元奖补资金平摊到180万职工身上,每人5万多元,这显然不够,需要从其他渠道开源。此外,去产能后的煤矿资产及债务处置也是一个大问题,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将会涉及大量的资金问题。一些被关闭的矿井连年亏损,债务负担严重。如果处理不好,债权人将会阻碍煤矿关闭退出。
三、如何实现煤炭产业的突破
1、发挥市场在煤炭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仅仅依靠去产能的行政命令无法解决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根本问题,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还在于供给的质量,依靠创新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创新产品,发掘顾客潜在需求,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还要加快煤炭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合作、参股,甚至引入民间资本的方式,推动煤炭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高企业的管理运用水平,真正实现煤炭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创新推动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本,煤炭企业在落实去产能任务的同时,要积极推动煤炭企业由能源依赖型驱动模式向创新型驱动模式迅速转变。一方面要创新和完善煤炭开采技术,提高开采效率。煤矿开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要以高科技技术运用和环境保护及作业人员安全防护三个方面展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提高开采效率是势在必行的主流发展趋势。另一方面要正视煤炭能源价值背后的原材料价值,煤炭挖出来后被直接卖掉,煤企赚取的是最简单的原料利润,丢掉的却是远高于此的煤炭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的附加值。只有在煤炭的循环、深加工、再利用上下功夫,才能获取精深加工和高端转化的市场价值。
3、金融支持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
首先各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优质煤企和主动去产能、有一定清偿能力的煤炭企业,通过实施调整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措施,优先予以支持。其次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争取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等交易场所的支持,继续稳步提升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的发行规模,推动已上市煤炭企业再融资,加快大型煤炭集团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融资。三是要全力化解不良。针对金融领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列出清单,分门别类,加大协调指导力度,限期整改办结,切实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用足用好不良贷款核销和批量转让政策,加快推进债务处置,做到应核尽核。引导各资产管理公司优先处置煤炭行业金融不良资产,提高煤炭企业再融资能力。
[1]郭水文.关于当前推进中国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6(4):22-27.
[2]朱超.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探索[J].中国煤炭,2016(10):5-11.
[3]肖兴志,李少林.能源供给侧改革;实践反思、国际镜鉴与动力找寻[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2):23-28.
王志鹏(1992-),男,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型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