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的友情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16唐红卫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船山王夫之友情

唐红卫

(衡阳师范学院 船山学研究基地, 湖南 衡阳 421002)



王夫之的友情观及其当代价值

唐红卫

(衡阳师范学院 船山学研究基地, 湖南 衡阳 421002)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友情为其学说的一大支柱——尤其明朝后期友伦地位日益抬升。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对友情亦十分重视。一方面王夫之认为朋友的价值非常重要,朋友之间要互帮互助、促进彼此的完善;另一方面王夫之认为朋友相处要有良好的规矩,朋友之间要诚信为本、从义不从利。王夫之的友情观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无裨益。

王夫之;儒家;友情观;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友情为其学说的一大支柱——“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见于《诗》。‘不信乎朋友,弗获于上,’见于《中庸》、《孟子》。‘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烟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周礼》六行,五曰任,谓信于友也。汉唐以来,扰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1]119不过儒家首重亲疏等级,历来“友伦”在五伦中的排序位于最末是毫无争议的。“有朋自远方来”和“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虽也被孔孟及其后学视为人生快事,但朋友却远不及兄弟亲密。逮及明末,这种情况有所改观。晚明思想界和学术界体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王阳明心学、“狂禅派”、公安派、东林学派等均冲破传统,求新求异,而文人结社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一个高潮,人们在精神世界和文学世界上的不同体验迅速地通过聚友讲学的风气得到传播和强化。在这种密集频繁的交往中,友谊作为儒家传统社会的美德受到士林的青睐,其时书院四起,士子郊聚讲学,暂时抛却了家人,远离了尘嚣,当然不能不讲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友伦地位于是日益抬升,甚而被一些明末学者推崇于其他四伦之上。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他同样十分看重、推崇友情:“君臣、父子、朋友之道自赫然有以生人之不敢而无所迷”;[2]689“安所得必胜己者而友之?必求胜己,则友孤矣”;[3]490“敦友谊,薄荣名,人师之语也”;[4]879……虽然王夫之没有专门论述友情的文章;但是流传至今的王夫之一千多首诗歌中有数百首友情诗,有史料可查的王夫之交往的好友有近百人。通览王夫之有关友情的史料,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朋友之道,自赫然有以生人之不敢而无所迷”——朋友的价值非常重要

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朋友的价值:“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5]195朱熹进一步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成;友多闻,则进于明。”[5]195王夫之更进一步详细阐释:“今夫人有日益者,渐进于高明,盖其取友也,原以求益之心友之也。……其益者:责吾善,纠吾过,无所曲徇者,则友之,不怒其戆也。言必信,行必果,无所变移者,则友之,不嫌其执也。学于古,问于今,多所通识者,则友之,不忌其才也。友之者,以自欲寡过之心,相劝于忠厚而广其识,则过以改,诚以孚,学以成,益矣。本以求益,而遂得益焉,未有或爽者也。其损者:相尚以色庄,而互相奖以贤智,则友之,直则惮焉。相诱以和媚,而不知有忱悃,则有之,诚反疑焉。相竞以口说,而不务于实学,则有之,贤反忌焉。友之者,以文过饰美之心,交相为容说而藏其陋,则过日积,诈日成,妄日甚,损矣。不自知损,而必有损焉,其孰与正之哉?故益者自益也,损者自损也,择友者可不慎哉!”[6]882

一个人不管是处于顺境中,还是处于逆境中,都需要朋友。有痛苦的事,朋友可以一起分担;有开心的事,朋友可以一起分享。“分享”和“分担”就体现了朋友的价值。具体说来,朋友至少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价值。

(一)分担——互帮互助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总是需要别人的帮助,而朋友是最值得求助也是最愿意给予帮助的人。荀子说:“友者,所以相有也。”[7]1091“相有”即是互相帮助的意思。事实上,朋友不仅应该互相帮助,而且也非常愿意给予帮助。亚里士多德说:“公道的人常常为朋友的或他的祖国的利益而做事情,为着这些他在必要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8]301朋友间的互帮互助主要体现在济贫济危——一个人在贫穷时需要朋友的资助,在危难时更需要朋友的救助。在朋友遇到危难时挺身而出,则更能体现朋友的价值。王夫之生活在明清鼎革的乱世、家乡湖南又是战争拉锯的焦点,王夫之的一生大多时间颠沛流离、贫困不堪;在战火纷飞的乱世,王夫之通过朋友的互帮互助,不仅平安度过乱世,还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著作等身的思想家!流传至今的史料,记载了许多王夫之与朋友互帮互助的感人事例:

1.朋友大力帮助王夫之。王夫之的一生为了救国存亡理想而颠沛流离、贫困潦倒,多亏朋友的大力帮助才得以存活于明清鼎革的大乱世并作出杰出的学术贡献。例如罗正均《船山师友记》卷六:“夏汝弼字叔直。……与王夫之兄弟友善。流寇陷衡州,汝弼居莲华峰。夫之避乱,盖依以获免。”[9]81又如王夫之《癸未匿岳,寒甚下山,访病儿存没。道中逢夏仲力,下竹舁,惴不能语。哀我无衣,授之以絮,归山有咏,志感也》:“应自友朋恩,知深谢不言。无衣度霜雪,多难际乾坤。泥重芒鞋涩,云浓湿帽昏。更愁从此去,托足向何门。”[4]672再如黄宅中等《宝庆府志·遗民·王夫之》:“初,夫之流离避乱,寄居无定所,足迹恒在祁、邵之间。其奉母居邵阳中乡,主于罗从义家最久。……从义死,夫之为志其墓,有云:‘余之纳交于邵人士也,自养浩君始。而君保先孺人于离乱之中,适有宁居,尤余终天之不可忘也。’养浩,从义字也。”[9]107

2.王夫之大力帮助朋友。(1)晚明时不顾政治风险、救助被陷害的友人。王夫之在晚明政权中虽然人微言轻,但是为了救国存亡理想,依然飞蛾扑火似的为志同道合的朋友两肋插刀。例如王敔《薑斋公行述》:“时粤仅一隅,而国命所系,则瞿公与少傅严公实砥柱焉。纪纲大坏,骄帅外讧,宦幸内恣,视弘隆朝之亡辙而更甚。科臣金公堡、袁公彭年、丁公吋魁、刘公湘客、蒙公正发主持振刷,而内阁王化澄、悍帅陈邦傅、内竖夏国祥等交害之,指为五虎,廷杖下狱将置之死。府君走诉严公:‘诸君弃坟墓,捐妻子,从王于刀剑之下,而党人假不测威而杀之,则君臣义绝而三纲放,虽欲效南宋之亡,明白慷慨,谁与共之!’劝公匍匐求贷。吋缇骑掠诸君舟,仆妾惊泣,府君正色责之而止。其后五君以严公力得不死,而党人雷德复诬参严公。府君抗疏指陈王、雷误国,疏凡三上。严公虽留,而志不得伸。党人吴贞毓、万翱且陷府君于不测。府君愤激咯血,因求解职。时有忠贞营降帅高必正慕义营救之,乃得给假。”[10]74又如王夫之《惜馀鬒赋》自跋:“丁亥夏,效少陵、文山作七歌与夏叔直氏,将奔辰,求义兴堵公所在效死。至中湘,道阻不能往”。[4]249国破家亡后、救助为国捐躯的友人后代。王夫之在明亡后,虽然自己的生活也非常艰苦,但是王夫之依然尽一切可能帮助为明王朝牺牲的自己的朋友的后代。例如王敔《薑斋公行述》:“崇祯十五年壬午,以《春秋》魁与伯父石崖先生同登乡榜。大主考为太史吉水郭公之祥,副主考谏议大兴孙公承泽,房师则安福欧阳方然发生介也。华亭章公旷、江门蔡公道宪,是科俱为分考。……其后丧败相仍,何堵二公前后俱以殉节,章公亦忧愤而卒。……时值华亭章司马次子有谟南游阻道,府君延入,昼共食蕨,夜共然梨,以所注《礼记》授之。夜谈至鸡鸣为常。游兵之为盗者窃听而异之,相戒无犯焉。”[10]74又如《湖南通志·流寓》:“蒙之鸿,衡山岁贡。父正发,崇阳人,寓衡阳南乡之斗岭。没后子孙归崇阳,惟之鸿以长子留守墓。从王夫之学,所造颇深。”[9]168

(二)分享——促进彼此的完善

一个人想要自身变得越来越完善,单靠自身的努力(即内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外在因素(即外力)的帮助。朋友是最重要的外力之一。交友不仅能提升人的品德,而且能丰富知识学养。

1.相互规劝学习,提升品德修养。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缺点。交友的双方若能正视彼此的优点,那么往往能有效促进品德的进步。“我们从邻人身上观照人的品性与活动的善。即使一个邻人并不是好人,我们也从他的好的一面来观照他的品性和活动的某些方面的善。……在这样地观照邻人的品性与活动时,我们也常常变得喜欢我们观照到的那些好品性和好活动,喜欢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展示的出色能力。这会使我们在得到享受的同时,也在我们身上唤起一种学习的欲望。”[11]239例如王夫之《南窗漫记》:“方密之阁学逃禅洁己,授觉浪记莂,主青原。屡招余,将有所授,诵‘人各有心之诗’以答之,意乃愈迫。书示吉水刘安礼诗,以寓怂恿之至,余终不能从,而不忍忘其缱绻”。[4]887又如王敔《薑斋公行述》:“数载后,可望遣李定国入粤,遂入衡。中舍管公将托之以身殉故主,约亡考偕行。亡考筮之,两得暌之归妹,因念定国之暌孤终凶,而可望之虚筐无攸利也,作《章灵赋》以见志。……孙李互乖,扈主诸臣卒尽罹咒水之难,管公不知所终,亡考尝南望而悲忆之。迄壬寅,缅甸变闻,或贻亡考札云:‘送旧已毕,初服宜变,可以出游。’亡考答曰:‘某虽冗散微臣,无足轻重,业已出身事主,不得更忘所事,茹荼饮蘗,吾自安之,不安者不忍出也。’”[10]74再如王夫之《种竹亭稿序》:“余少于蔚子,衰乃倍之。贝廷琚语儿新月,杨廉夫红幕春嬉,皆以属之蔚子尔。袁伯业老而好学,陆务观取以名庵。蔚子交游半天下,而存者几也?余幸而存,不禁为蔚子浏涟,亦何能不为蔚子劝勉与!”[4]229

2.相互切磋交流,丰富知识学养。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尽的。如何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呢?交友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礼记》里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12]201相反,如果能与朋友互相切磋学习,那么不仅能增广见闻,而且能激发学习的潜能。每个人的知识结构都不一样,每个人对于另一个人来说,都有值得学习的知识。因此,朋友间互相交流切磋,能提高彼此的技艺水平、扩大彼此的知识面,丰富彼此的知识学养。例如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忆昔与黄冈熊渭公寔、李云田以默作一种文字,不犯一时下圆熟语,复不生入古人字句,取精炼液,以静光达微言。所业未竞,而天倾文丧,生死契阔,念及只为哽塞。”[4]870又如王夫之《述病枕忆得》:“丁亥与亡友夏叔直避购索于上湘,借书遣日,益知异志同心、摇荡声情,而檠括于兴观群怨”。[4]681再如王敔《薑斋公行述》:“山中时著道冠,歌愚鼓。又时藉浮屠往来,以与澹归大师前金黄门堡、补山堂行者前司马郭公督贤、药地极丸老人前大学士方公以智、茹蘗和尚壬午云南同榜俗姓张,相为唱和。《遣兴诗》和澹归、《洞庭》和《落花诗》、《雁字诗》俱和补山堂些翁,余赠答载稿中。”[10]74

朋友之间的相互切磋学习,最终不仅成为一段佳话,甚至大力促进了彼此的文学创作雅兴、形成诗歌中别具风味的酬唱诗类型——酬唱诗指友人之间互相唱和赠答的诗,这种诗多写于酒宴之中或朋友的相互往来之间,诗题常常有次韵、步韵、和等字眼。诗歌作为文人交往、宴会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无论是初次相识还是故交老友,彼此为了进一步增强、加深感情,切磋诗艺,常常利用诗歌酬唱来达到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说:“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13]965由此可见,交流情感,切磋诗艺,曲写心灵是酬唱诗产生发展的基本内容,也是诗人之间彼此唱和的心理动机之一;流传至今的王夫之的数百首酬唱诗亦不例外——王夫之《梅花百咏·自序》:“上湘冯子振自号海粟,当蒙古时以捭阖游燕中、干权贵,盖倾危之士也。然颇以文字自缘饰,亦或与释中峰相往还,曾和其梅花百咏。中峰出世因缘,为禅林孤高者所不惬,于冯将有臭味之合耶?隆武丙戌湘诗人洪业嘉伯修、龙孔蒸季霞、欧阳淑予私和冯作各百首。欧阳炫其英,多倍之。余薄游上湘,三子脱稿,一即相示,并邀余共缀其词。既已,薄其所自出,而命题又多不雅驯;惧为通人所鄙,戏作桃花绝句数十首抵之,以示郑重。未几,三子相继陨折。庚寅夏,昔同游者江陵李之芳广生相见于苍梧,与洒山阳之涕。李侯见谓:‘君不忘浮湘亭上,盍寻百梅之约?为延陵剑耶?’余感其言,将次成之。会攸县一狂人亦作百梅恶诗一帙,冒余名为序。金谿执为衅端,将搆构大狱,挤余于死。不期暗香疏影中,作此恶梦!因复败人吟兴,抵今又十五年矣。今岁人日,得季霞伯兄简卿寄到伯修元稿,潸然读已,以示欧子直。子直欣然属和,仍从臾老汉为前驱祓道。时方重定《读书说》,良不暇及,乃怀昔耿耿,且思以挂剑三子者,挂剑广生,遂乘镫下两夕了之,湘三子所和,旧用冯韵,以其落字多腐,又放流俗上马跌法;故虽仍其题而自用韵,亦以著余自和三子,非和冯也。乙巳补天穿日茱萸塘记。”[4]609王夫之诗集中还有许多没有序、但题目直接点明酬唱的诗歌,例如《陈耳臣老矣,新诗犹丽,远寄题雪诸咏,随意和之,得四首》、《楠园翠涛诸公作瓶菊诗,命仆和作则成四首》、《与李缓山章载谋同登回雁峰次缓山韵》等。

二、“敦友谊,薄荣名”。——朋友相处要有良好的规矩

朋友关系不同于血缘亲情和君臣之义,是一种非天然结成的社会关系;因而在交友时,强调双向选择和互利对等。古贤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人生哲理,孔子提出“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5]168提倡朋友之间应当力行“忠告善导”的责善精神。故主张交友要谨慎,先选而后交,“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14]351王夫之更进一步详细阐释:“德之修与不修,业之成与不成,因乎习矣。习之至切者,莫甚于友矣。始而求友者何心,则其后友之相报也何等;未有泛交而获益,择交而受损者也。”[6]882

选择朋友的标准是择善而交,而是否构成朋友关系的基础则在于志同道合,在具体交友活动中朋友之间要遵守的信、义的原则。

(一)诚信为本

“诚”与“信”有细微的差别和各自的侧重:(1)“诚”强调的是“内诚于心”。即主体的自我修养以及内在德性;而“信”偏重于人的“内在之诚”的外化,体现于社会化的道德践行,借助于客体的反馈而体现出一种内外统一的道德品格,即“外信于人”,“取信于人”,(2)“诚”更多的是对道德个体的单向要求,“信”更多的是针对社会群体提出的双向或多向要求。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眼中,“诚”与“信”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两者是互相贯通,互为表里的。其追求的都是“实”,即真实、实在、实事求是。只是单用较多较早,管仲曾将“诚”与“信”连用,“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15]242荀子也曾将其连用,“诚信生神,夸诞生惑”。[7]877

诚信是朋友伦理的内在规定。孔子说:《论语·学而》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5]55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5]290荀子进一步把诚信的交友原则具体化“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仪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7]55王夫之同样十分推崇诚信:“到得诚之至处,则无事不然.无物不通。故或间以顺亲、信友、获上、治民无施不效而言。”[16]528诚信既指朋友之间要遵守诺言、互相信任;也指朋友之间要相互尊敬、平等相待、将心比心。常识观察表明,朋友就像是另一个自己。自己不方便做的事,朋友可以帮忙。自己来不及做的事,朋友也可以帮忙。当一个人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总是希望朋友能帮忙料理身后之事。此时,朋友就像是继续活在世上的自己。从理论上,亚里士多德提出一个类似的看法:“友爱是根源于一个人对他自身的关系的,一个人愿望于他的朋友的那些事物都是他原本愿望于他自身的,尤其是一个好人愿望于他自身的。”[11]217既然朋友是另一个自己,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朋友。王夫之《诗广传》卷三:“不能保我友敬而谗言不兴也,庶几乎谗言兴而我友勿忘敬也,则庶几乎我友敬而谗言不足以兴矣。”[17]404王夫之《诗广传》卷四:“曾子曰以友辅仁,辅之于威仪也。虽然友之所辅,止此而已矣。进朋友而摄心,吾莫之能保也。何也?心非摄之所能及也。独至则安,倚以至则危;动于誉问,依于形模。以效其至。则固迷而未得。迷而未得,则不旋踵而失其欲摄之初心,而又奚以相摄邪?故曰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苏武不望摄于李陵,心异而情无猜,故朋友之道可不绝也。二唐待摄于两龚,心似而失之于旋踵,无以相报而益以相忮,而朋友之义绝矣。故朋友者,恒道也,深求之威仪之余而摄以心,是‘浚恒’也,‘浚恒之凶’,必矣。”[17]455王夫之《诗广传》卷四:“夫人之亲亲、尊贤、信友而不令其终者、吾知之矣:其下者溺私嬖而毁其恩,则谗蛊中之,非其作意于忍也。其贤者善疑而生其忮,隙生于内而后慝人乘之,非谗蛊之能先中也。如是则防贤者于所独、破庸人于所听,非拔本塞原之道乎?然而君子弗然,病在本原而舒求之枝叶,养其仁也。求人于仁爱之诚而弗养之。其弗激而增其隙者。鲜矣。”[17]452

然而,诚信还需以道义为旨归。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5]325如果离开了“义”,单纯地去追求“信”,就会偏离正道。

(二)从义不从利

关于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82“君子义以为上”。[5]206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5]230这是按照君子成仁的人格逻辑来定义“义”与“利”的先决性问题,认为义是利的前提,讨论“利”必须以“义”为出发点,只有遵循义方能得利,超出“义”取利必为害,从而构成了具有道义论色彩的义利观。儒家对义利问题的争辩,最终发展到围绕“理”、“欲”的全面争论。到明代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不少儒者利用儒家先师在义利观上的笼统态度,从以荀子为代表的“好利而恶害”观点出发,从肯定“欲”的现实性和客观性角度,承认“利”的现实性,并提出了“崇义以养利”和“天下之公欲,即理也”的结论,形成了主张义利统一的具有一定功利色彩的义利观。

朋友之间有物质利益的来往,这是很正常的。“朋友之际,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振穷救急之意,中心好之,欲饮食之,故财币者所以副至意焉。”[18]298互帮互助是朋友的价值之一,而礼尚往来是朋友不可抛弃的传统。但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可以“利”为核心。“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14]268患难见真情,古人认为在友谊上也是如此,从不同景况下对待朋友的态度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19]340又《白虎通·谏诤》:“朋友之道四焉,通财不在其中,近则正之,远则称之,乐则思之,患则死之”。[18]38对于朋友之间的义利关系,王夫之有详细论述:“以利为恩者,见利而无不可为。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君之爵禄为恩者也;友之能信者,必其不以友之车裘为恩者也。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信于友,利尽而去之若驰,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矣,此必然之券也。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贞士不以利结其友。”[20]785利交不仅不可靠,而且很有可能发生卖友的行为。因此,朋友相处时,不必对利的存在避如蛇蝎。但一旦发生利义冲突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义而抛弃利。王夫之不仅在理论上强调朋友之间从义不从利;而且实际生活中自己也是如此践行:“壬午举于乡,录文呈御。计偕至南昌,楚中乱,遂同夫之归。是时观察全椒金公,念吾兄弟贫甚,欲为治北装。邑有劣而枭者,按法当死。公属意令饷吾兄弟千金活之,其人来恳,兄顾问夫之曰:‘何如?’夫之答曰:‘此固不可。’兄喜见于色曰:‘是吾心也。’或曰:‘千金不死于市,岂能必彼之不幸免乎?’兄又顾夫之微笑。夫之曰:‘吾安能令其必死,但不自我可耳。’兄曰:‘此人逸,他日祸延于乡党。虽然,吾谢吾疚而已。子言是也。’遂峻拒之。”[4]879

通读王夫之的有关友情的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友情就如荒漠中的甘泉,涓涓地流淌在诗人的心田,滋润了其艰难困苦的生活,增加了其战胜困难的勇气。友情和亲情、爱情一样,在王夫之的生活、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王夫之也因为有众多朋友的关照和帮助,不仅得以顺利度过明清鼎革的乱世,还在极端艰难的困境下——“先人家贫,笔札多取给于故友及门人”,[10]75撰写了近千万字的著述,构建了博大精深的船山思想体系。

[1] 洪迈.容斋随笔[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三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3] 王夫之. 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 . 长沙:岳麓书社,1996.

[4]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5] 朱熹.四书集注[M] . 长沙:岳麓书社,2004.

[6]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七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7] 王天海.荀子校释[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 亚里士多.尼各马可伦理学[M] .廖申白,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9.

[9] 罗正均.船山师友记:卷六[M] .长沙:岳麓书社,1982.

[10]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六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11] 廖申白.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 戴圣.礼记:学记[M] .陈潞,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 白居易.白居易集:卷四十五[M] .北京:中华书局,1979.

[14] 王通.中说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15] 管仲.管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04.

[16]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一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17]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三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18] 班固.白虎通义:中册[M]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9]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0]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编校 杨兴华)

On Wang Fu-Zhi's View of Friendship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TANGHong-wei

(Research Base for Chuan-shan Studies,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pecially the Confucian culture, takes friendship as a major pillar of its theories and the status of this view has been more uplifted in particular after the late Ming dynasty. Wang Fu-zhi, 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Confucian scholars in the early Ming and late Qing Dynasties,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friendship. On the one hand, Wang Fu-Zhi thought that the value of friendship is very important and friends should help each other and promote each other's perfection. On the other hand, he thought that there should be good rules for friends to get along with each other and good friends should be honesty, and friends should always with reverence not from profits. Wang Fu-zhi's thought of friendship view is helpful for today's building of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ng Fu-zhi; Confucian; view of friendship; contemporary value

2016-08-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船山价值理念的现代阐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12JDZ3)阶段性成果。

唐红卫(1980—),男,湖南衡南人,副教授,从事近现代文学研究。

B82-059

A

1673-0313(2016)05-0022-06

猜你喜欢

船山王夫之友情
向美好友情进发
当友情遇到禁忌
船山与宋学关联的再探讨
心送
我有友情要出租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张船山 社日朴园斋中咏燕》
我们的友情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唐君毅先生之船山人性论浅释(下)①
——探《船山之尊生尊气与尊情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