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夫之的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6-03-16阳海燕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夫之家庭

阳海燕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王夫之的家庭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阳海燕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推崇“家国同构”的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家庭伦理观问题,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王夫之的家庭伦理观思想主要包括父慈子孝、家教从严;夫义妇听,相敬如宾,勤俭持家;兄友弟恭,安静守分。当前世界性的“家庭道德滑坡”现象突出,王夫之的家庭伦理观思想颇具借鉴价值。

王夫之;儒家;家庭伦理观;当代价值

家庭是社会共同体最古老的形式之一,作为人们从事生产、征服自然和繁衍子孙的社会细胞而存在。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家庭“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甚至由此产生一切社会组织……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1]6-7人类学家米德曾经这样说:“就我们所找到的人类最早期活动的记录来看,我们的祖先总是以家庭为生活据点的。我们从未发现过任何民族在毁坏家庭并以别的方式取代它之后能够持久兴盛。尽管有人一次又一次地倡导改革并且付诸实验,人类社会却仍旧肯定非依靠家庭为人类生活的基本单元不可,即由父亲、母亲与子女所组成的家庭。”[2]77-78家庭作为各种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家庭的和谐稳定与否,对于社会而言,影响巨大——尤其是对于以一家一户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宗法社会。在封建宗法社会结构中,家庭是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个体生命的摇篮,不仅完成个体肉体生命的生产,而且要承担着对个体进行人格和精神上的熏陶的作用,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宗法社会的浓重氛围可以对个体生命造成遮蔽,因为没有家庭就没有个人;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基石,它是社会完成三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人口的生产、伦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生产的基本单位。推崇“家国同构”的中国儒家文化历来重视家庭问题——即“齐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3]6“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4]71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3]310……作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也不例外,他同样十分看重、推崇“齐家”:“夫君子之齐家,以化及天下也”;[5]63“新民者,以孝、弟、慈齐家而成教于国”;[6]397“齐家之教,要于老老、长长、恤孤,而可推此以教国矣”;[6]435“正己齐家而忧社稷”;[7]190“圣人之于其家也,以天下治之,故其道高明;于天下也,以家治之,故其道敦厚”。[8]381……在流传至今的王夫之百余种、数百万字的著述中与“齐家”有关的材料不少,笔者不揣冒昧,以之请教方家。

一、父慈子孝、家教从严及其当代价值

传统社会是父权制社会,父子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和主轴。尽管有夫妇才有父子,但夫妇之间只讲“义”,可以离异;父子之间才是“亲”,不能割断。而且从“亲亲”上说,有了父子,才能上承祖先,下及子孙,旁及兄弟,连合宗族。君臣是父子关系在政治上的推演,朋友是兄弟关系在社会上的延伸,这都是从父子关系这一核心而来的。因此,中国人非常重视父子人伦。传统父(母)子(女)人伦的基本规范就是慈孝——《大学》:“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3]1。慈是对父母而言的,孝是对子女而言的。《荀子·君道》进一步明确规定:“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请问为人子?曰:敬爱而致文。”[9]190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王夫之十分推崇父(母)慈子(女)孝:“孝则其父安之,慈则其子承之”;[10]688“古人云,读书须要识字。一字为万字之本,识得此字,六经总括在内。一字者何?孝是也。如木有根,万紫千红,迎风笑日;骀荡春光,累垂秋实,都从此发去。怡情下气,培植德本,愿吾宗英勉之”。[11]146

《管子·形势解》中说到,“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父母慈而不解(懈)则子妇顺……子妇孝而不解(懈)则美名附。……父母者,子妇之所受孝也,能慈仁教训而不失理,则子妇孝。……子妇者,亲之所以安也,能孝弟(悌)顺亲则当于亲。故渊涸而无水则沈玉不至,主苛而无厚则万民不附,父母暴而无恩则子妇不亲,……子妇不安亲则祸忧至”。[12]1166这段话,对父(母)慈子(女)孝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慈为父母的最高德行,孝为子女的最高德行。在家庭中“父(母)慈”具体包括二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养,二是教,使子女身心健康成长、成家立业。关于父母养育孩子方面,因为父母常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延展而常常会把最好的衣食让给孩子,所以争议不大。关于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则因为父母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不同而颇有争议。《荀子·君道》曾明确规定:“请问为人父?曰:宽惠而有礼。”[9]233即“父(母)慈”一方面要求父母对子女宽厚、慈爱;另一方面要求父母注意操守礼节、给子女作出表率和榜样。对于父母对子女宽厚、慈爱,王夫之通过赞誉自己父母此类行为以表示赞同:“至于先子,仁慈天笃,始于吾兄弟冠昏以后,夏楚不施,诃斥不数,数焉”;[11]139“教子妇以宽,……诃叱绝于口,荆笞绝于手,而自然整肃,莫敢亵越”。[11]117对于父母注意操守礼节、给子女作出表率和榜样,王夫之亦通过赞誉自己父母此类行为以表示赞同:“先君子以宏慈行德威,抑且至性简靖,尚不言之教”;[11]119“不孝兄弟所及见者,岁时张人父母遗像,设几筵,日侍左侧,依依如孺子。或有诏语于子孙僮仆,皆下气怡声。及荐酒脯,泪盈于睫”。[11]110

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去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之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13]3孟子认为不孝有五种表现:“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3]333子女的孝开始于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让受伤,最低要求是作为子女一定要在从物质生活上能够保障老人的生活,包括赡养和关心其身体健康。其次,作为子女不辱其亲。也就是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做到小心谨慎,时时刻刻听从父母的教导,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上,最起码的宗旨是让自己的父母保持精神愉悦,不能让自己的父母蒙受侮辱。最好的孝是使父母得到众人的尊重。因此,王夫之通过赞誉自己父兄的养亲、敬亲、祭亲的孝行,以表示推崇:养亲如“昌、启间,先君子征入北雍,家仅壁立,兄于世故雅不欲涉,而戢志以支补者,唯下帷画粥,敦孝友为族党乡邻所推重,而家以宁”;[11]102“叔祖太素翁罢诸生,落拓无胤嗣,叔祖母朱,井臼不给。太孺人迎养敬事,怡然终老。”[11]120敬亲如“少峰公(王夫之的祖父)严威,一笑不假,小不惬意,(王夫之的父亲)则长跽终日,颜不霁不敢起。每烧镫独酌,令先君子隅座吮笔作文字,中夜夔夔无怠色。晨昏问起居,凝立户外,不敢逾梱限,倾耳听謦欬平善,愉色躡足而退,率以为恒”;[11]110“当严侍之日,祁寒不焫火,畏烟之出于牖隙也;盛暑不扑蚊,畏箑声之遥闻也;涤器不漱水,引濡巾而拭之;猫犬扰不敢迫逐,拥袂而遣之。每一语及,夔夔竦立。”[11]120祭亲如“每拜扫茔兆,必涕下沾衣,四十年一如新丧”;“述范太君疾痛倾背,则泪盈于睫,不异初丧。”[11]120

对此,王夫之认为“礼之本无他,爱与敬而已矣。亲亲者,爱至矣,而何以益之?以敬。夫之曰:‘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为父兄者,不以谐臣媚子自居,而陷子弟于便佞善柔之损,敬之至也。尊以礼莅卑,卑以礼事尊”。[11]139……如果“为父兄者,以善柔便佞教其子弟,为子弟者,以谐臣媚子望其父兄”,则“求世之永也,岌岌乎危矣哉!”[11]139

怎样才能保持父(母)慈子(女)孝的家族风气延绵不坠?晚年王夫之在给大哥王介之所写的总结王氏家族家庭教育经验的《耐园家训》《跋》中,直接点明只有家教从严,方能父慈子孝、方能家族“嗣先”“启后”:“父兄立德威以敬其子弟,子弟凛祗载以敬其父兄,嗃嗃乎礼行其间,庶几哉,可以嗣先,可以启后。不然,吾所不忍言也”。[11]140对此,王夫之再三以自己家族成员为例:“(王夫之的叔父)童年小有过失,少峰公(王夫之的祖父)责谴门外,永夕下钥,时当除夕,风雪凄迷,先考私从隙道掖令归寝,先生引咎自责,必遵庭命。翼日元旦,少峰公方启扉焚香,先生怡颜长跽。少峰公且喜且泣,称其允为道器”;[11]125“然以夫之之身沐庭训者言之,或有荡闲之过,先子不许见,不敢以口辨者至两三旬,必仲父牧石翁引道,长跪庭前,牧石翁反覆责谕,述少峰公之遗训,流涕满面,夫之亦闵默泣服,而后得蒙温语相戒”;[11]139……也因此,对于自己家族的家教之严,王夫之一直津津乐道:“吾家自骁骑公从邗上来宅于衡,十四世矣。废兴凡几而仅延世泽……乃所以能然者何也?自少峰公而上,家教之严,不但吾宗父老能言之,凡内外姻表交游邻里,皆能言之”;[11]139“家承严政,内外栗肃者九代”,[11]225“课先君洎仲叔二父诵习,每秉镫对酒,寘笔砚座隅,令著文艺,恒中夜不辍。仲父偶戏簪一花,蓦见之,作色曰:‘此岂吾子弟邪”。[11]214……“父慈”并不是让其父母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要从长远的观点来考虑问题,要以是否能给孩子以终身幸福为出发点考虑问题——“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无不肖之悔。”[14]703册70页

在封建社会,家庭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其经济主要来源于农耕这种小农经济模式,使得家长在整个家庭中居于主导地位,是一家之主。在家庭关系中,家长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经济上,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并被逐渐发展起来的近代工业所取代,且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日益被淘汰,家长的这种主宰功能也随之丧失。在政治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封建制度彻底瓦解,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形式使得劳动力得到解放,年轻力壮、思想开放的子女更具有发言权。在文化上,多元文化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念已经融入家庭伦理,传统的家长威权大大弱化。但是“父慈子孝”充满了辩证思想。首先它考虑到家教中的双方父母与子女,其次它重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影响,第三突出了父母的主导地位。涵盖了长辈应该关心爱护晚辈以尽慈道,晚辈应该孝敬赡养长辈以尽孝道等内容,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第一,“父慈子孝”是家庭稳固的纽带。虽然现代社会是以夫妻关系为主的核心家庭,但是,和长辈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核心家庭的稳固。第二,“父慈子孝”是解决中国老龄化的良策、促进社会公德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因子。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一方面巨大的老龄人口数量导致无法采用西方的社会养老模式;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养子防老”也迫切需要“父慈子孝”。“父慈子孝”是一种基础道德,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之一;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一个家庭都幸福和谐,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和谐稳定了。

二、夫义妇从、相亲相爱及其当代价值

《周易·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15]174由此可知,夫妇关系被作为人道之始,顺理成章也就成了家庭中的首要关系。家庭关系的组成始于夫妇,夫妇关系是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产生的前提,所以,以夫妇关系为基础的婚姻关系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家道兴衰。儒家在夫妇关系上的主流倾向是夫义妇从——这个义既是指情义,道义,又是礼义。以情正义,夫妻应恩爱和谐;以道正义,夫妻应甘苦与共;以礼正义,夫妻应相互尊重。《荀子·君道》进一步明确规定:“请问为人夫?曰:致功而不流,致临而有辨。请问为人妻?曰:夫有礼则柔从听侍,夫无礼则恐惧而自竦也。”[9]233即丈夫在外应当致力于取得功业、并避免放荡不羁的行为,在内则要亲近妻子,但必须保持一定的礼节和分寸。妻子在丈夫遵守礼节时,要听从丈夫的安排;当丈夫不遵守礼节时,要惶恐地保持肃敬。对于夫妻关系,王夫之十分赞同夫义妇从,在存世的薄薄的十卷《姜斋文集》中,王夫之数次深情回忆自己父母的夫义妇听:“先君子勤素业,乃薄田仅给饘粥。而慎终之厚,倍于素封,称贷繁猥,卒皆酬偿。太孺人销簪珥,斥衣袱,固不待言。抑数米指薪,甘荼如饴,以成先君子之孝。若不孝兄弟所得见者,先君十年燕赵,聚子妇,构堂室,终不孝读书之业,且河润宗姻,无干糇之失,类出于太孺人之撙节,则襄大事之时,心专力竭,愈可推矣”;[11]120“先君宦学四方,家徒壁立,先孺人躬亲舂饪,支盈补虚,以佐图史舟车之赀,费逾千金”。[11]225……王夫之夫妻也是如此做的——王夫之的儿子王敔在给王夫之悼念妻子郑孺人的诗《来时路》下特意作注:“庚寅秋,娶孺人为继室,是冬,随先君隐楚,道闻祖母谭太君逝,哀恸屡绝。流离中营大事毕,徙常宁峒山。丙申,生敔于西庄源。丁酉,复迁于南岳。庚子,徙茱萸塘。辛丑六月弃世。时敔方六岁。近体中《岳峰悼亡》诗及绝句中《初度口占》诗,皆先子是岁先后作也。孺人通文词而不拈笔墨,体孱弱而躬亲釜臼,播迁与先子以节义共矢,栖迟与先子以薇蕨共甘。”[11]265对于郑孺人的“妇从”——舍生入死、历尽艰难陪同自己尽忠尽义,王夫之感激不已,其《续哀雨诗·序》说得很明白:“庚寅冬,余作桂山哀雨四诗,其时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卧而绝食者四日。亡室乃与予谋间道归楚,顾自桂城溃陷,淫雨六十日,不能取道,已旦夕作同死计矣,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破涕相勉。今兹病中搜读旧槁,又值秋杪寒雨无极,益增感悼,重赋四章。余之所为悼亡者,十九以此子荆奉倩之悲,余不任为亡者,亦不任受也。”[11]300王夫之传世的多首悼亡郑孺人的诗亦可以佐证:“泥浊水深天险道,北罗南鸟地危机。同心双骨埋荒草,有约三春就夕晖”;[11]300“一万五千三百三,愁丝日日缠春蚕。天涯地窟知音绝,新剪牛衣对雨谈”;[11]315“十一年前一死迟,臣忠妇节两参差。北枝落尽南枝老,辜负催归有子规”;[11]315“记向寒门彻骨迂,收书不惜典金珠。残帷断帐空留得,四海无家一腐儒”;[11]564……

怎样才能保持夫义妇从?王夫之认为一方面要夫妻相亲相爱:“先君夙有痰疾,煮药调食,必躬亲执事,不以属之子妇及委僮婢。先君疾革时,先孺人新自病起,赢弱不振,顾蚤起晏息,篝火亲事,一如其素焉”;[11]225“小圃忙挑菜,闲窗笑读书”;[11]285“皓月渐临深院里,笼葱光影无回避,罗帐重重清似水,郎归矣,幽闺梦减青绫被。如此良宵真不易,等闲莫劝郎轻醉,缓缓金尊斟绿蚁,湘帘启,海棠红映银灯丽.”;[11]620“静好尔音,函之予心,有言孰谌”;[11]199……另一方面要勤俭持家:“两兄及夫之镫丸书卷,衣履赠遗,娶妇饴孙,以及岁时尝荐,伏腊酒浆之属不计焉,皆先孺人之手泽也。顾每有赢余,辄尽散以施姻党之乏,及他迫而来告者,下迨僮仆,人得取给,恒霈然有余,终不囊宿一钱,曰:‘奈何以有用置无用之地也!’居少不约,居多不丰,顺聚散以随时,故晚遇丧乱,麻衣椽食,欣然如素”;[11]225“微霜碾玉,记日射檐光,小窗初透,夜寒深否?问素罗新裁,熨须铜斗”;[11]786……

中国古代随着专制主义的加强,男主女从、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的伦理规范也随之被强化,最终发展成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即所谓“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所谓“三从”,《礼记·郊特牲》中言:“妇人,从人者也,幼时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4]950所谓“四德”也就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汉代班昭认为,所谓妇德是指幽闲贞静、规矩顺从,而不是才明绝异;妇容,不是求颇色动人,而是盆洗尘秽,服饰鲜洁等;妇功,是指纺织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心,不是指工巧过人。因而“三从四德”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女人的一生都被置于男人的统治之下——尤其结婚后,“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染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16]255“七去”要求妻子对丈夫绝对顺从与依附,如果妻子做不到这些,丈夫可以休妻,颇多不合理之处;导致妻子已无自主的权利,沦落为丈夫的私有封产。但是夫义妇从、相亲相爱颇有合理之处,毕竟一个家庭中需要在“义”的前提下相互尊敬、协商、爱护,避免相互争斗,以达到家庭和谐发展的目的。

三、兄友弟恭、安静守分及其当代价值

兄弟关系是父子关系之外最为亲密的,因为“人伦有五,兄弟相处之日最长。……父之生子,妻之配夫,其时早者皆以二十为率”,就是说夫妻关系缔结于成人之后,父子关系虽生而有之但不能终生相伴,而兄弟虽出生前后相差几年,但“自竹马游戏,以至骀背鹤发,其相与周旋,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17]134所以兄(姐)弟(妹)是一种比夫妇关系更早、比父子关系更久、持续时间最长的关系。《荀子·君道》明确规定:“请问为人兄?曰:慈爱而见友。请问为人弟?曰:敬诎而不苟。”[9]233就是说,作为兄长,应当爱护弟弟;作为弟弟,应当敬爱兄长。王夫之一生十分重视兄友弟恭,不仅苦口婆心的劝说两个儿子:“汝兄弟二人,正如我两足,虽左右异向,正以相成而不相盩戾。况本可无争,但以一往之气,遂各挟所怀,相为疑忌。先人孝友之风坠,则家必不长。天下人无限,逆者顺者,且付之无可如何,而徒于兄弟一言不平,一色不令,必藏之宿之下?试俯首思之”。[11]230还在给家族里晚辈的书信中不厌其烦的絮叨:“愚……今年已衰老,惟有此心,愿家族受和平之福以贻子孙,敢以直言为吾宗劝戒。此尔弼指日二弟居尊长之位,所宜同心以修家教者也。和睦之道,勿以言语之失,礼节之失,心生芥蒂。如有不是,何妨面责,慎勿藏之于心,以积怨恨。天下甚大,天下人甚多,富似我者,贫似我者,强似我者,弱似我者,千千万万,尚然弱者不可妒忌强者,强者不可欺陵弱者,何况自己骨肉!有贫弱者,当生怜念,扶助安生;有富强者,当生欢喜心,吾家幸有此人撑持门户。譬如一人左眼生翳,右眼光明,右眼岂欺左眼,以灰屑投其中乎!又如一人右手便利,左手风痹,左手岂妒忌右手,愿其同瘫痪乎!不能于千人万人中出头出色,只寻著自家骨肉中相陵相忌,只便是不成人。戒之,戒之!”[11]142……存世的薄薄的十卷《姜斋文集》中,王夫之亦再三自豪于自己“延世泽”十四世的家族的兄(姒)友弟(娣)恭:“与仲父牧石翁,白首欢笑如童年,每相对晏坐,神怡心泰,疾病忧患,一无变容。季父才性旷达,颇事嬉游,畏先君子如严父,而终不以辞色相诘诫”;[11]110“考同赴省试,先考中涂病作,遽谢同辈,掖扶归里。小艇炎蒸,篝灯搔抑,目不定睫者五昼夜,因慨然曰:‘幸全三乐,复何有于浮云哉’”[11]125“与两从兄,自斗草骑竹,以至就外传,皆未尝一语失敬爱之度。……仲兄病几痿,兄调护扶掖,齧指以受针艾,仲兄赖以愈,而卒以文章名南楚,无一非兄曲意怡声,亹亹讲说以成之者。若夫之狂娱无度,而檠括弛弓,闲勒逸马,夏楚无虚旬,面命无虚日者,又不待言”;[11]102“孺人二岁,周旋四十年,欢如一日。迨既分居,经旬不相见,则皇皇问讯不绝。每围炉共语,呴呴如两新妇……”[11]119

怎样才能保持兄(姒)友弟(娣)恭的家族风气延绵不坠?王夫之指出只有安静守分,方能不“相陵相忌”、方能兄(姒)友弟(娣)恭,使家族“昌盛无穷”:“杜陵有句云:‘吾宗秀孙子,质朴古人风。’世何有今古,此心一定,义皇怀葛,凝目即在。明珠良玉,万年不改其光辉。民动如烟,我静如镜,空花夺目,惊波荡魄,一眼觑破,置身岂在三季下哉”;[11]146“教子侄辈亦安静守分,和睦不争,是所望也”;[11]145“躐等高远,不如近守矩范。家众人各有心。淡然无求,则人自有感化耳”;[11]144……也因此,对于自己家族成员中安静守分、淡泊宁静的,王夫之大力推崇、赞誉:“(王惟敬——王夫之的祖父)终身不见一长吏,亦不襒裾于富贵之门。纵酒自匿,而竟日口不道一里巷语”;[11]225“(王朝聘——王夫之的父亲)天启辛酉以乙榜奉诏征入太学,无所屈合,投劾不仕。抱道幽居,长吏歆仰,求见不得”;[11]124“(王廷聘——王夫之的叔父)布袜青鞋,逍遥于下潠观田、孤山种梅之下。筑曳涂居,构小亭,题曰濠上,浚小池,莳杂花其侧,酿秫种蔬,供岁时之荐”;[11]125)“贤弟侄敦睦厚道,足知吾家自此昌盛无穷矣”;[11]142“贤弟年富力强,秉心刚直,至公至正”;[11]145“读书教子,是传家长久之要道,吾侄以宁静之姿,修此甚为易易。每戒两儿,令以吾侄为法”[11]144……。

兄弟间由于是平辈关系,不像父子关系那样有绝对的纲常制约,比较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当兄弟各自成家有了妻室儿女后,小家庭之间及小家庭与大家庭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父母在时摄于父母的权威,这种矛盾没有公开化。一旦父母去世,矛盾便趋于白热化,兄弟间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产生尖锐的矛盾,甚至反目为仇。而矛盾的实质就是利益之争。利益越大,矛盾也就越深、越尖锐。这种兄弟冲突对家庭有极大的破坏力。父子虽有冲突,但社会并不允许离父别居。夫妻冲突可以导致双方离异,在传统社会里妻子的离去不意味着家庭的崩溃,只有因兄弟冲突而分家,才真正标志着一个家庭的解体。因而传统社会特别重视兄弟团结友爱,反对一切危害兄弟团结的思想与行为。南宋名儒真德秀就曾经说过:“至于兄弟天伦,古人谓之手足,言其本同一体也。今乃有以唇舌细故而致争,锥刀小利而兴讼,长不恤幼,卑或陵尊,同气之亲,何忍为此’?[18]313册29页传统社会人口多寡是门户兴旺的重要条件,而人口多的家庭能否保持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兄弟之间能否相处和睦,所谓“兄弟合作土成金”。兄弟之间绝不应该因小事小利而损害手足之情。即使有矛盾、冲突,也应该以亲情化解,相互宽容、相互忍让,一时化解不了,也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当家庭面临重大险阻和威胁时,应当摒弃前嫌,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先后掀起了三次现代化浪潮,这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飞跃;而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人类家庭发生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传统的家庭制度和家庭观念面临着严竣的挑战,出现了所谓的“家庭危机”:离婚率居高不下;单亲家庭日益增多;敬老不足,啃老有余;家庭教育重养失教;婚恋道德失范;各种犯罪日益“家庭化”;家庭暴力现象严重等。面对家庭种种问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80年代以来,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兴起了一场称之为“重新认识家庭”的运动,即亲家庭运动或新家庭运动——1994年更是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家庭年”。西方学者日益认为:“家庭是维系个人与广大社会的必要的纽带。……家庭观念必须受到鼓励和教育。……家庭是土壤,可以传播和生长负责任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在技术发达社会中绝对必要的更应合乎道德的伦理。……毫无疑问21世纪是技术的世纪,但只有同时以家庭为中心,方能成为所有人繁荣与和平的新世纪。”[19]32-352013年12月2日,在德国召开的世界家庭峰会再次表达了对家庭问题和家庭发展的极大关注,呼吁各国政府重视家庭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王夫之齐家思想中的有益部分对当前世界性的“家庭危机”颇有参考借鉴价值。

[1] [法]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家庭史 [M] . 袁树仁等译,三联书店,1988.

[2] [美]米德.家庭,转引自潘允康家庭社会学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3] 朱熹.四书集注[M] . 陈戍国标点,长沙:岳麓书社,2004.

[4] 李学勤.礼记正义[M] .郑玄,注.孔颖达,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一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6]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六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7]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8]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三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9] 王先谦.荀子集解[M] .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三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11] 王夫之. 船山全书:第十五册[M] .长沙:岳麓书社,1996.

[12] 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13] 邢昺.孝经注疏:卷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4] 刘清之.戒子通录:卷六[M]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15] 朱熹.周易本义[M] 苏勇,校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6] 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17] 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篇卷六[M] .孙雪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8] 真德秀.西山文集:卷四○[M] .见 全宋文,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9] 韦伯. 家庭在现代技术社会中的作用[J] .武英,译.国外社会科学,1994(9).

(编校 杨兴华)

On Family Ethics of Wang Fu-zhi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s

YANGHai-ya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The Chinese Confucianism culture which values “constitute together family and state” has always paid attention to the ethic problems of the families. Wang Fu-zhi,as one of the three great Confucian schola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was no exception. Wang Fu-zhi’s thought of family ethics mainly include kind father and filial children,strict family education; the husband should be moral and justice and wife should listen to the husband and they respect each other as the guests and industrious and thrifty in managing a househo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others should be harmonious and respect each other. Nowadays,the phenomenon of the world wide “moral decline of the family” are prominent,we will benefit a lot form the family ethics of Wang Fu-zhi.

Wang Fu-zhi; Confucianism; family ethics; contemporary values

2016-08-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船山价值理念的现代阐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12JDZ3),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项目“晚清民国家训研究”(14A19)的阶段性成果。

阳海燕(1981—),女,湖南衡南人,讲师,从事近现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

B82-052

A

1673-0313(2016)05-0016-06

猜你喜欢

王夫之家庭
家庭“煮”夫
心送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恋练有词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心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