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哲学理想学派大盘点
——记“第十届中西语言哲学夏日书院”

2016-03-16王天翼杨小龙

外国语文 2016年3期

王天翼 杨小龙

(1.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重庆 400031;2.浙江大学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8)



语言哲学理想学派大盘点
——记“第十届中西语言哲学夏日书院”

王天翼1杨小龙2

(1.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重庆400031;2.浙江大学 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28)

摘要:理想语哲学派是西方语言哲学的开端,为英美分析哲学两大板块之一,领20世纪哲学研究风骚达数十年之久,至今不衰。第十届语言哲学夏日书院聚集了国内多个学界的11位专家,通过讲座形式介绍并阐述了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基本反映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在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四路人物为主线,结合各位专家讲座内容,举纲抓线,详细梳理各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以及语言哲学的来龙去脉,盘点该学派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语言哲学;理想语言学派;夏哲院

0引言

我国历来有“十年磨一剑”的说法,用十年的艰辛磨剑劳作来喻指十年寒窗创作,形容科研成果来之不易。这一隐喻也适用于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自2005年所创办的夏日书院活动(以下简称夏哲院)。经过语言学界、哲学、逻辑学界、符号学界专家教授、同仁学者的共同努力,这一活动已进入到第十个年头,逐步形成了一套“学习、传授、研发”的方法和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语言学界乃至国内外语言哲学界的学习和研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基于此建构的“中国后语言哲学”也逐渐为学界所认知。经过钱冠连、王寅等先生们十年的辛苦,免费举办讲学班,先后有近2 000人次的全国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聚集在“读书、思索、交流”的旗帜下,为我国的师资培训创建了一个全新模式。

这十年来,夏哲院主要围绕“理想语哲学派”开展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研讨,启发了学员们的学术思想。夏哲院还磨出了十年修炼的两把利剑——钱冠连先生的《后语言哲学之路》(2015)以及王寅先生的《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上、下卷)(2014),这类专著是中国语言学界(尤其是外语学术界)创造自身学术话语、建构自我学术体系、发展本土学术派别的作品。专著拓宽了外语界学者的视野,使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后学树立了楷模。

据王寅先生(2014:105)语言论转向及后现代哲学图所示,英美分析哲学分为两大学派: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前者可大致归结为四个分支:(1)德、美:弗雷格、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等;(2)奥地利:维也纳小组,如石里克、卡尔纳普、艾耶尔等;(3)波、美:塔尔斯基、戴维森等;(4)美国:奎因、普特南、克里普克等。

这十届夏哲院先后对这以上代表人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阐释,学员们对该学派有了深刻的认识。建立了“以阅读引科研,以科研带发展,以发展促教学”的方法,将语哲与语言学紧密结合,开创了语言研究的全新领域。2015年的夏哲院由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聚集了国内诸多学界的专家教授,针对理想语言学派进行了一次大总结,为进入“日常语言学派”的探讨奠定了基础。

1理想语言学派

1.1 弗雷格、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

弗雷格在1879、1884、1892年的三本专著《概念文字:一种模仿算术语言构造的纯思维的形式语言》《算数基础》《论涵义和指称》中指出,思想内容远没有表达它的方法重要,提出了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的全新哲学研究方法,促发了哲学的语言论转向。要对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就要建构精确的人工语言,这就是诞生现代形式逻辑的初衷。

弗雷格发现亚里士多德传统形式逻辑有诸多失误:(1)符合SP模板的不一定就是真知,可能会导致伪命题;(2)语句中谓词比主词更主要,因其可提供新概念;(3)亚氏形式化不彻底,还用了部分自然语句(如三段论)。因此,他引入了函数理论,建构了一套纯形式化的逻辑语言,创立了现代形式逻辑,使哲学研究形式化,用纯形式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以期能揭示形而上学伪命题的错误。他用“启明星”和“长庚星”为例阐明了两种同一性,即a=a和a=b,进而论述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之别,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语义三角”,指明了现代语义学的研究方向。弗雷格的这一思想引导了其后百余年的语义研究方向,分别形成了沿着“涵义”或“指称”研究意义的两条主线,因此他被誉为“分析哲学之父”“现代语义学之父”。

钱冠连先生对他的谓项指称论又提出了如下新发展,就“对象词vs概念词”的区别,以“马”引不出“马”的概念为例,发掘了谓项指称论的三个哲学涵义:(1)谓项是让概念出场的关键词语;(2)谓项才使主词所指事物与他物发生联系,这才出现概念和思想;(3)谓项判断了世界各种类型的存在。然后他通过讨论主要谓项与附着分离式谓项的哲学涵义和关系,分析人类如何通过谓词来建构思想,从而奠定了人类的知识大厦。王寅先生专门讲述了弗雷格如何引进函数理论建构现代形式逻辑的细节过程。

怀特海是罗素的老师,他们于1908年合著了《数学原理》一书,尝试用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概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林允清教授在本届夏哲院详细介绍了怀特海的自然哲学和过程哲学的基本思想,以及他对语哲研究的重要意义。罗素为语言哲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接受并发展了弗雷格、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提出“逻辑原子论”和“摹状词理论”,论述了人类知识来自何处的传统认识论命题。他将命题分为两类:一类为可亲知的、实证的、简单的原子命题;另一类可基于逻辑连接词对原子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复杂命题。他将西方经验论哲学中的实证观和唯理论的逻辑推导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哲学中“逻辑实证主义”,是理想语哲学派的核心原理。他还对自然语句进行逻辑分析(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金山不存在等)入手,揭示自然语言所蕴含的深层逻辑结构,解析出摹状词所蕴含的三个量化逻辑形式,以期能消解伪命题之误。四川大学刘利民教授介绍了罗素对语哲所做出的这两个重要贡献。吉林大学聂大海教授就其第一个贡献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论述,讨论了逻辑专名与感觉材料的哲学涵义。

维特根斯坦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2013年举办的第八届夏哲院专门研讨了他的两部代表作《逻辑哲学论》(1922)与《哲学研究》(1953)。他在前期提出的图画论,是理想语言学派的经典理论;后期提出的游戏论和用法论,成为日常语言学派的基石。这两本书直接影响到语言学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维氏的游戏论和家族相似性,还对后现代哲学、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王天翼,2014),王寅先生反复指出,维氏分别引领了(语言)哲学研究的三个潮流:理想学派、日常学派、后现代潮流。

1.2 维也纳小组

维也纳小组是理想语言学派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代表人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纽拉斯、艾耶尔等,洪谦是该学派的唯一中国代表。他们认为,语句的意义取决于客观外界,取决于使其成真的条件,提出了著名的意义证实原则。他们依靠现代形式逻辑的研究成果,建构了一套绝对精确的人工语言来取代含混不清、充满歧义的自然语言,以确保意义解释可像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样,从根本上消除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但他们过于强调语言对外界的依赖关系,而否定了人的作用。卡尔纳普作为维也纳小组中最杰出的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家,于1928年出版《世界的逻辑构造》,系统地实施弗雷格和罗素(他们只为逻辑语言提出一些指导性原则)的设想,创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逻辑语言。在塔尔斯基思想的影响下,他于1934年出版的《语言的逻辑句法》中,严格区分了“对象语言vs形式语言”,以期能消除因这两者的混淆而出现的悖论。他还在1947年出版的《意义与必然性》中指出,哲学是科学的逻辑,或为科学语言的逻辑句法,也是对科学基本命题进行分析的一种有效的逻辑方法,通过它就可研究科学语句的各种形成规则,探讨从某些既有命题可推导出新命题的有效途径。黑龙江大学李洪儒教授重点讨论了卡尔纳普的语哲思想,论述了他如何通过分析语句的意义以达到消解哲学中形而上学的难题。卡氏先后尝试用现象主义和物理主义的方案来表述我们的知识体系。

1.3 塔尔斯基、戴维森

波兰逻辑学家、数学家塔尔斯基于20世纪30-40年代继承了罗素的逻辑方法和摩尔的语言分析方法,创立了数理逻辑中的模型论,尝试用“真值条件论”来解释句义,对理想语言学派做出了重要贡献。塔尔斯基有句名言:

“Snowiswhite”istrueifandonlyifsnowiswhite.

置于引号中的英语句子“Snowiswhite” 的意义,就在于“现实世界中下的雪真是白的”这样一个事实,即后者是使前者成真的条件。塔尔斯基基于此建构了一切语句的总公式,即“T-约定式”:

S is true if P.

他据此还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语言层次论”,认为前者是“对象语言”,后者是“元语言”,尝试在元语言(又叫明达语言*王爱华主张将Metalanguage译为明达语言。)中建立关于对象语言的真值定义。电子科技大学王爱华教授主要讲述了塔尔斯基的真值条件论,介绍了其理论背景、目标、困境、解决方案及其发展。重庆大学黄斌教授认为塔尔斯基关于“真”的语义学定义,是通过划分语言层次来对语句的成真条件做出形式上的刻画,实际上是一种“真理符合论”在纯语言形式上的投影,即一个命题之所以为真,是因为它符合相应的事实。因此,该理论至多只适用于对经验性命题的意义进行定义,不能定义全部语句的意义。基于此,黄斌教授提出了语言的三层次论(外延、内涵、形式)以解决指称论之争、悖论等疑难问题,从而进一步弥补了塔尔斯基语言层次论之不足。

王寅先生之所以把戴维森列在塔尔斯基之后,是因为前者于1967年将后者的T-约定式(仅解释人工语言)拓展来解释一切自然语言的意义。戴维森认为,意义理论的目的不在于改造自然语言,而在于描述自然语言;而自然语句的意义则在于使得该句成真的条件。这样,他就将塔尔斯基关于真值的形式理论应用于建构一个适合于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对自然语言的活动方式做出经验性解释。其结果是:可用同一套理论框架来统一研究人工语言和自然语言,开创了将两者合二为一的研究思路,这显然对蒙塔古语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语言的意义不是由语言本身来建构的,而是基于“元语言”而成的。其核心思想是“意义成真条件”,即用元语言来建构和解释对象语言的意义。因此,意义理论就是一本翻译手册,可将对象语言中某一特定语句与元语言的某语句对应起来,便可获得对象语言的意义。2010年在贵州大学举办的夏哲院上,林允清教授曾专门介绍了戴维森的思想。

1.4 奎因、克里普克

作为逻辑实用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奎因,2008年夏哲院以及2011年在无锡召开的中西语哲会高层论坛上已有专题讨论,专家们就奎因1960年专著Word and Object(《语词和对象》)一书逐章讲述。在今年夏哲院中,王寅先生的讲座再次提到了奎因并引用了他的名言“Tobeistobethevalueofboundvariables”(存在就是成为被约束变项的值)来说明他的“毕因论(本体论)承诺”,沿着弗雷格将函数引入概念分析的方法加以阐述,可用语义公式y=kx来表示。如某物被设定为存在,就相当于为一个名词或代词设立了一个值域范围k, 它为量词(包括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若一个名称x被填入该公式,kx就成为一个“被约束的变量”;若y为真,整个公式就为真,kx就不是一个空集,则x存在。有了这个毕因论承诺和语义公式,物理学中的存在就与文学小说中的存在并无哪个为真哪个为假的问题,它们在各自的范围k中都存在,具有同等重要性。换言之,文学作品中所拟构的孙悟空和贾宝玉,分别存在于吴承恩和曹雪芹的作品体系中,存在于他们所描述的“可能世界”中,这就可有效解释禅宗的存在问题。可能世界是克里普克对奎因关于毕因论存在和语义公式y=kx的补充和发展,除了现实世界,还有若干可能世界,禅宗存在于佛教徒的精神世界之中。刘玉梅教授讲述了克里普克如何基于可能世界理论,严格区分了“专名vs摹状语”,认为专名有指称,但没有罗素等所说的涵义,专名是借助某些与其有关的历史因果链来指称某特定对象的,人们就是通过这个历史因果链将一个语言表达式与对象联系了起来。

2现代形式逻辑

王寅先生以“现代形式逻辑与理想语哲学派”为题,像上数学课一样循序渐进地论述了弗雷格如何基于函数理论建构现代形式逻辑,且认为这是学习语言哲学绕不过的一座山。亚氏在《形而上学》开篇第一句指出“人有求知的本性”(1997),凡符合SP模版的就是真知。他通过词类划分将世界分为十大范畴,第一范畴“实体”充当主词S,其他范畴充当谓词P描述实体,这就是逻辑学中的SP模版。但正如上文所述,SP模板有诸多不足,其概括性太强,因而符合该模板但仍会出现假命题或伪命题,产生歧义,表达不严谨。为能解决这一问题,弗雷格基于F(x)=y创建了一阶谓词逻辑(包括谓词演算和命题演算),其中的y表示世界中的真实情况,F相当于谓词,因其最重要就大写并置于开头,x为主词变项,只有将其置于F的谓词述元中才能表达意义,形成概念,产生思想。

王寅(2001)对命题真值表进行了解读,简单命题表示亲知性实证知识,而复合命题可通过逻辑连接词和命题真值表推导而出,其认识论意义在于:人类知识(命题)可分为两类:简单和复杂,前者可通过亲知实证,后者可通过逻辑推导而出,不必一一亲知,从而将“实证”和“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逻辑实证主义”,解决了认识论的难题,这也是国内外许多逻辑学著作未曾述及的问题。

随后,维特根斯坦、罗素、塔尔斯基、戴维森、卡尔纳普、奎因、克里普克等进一步发展了弗雷格的一阶谓词逻辑,使得现代形式逻辑渐趋成熟,其历史意义在于:有助于消解自然语言的歧义、科学系统地解释语义、为机器翻译铺平道路、也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和蒙塔古的通用语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王先生的讲座是对传统经典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一次很好的总结。

3结语

本届夏哲院是对理想语言学派的一次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在这一周的时间里,各位专家为学员们无私奉献了一道道丰盛的学术大餐,为第十一届夏哲院开始学习日常语言学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员们热情饱满,收获颇丰,并寄希望于明年夏哲院更有收获。《哲学动态》副编审强乃社博士参会后感慨颇深,他认为语言学界对语哲的研究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更贴近原著,成果颇丰,为推动我国语哲的发展做出了较好的贡献。

笔者是夏哲院的直接受益者,从入门到知晓,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摸索,直至走上讲台,教授这门课程,实在是感受颇深,写得如下体会,以飨读者:

抓纲理线,掌握全貌,站高看远, 视野融汇;

晓其来龙,识其去脉,知其底蕴,学其精粹;

阅读听讲,内省外导,多科兼容,事半功倍;

持之以恒,探索语哲,以学为生,情高意锐。

我们谨以此言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Aristotle.1997. Metaphysica [M]. 吴寿彭,译. 形而上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Carnap,R. 1928.Der logische Aufbau der Welt [M].陈启伟,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Carnap,R. 1937. The Logical Syntax of Language [M].London:K.Paul,Trench,Trubner&Co.,Ltd.

Carnap,R. 1947, Meaning and Necessity[M].Chicago: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Frege,Begriffsschrift. 1879. Eine der Arithmetischen Nachgebildete Formelsprache des Reinen Denkens[M]. 北京:商务印书馆.

Frege. 1884. The Foundation of Arithmetic [M]. 王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Frege. 1892.OnSenseandNominatum[G]∥Greach,P. &M.Black. Translation from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Gottlob Frege.Oxford:BasilBlackwell.

Quine,W.V.O. 2005. Word and Object [M]. 陈启伟,朱锐,张学广,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Whitehead,N.A. &B.Russell. 1908. Principia Mathe-matica[M].Vol.1-3.London:CUP.

Wittgenstein,L. 2002. Tractatus Logico-Pgilosophicus[M]. 贺绍甲,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Wittgenstein,L. 1996.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M].李步楼,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钱冠连. 2015.后语言哲学之路[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钱冠连.2015.“马”给不出马的概念——谓项与谓项的哲学含义[J]. 外语学刊(5):1-4.

王爱华. 2006.论明达语言性及明达语言维度观——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一)[J].外语学刊(3):2-11.

王爱华. 2007. 语言不完备性:明达语言与语言自救——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二)[J].外语学刊(1):19-28.

王爱华. 2008.明达语言维度与实在样态[J]. 外语学刊(4):11-17.

王天翼,甘霖. 2014.维特根斯坦研究在中国——记“第八届中西语言哲学夏日书院” [J].外语学刊(2):25-29.

王寅. 2001.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寅. 2014.语言哲学研究——21世纪中国后语言哲学沉思录(上下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寅. 2012.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 [J]. 外国语文(2):9-15.

王寅. 2013.索绪尔语言学哥白尼革命意义之所在(之一) [J]. 外国语文(1):1-7.

王寅. 2014. 后现代哲学视野下的体认语言学 [J]. 外国语文(6):61-67.

杨小龙,男,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句法学、语用学研究。

责任编校:朱晓云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16)03-0157-04

收稿日期:2016-01-31

作者简介:王天翼,男,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研究。

ReviewoftheIdealLanguageSchool:Feedbackonthe10thSummerAcademyofPhilosophyofLanguage

WANG TianyiYANG Xiaolong

Abstract:As the beginning of wester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the ideal language school is one of two main parts in Anglo-American analytical philosophy, which dominates the philosophical study for decades in the 20thcentury. 11 experts from multiple academic fields come to the 10thsummer academ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explain the major representatives of this school via lectures. The lectures reflect the current state on this issue and have some impacts to the academia. This paper clarifies ins and outs of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and four major branches of representatives’ ideologies incorporated with the lectures. We further conclude the school’s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Key words:philosophy of language; ideal language school; summer academy of philosophy of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