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

2016-03-16沈丽超郇慧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沈丽超,郇慧莹

(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

沈丽超,郇慧莹

(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当前社会需求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生活基本需求的实现,更加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以获得自身全面发展。这一现象在高校学生中尤为突出,高校学生需求更加趋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满足。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较为贫困的高校学生也有同等需求。因此,高校对学生只提供经济资助已不能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传统资助模式,在保证学生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得到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也就要求高校要在“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现有资助体系,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全方位促进当代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自由;全面;发展性资助

一、关于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阐释

1.人的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是对作为人个体发展的自由性、独立性、平等性的统一强调。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作为平等的个体,有权利也有义务去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从事的社会活动以充分彰显、发挥个性与才能,不用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外来因素的干扰与压迫,从而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利用个人才能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的共产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共产主义社会提倡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却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所以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1]对于这点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作了阐释,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发展的自由性作出解释和强调。

2.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社会参与者,人要做到个人自由发展,在社会中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做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最高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个人的自由并使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述中,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又要求在人的能力方面、需求方面、社会关系以及个性方面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些方面中得到进步与改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关于大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形成了由“奖、助、贷、勤、补、减、偿”七位一体的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该体系主要是以经济资助为主要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各大高校的资助政策体系已经针对不同时期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应的改善,但这一体系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资助政策体系作用充分发挥以及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具体问题如下:

1.资助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资助理念和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资助下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在当前,高校学生对文化精神层面呈现需求上升趋势,现有的高校资助体系仅能提供物质资助,这对追求自身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社会需求目前呈现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状态,除了对学费等基础资金的需要,贫困学生对于提升个人素质方面也有一定的追求和期望。因此,只注重资金支持的资助体系在如今看来显得过于单一,高校资助理念和方式也应根据贫困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同步更新。

2.资助方案设计缺乏调查研究,忽视个体差异

不同贫困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条件不同,学生个人能力、素质及追求也因人而异。当前高效资助体系具有较大的单一性,不符合不同特性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此,高校应考虑对贫困学生的个性、生活学习方式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帮扶方案。

根据表2,计算出项目年平均收益308 863元,项目初始投资额为2 840 000元,按照式(2)计算得出项目的投资年收益率为10.8%,低于三甲医院平均基准收益率15%,说明该设备经济运行一般。

3.资助方式忽略了过程的引导,过于注重结果

目前各高等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主要是奖助学金等实物发放。大多数高校把资金发放到学生账户以后,往往忽视对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的使用分配情况进行监督,这容易导致部分贫困学生自助、感恩甚至自我拼搏意识淡薄,学生浪费学业,“吃白食”现象随之暴露出来,甚至有学生为此产生极度的自卑情绪;另一方面,高校对困难生奖学金的发放,只是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肯定,而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需要对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扶。因此,高校在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中更要注重促进学生成长,对学生的素质、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使资助金能够对贫困学生发挥更大作用。

4.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

有些高校会出现学生向学校伪造家庭贫困的证据材料从而获取资助金的现象,这不仅挤掉了部分真正贫困学生申请资助金的机会和名额,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不良风气。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高校相关负责人员应该加强对学生上交材料是否属实的审核,构建完善的评审指标体系,杜绝伪造虚假材料。

三、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发展性资助体系

发展性资助是相对于现有的较为普遍的资助政策体系而言,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主要是以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主要目的,而发展性资助体系指的是在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度过经济窘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功能性资助体系。[3]这种资助体系更贴近、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4]

1.发展性资助体系要帮助学生拥有追求个人目标的能力与机会

根据我国教育资助现状,保障性资助能够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平等地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然而更重要的是,高校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需求是与普通大学生的需求一致的。贫困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追求不应因经济问题而放弃;而受生长环境、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贫困学生在实践技能、知识存储等方面略有不足,也就相应减少了自己有更好选择和发展的机会。因此,高校发展性资助要在以育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教育资助,在保障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经济资助的前提下,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诉求,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适当的经费和机会,让贫困学生有同等的自主追求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2.发展性资助体系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建立平等自由追求发展的信心

受资助学生通常会出现自卑心理,从而削减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热情。高校资助工作不仅要能够保障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种积极感恩的心态,能够在接受资助的情况下努力提高个人技能。高校可以考虑通过提供团辅等心理辅导来减轻困难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的阴霾,使受资助学生也能有自信和热情去追求自己的社会需要。

3.发展性资助体系要同时满足受资助学生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需求更加多样化,高校现有的经济资助体系只能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对学生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的需求有所忽略。发展性资助体系要向综合化的资助方面发展和完善,形成“基础+综合”的双向资助模式,在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基础上,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发展等全方位的资助,满足学生对个人发展的社会需求。发展性资助要在保障学生基本生活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如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助能力与感恩意识,提升个人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4.发展性资助要彰显学生个性,促使学生融入社会

新时期大学生更有个性和独特能力,高校发展性资助体系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时俱进,使资助方式符合受资助学生的预想和期望,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困难生更乐意接受的方式去进行资助,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确保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不断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各高校可以积极地为困难生搭建属于他们的平台,为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现才能的舞台。让他们在锻炼的过程中不断重塑自信,积极面对困难的人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学生融入社会的进程。

[1] 赵靖.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4.

[2] 马彦周,高艳丽,江广长.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6):6.

[3] 张立鹏.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实现条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81.

[4] 刘世勇,王林,马彦周.学生激励的新视角:发展性资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1):11.

责任编辑:何玉付

2016-11-22

本文系浙江传媒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编号:2015FDY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沈丽超(1988—),女,浙江海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G641

A

1671-8275(2016)06-0137-02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