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对策*
2016-03-16欧阳杰
□欧阳杰 刘 旺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高职学生干部素质培养对策
*
□欧阳杰刘旺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41)
摘要:近年来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抗挫折能力较差、官僚作风盛行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学生干部培养制度不完善、学生干部在认识上的偏差三个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必须完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加强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加强学生干部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干部;素质培养
学生干部是指在学生群体中担任某些职务,负责某些特定职责,协助学校进行管理工作的一种特殊身份学生。高职学生干部主要包括团组织干部、各级学联和学生会干部、学生社团干部以及班级学生干部。他们为同学服务,是学生和学校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与80后相比,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条件、大学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90后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应当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符合90后学生特点的培养方案。但是近年来,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学生干部的某些方面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违背了设置学生干部岗位的初衷。
一、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素质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在文化基础、理论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欠缺,所以在培养方向上有很大的不同。2007年1月17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可见,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方向。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干部素质并没有达到工作要求,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些大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观念上、道德上产生了错位和倾斜,使得他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就学生干部这个群体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强调自我意识与成就,缺乏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意识;第二,责任意识淡薄,淡化工作职责;第三,追求享乐主义,功利心态泛起。
(二)抗挫折能力较差
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1]。大学时期是大学生独立生活的开始,在这个时期他们面临环境适应、同学竞争、人际交往复杂、恋爱挫折以及就业压力等问题,产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当今学生干部基本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同时社会经验极度缺乏,过度依赖网络导致人际交流不畅、学习和工作压力过大等,这些原因导致很多90后学生干部在人际沟通中出现障碍,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三)官僚作风盛行
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而非一个完全封闭不与社会接触的场所,所以社会上的某些观念和作风也会体现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能够快速地学到外界的新知识、新观念,但是也有可能使他们沾染上一些落后、不良的东西,如学生干部日益严重“官僚化”倾向就是值得重视的现象之一。这种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各种组织机构的“官僚化”,二是学生干部部分成员的“官僚化”。这致使学生机构日益庞大臃肿;学生干部脱离群众,“官味”十足;热衷权力、玩弄权术、追逐名利;工作中形式主义盛行;拉帮结派,内斗严重。这导致学生干部在同学中的威信大减、干群矛盾突出、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校工作正常开展、破坏良好校风等不良后果。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理念、价值取向等都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功利主义之风也渗入校园,逐渐侵蚀学干部生的心灵。这些错误的社会思潮严重破坏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影响了校园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文化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成为学校建设的重大挑战。此外,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更加速了这些不正之风的传播与盛行。
(二)学生干部培养制度不完善
制度建设是学生干部培养当中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生干部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然而,高职院校在提升学生干部素质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具体事务的处理,却忽视了相关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学生干部的培养缺少规划性、系统性,导致培养道路困难重重。制度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主要体现在:第一,选拔制度不完善,导致不能从学生当中选拔出合适的人才;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工作中随意性较大,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不尊重规章制度;第三,考核制度不完善,任命制和终身制流行,导致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竞争心态。
(三)学生干部在认识上的偏差
进入大学后,有许多学生干部是第一次以干部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官本位”意识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虚荣心,认为干部手中的权力能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在工作中,他们关注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干部的身份将来会对他们带来的好处,如成为他们找工作的资本,却没有看到干部工作对他们的锻炼。此外,不少学生干部也看到了这个岗位能给他们提供锻炼社交能力、办事能力的机会,但对“学生干部”的认识不够深刻,忽视了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与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诸环节上的失误和漏洞密切相关。笔者认为,结合当前实际,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学生干部培养制度
学生干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需要一个科学、高效的培养制度。制度建设应当围绕选拔机制、管理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六个方面开展。从选拔机制来说,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从候选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个人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从管理机制来说,应当坚持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将制度管人和人性化管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力;从评估考核机制来说,应当根据90后特立独行、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建立一个科学、公平、有效、多元、全面的评估体系;从激励机制来说,应当对那些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效果明显的学生干部予以及时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从监督机制来说,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体系,并将评估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生干部的素质培养
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必须具备各种基本的素质,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干部队伍自身的学习和提高。首先,良好的政治素质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的基石。学生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其次,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学生干部工作顺利展开的保证。有部分学生干部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干部,只要能力强就能胜任这份工作,至于思想道德素质对工作的开展影响并不大。这种错误的看法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形象和影响力。再次,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干部能力的重要支撑。学生干部的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实践能力,它还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支持,有部分学生干部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比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甚至为了工作而逃课,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业,导致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挂科。
(三)加强学生干部的实践能力
马克思曾说:“一切历史活动,归根结底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也只有通过人的认知和创新实践活动才得以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所以,进行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干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了解自己、他人、社会与国家,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坚持“实践-认识-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
学生干部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对于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大学生素质提升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引导学生干部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118 –119.
(上接P50)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将金融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各个企业、行业当中。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变革日新月异,学生在学习金融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走出去战略”,即不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应该去接触了解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了解互联网对金融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全行业、国际化的视野。学生走出去战略最重要的是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开拓学生与行业企业交流的机会,例如,尝试互联网金融企业与院校联合办学的模式,尝试将企业员工与学生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互联网下的金融教学改革发展更加直接与迅速。
四、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有些传统的金融教学手段和理念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来的金融人才也很难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了加快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学校应该逐渐转变教学方式和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加强校企合作,使企业意识到自身对于社会发展所肩负的责任,以国外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教学实例为蓝本,为研究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金融教学改革作出更大贡献。
[1]张杰.探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的具体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 20).
[2]童馨乐,郭文旌,刘圣囡.关于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的若干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
[3]郭秀兰.互联网金融下高职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浅析[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 ( 1).
作者简介:欧阳杰( 1980—),男,安徽肥西人,硕士研究生,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收稿日期:2015-12-14
*基金项目:安徽中澳学院校级课题,项目编号: 2015jxyj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14-( 2016) 01-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