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高级英语教学

2016-03-16汪燕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思辨能力英语专业

汪燕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论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主导的高级英语教学

汪燕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武汉 430205)

摘要: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已成为外语专业教育中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现状,指出《高级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高级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专业;高级英语

一、引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主题思想深刻,语言难度大,教师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语言点的讲解和疑难句的释义上,或用在讲解文章的修辞手法、组篇手段以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等内容上,在教学方法上走的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路子,无法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技能,尤其是“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高级思维技能,难以实现《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直接导致了外语专业学生“思维缺席”的现状。

二、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

近年来,高等教育界出现了对中国大学生思辨能力的两种批评声音(任文,2013):一是认为中国大学生总体上思辨能力较弱,不及西方学生。罗清旭认为这种现状与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这个“大语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过于强调敬老、尊师从教,严格的等级结构,崇尚直觉领悟,倾向把争论、批评、批判、否定、质询看作是对人身或人格的攻击”等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缺乏对权威、传统、书本的批判、质疑以及逻辑思维的发展(罗清旭,2002)。还有一种声音主要来自外语界的专家和学者们。他们认为在思辨能力较弱的中国大学生中,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尤弱。黄源深先生早在1998年就撰文谈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缺席问题。他分析了“缺席”的原因:一是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使然。学习外语从基础阶段起就需要大量的记忆与背诵,长期以往,记忆力得到了加强而思维能力就被削弱了;二是教学方法上的偏执。在教学中偏重词汇的讲解和语法知识的灌输,而缺乏讨论和辩论,特别是那些易于激发思辨的seminar很少;三是学生学习方法不得当,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他同时也提出了改变此现状的方法,主要是课程设置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黄源深,1998)。十一年后,黄源深先生(2010)再次撰文谈到这个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没有多大改观。他强烈批判了“语言中心”的办学方式,认为这种方式专注于造就掌握英语的人才,很少顾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应具备的其他素质,尤其是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有测试方式的转变(黄源深,2010)。笔者赞同黄源深先生的观点,认为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能用英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创新者。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笔者于2015年9月开始了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改革,旨在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设计并探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模式。

三、思辨能力培养的课程设计

常规的思辨能力培养方式有3种:一般式(General Approach)、沉浸式(Immersion Approach)和混合式(Mixed Approach)。一般式指通过设置专门课程,直接向学生传授思辨的策略、规则与实施步骤,而不过多涉及具体的学科内容,经过训练的学生可以用掌握的思辨技能学习各类学科,或将其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沉浸式不是专门学习思辨的有关知识,而是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思辨技能。混合式是一般式和沉浸式的结合,通常是先单独教授思辨的原理、策略及规则等有关内容,再将思辨技能训练与学科教学结合进行。

考虑到《高级英语》语言难度大、课时少的特点,专门腾出时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辨知识、训练思辨能力显然不太现实;而沉浸式由于没有明确思辨能力的培养目标可能会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潜移默化”中迷失了方向,尤其是在把英语语言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往往把语言技能的掌握做为最终目的,忽略了思辨能力的提升。鉴于此,采取混合式是《高级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较为合理的方式。教师可以先明确思辨的重要性,教授学生一些有关思辨的原理、策略和方法,以课程内容学习为载体训练并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前所述,《高级英语》选录的文章体裁多样,包括议论文、小说、散文、杂文、演讲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很深的哲理和寓意,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通过“学习思辨,导入、提问、课堂活动、专题研究与拓展”五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 学习思辨

思辨能力的培养的第一步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辨”,使他们对思辨的原理、过程、策略和方法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学习思辨的教学中,教师需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强化其文献与资源意识及利用能力,使他们在了解、甄别、筛选信息的同时,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主题、问题、观点、证据、分析过程、论证过程和结论等展开思辨和评价的能力。学习思辨还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训练,例如,如何根据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获取研究数据并以恰当的方法分析数据、根据研究成果作出结论等。同时将拟定的学习目标告知给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方法自主学习,达到拟定的目标。

2. 导入环节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高级英语》语言难度大、思想内容深。如果直接进入文章的学习,学生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如何通过导入环节激活学生的思辨技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思辨能力需要有生长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学生感兴趣、与其生活现状息息相关、有话可谈且有延展空间、愿意深入了解的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且与课文主题、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内容导入,找到触发他们思考的引子点燃思维之光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关键点。在众多的学习资源中,我们选择“传播有创意的思想”的TED演讲作为导入内容。教师在课前选择一个与所授课文内容主题相关的TED发给学生先听先看,并要求他们记下演讲中好的表达及引发思考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例如在听了演讲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后,学生将演讲者的观点和当前的社会现象及自身经历联系起来,“比较、分析和评价”因倾听和讲述“一个单一的故事”所导致的对一个人、一个事件、一个民族偏见和误解,了解客观看待事物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3. 提出问题

教师如何提问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级英语》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问环节不仅可以以身示范,教给学生如何发现并提出问题,还可以由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活他们的思辨。教师在提问时要少提记忆性问题,多提分析性问题和运用性问题,通过调动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活动,训练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

以美国黑人女作家Alice Walker的短篇小说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为例。小说通过对Mama及她的两个女儿Dee & Maggie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塑造和矛盾冲突关系,展现了她们对祖辈传下来的“物件”的态度以及对自身文化遗产的价值观。文章语言精妙,思想深刻,是美国短篇小说中的经典。教师在提问时,可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提出以下问题:

(1) Among three characters, whose interpretations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ir cultural traditions are more reasonable and acceptable to you?

(2) Do you see symbolic implications in the old quilts? Explain your points.

(3) How does the title “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ma” reveal about the author’s view on cultural heritage?

(4) If you were Mama, Which daughter do you prefer? Why?

(5) If you were there, how could you treat the old quilts?

学生要回答问题(1)、(2)、(3),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三个人物的性格以及她们对事物的态度经过客观分析后才能给出答案。这类问题属于分析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思维活动,如比较(共性)、关联(顺序性)、推理(逻辑性)、分类(层次性)、对比(差异性)、分析(因果性)、组织(结构性)等。问题(4)、(5)属于运用性问题,学生需要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主观想象、假设、重构等创造思维活动才能做出答复。这两类问题都是思索性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高层次思维活动。

4. 课堂活动环节

好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们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且可以锻炼他们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教师的一个主要职责是设计各类活动、任务让学生学以致用,尽展其才。

课堂活动要结合课文的文体风格来设计。比如,有些风格适合表演,有些适合辩论,还有些课文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密切联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有些文章具有很深的哲学意义,适合将其与学生困惑的某些问题相结合,在更为广阔的人文背景中,探讨一些形而上的问题,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总之,课堂活动一定要围绕思辨能力培养和语言技能学习的双重目标精心设计,而不能顾此失彼,忽略了其中任何一点,都是不成功的和不科学的。

教师要选择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话题设计活动。比如Blackmail一文充满了大量的对话与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其中一个凸显的文体特征是副词比例较大。从语言的功能来讲,副词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修饰动词,限定和说明动作的方式。面对这种文体特征突显的课文,教师可选择表演的形式来引导课文学习。如果学生能以课文为脚本,生动形象地表演出由语言文字描写刻画的角色,尤其是副词和动词所传达的具体动作和微妙的表情,就可以基本判断他们已经理解了这篇文章。作为观众的其他学生们可以评价他们的表演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一篇课文The Trai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一文中的主题是探讨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适合开展模拟辩论活动。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查阅宗教方面的知识,了解历史上宗教和科学发生争执的几个重要事件的时间点、起因、结果和影响,并进行评价,批判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并将此话题和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起来,提出问题。比如,宗教是不是一种信仰,信仰在我们一生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宗教和科学是否可以相互妥协,各自朝着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行等等。围绕这些问题,同学们分正反方进行辩论。通过此活动,学生一方面提升了英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自身逻辑批判能力。考虑到本班级是师范专业的学生,师范生技能的培养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师范生技能的培养可以与思辨能力培养结合进行,设计一些模拟课堂教学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模拟课堂上使用的提问方式、篇章阅读方式和评价方式,每个小组可以有不同的分工,有的小组负责文章背景知识讲解,有的小组负责文章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的赏析,还有小组对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主要观点发表看法,评价阅读内容。这种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他们的思辨能力,使这些准教师们能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地促进未来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5. 专题研究和任务拓展

《高级英语》的课程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篇的敏感度,而这种敏感度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深入阅读不同体裁的语篇,获得直接的阅读体验和经验,也需要他们积极思考,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知之上。可以说,学生语篇敏感度的高低直接体现他们思维能力的高低;思维能力的各要素参与越多,获得的理性经验就越丰富,对语篇类型的辨析能力就越强、越敏感,对文本意义的把握就越准。思维的过程就是意义产生的过程。对学生语篇的敏感度的培养可以通过专题研究的形式来进行。

专题研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研究,二是拓展。研究可以是语言层面的问题,如词汇特征、修辞手法、语篇结构及写作风格等,也可从主题思想内容及其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展开。教师可以先根据拟学习文章的体裁类型、写作手法及主题思想等以课题的形式对内容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文体学、语言学以及文学欣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归纳、评价和批判阅读内容,找出“前景化”的语言特征,分析语言形式和作者意图及文本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组织学生专题研究,把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从而培养学生“……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2012英专规范》,高教司,2012)

专题研究活动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通过研究某一主题,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教师要通过设计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将研究的结果与对周围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观察相结合,并对此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拓展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专题研究结论的理解,学会用得出的结论分析现实问题。例如,对课文Everyday Use for Your Grandmama 主题的研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遭遇的传统文化遗失和保护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对The Trail that Rocked the world一文的主题研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当今科技高速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问题。拓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追寻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激活学生诸如“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只有将思辨能力培养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才能使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有关问题的思考

在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是长期以来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英语教育,使得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低,无法“表达”自己的思维。这使得无论是“将思辨能力培养融入语言技能培养中”,还是将“语言技能培养融入到思辨能力培养中”都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很难平衡好“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二者的关系。目前外语专业教育“重语言技能,轻思辨能力培养”的指责声很容易把大家走引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在学生语言能力还不过硬的情况下,过度强调思辨能力的训练。可能出现的后果是,一方面思辨力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外语学习无法“落地生根”,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外语课堂教学成效并不明显(文秋芳、孙旻,2015)。二是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下,学生因已适应了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思维技能处于“休眠”状态,很难激活,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三是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班级规模过大,教研型师资不足等,使得讨论式、研究式等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难以实施;四是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无法反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一方面,教师要坚信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视作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思辨能力培养相融合,构建“知识习得、语言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训练融为一体”(孙有中,2011)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思辨精神成长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使思辨能力得以生根、发芽、成长、发展,实现国家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Bloom, B.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The Cognitive Domain [M]. New York: David Mckay Co., Inc. 1956.

[2]The danger of a single story. http://www.ted.com/talks/chimamanda_adichie_the_danger_of_a_single_story.

[3]高教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英专规范[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黄源深. 思辨缺席[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88,(7).

[6]黄源深. 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 [J]. 外语界, 2010, (1).

[7]李莉文. 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 (1).

[8]罗清旭. 批判性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9]任文. 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缺席”还是 “在场” [J]. 中国外语,2013,(1).

[10]孙有中. 突出思辨能力的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引向深入[J]. 中国外语,2011,(3).

[11]文秋芳、 孙旻. 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3 ).

[12]张汉熙,王力礼. 高级英语(第一册)[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熊亚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T Skills in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WANG Yan-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uhan 430205, China)

Abstract:English major’s critical literacy has been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English major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the Advanced English cours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It also shows how to improve such skills through teaching the Advanced English.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nglish major; Advanced English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1-0082-05

作者简介:汪燕华(1969-),女,湖北十堰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与话语分析。

基金项目:2013年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2013390)

收稿日期:2015-12-24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思辨能力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