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整合的理性思考*
2016-03-16施纳
施 纳
(长沙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00)
数字时代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整合的理性思考*
施 纳
(长沙师范学院 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100)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领域的高速发展,网络文化在社会文化中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在高校不断地完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成为了网络文化发展的主流阵地。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达到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既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图书馆文化的良性发展。通过对图书馆文化、网络文化的内涵、特点的阐述,论述了二者之间的互补与融合关系,总结了数字时代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整合的重要意义。
数字时代;网络文化;图书馆文化;文化整合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各有各的特点与优势,在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大的价值。[1]但是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又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诸如图书馆制度的供应性、前瞻性、竞争性等问题,这些不足会影响人们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阻碍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步伐,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信息、知识的接收与需求。所以我们必须发挥两者的优势,不断地对图书馆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的内涵加以丰富,将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数字化,从而实现图书馆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一 图书馆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图书馆文化的深刻内涵
图书馆是一种文化现象,图书馆文化是随着图书馆应运而生的,是文化建设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结晶,图书馆文化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四种文化形式,表现在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管理方式与管理能力等。它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点方法。[2]
1.图书馆物质文化。图书馆物质方面的硬件条件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具体体现,它包含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就物质文化而言,主要包含楼栋的结构与外观建设、网络建设水平、图书馆藏资源建设、环境的文化氛围建设等;1974 年国际图联(IFLA) 明确提出图书馆四大社会职能,就非物质文化而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就包含在其中。[3]
2.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在思想行为上形成一种新的风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中价值观是整个体系的核心,是图书馆人追求的总体观念。它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行为风尚,包括馆员的政治态度、精神面貌、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等。[4]
3.图书馆行为文化。行为是思想而于外表的活动,行为文化是基于文化修养及沉淀后的社会活动。图书馆行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含领导文化、环境文化、队伍文化、服务文化与情感文化,它是图书馆精神文明的灵魂与价值核心。
4.图书馆制度文化。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的政策法规,以及规章制度,是图书馆依法治理、以德治理的法则,是完成各项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图书馆制度文化为图书馆人,为读者提供了行为参考的尺度,使图书馆人与读者都能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图书馆内涵无论哪一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彼此之间也是不可分割的。图书馆的文化需要物质文化来作为载体,需要行为文化进行推动,更需要制度文化来进行保障,并且三者紧紧围绕着精神文化为核心,不断的创新,形成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图书馆文化。
二 图书馆文化的建设特点
(一)图书馆文化的建设
图书馆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既受到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断的促进着社会文化的完善。所以图书馆的文化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社会的需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图书馆文化已经开始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接轨,这些新的科学技术为图书馆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增添了现代化的色彩。图书馆文化的建设,需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更加具有时代的感召力。[5]
(二)图书馆文化建设特点
图书馆文化涉及的范围十分的广泛,所以我们在对图书馆文化进行研究时,必须多角度、深层次的进行思考。由于价值观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观念,所以我们在进行图书馆文化建设时必须与图书馆的工作相结合,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的开拓创新。
由于现代的教育已经实现了跨学科发展、跨领域发展,所以在我们进行图书馆文化建设时,也需要融合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势,来不断的进行图书馆文化的创新。从现在涉及到的领域来看,图书馆文化涉及到了生态文化、社会文化甚至在哲学领域、建筑学领域也有广泛的涉及。图书馆是优秀文化的传播圣地,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场所,是大学课堂外的综合课堂。无论是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还是道德修养,社会认知还是精神风貌,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三 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作为载体,以虚拟空间作为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媒介,从而达到信息交流与共享目的的一种现代技术引发的文化。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它不仅能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学习,还能够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因此图书馆文化的未来建设中,网络文化必将发挥出巨大的科技作用。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是以电子科技作为主要载体的文化,它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加深了信息传播的深度,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另外网络文化相较于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的优势,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于网络文化来说相当的小,所以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多元化的文化交流空间。网络文化还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其他文化所不具有的,那就是虚拟性。网络文化是在网络构造的虚拟空间上进行交流和传播的。最后的一个特点就是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可以做到实时共享,不会受到国家和地域的限制。
网络文化的优势在于网络文化具有巨大的信息承载量,并且时效性高,传递和接受信息的速度都非常的快,为各种文化的传播都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四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整合
网络文化不是单一文化, 它具有跨文化性。它与图书馆文化的关系体现出文化交流的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的特性。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这两种文化的统一与融合, 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6]
(一)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关系
网络文化本来是独立于图书馆文化的,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资源丰富多彩,反哺于图书馆文化。同时图书馆内馆藏的珍贵历史资料[7]借助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应运而生出电子出版物,成为网络文化的资源库。二者相辅相成,资源互补。最重要的是,在我们现在开发出的电子阅览室、电子书等通过网络来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都是以图书馆这一丰富资源建立起来的,所以说图书馆文化又是网络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三网融合技术的个性化、个人化数字图书馆不断出现,对于传统的图书馆文化的发展起着一个有力的催化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诸如影音文件、影视文件、图片文件等新型的数字资源给图书馆文化做了一个革命性的补充,使得图书馆文化正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图书馆相关工作的管理、交流和改革创新。
虽然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图书馆文化的发展,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同时,也对图书馆现有的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一是时效性:网络技术已深深的融入现代人的生活,随时随地即可通过通信工具阅读电子书籍,这大大减少了人们进入图书馆静下心来仔细的阅读一本书的频率;二是真实性:网络资源信息量庞大,真假并存,在图书馆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甄别、筛选、收藏这些资料是每一个图书馆将面临的课题;三是对抗性:不得不承认网络所带给我们的信息量更大,更为迅速,大大节省了自己进行查找的时间,从而导致了图书馆文化正在逐渐的减弱,对图书馆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二)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互融互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能够想到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让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进行互融互补,不断发挥两者的优势,创造出共赢的良好局面。图书馆文化与网络文化彼此之间是不会产生太大矛盾的,不仅如此,图书馆文化与网络文化还有着可融性。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网络文化的高新技术来进行进一步的发展,通过吸收网络文化的精粹来不断的升华自身,丰富内涵。图书馆文化还可以通过网路来建立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从而实现知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1]建立起全面的网络数据体系,有利于图书馆文化接受和传递更加先进的文化知识,不断的发扬图书馆文化的精髓。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网络是一个相对虚拟的世界,所以许多不良信息、污秽信息也很有可能出现在网络当中,由于没有完善的网络文化监管体系,所以,我们只有在自身方面进行不断的加强,使得图书馆文化得以健康稳定的进行发展。
图书馆文化是网络文化的助推器。现在的网络文化缺乏图书馆文化的那种人性化设计和服务,虽然十分的便捷,但是并没有形成针对性的服务,网络只限于是一个信息接收传递和交流的工具,不具有图书馆独特的功能。
图书馆文化可以借助网络文化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实现网络化的图书馆,从而将图书馆文化推向世界,使图书馆也尽可能的减小时间和地区的局限,实现信息除了在精神方面的交流,也形成在物质方面的沟通。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任何文化的传播在网络上都不会受到阻碍,但是这也使得民族文化受到外国文化的极大冲击,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文化的监督和管理,建设一个以文化交流为主的网络文化。[1]
(三)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整合的意义
当今时代,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也是知识全球化的时代。新型的互联网产业在信息的采集、传输过程当中,对世界的经济、文化、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随着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的增高。优于传统的图书馆,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在文字、数据、声音、影响等方面更加的直接,更加的生动。[8]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对于知识的需求,网络图书馆就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产物。网上信息导航等多元化的服务思想理念,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图书馆文化。它使得信息从采集到发布的所有过程更加的先进,更加的合理,更加充分的发挥出图书馆文化的优势,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做贡献。另外图书馆文献资源在网络上可以更加自由的使用,信息可以达到全球性质上的共享,使单一的图书馆文化走向多元化,更加的丰富。
五 结 语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核心地带,网络文化的重要承载,应该成为先进文化、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担当起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5]。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网络文化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开展丰富的网络文化活动,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时效性、多样性和其生动形象的传播特点来对图书馆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传播。从而满足当今时代,人们的知识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1] 陶正梁.看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互融互补 [J].东方
企业文化,2014(8):363.
[2] 董明浩.论网络文化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J].新世纪图书馆,2006(3):19-21.
[3] 国际图联理事会.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与发展的宣言[EB/OL].中文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
[4] 赵晓辉.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提升的必由之路——以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4):18-20.
[5] 包宏平.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12):150-152.
[6] 耿有三. 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融合、互补和竞争性[J].现代情报,2005(5):19-24.
[7] 林美香.网络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交互作用[J].科学咨询,2006(21):28.
[8] 吕 光.论高校图书馆网络文化的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5):193-194.
Rational Thinking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Digital Age
Network Culture and the Library Culture
SHI Na
(Library,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network culture has occupied an essential position in the social cutu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has become a network of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a mainstream position. Network culture and library culture are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with a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istic spirit and scientific spirit. Both can complemen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y not only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but als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ultu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library culture, network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wo,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digital age network culture and the library culture.
digital age; network culture; library culture; cultural integration
2016-03-23
施纳(197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与图书信息技术、高校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G252
A
1671-1181(2016)04-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