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校园视阈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6童云飞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36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长效机制高校

童云飞,朱 勤(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平安校园视阈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童云飞,朱勤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嘉兴 314036)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如何应对校园安全环境的复杂化趋势成为高校面临的紧迫课题。文章从当前安全教育的落实机制、内容规划、教育手段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起层次清晰、责权分明、水平过硬的组织保障体系,增强安全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前瞻性,创设有利于落实安全教育的文化环境、实践环境、对话环境等长效性对策,共同创建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长效机制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今的热门话题。大学生作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特殊群体,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高校自身乃至社会的稳定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近年来全国高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开展了“平安校园”建设等工程,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对高校校园安全的迫切愿望。本文结合笔者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若干年来对安全教育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立足“做实做细做活做长”的理念,探讨了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有效途径。

1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1,2]

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出发点是保障大学生平安成长成才,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和校规约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这不仅是当前建设“平安校园”的需要,也是未来建设“平安社会”的需要。然而,时至今日,大学生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重视、实践滞后的阶段,具体来说,存在着以下问题。

1.1高校安全教育的落实缺乏制度化保障

当前,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在党委领导下、分管校长主管的由保卫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和其他相关责任部门构成的校园安全管理综合体系,这对维护高校校园的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上“重安全管理、轻安全教育”的倾向仍然十分突出,安全教育领域的相关制度几乎还是空白。

首先,安全教育领域的专业部门缺失,也没有专门的师资力量支持。归根结底,这一问题的成因是高校安全工作在主导观念上存在偏差,即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不违法、不出事就万事大吉。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安全教育往往沦为高校保卫部门或学工部门牵头下的一种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责任教育,而关于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则严重缺位,学生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3]。

其次,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实施、监督及评估体系。当前,大多数高校实施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新生教育、专题教育和各类报告、讲座,并没有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统一设计;与安全教育配套的专业设备、实践场所和活动经费也相当有限;学生应具备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无法得到有效的考核评估,这导致安全教育的效果无法保证,甚至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再次,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安全教育的开展。由于安全教育专业对口部门的缺失,高校安全教育的责任归属模糊不清,如学工部门认为安全工作是保卫部门的本职工作,而保卫部门认为自己只负责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属于学工部门的工作范畴,从而造成扯皮和推诿,影响工作的落实。同时,部分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工作中的不当言行可能破坏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如“这么大的人……”,“自己不管好……”等。当学生遇到安全问题第一反应是打110时,高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是很难走进学生内心的。

1.2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缺乏科学化规划

安全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紧密关联的一个课题,因此具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这决定了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既不能是单纯的宣讲,也不应是“碎片”的拼凑,更不能沦为“马后炮式”的教育。从这个高度来看,当前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对安全教育的目标定位比较狭隘。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基本就是教育学生防范外部威胁,但无论从媒体报道还是笔者的实践来看,由大学生自身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所造成的校园安全事故较之外部威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偷窃、投毒、自杀、傍大款、打架斗殴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将安全教育与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安全教育的大环境、大氛围。

其次,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不强。一般认为,在高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与安全教育联系最为直接、最为紧密的当属法律基础课程,但即使在法律基础课程中,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未来就业的相关内容也不多,且偏重于理论阐述,未能提供系统的、完整的操作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高校的其他安全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不顾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如一些高校的防火安全教育,大谈常识性知识,对如何使用消防设施,如何进行急救等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却缺乏讲解、示范和实践训练,使得学生不能从中学到有用的东西。

再次,安全教育的时效性不强。随着高校外部和内部环境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威胁大学生人身与财产安全的因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例如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频繁发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信息诈骗问题、消费维权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这意味着原有的以防火、防盗、防意外为基本内容的校园安全教育已远远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安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3高校安全教育的实施缺乏常态化措施

安全教育本身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在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但当前很多高校或受限于主观认识,或受限于师资与经费等客观条件,在安全教育方面往往存在重形式、求速成的现象。既没有常态化的机制保障,也缺少长效性的环境熏陶,仅凭突击式的安全教育,非但无法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养,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对安全教育消极应付的心态,对校园安全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4]。

2 改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2.1完善高校安全教育的相关制度,为安全教育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5]

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涉及高校运行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建立起层次清晰、责权分明的组织保障制度体系。在纵的方向上,要形成上至党委,下至学生自律组织的协同体系;在横的方向上,应积极吸纳外部力量的参与,以开设讲座、组织培训、参与管理等方式,开阔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视野,提升专业水平。

在安全教育实施领域,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教研室,整合两课、保卫、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师和教学资源,加强相关教师的安全教育专项培训,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立足高校或地方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材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课程,提炼或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如通过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进行生命关爱教育;通过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法制教育;通过计算机类课程进行网络安全教育;通过体育课程进行安全防护教育,也可以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志愿者活动中融入安全教育内容,如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溺水急救等[6]。

由于形势发展之迅速以及各地经济发展、人文环境的差异,高校安全教育目前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复制。因此,高校在探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作为主要反馈和纠偏手段的监督、考核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当将安全教育作为专项内容纳入到校园维稳工作的考核评估当中,落实到目标制定、组织实施、阶段检查和总结评估等各个环节当中,从而进一步推动相关课程的优化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步实施。

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工作相互支撑、互为表里的特点,不仅要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要重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尽忠职守、素质过硬,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管理服务队伍,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校园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度。

2.2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使之成为贴近学生现实需求的实用教育[7]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及时把握信息,有重点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实际问题,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学生提高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保护自己不被别人伤害、保护别人不受伤害)原则成为维护校园安全的心理防线。

现实需求是学习的第一动力,高校安全教育要激发主动性,就必须遵循利益挂钩的基本原则,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需求相配套的知识和技能;在内容的编排上,要突出专题性和操作性,淡化科目知识的条块分割;在具体实施中,应尽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尤其是对常识性内容的教授,必须坚持实践为主的做法。

此外,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要达到全面、科学、系统的目标,还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对社会形势和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预测与分析,对可能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开展前瞻性研究。

2.3多种途径创设氛围,保证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常态化[8,9]

安全教育的常态化,就是摒弃以往上级发通知就抓一抓,或者是发生安全事故后就抓一抓,过后就又放松不管了的做法,转而通过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管理行为、服务行为和教育行为,为广大在校大学生营造一个有效地进行安全教育的环境,使得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深入人心,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

首先是文化环境的营造。和谐、有序、稳定本来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有意识地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例如设立安全教育长廊,张贴标语和宣传画,增加安全防护设施,特定场所悬挂安全制度、警示标志等。其次是实践环境的营造。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演讲、辩论赛等宣讲活动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通过定期的培训、演练增强学生的安全防护技能;通过吸收学生共同参与检查、巡逻等校园安全管理活动,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结合校外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情况,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丰富学生的体验。最后是对话环境的营造。广大学生是校园安全教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与发言权,高校应当通过例会、信箱、热线等形式,广泛听取学生关于安全工作的建议,搜集校园及周边关于安全隐患的信息。同时,高校应当组织专业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安全知识咨询通道,如心理健康教育热线、法律知识咨询热线,使之成为安全教育课堂以外的必要补充。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我们必须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需求不断反思总结,探究安全教育的规律,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及配套的硬件建设,不断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推动高校安全教育向着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 杨文忠)

参考文献:

[1]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全教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3(4).

[3]廉颖婷.校园风险趋向复杂呼唤安全教育升级[N].法制日报,2015-03-31(4).

[4]黄士力.大学生安全教育案例评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5]顾海良.重视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6]张传彬.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8).

[7]向晋文.基于惯习与场域理论的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

[8]宋志伟,燕国瑞.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杨正才.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系统的构建[J].江苏社会科学,2012(S1).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6)01-0056-03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2015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保卫学会科研项目“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童云飞(1965―),男,浙江平湖人,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安全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长效机制高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