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2016-03-16王一哲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10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就业大学生

王一哲(北京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10)



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研究综述

王一哲
(北京工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10)

摘要:社会学领域研究中的社会资本是由一个经济学概念引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看法。社会资本与就业的相关问题研究主要围绕强弱关系、与大学生就业关系以及就业性别不平等问题展开。总的来看,社会资本与就业问题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关键词:社会资本;就业;大学生

0 引言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在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刚刚兴起的理论,它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使我们对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对于研究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社会资本是一个相对晚近的概念。早期的一些学者指出了社会关系的资源或资本性质,甚至一些学者开始使用了“社会资本”一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当布尔迪厄(Bourdieu)、科尔曼(Coleman)、博特(Burt)、林南(Lin)等几位社会学家开始独立而详尽地探究这个概念时,学术界才对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下面笔者就几位重要的学者的思想作一下概述。

1 社会资本的理论渊源

社会资本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第一位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是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他于1980年发表的《社会资本随笔》中提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资本一词。他将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形式。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可以从中吸取某种资源的、持续性的社会网络关系,它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关系,而不是由亲属关系或网络关系而建立起来的自然联系[2]31。布尔迪厄认为,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只有当其以某种形式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它才是现实的资本。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的多少取决于:一是行动者可以有效地加以运用的联系网络的规模,二是网络中每个成员所占有的各种形式的资本的数量。个体行动者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是漫长的连续的,为积累和维护社会资本,个体必须不间断地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2]42。总的来说,他是首个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初步理论分析的学者,为后来社会资本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启发性的思路。

在1988年,詹姆斯·科尔曼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首次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视角来界定社会资本,他认为社会结构资源作为个体所拥有的资本财产,即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3]333。“和其他资本形式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将会决定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与其他形式的资本不同,社会资本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既不依附于独立个人,也不存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3]350。在某一目的性行动中,社会资本的功能具有独特性,为行动者的某一目的提供帮助的社会资本,对其他行动者和目的性行动可能毫无作用。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可以表述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益[4]2。社会资本是从关系中获得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资源。为了深入地界定社会资本,他还进一步划分了社会资本的五种表现形式:即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惩罚、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同时他也提出导致社会资本消亡的因素,认为社会网络的封闭性、社会结构的确定性和意识形态是影响社会资本消亡的主要因素[3]350。

科尔曼成为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被认为是从理论上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界定和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他试图用社会资本来解决社会科学中微观和宏观、个人和制度、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关系,对以后的社会资本研究影响很大。但他的社会资本理论缺乏严密性而显得过于粗糙,他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模糊不清,其功能定义方法也在学界引发了很大的异议。同时对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也缺乏关注。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罗纳德·博特在1992年提出了“结构洞”理论,他认为社会资本不仅是交往者所拥有的资源,同时也是交往者所处的社会结构。他主要是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分析社会资本的,社会资本是在竞争中获胜的最后仲裁者,“成功不取决于你知道什么而取决于你认识谁”,博特认为社会资本不同于人力资本,它只能是成员共同拥有的,它创造机会。竞争的优势不仅是资源的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关系的优势,结构洞较多的竞争者,其关系优势就越大,获得较大的利益回报的机会就更高,人们在交往的结构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正是这种网络和位置创造了各方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使投资获得较高的回报[5]57-91。博特的结构洞理论可以使我们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获取社会资源,而有些人却被排除在外。但其理论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应辩证地来看待。

对社会资本理论建构做出最大贡献的当属林南,他从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他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中,他将个体可以获取和使用的资源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个体所拥有的资源,可以包括物质和符号物品(如文凭和学位)的所有权。社会资源是个人在各种社会联系中所获取的资源。由于社会联系的延伸性和多样性,每个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是不同的”[6]20。同时,对于个人的潜在功用而言,社会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要超过个人资源。他认为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个人可以利用其周围的社会关系实现其工具性目标。他在该书中首先阐述了资本理论,他认为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资源投资。其次他在资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的定义,解释了社会资本中的资源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的符号或物品。并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地位获得、等级制的影响,分析了基于性别的社会资本的不平等问题。但林南也没有对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进行关注。林南对于社会资本的探讨和布尔迪厄、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有相同之处,但是林南更多地强调了个人在建构和运用社会资本过程中的作用,更强调个人在动员社会资本中的主观因素。这些学者都强调社会网络资源在社会资本概念中的重要性。

2 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与就业问题的相关研究

近年来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国内和国外许多学者都关注到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系问题。下面,笔者将就强弱关系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先赋性和后致性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研究和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这几个方面来进行综述。

2.1国内外学者关于强弱关系对就业影响的研究

1973年,美国学者马克·格兰诺维特在通过对美国社会劳动力流动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并发表了《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格兰诺维特发现了一个与一般人的想像似乎有所不同的现象,当一个人在寻找工作时,对他找到新的工作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不是从与他关系密切的朋友(强关系)那里获得的,而是从与他关系一般的朋友(弱关系)那里获得的。这一现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与此人关系较疏远的那些人由于与他本人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也就更有可能掌握此人及其他的周围与他关系密切的人所无法得到的、对他找工作能提供帮助的一些信息[7]。这就是说,拥有弱关系的人的社会关系的范围越大,其收集到的就业信息就越多。但该理论的普遍适用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林南提出了强关系强度命题,即在一个社会关系网中,关系越强,获取的社会资本越可能对表达性行动的成功有正向的影响。同时他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研究进一步扩展和修正了“弱关系假设”。他认为社会关系越弱,自我越可能获取异质性资源,自我越可能获得好的社会资本[6]74。

接着林南进一步探讨了社会资本的不平等,认为资本的不平等是由资本欠缺和资本回报欠缺两个过程引起的。资本获得差异可能是由于投资的不同引起的。男性在教育和社会网络的扩展上比女性有优势,同时劳动力市场中资本回报具有重要的性别差异[6]99。他通过对1998年中国城市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女性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制度资本中的欠缺都是很明显的。女性在社会资本中的强关系在求职中比弱关系有微弱的优势。

而边燕杰则对“弱关系理论”提出了质疑。边燕杰等人在1988年,通过对中国一些城市职工的求职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社会关系网络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意义重大,强关系起到了主要的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强关系假设”。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关系本位的伦理型社会,求职者不但要利用关系去收集就业信息,更重要的是利用强连带关系来影响用人者分配工作的决策。关系越强,帮助者就越是有可能为求职者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8]。因此,在研究社会资本与就业问题时,要考虑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到底是“弱关系”对求职者帮助大还是“强关系”在求职时帮助大,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进行研究和考察。

2.2国内外学者关于先赋性和后致性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的研究

布劳和邓肯是研究职业地位获得的先驱人物,最著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们研究建立了“布劳—邓肯地位获得模型”。他们研究发现,即使考虑先赋地位(父母地位)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致地位(即教育和先前的职业地位)仍是解释最终地位获得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9]。布劳—邓肯的地位获得模型以父亲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职业为先赋性因素,以本人受教育程度和其初职地位为自致性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因果关系模型,认为社会地位获得同时受自致和先赋因素的影响,先赋性因素的影响虽不可忽视,但自致性因素的影响强度较高。此后,他们又将其结论推广为:社会工业化程度越高,其先赋性因素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越弱;社会越传统,先赋性因素对个人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越强。林南认为有着好的先赋性位置的行动者也将会有好的机会拥有好的社会资源。即地位强度命题。一个人的初始位置越好,就越有可能获取和使用好的社会资本[6]63。一个人采用工具性行动而获取职业地位的时候,他将要动用到他的社会网络资源,而这一网络资源又主要取决于他的先赋性地位。关于先赋性和后致性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系,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如陈成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后致性社会资本中的工作经验和所学专业对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发现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张少平通过个案研究发现在大学生就业中先赋性社会资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资本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但社会资本的发挥和利用需要特定的空间和条件,其局限性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汤兆云通过对河北省某大学的问卷调查发现先赋性社会资本对大学生职业获得的解释力并不强,现代社会的个人成功主要还是要靠后天的努力。张顺、郭小弦根据2009年八城市求职网调查的数据,控制了其他变量的影响因素后,通过OLS分析发现先赋性和自致性社会资本对劳动者收入都有显著性影响,但以本人教育程度为代表的自致性因素对职业地位和收入影响强于先赋性因素。

2.3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研究

随着社会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背景下,国内有不少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本与就业关系时,结合大学生就业,对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

陈海平研究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调查了湖南省七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在社会资本影响分析上,以高校毕业生所获工作的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为因变量,以社会资本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验证了大学生的“弱关系”是其获得职业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宛恬伊、郑美群、胡永远、张庆玲等学者运用调查问卷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调查,证实了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有着显著的正面的作用,社会资本能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机会、提供各种物质和情感的支持等。姜继红认为大学生就业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作用。徐晓军等学者根据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就业实现的关系模型。孙士杰根据对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建立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概念模型。包俐仙对重庆地区部分高校的大学毕业生进行了考察,从经济社会学角度出发,发现通过社会资本就业是大多数大学生的一种就业途径。大学生普遍认为即便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存量,也并不必然意味着能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向芳对湖南某高校的研究生社会资本进行了考察,发现性别、父亲社会地位、亲戚社会地位、自身社会网络资源对研究生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吴立保在梳理社会资本的概念脉络上,重新整理分析,建立了“双重嵌入”、“运作空间”、“差序格局”等概念模型,以用来解释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运作机理。同时认为社会资本不能单独发挥作用,而是需要结合人力资本来影响大学生就业率。郭园园研究发现高校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越高。刘鑫渝指出,社会资本的不平等、排斥、封闭、非均衡的特征表现依然突出,致使社会资本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产生了一些消极效应,主要表现在:社会资本结构中权力的广泛介入影响就业市场的规范运作,影响公平公正,使得大学生群体中资源缺乏的弱势群体产生懈怠心理,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赵延东提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求职的作用的发挥是受到制度制约的。劳动力市场建立的是否健全,也会影响社会资本发挥效用的机会。

2.4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与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

社会资本在性别上存在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对于女大学生来说表现得更明显。

严静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在求职网络中女大学生就业时的社会资本的运作,并对比了男生和女生、中国和外国的女大学生、不同学历层次的女生的社会资本状况。认为女生确实存在资本欠缺的现象[10]。李卫东提出,在性别制度和阶层结构的双重作用下,处于权力阶层的女性本科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拥有较好的机会结构,但处于权力底层的女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结构遭受到弱势性别和弱势阶层地位的双重挤压。刘要悟对湖南省七所大学的女硕士生就业进行了调查,发现相同专业女硕士生就业难于男硕士生,性别对女硕士生就业有显著的影响。李韦对女硕士生的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高等教育阶段积累的社会资本,或称后致性社会资本对女硕士研究生的就业产生了显著性影响,甚至超过先赋性社会资本的作用;女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资本存在回报欠缺性,但可以通过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社会资本水平,增加社会资本的存量[11]。国内关于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关系的研究不多,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入手。

3 研究述评

综述上述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定义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关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可以概括为:社会资本的客观内容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资本是在一定文化、制度下产生的,存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不能离开个人而单独存在。同时,社会资本又是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下来发挥作用的。因此,探讨女硕士生的社会资本状况要在整个社会环境大背景下来进行。

近年来,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受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学者的注意。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既有微观层面的又有宏观层面的。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应用研究存在着理论层次过低,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并且缺少系统性、理论性的论述。不同的学者对于社会资本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国内的学者主要侧重于社会结构的分析,而国外的学者主要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一些学者相信,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将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状况,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将更大。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政府、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同时在学术界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关注和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一般以应届大学毕业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问题,而单独探讨硕士研究生就业,尤其是单独探讨女硕士生就业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将相应的理论和女研究生就业联系起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者主要从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女生就业观或就业不平等的问题,在社会学角度上对女研究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研究体系。

在定量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了分层抽样、多阶段抽样的抽样方法。在统计数据分析方法上,最小二乘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是最常用的。在研究设计上,对社会资本指标的设计,不同的研究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学者的研究思路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证实了大学生就业和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先赋性社会资本对于行动者就业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考虑。家庭背景是否直接作用于社会资本也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社会关系中的强弱关系的划分也没有确定的指标。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大多是宏观的,微观的、深入细致的探讨较少。大部分学者对社会资本消极影响的关注也较缺乏。

(责任编辑 杨文忠)

参考文献:

[1]赵延东.“社会资本”理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8(3).

[2]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美]Coleman, J.S. Foundation of Social T Theory[M]. Cambridge, Belknap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5]Ronald Burt.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in Networks and Organization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0.

[6][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Mark S.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5).

[8]Yan jie, Bian. Bring Strong Ties Back in: Indirect Ties, Network Bridges and Job Searches in China [M].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1997(62).

[9]陈成文,邝小军.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J].青年研究,2004(9).

[10]严静.求职网络中社会资本的运作——以女大学生就业为例[D].福建:福州大学,2005.

[11]李韦.社会资本对女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的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Review on Social Capital and Employment Relations

WANG Yi-z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 China)

Abstract:Social capital is a concept of economics originally, different scholars have different views. The research of social capital and employment include strong and weak relationship, graduate employment, employment gender inequality. In general,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employment should be research further.

Key words:social capital; employment; graduate

中图分类号:DF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93(2016)01-0027-05

收稿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王一哲(1989—),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性别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就业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