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论要*

2016-03-16刘正妙

关键词:基础分类教学法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论要*

刘正妙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分类提问教学法是以提高提问的针对性,遵循一定的提问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教师与“基础”课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提问教学。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要能够真正实现分类提问教学法的价值以适应“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具体注意几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科学地采用提问方式与技巧,合理地回应和评价学生的答问。

“基础”课;分类提问;有效性

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面简称“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一直是学术界深为关注的问题。高校一线教师对此也做出了有益探索,一致认为,创新“基础”课课堂教学方法,将问题式教学法融入教学过程是有效途径。不过,就如何进行问题式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要提高问题式教学法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实效性关键是要提高其针对性。[1]82问题教学模式创新力度再大,离开针对性谈实效性,都是水中捞月,雾里看花。

一 “基础”课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的内涵剖析

我们所提出的分类提问教学法是以提高提问的针对性,遵循一定的提问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结合教师与“基础”课的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提问教学。

分类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提问的针对性,进而增强提问的实效。教师要根据授课学生的专业、性别、学习情况、籍贯、兴趣爱好和问题的难易程度等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评答。

分类提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具体性原则。所提的问题要明确,语言要精准、完整、明了,让学生明白回答问题的方向,答案要具体。一般而言,所提问题不能过大,涵义模糊,否则学生不知从何着手。针对较为宏大的问题,可以将其分解,尽量具体化。如,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就是个较为宏大的问题,提问时,可以就中国梦的某一构成要素结合学生专业进行提问。二是适时原则。有研究者发现,课堂讲授最好每隔五分钟就变化授课形式,这样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样,课堂提问应注意把握时机,找准发问的时机和角度,多提问来变换教学形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增进“基础”课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课堂提问可以尽量活泼、生动和口语化,但言辞一定要准确、恰当,能真正表达需表达的意思;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某些低层次的情趣而丧失“基础”课的政治性和科学性。如果学生听得捧腹大笑,使教学陷入庸俗的误区,就会影响教学效果。四是启发性原则。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想波澜,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遵循这一原则,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经常提问那种死背定义、定理、概念的呆板问题,或提问那种不用思考,只简单回答“是”或“不是”的过于简单的问题。[2]54五是系统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基础”课教学提问中,要结合教学大纲,联系教学方法设计若干问题,使这些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互相有机耦合而构成一个问题系统。六是鼓励性原则。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来。一般应该让学习成绩好的回答难一点的问题,掌握知识差的回答简单一些的问题,不管回答对与错,都尽量给予正面回应,不应过多批评或消极回应,挫伤学生再次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分类提问的主要类型。首先,按“基础”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新课导入式提问、讲授启迪式提问、内容概括归纳式提问。其次,按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划分可分为:把握概念、知记型提问;突出重点难点,理解分析性提问;投石问路,铺垫性提问;促进迁移,引导式提问;激发想象, 推理型提问;引导思维、质疑型提问;创新求异,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探索性提问。此外,按教学活动认知领域的目的可分为: 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理解提问。低级认知提问,即记忆力方面的一般性的知识水平的提问, 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等等。高级认知提问, 即以一定知识为基础的智能与技能,经过思维过程相联系的提问, 如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等。最后,按照提问的性质,可以分为诱发性提问、鼓励性提问、递进式提问。

分类提问的具体环节。问题的搜集、问题的筛选、问题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二 “基础”课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首先,分类提问是教学对象存在客观差异的必然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了种类繁多的专业。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专业种类多达100多种。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中升学率和大学招生率也逐年上升。这样,为了让各层次的学校有足够的生源,高校录取分数线越来越低。以湖南省2015年文科高考录取分数为例,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化成绩)本科分别为535分(第一批)、481分(第二批)、435分(第三批);体育类本科二批345分、三批325分,艺术类本科二批380分、本科三批349分;高职专科200分、美术和体育类160分。考生虽然考的是同一张试卷,但是掌握知识的情况截然不同,但却可能在同一所学校深造。也就是说办有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同一个教师就有可能同时给文化课考了535分以上的同学和文化课考了160分以上的同学授课。对此,在“基础”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区别的提问,既是尊重事实,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分类提问是提高统编教材针对性的现实需要。根据教育部“05方案”的要求,我国高校大一学生统一开设“基础”课,并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几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部不断组织专家学者修改教材,自2006年出版以来,2007、2008、2009、2010、2012、2015年每年都对教材进行了修订。根据国家重大事件与决策,结合学生和教师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修改教材,较好地加强了其时效性和针对性,切合了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是一本好教材。但是,由于“基础”教师来自不同学校和专业,大学生来自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各异的地区,“基础”课教学的主客体存在很大差异,要让一本教材能满足全国所有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为此,教师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生需要和教学要求,筛选和设置教学问题,无疑是因材施教的需要。有些高校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编制案例库和问题库,其实就为分类提问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再次,“分类提问”是教师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高校“基础”课教师队伍与其它学科教师队伍相比较而言相对薄弱。就这支队伍而言,主要由专任教师、学工管理人员、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等构成,学历覆盖了本硕博各个层次。因此,这支队伍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要让这样一支队伍在教学中发挥最大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合理配置。也就是说结合学生实际,配以与其相接近的教师,有助于实行分类提问教学法。如果说,将学生比作映射的原像,教师比作映射的像,我们以学生与教师的情况相接近为对应法则,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一对一的关系,那么就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和有助于“分类提问”法的实施。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增强“基础”课的实效性。具有强烈探索精神的大学生多数具有好问、勤问、深思等良好思维品质和习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又乐于积极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基础”课很多知识都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如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做怎么样的人?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高校学习如何做到爱国?人生真正的价值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违反道德规范的?大学生应树立哪些法治思维?毕业之后我们应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如何谈一场合理合法的恋爱?等等。因而学生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会用马列主义理论对人生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探索,学会掌握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质,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客观世界的表象中发现规律,深刻地领悟“基础”课知识。此外,运用分类提问,也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等等。

2.有利于培养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理性能力的培育需要借助道德与法律认识论的途径实现。理性最主要的能力是进行抽象、判断和推理。在分类提问过程中,培育学生理性能力的路径可以是多维度的,比较普遍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到来,必将要求大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喜欢提问和具有怀疑精神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大创新潜质,经常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并运用自己知识库的知识进行思维上的合理想象和创造,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3]154在课堂分类提问中,教师一方面为学生回答问题提供了一个标准示范。另一方面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此外,有的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面前往往会产生紧张情绪,怕自己无法回答或者答不到点子上面。通过分类提问,让每个学生在“基础”课堂上找到自我实现感,无疑有助于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培养适应能力。

3.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一是分类提问需要建立规模庞大的、针对不同学生和教师的问题库,而这不是某位教师能单独完成的,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实施分类提问教学法,让教师在合作中互相促进,互补有无,能提高“基础”课教师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消弭个人的不足。二是分类提问最困难的是“基础”课教师的分类。但是我们仅仅纠结于设置分类标准而不注重整体实力的提高会导致本末倒置。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迂回前进的办法提高教师整体的实力进而提高分类提问教学效果。三是分类提问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这对教师的权威和知识储备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必然会促进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和知识的储备。此外,教师通过分类提问,也能从学生的回答中获得灵感,进而优化问题答案,将问题设计地更加完善,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 “基础”课运用分类提问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分类提问”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创新的一种尝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然而具体的操作要能够真正实现其工具价值以适应“基础”课教学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

合理设计问题是开展分类提问教学法的基础环节。当前,“基础”课存在问题设计不当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基础”课教学时,缺乏认真准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不能精心设计问题,导致提出的问题简单化、肤浅化和形式化,缺乏思维深度和理论高度,表现为问题平淡毫无新意,宽泛缺乏针对性。例如,有些教师在导入情景并针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时,往往图方便、轻松只会照本宣科地抛出问题,如:什么是人生观?课本是怎么定义的?它的主要内涵书本上是如何阐述的?这些问题或太直白或太深奥,甚至答案现成,显然是没有思维坡度的问题,对提高“基础”课教学效果毫无裨益。

要合理设计问题,首先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中收集问题。一些“基础”课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只会从教学大纲或者自身喜好或专业背景出发设计问题,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分类提问低效甚至是失败。或者有些教师不变通地在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授课时总是提同一问题,忽视学生的异质性。因此,要实行分类提问,教师每个学期都要从所授课学生中收集问题。虽然说,学生的问题不一定科学和合理,但是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如果学生能够在上课时发现教师所提问题正是自己关心的或者就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势必会特别认真,并产生自我实现感,进而积极参与问题的解答[4]105。

另外,教师不可能任何问题都来自学生,有些问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从现实重大实践和时事热点中去加以凝练和总结。这个时候设计问题,一定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例如,我们在湖南科技大学讲述“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节时,就可以选取科大学生身边人物“向日葵”女孩何平自强不息的故事,而不应挑选一个与他们相隔年代遥远、毫不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事。以学生身边充满正能量的正面人物和故事阐述“基础”课的重点和难点,能够激发师生间无尽的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开放性、探索性,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无尽的思考。

(二)科学地采用提问方式与技巧

“基础”课实行分类提问法教学,不仅要有“问什么”的问题,还有“怎么问”的问题。分类提问法要注意“怎么问”的问题,就是要讲究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事实上,课堂提问没有统一的模式,提问的方式方法也是因教学主客体具体情况而异,教师要善于提问、勤于提问,提出的问题,要问得开心、问得精准、问的幽默,能够问到学生心里面去,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智慧。要达到这一效果,我们在实施分类提问法教学时应注意以下方法:一是直接诱导法。教师在提问中开门见山,联系现实实际和学生情况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参与探究。二是追根溯源法。教师在问问题时不能浅尝辄止,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寻找引起问题的根源。三是无中生有法。当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知识时,感觉似乎没有问题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采用揭疑式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我们讲到“党要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党也要领导人民执行法律,同时党也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命题时,就可以结合当前有些人提出的伪命题“党大还是法大”进行提问。四是反向提问法。对书本上的已有结论反过来进行提问。五是由此及彼法。即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贮备出发,结合“基础”课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类比出新的问题。

在“基础”课教学中使用分类提问教学法,我们应注意以下技巧:在给文科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可以提一些难度较大,需要相当知识积累才能解答的问题,给理工科学生授课时,应该提一些逻辑性较强的问题;提问对象是女同学时,可以提一些有关心理或感情方面等较为细腻的微观问题,给男同学提问时,则要注意提一些较为宏观的问题;对于学习认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坐在前排的同学,我们可以提一些开放性、能够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问题,对于坐在后面,学习“基础”课并无多大兴趣的学生,尽可能提一些能够提高其兴趣或具有鞭策性作用的问题,等等。

此外,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使用图片、表格、声音、影像等因素来展示资料、渲染情境、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关注,促进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到“恋爱中的道德规范”时,我们应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组“现在大学生恋爱中不道德行为”的图片,并提问“你对这些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向往的爱情是怎么样的?你觉得恋爱只要守法就行吗?现在的大学生谈恋爱应该遵守哪些道德规范?”学生通过图片的视觉冲击及教师的提问讨论,使他们对恋爱中的道德责任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合理地回应和评价学生的答问

分类提问的最后环节是进行问题解答。问题解答一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侯答,二是理答。这一环节在分类提问中的作用很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提问的成败,常常起到引导答问进程,提升答问境界,助力学生获取“基础”课知识的重要作用。在侯答阶段,教师一定要根据所提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时间和引导。如果是比较腼腆的女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可能相对而言要长一些,教师在侯答时不仅不要催促,而且要进行鼓励性地引导,使之朝着问题解决方向思考。候答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如“说说看”、“勇敢地谈谈自己的看法”、“说错了没关系”等等,还应该使用表情、手势、姿态等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和信息,使之克服害羞、畏难等心理障碍,树立起信心,从容、镇静地思考。在理答阶段,“基础”课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有些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之后,认为其回答毫无逻辑或者理论性,不给予任何价值判断,这是极其错误的。不管学生回答如何,教师一定要作出回应,确定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或行为的具体价值。二是应注意少做“对”或“错”、“正确”和“错误”之类的简单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做二选一的简单评判,不但会打击以后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影响其对“基础”课知识内容掌握。三是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做到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迁移,让大一学生拓宽视野,产生探寻新问题的兴趣。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基础上赋予学生思想自由,使学生内在的自然天性与潜能得到极致的发挥。[5]124四是要防止无原则的鼓励评价,只要学生回答问题,都一味地带头鼓掌,这也是不恰当的,起不到奖优罚劣的效果。

[1] 臧 宏,王立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式专题教学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2] 刘丽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有效提问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4).

[3] 陈志霞. 试论高校人文教育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3).

[4] 汤菊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5] 李华玲,李 峻. 论高校教学评估的“意义建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On the Classification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for the Course of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LIU Zhengmiao

( School of Marxism,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The classification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aims to enhance pertinence,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 of questions, and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and “foundation”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eaching objects and needs. It has its necessity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foundation” cour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and realize the value of classification question teaching metho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to design problems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 to use questioning methods and skills scientifically, and to evaluate and respond to students’ reasonably.

“foundation” course; classification question; effectiveness

2016-03-14

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15B17);2015年湖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两型社会建设视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G31362);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效的‘三创’研究”(248);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基于探究性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72)。

刘正妙(1984-),男,湖南临湘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1-1181(2016)04-0071-05

猜你喜欢

基础分类教学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分类算一算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