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时期桂林践行“隐蔽精干”策略探究*

2016-03-16刘旭雯

关键词:国统区桂林当局

刘旭雯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抗战时期桂林践行“隐蔽精干”策略探究*

刘旭雯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抗战时期,“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桂林党组织从桂林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建立平行支部,单线联系;利用国民党与新桂系的矛盾为自身服务;疏散埋伏以坚持长期斗争等方式,践行了这一工作方针,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存和壮大了党的组织;宣传教育群众,扩大党的影响。

隐蔽精干;抗战时期;桂林;南方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面对日益恶化的国共关系,中共中央根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1]十六字方针的部署,在南方国统区和敌占区组织党的活动。在南方局这一策略的推动下,桂林党组织结合桂林自身的实际情况,创新实践,在白色恐怖下仍然坚持发展党组织,使之成为桂林抗战的核心力量。

一 桂林践行“隐蔽精干”方针是应对复杂的抗战形势的要求

桂林在抗战时期是广西的首府,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军事要地和军事指挥中心。它是连接西南地区、我国东部和南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内地与香港地区、海外地区特别是南洋地区联系的主要途径,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因此,桂林成为南方国统区内团结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阵地,周恩来曾经明确指出:“桂林这个阵地一定要保存下来大大发挥作用。”[2]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桂林在抗战中的任务显得越来越重。

(一)日益恶化的政治形势

抗战时期,国民党新桂系长期盘踞广西,而桂林作为广西当时的统治中心成为了共产党重点关注的地区。当时,国民党新桂系当局虽然表面上和共产党联合抗日,但背地里对共产党是有抵触情绪的,还发生过镇压和迫害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活动,并制造一系列严重事件来对共产党加以破坏。1937年8月至9月,新桂系借“王公度事件”来破坏中共广西当地组织和进步力量。9月7日,中共郁江区特委被破坏;9月至12月,桂西区游击队被骗导致“百色谈判”发生。他们苦心谋划,在广西建立了一个典型的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反动官僚统治集团,残暴镇压共产党和人民革命活动。特别是1942开始,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新桂系更加紧了对共产党的残酷迫害。1942年五月,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长郭潛在桂林检查工作,在离开桂林时被捕,随后叛变。在郭潛的指引下,国民党特务相继破坏了中共南方工委,又企图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7月9日,国民党特务包围了桂林逸仙中学,并将当时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的广西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苏曼以及省工委妇女部部长兼桂林市委书记罗文坤夫妇和中国南方工委驻广西特别交通员张海萍“捉拿归案”。在狱中,苏曼等人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投降于国民党特务。11日,为了将中共地下党员“一网打尽”,国民党特务将他们“释放”回逸仙中学,并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苏曼等人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在无法通知自己的同志和党组织的情况下在仙逸中学宿舍集体自缢。这就是震惊广西的“七九事件”。面对如此严重的白色恐怖,广西省工委必须加紧隐蔽党员和进步人士,以积蓄和保护革命的力量。

(二)中共在国统区的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作用

在第二次国民革命战争时期,党的“隐蔽精干”策略就已经提出来,然而,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这一策略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国统区的党组织因为暴露几乎被全部毁掉,这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中国的革命也差点被断送。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的战略目标,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时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党在国统区的斗争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1936年4月,中共中央的指示中指出,在对白区的工作中必须抵制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时刻“积蓄工人阶级的雄厚力量”[3],随时准备战斗。1937年5月,在延安召开的国统区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情况,明确将长期隐蔽,深入群众,运用正确的斗争方式,积蓄和加强群众力量,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作为国统区的工作的目标和总任务。会议还指出,必须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公开斗争和秘密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明确将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作区分,以满足具体工作的需求。为了抵御风险,必须建立和巩固国统区党的领导机关。要深入国民党内部进行有重点的斗争,这样才能更好武装群众,继续将革命进行到底。1940年6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发布的报告中,毛泽东在报告提纲《目前形势和我党政策》中提到:党在国统区执行隐蔽政策,精干政策。[4]桂林的党组织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共广西省工委的领导下,根据桂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努力践行这一方针。

(三)桂林在抗战期间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抗战时期新桂系当局控制着的广西政权,表面上政权巩固,政治稳定,实际上内外交困,新桂系的统治随时都可能崩塌。这主要表现在新桂系当局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矛盾上。新桂系当局想要从蒋介石的统治中独立,实现封建割据这一目的,提出了政治上自治,军事上自卫,经济上自足的“三自”政策。他们还注意培养效忠于新桂系当局的人才,以此来对付蒋介石。蒋介石更狡猾,他在对付新桂系当局时采用了“一拉一打”的办法,先将李宗仁的广西军队调往徐州前线抗日,通过日军的进攻来削弱新桂系的军事力量,而后又成立了军委会桂林行营,将自己的亲信白崇禧调去担任主任。他还委任黄旭初主持广西的工作,默认他们的“三自政策”。国民党政府与新桂系当局这种微妙的关系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斗争策略也变得更灵活多变。例如抗战相持阶段,蒋介石下令白崇禧加紧反共策略,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和白崇禧联合发布了反共“皓电”,要求李宗仁领导的桂系军队向八路军、新四军进攻,要求在广西主持工作的黄旭初加快迫害广西的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的行动。这本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箭双雕”的做法,既可以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也可以削弱新桂系当局的实力。然而桂林的党组织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广西的新桂系上层人物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蒋介石的“计划”。新桂系当局明面上虽然在“反共”,但并没有将广西境内的共产党员赶尽杀绝。桂林党组织就是这样不失时机地应用桂林这一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地方贯彻党的“隐蔽精干”策略,既团结了各方人士,兴办了自己的事业,也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桂林成为了抗战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

二 桂林践行“隐蔽精干”方针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曾于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间,就如何正确落实好党的“隐蔽精干”策略,3次来到桂林做出重要指示。桂林党组织根据周恩来同志的指示精神,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付诸实践。

(一)建立平行支部,单线联系

当时桂林的党组织是由地方党组织和外来党组织组成。地方党组织有20多个支部,主要分布在学校、工厂、学生军、三青团等部门、机构、组织中。而外来党组织也有10多个支部。抗战期间,桂林地区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基本都是以单线联系为主,未发生横向关系。例如广西地方干部建设学校内的党组织是由本地和外地两个支部组成,他们有着同样繁重的斗争任务,在工作上相互合作,但在组织上严格要求、严格保密,不发生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即使有党员不慎暴露了身份,也不会因为个人暴露而导致整个组织暴露的连锁反应。其次,这些分散在各基层的党组织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扩大党在基层的影响力、深入发动群众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救亡日报》的党组织通过报纸的宣传作用,及时反映人民抗日救亡的呼声,并团结了大批知名文化人士,加强群众教育。虽然有的单位没有成立党支部,例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但在分会的理事中,仍然有党员在其中工作,并在分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利用国民党与新桂系的矛盾为自身发展提供便利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是不允许国统区内共产党合法存在的,更不允许共产党在该区域内活动。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他们更千方百计加强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迫害,桂林地区也不例外。而新桂系当局则在一旁拉拢知名人士,通过其扩大自身的势力,壮大队伍,巩固地方权力。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个机会,认真分析国民党政府与新桂系之间的矛盾,不仅注意团结国民党中的开明人士来帮助自己,同时还不时时机地将党员输送到新桂系当局组织的一些团体和重要单位中,通过他们的阵地来开展自己的工作。1941年4月,国民党政府成立桂林办公厅,李济深担任办公厅主任。同时撤销了军委会桂林行营,将时任桂林行营主任的白崇禧调回重庆。李济深作为国民党民主派人士,与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不同,他在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上显得更开明、友好。桂林的党组织把李济深作为国民党内重点关注的对象。党组织利用李济深的地位和名声作为掩护做了很多事情。1941年冬,香港沦陷,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逃亡桂林,他们在桂林的生活相当困难,居无定所,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桂林党组织找到了李济深,请求他出面帮忙。他不仅在财政上提供支持,并在工作上也给他们适当安置。同时,桂林党组织也大胆巧妙的安排党员和进步人士进入到广西建设研究会、广西三青团、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广西学生军这些由新桂系当局主办的组织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建设研究会。它是一个以学术研究的名义作为掩护的反蒋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利用这个机会将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引荐入会,以此获得合法地位。这样一来,中共就可以以此作为据点,团结民主党派和知名人士,鼓舞他们一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争取更广泛的民主,扩大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三)疏散埋伏以坚持长期斗争

皖南事变发生不久后,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被迫关闭。国民党政府加紧了对新桂系当局的分化和控制。桂林的革命形势越发艰难,革命工作很难开展,抗日文化运动也陷入了低潮。“七九事件”发生后,蒋介石联合新桂系当局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学生,中共广西省工委和桂林市委均遭到了严重破坏。广西省工委被迫撤离桂林,转移到农村地区隐藏起来,以保存革命火种。他们先后转战到了灵川县、钟山县。在这期间,桂林党组织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是将已经暴露和没有暴露的党员实施转移,想办法使他们隐蔽起来,防止遭到迫害;另一方面是尽量与南方局联系上,报告工作。在桂林党员大疏散的过程中,一些党员和进步人士转移到了桂东昭平、贺县等地方的乡镇学校去从事教学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取得合法地位来继续传播革命文化,从而在广大的基层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3年春,广西省工委终于和南方局取得了联系。南方局听取了汇报后,提出了党员同志上山打游击的指示,广西省工委决定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建立抗日游击队,在敌人的大后方开展游击战争。桂东北人民游击队就是在这个时期组建的,对敌后抗战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 桂林践行“隐蔽精干”方针的成效

从党的“隐蔽精干”方针在桂林抗战文化运动中的实践,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方针的既定目标和宗旨是保护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维护统一战线,为革命胜利积蓄力量。而“隐蔽精干”方针在广西省工委的领导下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抗战期间桂林的党组织之所以能够在国民党和新桂系当局的双重压力下坚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与他们贯彻南方局“隐蔽精干”方针和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活动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们为维护统一战线,坚持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桂林党组织践行“隐蔽精干”策略是在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抗战时期桂林地区的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是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全民抗战,巩固国民党和中共之间的合作,鼓舞国民党坚持抗战,振奋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的抗战信心。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已经给国共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严重影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国民党多次反动“反共”高潮,试图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打破这种不利的局势,桂林地区的党组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既注意隐蔽精干,保存实力,同时重视处理与新桂系当局这样的地方势力派和国民党当局中的民主进步人士之间的关系,把他们作为重点的统战目标,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充分获得他们的支持和信任,通过他们的帮助来保存和积蓄自己的力量,发展巩固国共抗日统一战线。桂林党组织为了更好联系各民主党派人士和进步青年,还通过新桂系当局建立的社团组织作为据点来开展工作,开创了统战工作新局面。“第二次国共合作虽然坎坷,但毕竟在中国开创了全国性执政党与非执政党联合领导模式的先例。它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牢固的政治基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是全民族团结抗日的基础”[5]。

(二)保存和壮大了党的组织

1939年南方局成立时,中共中央就明确了党在国统区主要的五项任务:一是高举抗日旗帜,通过公开和秘密的方式,展开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行动;二是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遵循坚持抗战团结进步方针,维护国共合作,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三是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和广大人民,开展民主运动,促进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朝着民主道路发展,调动各阶级、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四是团结爱国知识分子,发展抗日进步文化运动;五是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建设,发展、巩固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6]

虽然国民党反动派几次发动了“反共”高潮,但桂林的党组织没有立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法和国民党反动派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贯彻了“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十六字方针,改变原本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将公开工作与隐蔽工作作严格区分,上下层活动也划分好界限,互不干扰。建立平行支部,压缩国统区的党组织规模,尽量化大为小。采取单线联系的方式,互不联系,党员严守党组织秘密,以免被破坏。这样有助于保护党内的同志,使他们不轻易暴露身份,也使桂林的党组织在极其恶劣的情况下能够生存并发展起来。桂林的党组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妥善处理党的组织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组织工作,从而顺利完成党中央提出的党组织在国统区的主要任务,经受住了考验,在革命烈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组织力量。

(三)宣传教育群众,扩大党的影响

1939年1月,新桂系当局筹备广西地方干部建设学校时,由于缺乏人才,邀请了知名教育家、历史学家杨东莼(秘密共产党员)担任教育长。在杨东莼的领导下,广西地区干部建设学校还积极动员学员参加抗日救亡运动,通过实践使学习到的理论发挥作用。党组织发动学生发起了声援重庆被炸同胞的慈善活动,讨汪运动周运动、写慰劳信和慰劳贺年卡来鼓励前方英勇杀敌的将士、为前方将士缝寒衣、扩大在农村的宣传活动、组织战地工作团等。特别是在农村的宣传活动中,为了深入群众内部,得到群众在抗战中的响应,地干校组织学生到临桂、灵川县的35个农村里,对15000名村民进行抗战知识宣传。他们根据农民的实际文化水平,通过探访、歌咏、漫画、海报和其他形式进行宣传。通过这些办法,使农民深刻了解到了当前的形势,这对于加强军民之间的合作,提高抗战胜利的概率起到了巨大作用。皖南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不断施加压力给新桂系当局,要求他们加紧分化瓦解中国共产党。在桂林党组织疏散党员期间,被疏散到昭平县的民主人士与《广西日报》(昭平版)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使该报在1944年11月1日再次恢复出版。它是桂东地区在抗战后期唯一活跃的媒体。该报不仅大力宣传中国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的主张,还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为进行披露,以此来警示国民党收敛恶行,并树立了中共的形象。例如,该报揭露和抨击了湘桂战役中国民党消极抵抗日本侵略和腐败的现象。中共还注意通过报纸传播的影响力来深入群众,打破国民党对中共形象的诋毁,鼓舞广大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仅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群众基础,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56.

[2] 刘隆华.我对广西统战部工作的回忆[Z].桂林党史研究室(内部资料).

[3] 中共桂林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广西地方历史专题研究:桂林市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411.

[4] 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党史研究论文集[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56.

[5] 刘绍卫.中国共产党与广西抗战——政治交往理性的实践[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67.

[6]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党建工作[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4-5.

Research into the Strategy for “Hiding Elites” in Guili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LIU Xuwen

(School of Marx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6, China)

“Hiding elites, ambushing for a long time, saving energy, and waiting for opportunity” is the strategy of the CPC in KMT-ruled area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ccording to their own actual conditions, the CPC’s Party organization in Guilin implemented this policy through constructing a parallel branch, contacting one-sidedly, making 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KMT and new warlord of Guangxi to serve ourselves; evacuating and ambushing for the long-term fight. Those measures consolidated and developed the Chinese united front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saved and expanded the CPC’s Party organization; broadcasted and educated the masses, and expanded the influence of the CPC.

hiding elites; The Anti-Japanese War; Guilin; The South Bureau

2016-02-25

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南抗战文化人中的共产党员群体作用研究”(11BDJ011)。

刘旭雯(1990-),女,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K265.1

A

1671-1181(2016)04-0051-05

猜你喜欢

国统区桂林当局
桂林行
中苏文化协会与20世纪30年代中期国统区苏联形象的构建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经济危机及其连锁反应*——基于国民党高层个人记述的观察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抗战时期中共国统区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