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研究——以潮-普-英讲话者为调查对象

2016-03-16丁雪华吴文春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潮州504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潮州504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

丁雪华,吴文春(.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潮州 504;.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潮州 504)



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研究——以潮-普-英讲话者为调查对象

丁雪华1,吴文春2
(1.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潮州521041;2.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通过对同时掌握并使用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的研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的特点及其与双语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的异同进行探讨。被试为粤东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词汇联想测试对比被试的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三种语言的心理词典联想反应,发现了一种新类型的联想反应,并将其命名为超语义反应。另外发现,被试在英语的联想中产出的横组合词比纵聚合词更多。其他关于语义及非语义反应的实验结果与现有双语研究基本吻合。

关键词:心理词典;联想模式;方言-普通话-英语讲话者

心理词典也叫内部词典,指的是词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当这个词典中某一个特定的词被搜索到时,与这个词相关的属性就可以为我们所用了,这些属性包括词的意义、拼写、发音、与其他词的关系,以及其他有关信息。[1]近年来,对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心理词典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研究者对一语、二语心理词典的联想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一语心理词典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即学习者的语言熟练程度越高,其心理词汇以语义相连的迹象就越明显,其句法搭配则倾向于从橫组合向纵聚合发展[2-3]。对二语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的研究则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语心理词典的发展轨迹与一语心理词典相似[4],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语心理词典的联结方式不同于一语心理词典,如Meara认为二语学习者心理词典的联结程度及语义联结模式都与本族语者不同。[5]这两种观点分别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的支持[6-8]。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母语、二语(英语)与英语本族语者的母语词汇联想反应的对比上。冯学芳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大学生进行英语单词联想测试,并将之与英语母语者的英语单词联想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单词联想中搭配关系的词汇出现的比例比汉语高,同英语母语者相比,搭配、语义邻接、语义远亲的联想词汇出现的比例也显著不同。[9]张萍和刘绍龙等的研究还加入了对不同二语水平的中国大学生词汇联想反应的考察,他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10-11]

学界对心理词典联想反应类型的分类也存在争议。Nissen和Henriksen及Namei等用语音及其他关系、横组合关系、纵聚合关系来对联想词汇进行分类。[12-13]而Fitzpatrick将其分为基于形式的反应、基于意义的反应、基于位置的反应及出错反应。[14]张萍则将联想反应分为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其中语义反应包括纵聚合和横组合两种,纵聚合指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为同/反义、上/下义、局部/整体等词间的层级关系,横组合则主要涉及搭配关系。[10]张萍的分类比之前的研究较为细致清晰,本研究将以张萍的分类为参考,在其基础上对词汇联想反应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虽然国内外对心理词典联想模式已有一定数量的相关研究,但研究结果仍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议;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一语和二语的心理词典,鲜有同时以三种语言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而涉及方言的研究则更罕见。中国大学生中有着庞大的同时使用方言、普通话及英语的群体,其中方言是他们自幼习得,最为熟悉;普通话一般稍迟于方言习得,熟练程度也较高;英语的习得更迟一些,日常使用较少。方言词汇在中国大学生学习者心理词典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其最先为学习者所习得,对其后的语言的习得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方言在心理词典中存在模式进行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方言-普通话-英语使用者,对三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差别,两两之间各不相同,以使用三种语言者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可以将这种不同与词汇联想结果的语言间非对称程度进行对比,这是一般的双语研究无法实现的。

本文将以潮汕方言背景的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其方言、普通话和英语的心理词典联想类型,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潮-普-英讲话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有何特征?(2)其心理词典联想模式与一般双语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有何相似及不同之处?

一、研究设计

1.被试

本研究中被试为粤东某高校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共38人,年龄在18-21岁之间,其中男生10人,女生28人。被试均为潮汕籍学生,对被试进行的一次访谈得知,被试都自幼习得并使用潮汕方言,普通话多为上学后习得,其熟练程度及使用频率不及方言,英语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至接受测试时已学习英语12年左右,但使用频率较低,一般只在课堂上使用。所选被试均已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在二乙以上。英语词汇量测试显示,被试平均英语词汇量为3778词。正式测试前,要求被试使用7点量表自评潮、普、英三种语言的熟练程度,7表示非常熟练,1表示非常不熟练。自评结果为:潮汕方言平均熟练程度为6.7,普通话平均熟练程度为5.8,英语平均熟练程度为3.8。

2.实验工具

本研究利用词汇联想测试来考察被试的心理词典联想模式。词汇联想测试的初选材料包括60个词,其中潮汕方言词汇、普通话词汇、英语词汇各20个,被选词汇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没有同音词,可以通过听觉输入的形式被辨认;(2)覆盖较广的语义及语音范围,避免语义或语音相似的词汇同时被选。在正式测试之前,另外选取5名语言能力与被试相似的学生,对所选词汇进行试测,根据试测结果删去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词汇,最终保留45个词汇作为测试材料,其中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词汇各15个,每种语言的15个词汇中含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各5个。测试材料见表1。

表1 测试材料

3.实验过程

被试在课后被集中进行测试。测试以听-写模式进行,被试被要求在听到每一个测试词后写出最先联想到的3个词。为了强化各语言对联想结果的作用,被试在听到由某一种语言朗读的词汇时,应尽量使用该语言进行思考及联想词汇。测试应独立完成。研究者分别以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逐个朗读各语言相应的测试材料,在朗读每个词汇之后留出足够的时间供被试联想及书写。

二、结果和分析

本文参考张萍的分类方法[10],将联想反应分为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其中语义反应包括纵聚合和横组合两种(图1),对实验数据进行初步统计。统计中发现,有一类联想词似乎无法归入图1中的任何一类。该类联想词如:

基础(刺激词)——练习题(联想词)、钢筋(联想词)

背景(刺激词)——墙纸(联想词)、身份(联想词)

这些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看似有一定程度的语义相关,但既不属横组合关系,也不属纵聚合关系,它们与刺激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已超越了词汇本身上下义或同反义等联想及搭配联想的层面,是被试基于生活经验作出的超越语义在单纯语言层面上联系的联想。我们将这一类反应命名为超语义反应,用以指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虽有一定语义相关,但既非基于搭配的词间连接关系,也非词间的层级关系,而是更高层次的、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作出的联想反应。如刺激词“基础”一词,如果联想词为“根基”,则与刺激词为同义关系,属于语义反应中的纵聚合关系;当联想词为“练习题”时,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既非基于搭配的横组合关系,也非词间层级的纵聚合关系,而是由于被试在生活中了解到要打好学习的“基础”,需要多做“练习题”而作出的联想,这时候的刺激词与联想词是基于生活经验相互联系起来的,而非基于词在单纯语言层面上的意义联系起来。从语义距离上来看,超语义反应中的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的关系要远于语义反应中的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的关系。

图1 张萍的词汇联想反应类型分类

我们将超语义反应与非语义反应、语义反应并列为联想反应的三大类型。修正后的总分类方式见图2,语义反应及非语义反应的下级分类仍参照图1。对数据进行重新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本实验被试为38人,每种语言类型各有词汇15个,每个词汇要求每个被试写出联想词3个,即每种语言类型可得到联想词共1710个(或联想反应1710次);如果某个被试对某个词汇没有写出联想词或写出的联想词不足3个,则每缺少一个联想词记为无反应1次。

图2 修正后的词汇联想反应类型分类

由表2可见,在超语义反应、语义反应及非语义反应类别下,潮汕方言、普通话与英语的联想反应均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三、讨论

如表2所示,在超语义反应类型上,潮汕方言的反应频次高达565次,是方言全部反应频次的33.0%,普通话的反应频次略少,为498次,而英语的反应频次显著少于方言及普通话,仅为101次。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出现?我们知道,潮汕方言及普通话均为被试日常使用、非常熟悉的语言,其中多数被试对潮汕方言的熟悉程度比对普通话的熟悉程度更高,而英语作为外语,多数被试对其熟悉程度明显低于方言及普通话。前文提到,超语义反应是被试基于生活经验作出的超越语义在单纯语言层面上联系的联想。因此,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联想结果差别,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原因来解释:一方面,由于受试日常生活中使用潮汕方言及普通话,故而用这两种语言产生的联想词中有更多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词汇;另一方面,由于受试对潮汕方言及普通话的使用更为熟练,在使用这两种语言进行联想时思维也更为灵活,更容易超越单纯语言层面的限制,能联想到更多相关的事物。

在语义反应类型方面,关于横组合和纵聚合的关系,以往更多出现在对语言内词汇发展的研究上。对一语语言内词汇发展的研究大多表明,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其心理词汇联想模式趋向于从横组合向纵聚合迁移[3,15]。对于英语作为二语的受试者二语语言内的词汇联想情况,张萍及刘绍龙等的研究均反映,不论二语水平高低,纵聚合知识一直强于横组合知识,同时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纵聚合知识的优势变得更加明显。[10-11]那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使用者的心理词典语义联想模式又是什么样的呢?不同熟练程度的语言间对比情况是否与语言内的不同发展阶段情况类似?

表2 不同语言类型词汇联想反应

从表2可见,潮汕方言和普通话的纵聚合知识均强于横组合知识。作为熟练程度较高的母语,这样的实验结果与以往研究吻合。英语的情况则比较特殊,为橫组合知识强于纵聚合知识。英语的实验结果与张萍、刘绍龙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0-1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一致?我们认为这与被试接受的英语课堂授课模式有关。实验后对被试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多数被试接受的英语课堂授课中老师更多强调的是词汇与句法的搭配,相比而言,使用同/反义、上/下义等联想来教授词汇的模式比较少用。

与超语义反应及语义反应情况刚好相反的是非语义反应和无反应的实验数据。非语义反应指联想词与刺激词之间无语义相关,如structure(刺激词)-tree(联想词),刺激词与联想词之间可能为语音或词形相关,也可能毫无关系。无反应指被试未给出联想词。从表2可见,非语义反应和无反应的频次均为潮汕方言最低,普通话略高,英语的频次远超方言及普通话。

张萍在二语词汇联想的研究中也曾报告过相似的实验结果,她还利用对联想结果的定性分析证实了二语心理词典的非语义化特征。[10]本研究利用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使用者的心理词典联想实验进一步证明,熟练程度越低的语言,其心理词典的非语义化特征越明显。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需同时或逐步习得词汇的音、形、义,利用熟练程度较高的语言进行词汇联想时,由于学习者已对词汇的音、形相当熟悉,因而会把注意力主要放在词汇的意义上进行联想。反之,对于熟练程度较低的语言,学习者会把注意力分散在词汇的音、形、义各方面,所以会产出更多的非语义联想词。如果被试遇到不认识的刺激词,则更是只能在音、形方面进行联想。英语的无反应频次较高的可能原因,则是被试在听到不熟悉的英语词汇时放弃了联想任务。

本研究通过对潮汕方言-普通话-英语使用者的词汇联想实验发现,被试产生的联想反应中,除了语义反应和非语义反应外,还有一种现有研究未报告的类型,我们将其命名为超语义反应。超语义反应词在被试越熟悉的语言中产出越多,这一发现是对现有心理词典联想模式理论的补充。而在语义反应及非语义反应的类型中,我们除了发现被试在英语的联想中产出的横组合词比纵聚合词更多之外,取得的其他数据与以往的单语及双语研究基本吻合。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心理词典纵横网络研究中鲜有涉及的方言-普通话-英语使用者,其中许多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 CARROL D.Psychology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03.

[2] ENTWISLE D.Word Associations of Young Children [M].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66.

[3] ANGLIN J.The Growth of Word Meaning [M].Cam⁃bridge,MA: MIT Press,1970.

[4] SINGLETON D.Exploring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5] MEARA P.The Study of Lexis in Interlanguage[C]// DA⁃VIES A,HOWART A,CRIPER C.Interlanguage.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84: 225-235.

[6] ZAREVA A.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Lexicon: How Does It Compare to Native Speakers’Lexi⁃cal Organizatio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7,23(2):123-153.

[7] READ J.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easure of L2 Vo⁃cabulary Knowledge [J].Language Testing,1993,10(3): 355-371.

[8] VERHALLEN M,SCHOONEN R.Lexical Knowledge in L1 and L2 of Third and Fifth Graders [J].Applied Linguis⁃tics,1998,19(4):452-470.

[9]冯学芳.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语义网络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3):435-445.

[10]张萍.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联想模式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1):71-82.

[11]刘绍龙,傅蓓,胡爱梅.不同二语水平者心理词汇表征纵横网络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2):57-60.

[12] NISSEN H,HENRIKSEN B.Word Class Influence on Word Association Test Result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6,16: 389-408.

[13] NAMEI S.Bilingual Lexical Development: A Per⁃sian-Swedish Word Association Stud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4,14: 363-388.

[14] FITZPATRICK T.Habits and Rabbits: Word Associa⁃tions and the L2 Lexicon [C]// Forster-Cohen S,Kraj⁃novic M,Djigunovic J.EUROSLA Yearbook 6.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6: 121-145.

责任编辑黄部兵

[15] SCHMITT N.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On the Word Association Patterns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ers’Mental Lexicon——With Chaoshan Dialect-Mandarin-English Speakers as Subjects

DING Xue-hua1,WU Wen-chun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anshan Nornal University, Chaozhou, Guangdong, 521041)

Abstract:Based on a study of word association patterns in Chaoshan dialect-Mandarin-English speak⁃ers’mental lexicon,the paper aims to probe into the features of word association patterns of college English speaker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rilinguals’and bilinguals’word association patterns.Take non-Eng⁃lish-major sophomores in a university at eastern Guangdong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a word association task as research tool,the study compares the patterns of word association in dialect,Mandarin,and English mental lexicons.The study discovers a new type of word association pattern,which is named sur-semantic association.In addition,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objects produce more syntagmatic words than paradigmatic words in Eng⁃lish word association task.Other results about semantic associations and non-semantically-related associa⁃tions basically agree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L2.

Key words:mental lexicon;association patterns;Dialect-Mandarin-English speakers

作者简介:丁雪华(1982-),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4WTSCX088)。

收稿日期:2015-09-10

中图分类号:H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6)01-0076-05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