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分析
2016-03-16西安财经学院财务处杨茜
西安财经学院财务处 杨茜
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分析
西安财经学院财务处 杨茜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已经被很多高校所采用,高校办学风险也随着外部环境与内部体制的复杂化而日益突显,因此,应对高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性的审查和评价。本文在了解高校风险、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审计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必然性,以及在开展风险管理审计时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有所帮助。
高校 风险管理 审计
如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不断扩展自己的规模。但是在扩建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为单纯依靠财政拨款已不能完全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各大高校中采用多渠道筹资办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庞大资金的投入,社会也对高校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备受关注。但是,面对巨大的财政支出,各大高校落后的管理体制,已无法对重要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如果高校贸然扩大自己的规模,不仅会带来一定的市场风险,而且还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鉴于此,高校的风险管理开始备受银行以及社会大众的关注。
1 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
为了大家能够充分认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并对其高度重视,笔者首先从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定义、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及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给大家介绍。
1.1高校风险、风险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
为了更好的分析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笔者认为有必要了解这些名词的相关概念。关于“风险”这个词既有狭义的定义也有广义的定义。在广义的定义中即包括正面风险也包括负面风险,而狭义的风险主要是指负面风险。对于高校而言,风险管理一般被定义为高校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实际上,高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管理风险主要有:(1)财务风险。例如在一些重要的经济活动中,高校资金可能会出现收支失衡的风险,无法按照约定的时间回笼资金,导致预期收益无法达到。或者是无法准时偿还负债而给高校带来的经济和声誉损失。(2)规模化风险。其一般是指高校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进行学校的合并,这样一来会导致职工、学生的管理及新校区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3)学生管理和教育风险。其在对在校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能否达到培养目标从而被社会认可所产生的风险。在高校中,进行风险管理主要是为了实现高校所制定的各类目标。开展高校风险管理审计的定义是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监督高校的各种风险管理活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来改善风险管理,以此来协助高校实现战略性目标的相关审计活动。
1.2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必然性
高校需要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1)高校风险管理的需要。为了适应不断改革的市场经济体制,各大高校不仅要从事科研教学活动,还要开展基本建设等经济活动。为了妥善解决“扩招”问题,高校七八年前就开始建设大量的新校区。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高校需要向银行贷款。这样,高校每年都要支出少则几千万多则几个亿的利息费用。然而,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它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因此,为了高校能够顺利实现自身目标,就有必要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2)与风险管理审计本质相适应。在风险管理中,管理审计的宗旨是改善组织经营,提高增加组织价值。其本质就是对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经济节约程度等进行审查、评价。概括来说就是“3E”内容,即效率、经济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审计不同于财务收支审计,它主要是一种面向未来,以改善管理为目的的审计工作。因此,它也具有不可代替性。这正是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原因;(3)内部审计自身发展需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教育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责与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在国家审计从属关系中的地位开始慢慢提升,在高校中要想更好的发挥教育风险管理审计,就需要对其不断改进和创新。但是目前各大高校对风险管理的重视无疑是给内部审计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而且,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也提出了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综上三点原因都使高校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成为了必然。
1.3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特点
由于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它也具备自身的特点。(1)前瞻性。由于管理审计工作所得出的结论在事实形成初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对风险管理审计人员进行管理时,不再针对单一部门进行审查,其不仅要对高校的整体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还需要对其外部环境进行审查。在时间顺序上,其开始慢慢的从事后监督逐渐向事前监控进行转变。(2)客观性。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具有感染性以及传递性等特征。通常情况下,某个部门造成的风险一般不会由该部门直接承担,并且还会慢慢的传递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整个组织出现瘫痪。例如,为了节省资金,基建部门在建教学楼时一般会选择低报价的建筑公司,但是该风险还会对日后工程的维护和使用中体现出来。因此,具体业务部门还需要对相关部门及自身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高校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使得它会以客观的角度来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3)效益性。实际上,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校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节约程度以及经济资源利用率进行审查、评价。对高校而言,其工作重点是识别经济效益高的项目的风险,并帮助学校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便降低风险,促进管理。
1.4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在降低高校风险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自身还存在不足,有待完善。其存在的问题可从所处的环境以及实施主体这两个方面说明。首先来说明其在环境方面所存在的问题。(1)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在2005年,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法规。除了此项主要的法规以外,其他关于风险管理审计的法规还相当少。因此,其法律法规政策相当匮乏。因缺少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不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在开展中遇到了重重障碍,而且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也缺乏准确的规范。因此,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阻碍了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2)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组织存在的整个过程中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因此,高校的全体师生都有义务支持和接受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很多高校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还缺乏认识,因此也忽略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3)高校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当前,高校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严重问题。其一表现在缺少领导主体,这使其缺乏组织约束以及明确的指导。其二主要体现在多数高校为组建具有实际意义的管理部门,从而导致风险管理主体缺失。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由于风险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因此也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多部分为财会、审计方面的人才,因此缺乏风险识别、评估等能力;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三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经验。
2 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策略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我们通过知道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对高校的稳步发展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其在当前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那么如何有效的解决其存在的问题而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呢?针对上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对风险管理审计职业进行规范
能够使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高效实施的保障就是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具体应包括内部审计法、审计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目前,虽然已经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及相关准则等对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进行了制定。但是在以上几个法律法规中只有一个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密切相关。鉴于此,我国不仅应该借鉴国际上关于内部审计的最新成果,还要学习国外与之相关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之后再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风险审计管理体系,以此来推进高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进程。
2.2要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工作
在高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不仅能控制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并对其管理进行评价,还能向相关部门做出报告并提出管理意见。除此之外,它还能协助管理层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并从运营、财务报告、高校战略等层面对其进行细化和分解各类风险管理要素,以此提出改进意见。但是,要想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上述作用,还需管理层足够重视和支持此部门。因此,各大高校要重视风险管理,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从而保证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完善高校组织管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机制
要想有效开展高校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必须具备完善的治理结构。因此,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首先要建立校董事会,同时还需要根据需求设立审计委员会。可采用定期开会的方式来布置和协调其工作。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要及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情况,从而建立审计汇报制度。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高校风险管理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评价,并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环境等风险因素进行打分、以此来确定风险的大小。最后,还要与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以确保审计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高校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要能够对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管理失误、管理漏洞、重大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从而降低对高校发展的影响,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达到高校教育改革的目的。
2.4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高校风险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1)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的结构。大部分高校内部风险管理审计人员一般来自于审计岗、会计岗。因此他们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经验,而且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因此,为了妥善解决上述问题,应该给内部审计结构配备风险管理、法律、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从而使内部审计团队向多元化高素质人才结构转变。(2)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鉴于此,在高校,其内部审计人员不仅应该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还要牢牢掌握风险管理审计的技能。为此高校可不定期举行定期培训活动,以此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评估中的操作能力。
3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高校风险管理审计的相关定义,工作的必要性及其特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各大高校要想在这种大环境下稳步发展,不仅要加强对风险管理审计工作的重视,还要日益完善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体制,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此来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在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
[1] 容焱,韦懿倪.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风险审计管理[J].中国经贸,2015(23).
[2] 王亚男.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创新途径[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6).
[3] 陈小敏.基于风险管理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审计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
F239
A
2096-0298(2016)07(a)-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