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一阁藏三种明代名人文集叙录*

2016-03-16刘晓峰

天一阁文丛 2016年0期
关键词:徐文长天一阁

刘晓峰

天一阁藏三种明代名人文集叙录*

刘晓峰

天一阁所藏明代文集甚多,其中不乏名人之作。《珠玉遗稿》作者李循义,为甬上著名诗人李邺嗣之高祖;《徐文长逸稿》作者徐渭,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亦是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白榆集》作者屠隆,“明末五子”之一,王世贞曾评其“诗有天造之极,文尤瑰奇横逸”。本文就此三种明代名人文集略作绍介。

一、珠玉遗稿

《珠玉遗稿》二卷《附录》二卷,明李循义著,桂茂枝注。明万历刻本。一册。半页十一行二十字,四周双边,白口,双鱼尾。框高19.9厘米,宽13.4厘米。题“四明李循义著,钱塘门人田汝成注”,前有万历九年(1581)张登云序。末有正德十一年(1516)戴鲸后序。王相跋。

李循义(1487—1542),字时行,别号六峰,浙江宁波人。年十四为名诸生。嘉靖二年(1523)进士。由进士初任直隶池州府推官,授山东道检查御史,巡按江西,升贵州程蕃府知府,授湖广衡州府知府。平生无他嗜好,独喜积书,且遇事敢言,无所顾避。卒年五十六。著有《六峰侍御先生文集》《 溪存稿》不分卷。《砌街李氏宗谱》有传。

是书正文为《沧海遗珠赋》与《卞和泣玉论》,附录为《上邦伯林公启》与《上徐宗师启》,共录文四篇。其门人桂茂枝作注,以低于原文一格的形式穿插书中。正文部分,分别借“沧海遗珠”与“卞和泣玉”两典故,论述有识之才不被发现的无奈。《沧海遗珠赋》以“无名翁”与“不氏子”之对话,最终发出“天下后世将使野无遗贤矣,沧海无遗珠之叹又其次焉者也”。“卞和泣玉”则以卞和献玉之典故,叙述了其对贤能之人不被重用的看法。文章结尾处提出“彼人之有所作为而世罔闻知者,其可遂辍不为哉”的反问。附录两篇则分别是给林公与徐宗师之手札,其内容则主要是如何选贤任能等人事问题。

是书之成因,可见张登云序云:“初,先生上林公启及徐公所试论赋,皆顷刻援笔而成。先生没,而人蓄遗编,家传油素,门人田叔禾氏又为之注释……先生之学乃大光矣。”戴鲸后序中亦云:“《珠玉遗稿》者,吾同年李君时行试利器以自见者也……时行少以文章名乡校久矣。正德八年癸酉秋,独不得挟艺与诸士校,惟时董学宪副徐公,清鉴平衡,称为得人,而尤未知时行也。乃以启先通于郡守林公,公亟赏之曰:是不足以困子矣,标榜辟举吾责耳。一时誉命。逮于京师,徐公有若不释然者,已而再试,难之以赋论。时行占纸四卷,滚滚数千言不休。公始而惊,终而信且服。曰:真奇才,吾几失子。置首选焉。”

李循义为文,辞藻伟丽而寓意深刻。戴鲸对其文之评价云:“无聊不平之气,发之以骈枝伟丽之辞,读之悲壮,文义蔚然。至于赋论则搜抉幽奥,雕擢肝肾,天机逸动,百态横生,犹之大镛宝鼎,残刻断碑,殆不可尽识者,闯闯有两汉风,非所谓穷而后工者也。”王相跋亦云:“四六骈骊体,饾饤易,剪裁难。……为时文为古文,随地而出句辄惊人。”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著录。天一阁另藏有抄本一部。

钤印有“别宥斋”“萧山朱鼎煦收藏书籍”“朱鼎煦”。

二、徐文长逸稿

《徐文长逸稿》二十四卷《畸谱》一卷,明徐渭著。明天启三年(1623)山阴张维城刻本。四册。半页十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框高20.8厘米,宽14.8厘米。题“山阴张汝霖肃之父,王思任季重父评选;张岱宗子父较辑”。前有天启三年(1623)张汝霖序,序后有《总评》。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绍兴人。年二十诸生,有盛名。曾入浙闽总督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借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遂发狂,引巨锥剚耳,深数寸,又以椎碎肾囊,皆不死。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年七十三。又有《四声猿》《徐渭集》等。

卷一五言古诗十四首,附六言古诗一首;卷二七言古诗二十七首;卷三五言律诗一百五十首;卷四七言律诗一百三十八首;卷五五言排律九首;卷六七言排律二首;卷七五言绝句四十一首,附六言绝句四首;卷八七言绝句一百四十首;卷九赋五篇;卷十乐府三首;卷十一表五首、启十六通;卷十二诗余两首;卷十三论三篇,策一首;卷十四文序四十四首;卷十五寿文三十七首;卷十六跋四篇、辩一首、说一首;卷十七赞三十九首;卷十八铭十三首;卷十九记十六通;卷二十碑四篇;卷二十一尺牍三十七通;卷二十二行状一篇、墓表一篇、墓志铭八篇、传八篇;卷二十三祭文十一篇;卷二十四杂著十六篇、榜联二十一首、灯谜二十八首。目录终后,又有补遗卷七目录七首。

张汝霖序云:“今海内无不知有徐文长矣,而仓猝邂逅之间,断编残简之际,巧而合者,无如袁中郎。方其挑灯夜读,亟乎周望,惊叫称奇,如将欲起文长地下,与之把臂恨相见晚也。顾中郎知文长似人尽于文,而余素知文长者,谓其人、政不尽于其文。”“余孙维城搜其佚书数十种刻之,而欲余一言弁其端。为文长搜佚书故亦搜佚事,与之使知其人果不尽于其文耳。若以文,则当吾世一中郎知者足矣,何必从千载后问杨子云也。”

总评云:“真奇才也,生平不多见。五言诗大约三谢二陆作也。其用典故多不知,却自觉其奇。古妙而又混融。又音调畅足。”

是书正文前王思任序、徐文长自著《畸谱》,馆藏此书此二文佚去。“校”字避讳。

《四库全书总目》入集部总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著录。浙江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等馆有入藏。又日本《内阁文库汉籍分类目录》著录。

三、白榆集

《白榆集》二十八卷,存十七卷,明屠隆著。四册。半页九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框高20.5厘米,宽14.3厘米。原题“东海屠隆纬真著”。

屠隆,字长卿,纬真,号赤水,又号由拳山人、一衲道人、蓬莱仙客、娑婆主人、鸿苞居士等。生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卒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曾任颍上、青浦知县,升礼部主事,转郎中,后因事革职回乡林居二十余载。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由拳集》《栖真馆集》《绛雪楼集》《婆罗馆逸稿》和传奇《昙花记》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八有传。

集之刊刻,与屠隆加入徽人汪道昆组织的白榆社有重要关系。丁应泰《白榆集》序中云:“长卿且再至。寻箧其所著业而质太函。太函嘉之,忻然任为序。社中生程元方伯仲任剞劂行焉。”集之卷十二《答詹政叔》中云:“《白榆稿》已属程氏两生梓之,病起始得诠次,尚未卒业。大约入梓者十九,逸者曾无几何。”是书原仰汪道昆挑选刊刻,后因其病,便转由程元方兄弟刊刻完成。丁氏序言又云“元方不但已也,司马有成言,益督之。逾年而告成事。元方贻书不佞:‘太函颓矣,弁山、觎甄先后崩且坼,谁为导《白榆集》者?’……今其集具在,分部者二,分卷者二十。”

《白榆集》之版本,现知有三种传世:万历二十二年(1594)程元方刻本,万历二十八年(1600)龚尧惠刻本和明刻本。阁藏本因佚去首卷,故不能明确得知应为何本,但相较而言,此本更近龚尧惠刻本。

阁本存十七卷:第一册卷四(序四)、卷五(记一)、卷六(书一);第二册卷七(书二)、卷八(书三)、卷九(书四);第四册卷九(书四)、卷十(书五)、卷十一册(书六)、卷十二(书七)、卷十三(书八)、卷十四(书九);第五册卷十五(缺前十页)、卷十六(策、表、议、诔、形状)、卷十七(神道碑铭、墓志铭)、卷十八(墓志铭)、卷十九(传、赞、跋、笺纸铭、杂文)、卷二十(存十页,祭文)。第三册为卷六至卷八,与第一册、第二册内容重复,似乎不属此套,但从版式、字体视之,又别无二致,具体原因当再考证。

屠隆之文,语多藻绘,内容较广泛,常表现出渊博的学识,议论常有独到见解,然其作有不少卖文求食轻率之作。《明史》说他“诗文率不经意,一挥数纸”,陈子龙称其创作“如冲繁驿舍,陈列壶觞,顷刻办就”。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有藏。

钤印有“御赐修龄堂”“少微山房藏书印”。

作者通讯地址:天一阁博物馆

* 本文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3&ZD089)资助。

猜你喜欢

徐文长天一阁
《天一阁文丛》稿约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解放军守护天一阁史料辑注
天一阁藏《宸濠抄》流传颠末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贤妻讳“酒”
踏踢万岁
好借好还
徐文长手对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