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的评价
2016-03-16陈如凯
谢 源, 陈如凯
(国家甘蔗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的评价
谢源, 陈如凯
(国家甘蔗产业工程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350002)
[摘要]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研究是目前糖料蔗产业的重要研究问题。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我国17个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体系的主要公共因子及其综合得分。将我国糖料蔗主产区发展能力进行排名及分类,认为南宁、柳州、崇左、钦州以及文山的糖料蔗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为第一类发展区;贵港、来宾、玉溪、百色为第二类发展区;河池、临沧、保山、普洱、防城港、德宏、北海以及西双版纳为第三发展区。以广西为核心发展区,以云南为重要发展区,根据主产区的发展状况提出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因子分析
[DOI]10.13322/j.cnki.fjsk.2016.01.013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糖料作物分布在18个省、自治区,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的沿边境地区,与糖料种植相关人员达4000万人左右。糖料蔗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等地;糖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其中,桂中南、滇西南和粤西琼北的糖料总面积、总产量均占全国糖料总面积、总产量的85%以上。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是最大的糖料蔗产区,其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国糖料蔗面积、产量的37%和42%,广西、云南两省(区)种植面积、产量之和仅占全国总种植面积、总产量的34%和2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土地成本的不断上升,糖料蔗种植开始向广西、云南等西南地区集中。2013年,广西、云南两省(区)种植总面积、总产量分别为147万hm2、10250万t,均占全国总种植面积、总产量的80%以上,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榨糖企业,广西和云南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蔗糖产区。其中,广西区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百色、河池、钦州、北海、防城港、贵港等10个市,云南省核心产区主要分布在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文山、西双版纳等7个市。糖料蔗主产区蔗糖业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高产、高糖、高效、集约、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对糖料蔗主产区的产业发展进行集中引导,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弥补劣势,发挥优势,优化配置资源,已经成为糖料蔗主产区发展的重要问题。
目前针对糖料产业的研究,主要包括韩卫平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糖料作物生产省区进行综合比较优势分析[1],马光霞、徐雪、崔奇峰等对我国食糖市场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的梳理和分析[2-4],谢源、刘心竹等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计量模型对食糖价格,行业供给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预测[5-6]。目前还没有关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研究,本文将利用因子分析法,以我国糖料蔗主产区为研究对象,揭示我国糖料蔗产业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分析主产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及模型建立
1.研究方法。因子分析是通过对变量的相关性结构的研究,找出存在于所有变量中具有共性的因素,并综合为少数几个新变量,把原始变量表示成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的线性组合,再现原始变量与综合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7]。虽然与主成分分析方法较为相似,但是主成分分析法不过是将变量通过线性组合重新表述,而因子分析方法却可以从多项指标中分析出公共因子,对本文所研究的糖料蔗产业而言,每个公共因子就代表经济变量相互依赖的一种经济作用,可以通过其组合系数对产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因子分析的主要过程可以概括为估计因子载荷,因子旋转及计算因子得分等3个步骤。本文利用主成分法估计因子载荷,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利用回归法求解因子得分。
2.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一切影响生产要素和部门生产条件的因素,最终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笔者在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化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糖料蔗产业的特点,将影响糖料蔗产业结构演进和转换的因素归纳为地区发展水平、农业投入水平、糖料蔗投入产出水平等3个方面。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了糖料蔗主产区广西的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以及云南的临沧、德宏、保山、普洱、玉溪、文山、西双版纳的相关数据,建立了广西糖料蔗主产区产业结构转化体系评价指标(表1)。根据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以及表1所归纳的3个方面,本文引入评价体系的相关数据(表2)。
表2 评价体系数据
续表2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2014)、《云南统计年鉴》(2014)。
二、结果分析
通过KMO和Bartlett的检验,KMO值大于0.5,可以进行因子分析。此外,Bartlett球形检验的值为143.264,自由度为36,达到显著,表明标准化原始变量数值的相关系数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表2评价体系的相关数据,对总方差进行检验(表3)。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通过表3可见,前3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已大于80%,说明包含了指标中绝大部分的信息,所以本文选取保留3个因子(表4)。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a
表5 公共因子和综合得分及排名
续表5
三、结论及建议
从表5综合得分情况来看,南宁、柳州、崇左、钦州以及文山的得分为正,即糖料蔗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可归为第一类发展区;而在剩余产区中,贵港、来宾、玉溪、百色的得分虽然为负,但是距离平均水平距离不超过0.1,可归为第二类发展区;河池、临沧、保山、普洱、防城港、德宏、北海以及西双版纳可归为第三发展区。
从表5农业投入因子看,南宁、文山、贵港、玉溪、柳州、保山、百色、河池、钦州的农业方面投入均高于全国糖料蔗主产区平均水平;从糖料蔗发展因子来看,崇左、来宾、南宁、临沧、柳州的糖料蔗投入产出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地区发展因子来看,南宁、柳州、崇左、钦州以及文山的地区发展高于全国糖料蔗主产区平均发展水平。
从表5各因子以及综合情况来看,本文给出如下发展建议:
1.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产业规模和基础,以及发展潜力,今后我国的糖料甘蔗生产主要布局在广西、云南,广西主产区的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云南。在我国糖料蔗主产区核心基地的发展中,要形成以广西为主要发展中心,以云南为重要发展地区,通过这2个省(区)的发展,辐射带动福建、贵州、四川等其它甘蔗产区基地建设。
2.从广西主产区来看,属于第一类发展区的有南宁、柳州、崇左及钦州;属于第二类发展区的有贵港、来宾及百色;属于第三类发展区的有河池、北海及防城港。从符合糖料蔗生产的光照、雨量等条件的蔗田来看,按照占比超过10%的市来分,南宁、崇左、河池、来宾的蔗田面积分别为4.5万 hm2、13万 hm2、4.2万 hm2、5.7万 hm2,其占比分别为12%、33%、11%、15%,属于全国主产区中高占比地区,虽然来宾及河池的综合发展水平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是应将其作为核心基地,加大投资,重点建设;剩余的主产区,应该按照广西省的总体布置,在农业方面加大投入,包括机械化收获、改善蔗田基础设施以及生物防治技术等,同时,为了增加糖料蔗的投入产出水平,提高糖分水平,应该在良种推广应用、培肥地力、推广脱毒健康种苗等方面进一步建设。
3.从云南主产区来看,属于第一类发展区的有文山;属于第二类发展区的有玉溪;属于第三类发展区的有临沧、保山、普洱、德宏以及西双版纳。符合糖料蔗条件的蔗田,按照占比超过10%的市来分,文山、保山、临沧、德宏的蔗田面积分别为2.5万 hm2、1.6万 hm2、5.7万 hm2、2.7万 hm2,其占比分别为16%、10%、36%、17%,属于全国主产区中高占比地区,应将其作为核心投资及建设基地;剩余的产区,按照云南省的自然条件以及总体布置,在农业投入方面,重点采取在以坡改梯和中低产蔗田改造等措施,因地制宜发展“五小水利”工程,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水平,应该培育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韩卫平.糖料作物地区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糖料,2009(4):38-30.
[2]马光霞.2010年食糖市场回顾与2011年展望[J].农业展望,2011(2):16-23.
[3]徐雪,夏海龙.中国食糖产业国际竞争力及产业安全研究[J].世界农业,2013(7):63-66.
[4]崔奇峰,孙翠清,吴颍宣,等.中国食糖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6):47-52.
[5]谢源,郑传芳,陈如凯.国内糖价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2(4):284-288.
[6]刘心竹,张大红,吴涛.中国食糖行业供给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预测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8):990-993.
[7]傅德印.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67.
(责任编辑: 何晓丽)
Evalu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in the
main sugarcane producing areas
XIE Yuan, CHEN Ru-kai
(NationalSugarcaneIndustryTechnologyResearchandDevelopmentCenter,Fuzhou,Fujian350002,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in the sugarcan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sugarcane producing areas has risen to one of key issue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ublic factors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have been derived by factor analysis in 17 main sugarcane producing areas in our country, then the main sugarcane producing areas development ability is ranked and classification is conduc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tructure transform abilities of Nanning, Liuzhou, Chongzuo, Qinzhou and Wenshan are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as the first class development areas, Guigang, Laibin, Yuxi, Baise are the second class development areas, and Hechi, Lincang, Baoshan, Puer, Fangchenggang, Dehong, Beihai and Xishuangbanna are the third class development areas. Taking Guangxi as the core development area and Yunnan as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area,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producing areas.
Key words:sugarcane main producing area;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bility; facto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22(2016)01-0067-04
[作者简介]谢源(1982-),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多功能性产业。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JA3409S)。
[收稿日期]2015-11-03